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男女平等VS.“一个大男人怎么和女人计较”,哪个是正确的 -- 整合精神哲学

共:💬58 🌺319 🌵1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楼主说的看不懂

楼下也很多人不以为然。

不过男人和女人的客观差异是存在的,男人更理性,女人更感性。一般女人很难不带感情色彩而客观看待问题。

不黑谁,纯客观总结。

家园 “一旦在一个男女平等状况稍稍好一点的环境”这个仅仅是外因

古今中外有实际案例说明,女性是有可能达到顶峰一览众山小的,但是需要的内因外因条件,使达到顶峰的女性数量少,至今仍然处于量变阶段。至于未来有没有可能真正拉平男女差异,不仅要看外在的社会条件,更重要的是女性自己如何看待,如何努力,换句话说,就是如何付出代价

而且,“一旦在一个男女平等状况稍稍好一点的环境”,这个前提条件,恕我愚昧,好像全世界都还不存在。

家园 格力排名385,董明珠是女性,顶级CEO并且自己打拼。

说实话,我觉得白手起家自己办企业并或者接手一个小企业把它发展壮大的难度要高于在已经成熟的大型企业内部爬上去当CEO。

Lisa Su女士的成长历程我稍微看了一下,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在德州仪器,IBM,飞思卡尔和AMD之间不断跳槽的过程。

在比较东西方女性的能力大小之前,先容我简单发表一下对西方CEO的看法。

除了乔布斯和比尔盖茨等长期呆在一个公司的少数异类之外,西方文化下的多数CEO都像是候鸟一样,在不同的树木上跳来跳去,也许他们在枝头的歌喉与姿态引人注目,但他们告别职业生涯的时候,人们仍然只记得那棵树,却无人再缅怀鸟儿的身影。

他们就像原野上的一阵风一样呼啸而过,看起来声势浩大,实际却什么也没有留下,更加经不起时间的拷问——他们带来了什么,改变了什么,留下了什么?在中国的传统价值观里,这种事业模式实际上是不被看好的,更有许多并不那么好听的词汇来加以形容——过眼云烟,黄粱一梦,人死灯灭等等。对于追求薪尽火传和名垂青史的中国人来说,西方CEO们的成就并不值得推崇。

因此,您用的CEO数量来衡量中西方女性的成就大小,并进一步批判东方文化氛围和教育模式不利于中国女性的自我成长和事业成功,我个人认为是不合适的。

跟西方500强的女性CEO相比,陶华碧的资产规模也许要小得多,但她的色彩是如此的鲜明,存在感是如此的强烈,以至于跟老干妈这个品牌融为了一体,深深刻进了13亿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当中。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不觉得她的成就比不上Lisa Su女士,更不觉得培养出了老干妈和董明珠的中国文化与社会比不上西方文化与社会。

最后补充一句,我发表观点纯粹是因为您从女性话题引伸出了东西方的对比以及西方优于东方的结论,而我本身对女性不抱有任何成见。

通宝推:猪啊猪,发了胖的罗密欧,
家园 如楼下所说

看看北欧。

家园 看你怎么比了

总有个前提吧。我说的是世界500强企业中。这些是跨国企业,我指的是影响力,对科技进步,对就业市场来说的。我无意贬低中国文化,但是对于女性,我觉得中国社会和文化对我们女性的限制和压制太多了。

家园 这个你又颠倒了因果了

不多说,就同时期比。世界500强企业里,那26个非中国产的女CEO,就不是女人?就属于你的“泛”?

