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再次示敌最脆弱——TopGun评2014年的鹘鹰 -- TopGun

共:💬200 🌺1139 🌵4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家园 选择现实的引进设计方案,淘汰看似“遥遥无期”的纸面方案。

这是最能合理解释“十几分钟的演讲”打败“几天的方案展示”的原因了。

只是空军没想到把“现实的引进设计方案”变成定型装备也会那么难! 要十几二十几年那么久.......最后逼得空军只好直接采购Su27并引进生产线......

家园 以讹传讹

能说说您这段子从那看来得?您自个信吗?

外链出处

狮式是以色列和美国人一块研发的,以色列敢将共同技术卖给老共?咱别的不说当年研制空中预警机时,以色列收了咱银子最后硬是在美国干预下违约。连T/R组件都不敢卖还敢卖飞机设计图?

家园 如果米有SU27的引进,恐怕CF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完成
家园 “成都明星单位”有几个我的师兄是该型号参与者

人家的亲身经历我为什么不信?说来好笑,当年611和132为了争去以色列的出国机会也是斗得一地鸡毛。

至于“以色列敢将共同技术卖给老共”,难道以色列卖给老共的军事技术还少么?你可以百度一下刘梧泉是何许人也,建议你去看看他的回忆录,那里可是白纸黑字的写着J10的某些复合材料试验还是在美国做的......

那段时期是中美蜜月期,老美都敢用F-16的航电改装八爷,敢与老共合作设计主战坦克,敢卖黑鹰给老共......

家园 道听途说

您能确定您师兄原话是“J-10是直接拿的以色列方案”么?J-10有外方智力介入这不假,但这些仅仅是工程经验和材料外加当时让老共目瞪口呆的电子信号数据化处理系统。以色列在J-10里涉及到的技术能转让那些有核心价值的东西?结构设计里以色列只占很小的设计比率,而气动测试和航电全是老美做的以色列压根没参与他拿神马卖给老共?老共从以色列得到最有价值的技术之一T/R组件里芯片封装,您以为是白来的?那是以色列拿来抵消违约金冲账来的。

家园 601的方案是着眼现在的,而611的是未来。

选择611没有什么奇怪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那决定的十几分钟,必须有干货,空军的人也不是傻子吗。

和犹太人无关,犹太人虽然科技实力不错,不过搞飞机,还是差的,幼师的发动机要用美国的,美国一卡脖子就没有了。可以对比欧洲三只鸭子对鸭翼的处理,就能看出来了,犹太人的那两下子根本不够欧洲的水平,和611就更没法比了。威龙的基础就是猛龙,如果没有猛龙的积累,威龙是不会在发动机落后的情况下有抗衡猛禽的能力的。涡扇十五装上,能领先猛禽半代;如果是全功率版本的涡扇十能抗衡猛禽。就是缩功率版本的涡扇十也好过al31,苏35上的al41不是预定的,是31的激素版,中国应该不会买三五的,从这点看。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T-50 PAK FA 的鸡血版 AL-31F 在 2011 年莫斯科航展上起飞滑跑过程中,众目睽睽之下出现压缩机失速,右侧发动机喷出长长的火舌。(好大的棉花糖啊)2014 年 6 月 10 日该项目第 5 号飞行原型机 T-50-5 又在降落后因发动机火灾而遭到严重损毁。

被众多软骨兔认作 J-10 爸爸的以色列 Lavi 打击战斗机,其超近距耦合鸭式后掠翼设计实乃航空史上之奇葩。受到鸭翼下洗流影响,主翼内段局部有效迎角显著下降,却未采取切角 (萨伯 37) 或大幅度向上扭转 (J-10) 的措施加以补偿,大迎角飞行时将出现提供大部分升力的主翼内段尚未失速,安装着副翼,负责横滚控制的外翼段即已失速的糟糕情况。此外后缘襟翼和鸭翼的纵向操纵力臂皆偏短,高升力系数大迎角飞行时将难以产生足够的低头力矩,一旦失速即无法改出,难怪可用迎角受到严厉限制。幸好 Lavi 最终胎死腹中,否则多半成为又一个寡妇制造者,J-10 要是山寨这玩意,那......

