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中华文明的几个大的转折点 -- jent

共:💬44 🌺94 🌵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从儒学本身切入看待历史确实能得出你这个结论

跳出儒学,从人和历史本身的角度来看就完全不同。

家园 稍微替铁手的制度说两句

我也批评过顾剑,用加了个形容词的屁股一词来形容他的立场,结果就被投诉,有监察判我违规,有的就说我不违规,结果似乎是没被封。铁手的制度,似乎还行。

此事我没放在心上,帖子就不去找了。

我觉得有话可以好好说,倒也不必到处骂娘的,徒然自己不开心而已。

  • 违规禁,【补充】可申诉或道歉来解。偏要看
家园 安慰一下

理解你的愤慨,但是,既然已经重入西河,何不揭过这一页,从头来过?

家园 忍气吞声?

下次轮到别人被封,也照样忍气吞声?这个论坛被这么一道铁幕罩着,人人忍气吞声?

家园 这个论坛被傻逼监察管理弄的历史发明家来占领了也忍气吞声?
家园 这个能不能稍微举例说明一下

我30岁前看史记汉书和30岁后看史记汉书的理解完全不一样。阅历我没办法,希望能多了解一些看历史的方式。

家园 历代外敌入侵原因及中华复兴基础

事实

一、申侯欲恢复其妹之位与其外甥帝位,引犬戎烧镐京,杀周幽王及褒姒,平王被迫东迁洛阳。

二、周王子带召伊洛之戎烧成周,襄王大惧,召诸侯勤王。齐恒公遣人责戎,其曰:我诸戎何敢犯京师,尔甘叔召我来。不久,襄王又引翟人伐郑国。

三、晋献公欲灭虢而贿赂西戎,使其击虢牵制之。

四、唐朝召回鹘平安史之乱后,回鹘又祸乱中国,唐朝政权连遭重创一蹶不振。

五、北宋联合金人灭辽国,辽弱金强之后,金国又攻入汴京,宋朝被迫南迁。南宋又助元人灭金国,随即,蒙古人挥师南下,宋亡。

六、明朝初期,沿海商人作内应引倭寇在东南劫掠,东南之人还有与倭人结婚习惯,比如郑成功之母就是日本人。

七、吴三桂邀清军平大顺,灭自成,明朝江山被满人轻松拾走。

八、清人召洋人除太平天国、杀义和团而国遂丧。

九、张作霖与日本人合霸东三省而身先死;蒋介石与美国同盟竟逃亡台湾-------

谁进步谁落后?

中国北方和欧洲蛮族等游牧渔猎文明---生活在马背、船上民族,因较好保持自由文明群体结构与精神文化,往往能在中原内陆农产文明无力承载官僚体制而政权羸弱、人民纷乱时乘虚直驱,用自己先进优秀群体组织击败农业王朝小豆腐块

周东迁、胡分晋、前金灭北宋、元亡南宋、后金代明、日寇华、欧美军事经济金融压境------无不证明群、分之理,分散落后就要挨打。

农产文明是诸文明中最低劣者。农业文明分散必须专制,而专制体制又必然催化群体分解。

故历代外族入侵原因非落后民族对华夏文明毁灭,实乃先进自由文明群众对落后个体生产文明之醒酒。

周期律初探

农工生产---生产文明还有一个致命问题就是:定---乱---定、独裁---开明---残暴之无奈周期循环

比如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五胡---唐;宋---辽金---元;明---闯王---清

越到后来,分裂时间越短统一专制加长,这说明农村文明成熟、北方游牧渔猎文明衰亡、人类整体思想行为散乱堕落、私有个体分裂至顶峰

一群群骑快马、开火轮生力军冲进小麦玉米水稻棉田猪圈和接连不断村庄、繁荣奢华城镇,气势汹汹侵略者被伟大自豪完美农村文明肢解打磨吞没消融---

儒道境遇

农业文明本质还决定它必然兴法/扬兵/离道/灭儒

儒家,以孔孟荀为代表是仁道重建、教育立国之土壤论者;

道家,以老庄列为代表是重新设计政制、倡导自然民主者;

法/兵家,是中央集权维护者,是人类迫害自身毁灭天地机制策划者。人类在兵法两家驱动下虽有科举之学但多技能少思想,多埋头生产少抬头思索,自由的人类被固定在土地上、机器边、电脑前穷尽一生苦苦劳作

