淘客熙熙

主题:93阅兵有感 -- 本嘉明

共:💬24 🌺190 🌵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高级黑?

  随着日本侵略不断扩大,大批高校不得不被迫西迁,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都于1938年4月迁至昆明,改称西南联合大学。这些大学生逃到大后方后,失去了经济来源,为了确保他们继续学业,边区政府颁发《公立专科以上学校战区学生贷金暂行办法》,用贷款的办法支持学生上学。经盛鸿先生说,仅自1938年3月起至1939年止,边区政府就津贴各高校贷金达10万至14万人左右。〝由于通货膨胀等因素,这些贷金以后并未偿还,这等于边区政府向学生无偿提供了学费和生活费,因此贷金制随后改成了公费制。〞对于中等教育也是如此,边区政府于1938年2月建立贷金制度,贷款给家庭陷入战区的中学生,1940年底边区政府又颁发《国立中学战区学生贷金暂行办法》,到后来边区政府实行公费制,为教育完全兜底。

  抗战期间,由中学到大学毕业,完全依赖边区政府贷金或公费的学生,共达128000余人,这其中就包括了〝两弹一星〞元勋钱骥、姚桐斌、邓稼先、程开甲、屠守锷、陈芳允、任新民、朱光亚、王希季等9人,还有李政道、杨振宁这两位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抗战期间教育经费在边区政府的财政支出中仅次于军费,居边区政府财政支出的第二位。

  由于边区政府对教育真金白银的投入,在战火纷飞的情况下,硬是为学生放下了一张安静的书桌,学生不减反增。学龄前的儿童入学率从抗战前的43.4%上升到了胜利前的76%,初等学校学生数量几乎是战争爆发后的2倍。在职业教育方面进步更加明显,在校学生人数由战前的7000人增长到了25000余人。

  现在有一种说法,民国出产大师,回头看,在即将亡国灭种之际,在长期抗战,边区财政濒临沽竭的时期,仍然〝对教育的投入,战时要当平时看〞,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是没有理由不产生几个大师的。

廖保平的文章说的是国民政府:

  随着日本侵略不断扩大,大批高校不得不被迫西迁,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都于1938年4月迁至昆明,改称西南联合大学。这些大学生逃到大后方后,失去了经济来源,为了确保他们继续学业,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发《公立专科以上学校战区学生贷金暂行办法》,用贷款的办法支持学生上学。经盛鸿先生说,仅自1938年3月起至1939年止,教育部就津贴各高校贷金达10至14万人左右。(经盛鸿《抗战期间全国高校内迁述评》)“由于通货膨胀等因素,这些贷金以后并未偿还,这等于政府向学生无偿提供了学费和生活费,因此贷金制随后改成了公费制。”(侯杨方《不绝的薪火:抗战时期的教育》,载2008年7月30日《南方周末》)

  对于中等教育也是如此,教育部于1938年2月建立贷金制度,贷款给家庭陷入战区的中学生,1940年底教育部又颁发《国立中学战区学生贷金暂行办法》,到后来国民政府实行公费制,为教育完全兜底。

  据侯杨方先生介绍,抗战期间,由中学到大学毕业,完全依赖国家贷金或公费的学生,共达128000余人,这其中就包括了“两弹一星”元勋钱骥、姚桐斌、邓稼先、程开甲、屠守锷、陈芳允、任新民、朱光亚、王希季等9人,还有李政道、杨振宁这两位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抗战期间教育经费在国民政府的财政支出中仅次于军费,居政府财政支出的第二位。(同上)

  由于政府对教育真金白银的投入,在战火纷飞的情况下,硬是为学生放下了一张安静的书桌,学生不减反增。据侯杨方先生统计的数据显示,8年抗战期间,全国专科以上高校增加了33所(31%),教员增加了3623人(48%),学生增加了41575人(99%)。学龄前的儿童入学率从战前的43.4%上升到了胜利前的76%,初等学校学生数量几乎是战争爆发后的2倍。在职业教育方面进步更加明显,在校学生人数由战前的7000人增长到了25000余人。(同上)记住,这是在艰苦的战争中取得的成绩,这是为国家民族保留知识的火种。

  要不是国民政府即便在艰苦的抗战年代,国家生死存亡之秋,仍然坚持“百年树人”的理念,坚持“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而不自陷于功利主义泥淖,推行“战时教育需作平时看”的教育政策,就不会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人才,这些人才在中共建国后,在不同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国民政府这种高瞻远瞩的眼光,不能不说是对国家民族高度负责的态度。

  现在有一种说法,民国出产大师,回头看,在即将亡国灭种之际,一个政府仍然“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我想,是没有理由不产生几个大师的。相反,如果物质财富不断丰富,对教育的投入不足,或是陷于功利主义泥淖,也不会产生几个大师。