美版 J-20 对 ATF 项目时的 MD 航空企业而言,非不为也,实不能也。何况 J-20 超音速机动性较蝶形尾先进常规略胜一筹,超音速巡航性能则稍有逊色,低可观测性与 “黑寡妇” II 和假想中的成熟版波音 ATF 相比则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发动机技术领先且优先关注密布传感器的欧洲战场的 MD 若真要发展 “五代半” 型号,也将选择 F-23 或波音方案而非先进鸭式 (J-20 隐形性能与 F-22A 相当,超音速持续机动时的等效升阻比具备接近 25% 的优势,若以 “猛禽” 为五代标杆,则 J-20 绝对有资格列为五代半型号)。

J-10 的中耦合鸭翼兼顾俯仰控制和涡流发生,虽然与台风相比力臂较短,但依靠面积较大,展向变弯度从而升力系数较高,且处于主翼上洗流场之中,升力效率出色的鸭翼,获得了颇为出色的超音速俯仰控制权限,并以进气道斜板 (J-10A) 和鼓包 (J-10B) 的超音速激波升力为鸭翼卸载,高速性能丝毫不弱于鸭翼力臂更长,整机推重比更高的“台风”。较大的鸭翼也确保了中距耦合状态下足够强大的涡流发生与控制能力,鸭翼下洗流对主翼的不利影响通过大幅度展向扭转主翼 (机翼扭转很常见,J-10这么大幅度,加工难度不低的扭转则颇为罕见),提高内翼段迎角得以解决,较大型的鸭翼更可通过对涡流场的主动控制,实现偏航操纵。
J-10 和“台风”典型空战挂载时 (前者为 2 + 2,后者为 4 + 2) 的超音速升阻比很可能不低于 4.0,且与 J-20 类似,高 G 超音速机动时不存在常规布局战斗机以负升力/矢量推力压尾造成的等效推力损失,高速飞行性能 (横滚率,敏捷性,瞬时及持续转向率) 皆显著优于典型三代机。J-10 的超音速飞行性能和亚音速机敏性均非 “侧卫” 所能及,在模拟空战中屡次杀得 “侧卫” 丢盔弃甲实非幸至。与 J-10 相比,“侧卫” 的唯一优势在于亚音速持续转向率更高,如果 J-10 飞行员白痴地与 “侧卫” 进行咬尾格斗,且拒绝发挥 J-10 出色的敏捷性,则 “侧卫” 将漂亮地赢得胜利,实战中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是...零

外链出处美军为何不待见鸭式战斗机?

文章后面的评论更精彩。摘录几条。

决策层只要有基本的空气动力学常识,砍掉沈重四就是铁板钉钉的事情。先拿出验证机又如何?兔子不是MD,没有条件依靠强悍的子系统弥补基本设计的缺憾,保守方案注定失败。

早先就在13上跌过大跟头,到了重四又掉到同一个坑里还不思悔改,记吃不记打的货色。

这条可以说明为什么当初选择了成飞,而不是沈飞了。

J-10有几方面的优势。

1.问世较晚,因此得以充分利用更新的理论成果和更为强大的电脑运算能力。要是欧洲人不拖拖拉拉双风90年代初就该服役了。

2.单发构型,长细比较大,对降低超音速波阻非常有利。J-10比双风体积小,长度却超过双风。单发设计同时也减轻了结构重量,意味着发动机比重可以更高一些,部分弥补发动机推重比的劣势。

3.进气系统可以产生激波升力为鸭翼卸载。台风的进气系统重量比10A轻,但是没有激波升力的收益。10B的DSI继承了10A的优点,修正了10A可调进气道重量大结构复杂的缺点。

稍微动动脑子就知道,气动过不过关,唯试飞数据有发言权,任何所谓权威都没有把关的资格,至于在气动布局上回避矛盾的达索...

自己当惯了干儿子,就见不得别人自强自立,世上还有比这更恶心的么?

某些人不找个洋爹骨头就发痒...