素质整体提升,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当然能让人类早日摆脱生产文明束缚和定---乱---定--罪恶漩涡,但是农业文明不易管理统领却注定儒/道对仁、政设计思想无法通行,又因生产者疲惫不堪为欲所困,听不进和现实生活脱节‘大道理’,故儒/道只在少数中间阶层蜿蜒,执政集团则假意逢迎利用诱迫,多数民众实难奉承,敬鬼神而远之---

法家整齐一律/兵家势能锋芒最为古今执政集团玩爱,屡试不爽于国内/外生产者

自农业文明诞生以来,世界分化为两大一小三种阶层---上层统治执政;中间思想文化;下层生产劳动者。中间思想阶层又分三种:一贯秉承延续自由文明优秀思想民主者;依靠执政集团一统江山附主者;为科举文凭所累游移摇摆无主者。

自孔孟荀、老庄列、孙毛邓以来,中间阶层民主者,无一不想唤起民众跟我走。可惜生产者为生计累/陷无力再承受醍醐灌顶教育,孙毛邓知教育先行难革命改革易,三人皆明体制改变之关键与决定胜负,故起来推旧建新,欲大同重立文明复兴。可惜孙中山未及唤醒,毛泽东未及教育民众俱撒手归天

哀哉!

邓小平深知体制变革非一日之功,在世界兴私废公逆流中一枝独秀实难持久,故唯有同其外而保其内【党产国有】,用生产之力废生产之体,因民富而兴教育因教育而生民本,方能从内部攻破私有之堡垒,曲途实现孔/孙/毛未竟思想

中华存续基础,复兴根本

【待续】

家园 与洒落兄商量:为何我们身边讨厌的人和事不能彻底消失

田草

麦田之草每年多次锄根、打药却没完没了

蚊蝇

常叹:天生人,何生蚊?

倭瓜

东边这个屌国难道是剑客、棋手的陪练?

或者是凝聚中华民心警示牌?

家园 是皇权选了儒术而不是皇帝选了儒术

儒术能被皇权看上,一个原因是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汉儒大规模修改上古史,整出了一套天人合一的学说和禅让政治理论,满足了皇权美化自身的需要。你看史记里武帝本纪的内容都被删了,换上了一篇神神叨叨的封禅内容。这套东西就是儒生的本职工作,主持祭祀和礼仪,沟通天地鬼神。孔丘说他不懂鬼神之事,说明他没把儒的技能学全。

还有一个原因是儒生说的那套君臣父子秩序统治者太喜欢了,简直是睡觉主动递枕头啊。法家那套东西政治上破产了不说,里面都是赤裸裸的剥削理论、压迫勾当,在对外战争不能满足国内利益的情况下用这套玩意简直是自杀。

最最重要的一点是,到了武帝时期,大规模对外战争带来的支出已经大于收益了。连年对西北东南用兵到来的军费支出远大于战争本身带来的收益,以前商君那套玩法已经玩不下去了。这就是政治上保守的根源。政治保守不代表不对外扩张,而是扩张的支出大于收益。统治阶级的主要精力由对外扩张转为对内压迫。儒家那套君臣父子的等级观秩序观,主动不给统治者找麻烦,自觉做顺民的理论,当然是统治者最喜欢的东西了。

  • 违规禁,【补充】可申诉或道歉来解。偏要看
家园 非也非也

我的意思并非让你忍气吞声,你见到看不顺眼的言语,例如那些历史发明家的言论,也可以通过摆事实,摆逻辑的方式来直叱其非,不用骂娘,效果好多了。

我相信这样做,没有人会被封。。。。。。

家园 骂两句神清气爽
家园 很有道理,就是有点过于“历史的必然性”了

1,秦汉之际,由于始皇焚书,以及长期战乱,文化典籍破坏严重。很多经典只能口耳相传。在这种情况下,儒家的典籍和传承相对较好,在民间有基础。其他的诸子百家在民间的流传就差了很多。唯一例外的是法家,汉袭秦制,以律令的形式,保持了长时间的影响。

2,儒家是一种思想流派,但首先它是一种文化传递的载体。在大家普遍没文化的时代,儒家这种有理论,有仪式,又确实代表着文化档次的东西,在社会上流行起来不难理解,用现在的话说,这是“范儿”。

3,从刘邦开始,以丞相为首的政府官僚,主要的来源是“吏”,还有就是“举孝廉贤良”和“郎”。这期间虽然有儒学门徒立于朝堂,比如窦婴田昐,但他们都不是以“儒生”身份进入朝堂的。