家园 宋平也有

原因么,因为人家抗战期间就参加革命了。宋平是工作了,大鸟在延安学习,但这种也是计入工龄的,也算参加革命。

家园 一方面是tg领导推动,另一方面

在tg推动下“中央政府”发文后,就教育这样的无害事情,边区政府也要“颁发”的,毕竟名义上是在“中央政府”之下的边区。实际上,边区政府也的确办了不少学校,如延安中学,陕北公学,抗大,都是免费的。至于邓稼先那些人,保不准他们也是接受过tg资助的,现在电视剧里出现这样的剧情,既然是政治正确之举,不怕八卦,就怕想不出。

所以,改为边区政府也没有大错;而你那样表述不好,pg有问题。

家园 你原来的表述才有问题,李政道杨振宁都拿边区政府钱了

真理本身就足够有力量了,不需要再用谣言来补充力量

真怀疑你是5美分钓鱼党!

家园 阅兵有很多种

最牛的两次,一次是苏德战争第一年,斯大林在红场阅兵;第二次是全国解放,主席进京,第一次在北京阅兵。这是两次真正的阅兵,现在的,不论中俄,都不行。

但93阅兵虽然花了很多钱,还是值得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适时宣布军制改革,裁军30万。“裁军30万”是冰山露出的一角,军制改革才是重头。这么大的事,比“韩信登台拜将”还重要,必须有一个足够份量的场合来宣布。

而反过来讲,解放军习惯的“传统阅兵式”,2015年这次希望是最后一次了,这种体操式表演,不符合大改革进程中,注重实战的解放军。既然以前的“剧情式演习”可以否掉,“表演式阅兵”当然也可以否掉嘛。

将来的阅兵,我建议是小而精,注重实战,阅后即用(演习/换防/投入作战),不是为了给外人看,而是首长对各战区官兵一次集中检查,至少中校以上军官的体形,可以看得清清楚楚。首长分头下部队,路途劳顿,安全部门花的精力大,视察效率也不高。各部队集中起来,精气神一下就看清楚,比出来。

这样的小阅兵,立足现有装备,现有人员,不拼凑花架子,只批少量费用,有什么部队就展示什么部队,贵在真实,贵在高效率展示。首长看得高兴或者看得不爽,都可以临时起意,更改随后的演习烈度,给部队一点苦头尝尝。

家园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以身作则的革命气质就是最好的配刀

其他国家所谓的职业军人为了突出等级和权威,所以挎个配刀也许壮壮门面,但中国军队应该是毛领袖一手缔造的人民军队,所以军官不叫军官,而叫指挥员;士兵也不叫士兵,而叫战斗员.打起仗来合称全体指战员,是一个不应该有高低贵贱的完整集体,指挥员指挥全军冲锋陷阵靠的不是权威和等级,而是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的革命气质.所以中国军队的指挥员从来没有配带指挥刀的传统和习惯,如果硬要在阅兵时加上指挥刀,反而感觉比较别扭.其实那些参加阅兵的龙虎将军们已经把自己的'指挥刀'展现给观众们了,那就是革命军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以身作则,老当益壮的革命气概,以军人的革命正气一扫过去军中腐败的歪风邪气.

过去往往是只练兵,不练将,包括谷俊山,徐才厚和郭伯雄这些腐败分子,哪个当年不是优秀的士兵呢?可一旦爬到高位,就脱离的革命本色,开始享受特权,最后是贪污腐化,堕落毁灭.而兵菘菘一个,将菘菘一窝,如果任由这样的军官老爷统治军队,就是给他们配上纯金的指挥刀,也踢不出威武的正步,反而和当年的北洋军阀十分神似.

而唯一遗憾的,也是对那些踏着威武雄壮的正步走过天安门广场的将军们的期望就是,不但自己带兵要有革命精神和革命气概,而面对军中的腐败,更应该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敢于冲锋,敢于斗争的革命气概,不能光靠刘将军一个人独斗腐败高层,否则,是亏对人民军队的称号,亏待革命军人的称号,更亏对'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的歌声颂扬.

在这一点上,仅仅忠于职守,洁身自好,作一般意义的所谓职业军人是不够的,希望各位解放军的将军们能够反思.将正步不仅仅是踢在脚下,更应该将革命精神的正步踢在心中.

通宝推:浣花岛主,侧翼,发了胖的罗密欧,胡一刀,
家园 依仗方队领队跨刀比较好看

野战军方队穿着迷彩服,跨刀不是出洋相去了。

出了大老虎,根子在上头。将熊熊一窝,不是这些当兵的当将军的不争气,是上梁不正。党风正了,军队自然干净,这些当兵的已经很辛苦了,马列主义手电筒还是应该对着城楼上多照照。

通宝推:龙眼,
家园 现在这种形成模式的话,不错

抗战胜利N十周年+建国N十周年。

十年周期两次阅兵,1号一个任期内一次。

家园 兵怂,将怂

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