另有在竞争中失败的某单位或其拥趸造谣中伤,以南方某所有洋爹的谎言掩饰自身的无能。

并非苛求,只是客观评价其优缺点及成因而已。

目的在于击破某些兔子盲目崇拜洋大人的迷思。

双风的气动布局起点不如J-10,都回避了矛盾,以其为基础很难达到J-20的高度。

我有个朋友就在J10航空团当地勤,他经常和我说空战演戏中苏27根本打不过J10

打不过是正常的,打得过才有问题。

家园 小屁总是喜欢送脸下河

不时常送他两记脆的,对不起他的殷勤。

家园 我记得原话大意是"鬼子给了图,我们可以照猫画虎"

在以前谁敢质疑J10独立自研的神圣地位,那可就是大逆不道,但随着逐步解密,现在"外方智力"、"进口材料"、"引进航电"啥的也都为大众所接受。

所以这个型号背后的故事,就等着时间来解密吧,反正在这里说的再多也难以证实或证伪,徒增口水而已.......

家园 这话说得好腹黑哦

P大师除了黑中国,看上去很像叫兽。。。

哈哈。

家园 张国宝忆西气东输工程

一线工程4000公里,距离很长,每隔一段距离就需要有压气站加压,管线沿途要经过若干个加压站,而每个加压站里都有若干台压缩机。有电的地方,就用电来带动压缩机。但在荒山野岭渺无人迹的地方,往往没有电,就只能用燃气机组加压缩机组带动,由它本身的气带动燃气轮机做功,再带动压缩机加压。这个设备国内做不出来,因为压缩机每分钟4000多转,要求的速度非常快。我当时也曾问负责工程的人,能不能改用国产装备。他们一句话就把我噎回去了,他们说:要是用了国产的,一旦出了故障,下游有1亿-2亿人用不上气,谁来负责?所以第一轮全部买的国外的压缩机。

  我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一定要把这些设备的国产化攻下来,所以布置了能源局科技装备司去负责此事。压缩机,让沈阳鼓风机厂做;燃气机,最早找的是中航工业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厂,但他们要价太高,而且什么都要求以他们为主,所以就选了另外一家中船重工哈尔滨703所,他们的主营是船舶里的燃气机,态度比较好,愿意合作。电驱部分则由哈尔滨电机厂来做电机。为此,这些企业进行了大量的投入,而且还做了试验台。

通宝推:外俗内正,
家园 对照看一下左盟主的回忆

涉及到航空口和舰船口在燃机上的恩恩怨怨,互相对照一下很有意思,俺来解读一下。林左鸣是目前航空口的老大,江湖人称左盟主,左盟主的文章来自《往事难以忘怀》,作者:林左鸣,转贴自中国航空报:

外链出处

当时国家需要发展某型燃气轮机,涉及动力涡轮的生产定点竞争,段昌平同志马上令我负责制定方案参加竞标。这次动力涡轮的生产定点竞争非常激烈,可以说到了白热化的程度,部燃机中心副主任贾克勤同志带着我参加竞标。那个时候难得有个国家项目,因此参加竞争的双方都红了眼,我们的竞争对手是某家汽轮机厂,后来由于这家工厂得到了和他们长期有合作关系的某研究所的支持,终于夺得了这个项目。尽管这个厂夺走了这个项目,但进展并不顺利,迟迟没有拿出国产化的动力涡轮。几年后我调到410厂工作时,这个厂把该项目中很多关键零部件转让410厂协作才完成。那次竞争失败后,段昌平同志下了决心,要我们一定要不蒸(争)馒头蒸(争)口气,干出FT8燃气轮机的动力涡轮,以显示420厂的实力。后来在我接任了420厂长之后,终于完成了这个争气项目,生产出国产化的FT8燃气轮机的动力涡轮,并且实现了出口创汇。我调到410厂工作之后,恰逢国家开展西气东输工程,科技部为此在863计划安排了发展重型燃气轮机的项目,以配合西气东输工程的开展。我再次“赤膊上阵”和这家汽轮机厂PK,这回终于战胜了这个老对手,夺得了国家863项目,报了“一箭之仇”。当我取得这次胜利之后,第一个想起的人就是老厂长段昌平同志,是他把对振兴航空发动机事业执著追求、顶礼膜拜的激情传递给了我,并让这种情结融入自己的血液之中。

解读:420是成都航空发动机厂,410是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厂。段昌平是420的老厂长,左盟主那时是他的副手,1995年左盟主接任420厂长。段的前任在80年代全面停止了军品生产,民品又干得不行,所以420就杯具了,一直杯具到今天,从段开始的历任厂长一直在挣扎中,能让420稍微有点起色的那就是人才,所以左盟主脱颖而出,1998年被调到410黎明厂任厂长。黎明在航空发动机行业的地位那就相当于沈飞在战斗机行业的地位,要说历史黎明比沈飞更NB,可以上溯到张作霖时代的东三省兵工厂。