4,一个转折点在武帝时的公孙弘。建元5年,武帝置5经博士;到了元朔5年,公孙弘请为五经博士置弟子50人。在这之前,博士轶位低,虽然较受尊崇,但并不是重要位置;在有了官方弟子之后,事情就变了。博士弟子考核优等的,直接进入中央,差一点的去地方任职,这就打开了儒家弟子直接仕进的路子。而且学生时期的“师生”“同学”,会直接成为仕途上的重要关系网。

这个儒家把控的“中央党校”的生产效率,显然比以往的“举孝廉贤良”要来得快。所以后来不断扩招,到了成帝,一度扩招到3000人。这个是儒家兴盛的基础。“中央党校”出来的官僚,就会把其他人边缘化。类似于今天在社会上混,没个学历,往往就比较吃亏。今天的tg官僚里博士一大把,虽然谁都知道这个文凭是怎么回事,但是这个态度还是要有,因为社会风气已经这样了。所以汉代的“吏”出身的官僚,也就会主动向儒靠拢,比如黄霸,在大牢里也不忘向夏侯胜学习,当然这更可能是闲的无聊。官僚对下一代的培养,也自然会学习儒学。外戚进身,也都会以儒学自饰。总之,社会风气如此,想做官,弄个学历总是不错的。

5,另一个转折点是宣帝时期的蔡义。蔡义这个人“以明经给事大将军莫府”,本身没有基层工作经验,与其说官僚,更像个学者。后来以“光禄大夫結事中”的身份教授昭帝“诗”,霍光为了把持朝政,就把这个路都走不动了的老头扶上了丞相的位置,理由是“天子师当为丞相也”。儒士们仕进的另一个捷径出现了。在此之后,“天子师”为丞相成为一种惯例。韦贤(宣帝)匡衡(元帝)张禹(成帝)孔光(哀帝)都是这样成为官僚系统的首脑---丞相,其中元帝时期还有萧望之,如果不是意外,本来也应该以天子师拜相的。

6,儒家在民间教育占优是从汉朝初立就开始;把持官僚系统的教育,是从武帝立博士弟子开始;从宣帝时期开始,对皇帝的教育也由儒家垄断了。武帝时期,还有汲黯这样的老师;到了宣帝以后,清一色都是儒生了。从武帝支持儒术开始到宣帝大约7、80年时间,到这个时期,其他的思想、学派已经被彻底的边缘化了,儒家已经是绝对的主流,官方的意识形态,皇帝的老师当然也只能从儒生中找。

从上面看出,儒家在汉代成为主流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必然性在于儒家君君臣臣的思想是统治者天然的同盟军,从汉武开始,统治阶层明显的对儒家感兴趣;偶然性在于,儒家的复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汉朝前期的文化沙漠状态,儒家在社会上并没有像样的对手,一片寸草不生的肥沃土地上,儒家的种子最先发芽,如此而已。这与当时社会的风气是否转向保守无关。

儒生充斥官僚系统的直接恶果,就是中上层官僚渐渐缺少实际基层经验。转折点发生在元帝时期:

武帝:公孙弘李蔡严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敖田千秋

昭帝:王杨敞

宣帝:蔡义韦贤魏相丙吉(萧望之御史大夫)黄霸于定国韦玄成

元帝:匡衡

成帝:王商张禹薛宣翟方进

哀帝:孔光硃博王嘉孔光

平帝:马宫(王莽大司马)

武帝时期的丞相基本都是摆设。公孙弘是武帝时期最后一个有实权的丞相,勉强算得上儒生。公孙弘少时为狱吏,40多岁找了个不入流的导师学习春秋“杂说”,60多岁应征做了博士。公孙弘被重用并不是因为他是儒士,而是因为他“习文法吏事”,儒术只是”缘饰“。最重要的是他为人圆滑,从不违逆武帝,所以元朔3年后被立为丞相。这是一个有基层经验、为人玲珑、手腕圆滑、以学者面目出现的高级官僚。

昭帝和宣帝早期的丞相被霍光压制。魏相丙吉黄霸于定国,都是底层干起来的,除魏相外,年少时都是以熟悉律令,也就是为“吏”,做为进身之道的。

从韦玄成开始,除薛宣硃博外,丞相的人选被学者垄断。从这个时候开始,官僚的选拔标准正式发生变化。也从这个时候开始,汉朝开始没落。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史书开始无聊了:匡衡在位,折腾得最热闹的,是迁庙毁庙;张禹为相,史书记载的全部内容是如何贪污奢淫、给自己挑坟地、巴结权贵;翟方进最明显的长处是在皇帝面前攻击别人,告一个倒一个;孔光任上最大的事情是傅太后该加个什么样的封号.......从这个时候开始,那个金戈铁马、威服四夷的大汉朝就已经过去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