家园 洋洋洒洒这么多字

不知道你想表达什么,在攻击谁、反驳谁(肯定不是楼下的整合精神哲学)

家园 说的不错。不过指出一点问题,这世界有女高僧滴!
家园 北欧女领导职能上只相当于中层

所谓中层的定义是执行层,而高层定义是决策层。我说女性适合中层的原因时已经讲明,女性执行高层决策坚决果断,亦步亦趋不搞变通,所以很受一些高层喜欢。如果是男性,很容易有自己的想法,在高层一些人看来是个麻烦。

北欧社会稳定以后,女性领导增多,其实是不需要大战略上的挑战了,要的是平稳,所以女性领导也能胜任。实质上这时的领导人只相当于中层。

如果真要找个别女性也有战略眼光的例子,可能能找到。好比个别女大力士力气比普通男人大,是能找到的。但整体看,以及男性强者和女性强者比,女大力士还是比不过男大力士的,不管精神上还是身体上。

家园 你的想法很好,但属于幻想。其实你才是倒果为因。

请参考对不远攸高的回复。

那些女CEO,和中国的女皇一样,干的只是中层的活,只是执行既定路线而已。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市场经济里大家都在搏生存,环境是类似的。我原来就深受“男女一样”毒害,后来在实际工作中才发现,男女的思维力度是不同的,有些工作不适合女性。

我的想法来自于实践,而你只是在头脑里幻想着男女一样。其实你才是倒果为因。你可能不服气,那就实践吧。

家园 是一体的

1,“平等”只是一种理想状态,由于个体间必然的差异,“平等”在实际操作中是做不到的,只能是一种目标。

2,女性因为生育和体力原因,必然倾向于从男性那里尽可能多的搜集生活资料;男性在事实上接受了这一点。

2-1,从自然界来看,雄性身强力壮,占据主导地位的好像并不多。很多动物的雄性的角色只是在性交中提供部分基因而已,很边缘化。人类男性体能上的优势以及在社会中的主导地位,很可能是他们承担起“提供更多生活资料”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当然这个玩意也说不清,蛋鸡问题。

3,从1、2延伸出,“男女平等”的最合理形式,可能就是很俗气的“男主外女主内+好男不和女斗(即男性予以一定补偿)”。现在女性希望通过一些优待条件来弥补自己因为生育而带来的劣势,在社会上占据平等地位,但是同时保留自己在繁衍上占据的优势。逻辑上这样会导致新的不平等,即女性的优势地位。其实在现实中这已经有一定体现了,比如20~30岁的未婚女性基本上是世界上最有消费能力的群体,比如大范围的妻管严。

3-1,按照2的推理,这种形式长期下去可能导致男性的退化,无论生理还是和心理上。和女性不同(女性生育优势是天然固有的),男性在社会上的优势一旦失去,退化一旦开始,好像应该是难以逆转的。

通宝推:李根,
家园 在芷蘅的帖子本来就想说这点

现在三口之家,常见的模式是一号领导孩子,二号领导夫人,唯一群众:我们男人。

这固有我们男人大度一些,自嘲一些。但放眼全世界,能达到这样境界的国度差不多只有大陆了。

家园 感觉还有一个因素,跑去美国的印度精英比例比国内的高

换句话说,更多的中国精英愿意留在国内。

家园 你说中层就中层?

这些世界500强企业的女CEO都是中层,北欧的女领导也是中层。那上层还有几个人,先别说有没有女人。如果她们都是中层,那么他们的下层的男人更多。那他们肯定都不是男人,都不“泛”。

你自己的那套都漏洞百出,还谈什么实践。合着这些都是你实践的结果?俺也不再回你的贴了。你自己玩吧。

通宝推:天天向上A,
家园 我觉得

2-1,从自然界来看,雄性身强力壮,占据主导地位的好像并不多。很多动物的雄性的角色只是在性交中提供部分基因而已,很边缘化。
是因为:随着物种的进化,越高级的物种在母体内孕育以及雌(雄)性带幼体的时间就会越长,从高等级哺乳动物开始就逐步变化了(蚁群、蜂群的生殖为上(蚁后、蜂后)到狮群、猴群的捕食维护地盘为上(狮王、猴王)),到人类几乎是极限,从受孕起到能独立生活以5年为单位来计算,(4岁能半独立生活,9岁能简单劳作取食,现代14岁还是儿童),雌(女)性的觅食、劳作能力有所牵绊,因此雄(男)性必须承担长期更多的资源提供。而无论什么动物生存能力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繁衍问题。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