再解说一下这几个产品,FT8是美国普惠的燃气轮机,动力涡轮由420生产。左盟主看不上的某汽轮机厂和某研究所应该是哈尔滨汽轮机厂和中船重工哈尔滨703所。考虑到FT8的动力涡轮是96年在左盟主手上搞定的,而用在052驱逐舰上的狗头GT25000的前身DA80是93年引进的,俺猜被哈汽夺走的动力涡轮项目就是DA80国产化项目的一部分,后来狗头又用在了西气东输上面,就是张国宝文中说的那台燃气轮机。张国宝去找黎明的时候应该左盟主还是一把手,因为航空口自视很高,所以要求“以他们为主“。而左盟主说的863重型燃气轮机项目是黎明R0110。狗头和R0110二者技术都是来自乌克兰,分别为苏联新一代中型和重型燃气轮机,苏联解体后乌克兰无力发展,半成品卖给中国,703和黎明接手后继续发展,所以可以号称自主知识产权,R0110项目于2002年开始。

中型燃机可以军舰上用,也可以给输气管道加压用,还可以发电。重型燃机基本只有发电一个用途,有人说R0110是航母动力,那基本是在扯蛋。狗头已经装在军舰上去亚丁湾远航了,R0110去年也通过了国家验收。左盟主看不上703所和哈汽还是有点底气的,按照他的叙述,狗头的动力涡轮黎明出了不少力。而另一个关键部件燃气发生器的国产化,也还是找了航空企业430厂--西安航空发动机厂。不过要俺说,本来技术都不咋样,还TMD互相看不起,真是没救了。。。

另外除了航空企业和船舶企业,搞燃机的还有电力企业。在2000年代初期,发改委还进行了F级重型燃气轮机打包引进,F级燃机是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产品,而R0110只能算E+级别,落后F级燃机半代。三大汽轮机企业分别引进国外技术,哈汽引进GE技术,东汽引进三菱技术,上汽引进西门子技术,但十年过去了关键部件的国产化仍遥遥无期,仍需要从各自的合作伙伴处进口。上汽去年买了一家意大利燃机企业,这家企业(在九十年代??)买了西门子燃机的技术,所以不少部件估计上汽能通过这家企业搞定,可以通过这个交易摆脱西门子的控制--能不能搞到技术另说,起码可以做到自主出口了。。。

家园 年末去了一趟罗马

在那里研究罗马的历史地理,然后发现罗马正是北纬42度,立刻就想起你了。话说北纬兄应该是机械/燃气行业的高人?

家园 关于这家意大利企业,补充两句

上海电气是入股,不是全面收购。

去年7月底,我见过这家意大利企业在印尼的一个销售经理,他说这个企业的老总是个老狐狸,卖给上海电气的是旧的技术,不是最新的,他不过是借上海电气的钱来解决他们的财政问题。

在座有另外一个燃机发电的行家,对此不以为然,说国家搞分布式能源,需要功率较小的燃机,西门子已停产了,他们想在中国推大功率的燃机,双方谈不拢,所以上海电气才出招入股这家意大利的企业,即便是较老的技术,中国对其材料,加工工艺还是很垂涎的,呵呵。

他推测,过几年,中国在燃机制造方面会有很大的发展,立此存照吧。

家园 希望国内燃机集中精力和力量近中期在中小型上获得突破

R0110出力为114MW,这个功率等级应该达不到E级,最多算E-吧。自2012年底并网发电到2014年12月整整两年时间,满打满算运行了1000小时出头--正常发电燃机,每年运行最少也得3000小时以上。现在国家验收算不上啥,或许算是给863当时给的那点钱做验收吧。黎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703和哈气在搞30MW驱动用燃机。东方也在搞50MW燃机。

黎明和航空口其他企业还有小型燃机,例如QD128等等。

希望国内各家能相互协作,集中精力和力量近中期在中小型上获得突破。

意大利。。。好象还有仲裁什么的。。。

家园 温差发电还很远

俩个缺点:效率小于10%;需要热屏敝和散热。第一条导致散热功率小。第二点导致额外重量,在飞机上不划算。

同样的思路现在用在芯片降温上。还不是费效比好的。但是很有趣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