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李克强休克疗法与陷入资金贫血的中国城市地图 -- 思想的行者

共:💬60 🌺38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有事说事。

宽广视野,共同提高。

你觉得人家说的不对,论点论据拿出来就得了,大家又不是看不见,不带脑袋。

虽然加油导弹偶不置可否,不发表意见,但日本一亿多人,难道你能屠完不成?还是你能把摆在中国旁边的日本列岛搬到大西洋去?

就因为人家对待日本的观点和你不符,你就有关无关人家说啥你都往偏了带啊?

实名投草。

家园 我提一个屠字了没?
家园 我觉得日本的问题是老龄化。

而且低端被蚕食没比较优势。高端支撑不起经济的循环,太过外向型,说到底是体量太小。

现在培育内需的话,加税、积极财政政策完全是背道而驰、饮鸩止渴。

家园 恐怕也不行。

银行偏爱大宗资本,而且资本家有一万种手段从百姓手里把钱空手套白狼弄到房地产去,资本逐利就是如此。

民间借贷行不行?余额宝一类的衍生工具行不行?使用资本主义的手段就会产生资本主义的问题。

家园 那是统计口径。

实际房租占大头。

家园 工资上升快过物价上升

如果这是真的,费利浦曲线就连短期都不成立了。 开水头放水的理论基础就从根本上动摇了。又假如这是真的,消费者的货币就会越来越多, 那又和教主的假设相反了。恶性循环又如何继续呢? 自相矛盾到了这个地步,双手互博, 教主的一只手是能赢,可是同时教主的另一只手就输了。有意思吗?

家园 相关吗?

请展开讲讲经济体和生物体的相关性。 货币机制和体内液体循环机制对应性。否则一个人很难回应,“因为啤酒泡是好的,所以经济泡沫也是好的。”之类的比喻。 在你的世界,这种比喻是论据,在我的世界,这是论点。用论点证明论点,空对空导弹是也。票子发多了,东西就贵,经济学行内是个确定的定性问题,剩下的是争论有关定量问题,还有长短期的影响。 你一个不着边际的比喻就开创新动向。只是这个新动向的理论基础何在?

家园 我只是这么比喻罢了。

特点、规律很相似不可以类比吗?

数学里的“相似”是什么意思呢?万有引力和库仑力按照现行解释是两种本质不同的力,但它们很多性质就是类似的。

就这样。你要说定性,不好意思,真达不到能给出具体整个框架和数学证明的地步,不然我去当经济学家算了。再说西方经济学真算科学?呵呵。

家园 我再来解释一下恶性货币紧缩为什么会引发恶性物价上涨的循环

恶性货币紧缩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大量的企业因为缺乏流动资金而导致开工率大幅下降,进而就导致了商品供应的大幅减少。

而这些商品供应的大幅减少,直接也就导致了生活必需品的产量的大幅减少。

但是生活必需品是所谓的刚性需求,就好像人要吃饭,就是刚性需求,你不能因为米饭很贵,你就不吃,你维持你的生命的基本的热量的输入所对应的食品消费量就是刚性需求。

价格受到供给和需求的影响,对于一般的具有可替代性的商品来说,你供给减少了,我可以少买,也就是说供给减少,我的需求也可以减少,供给和需求依然可以保持相对平衡。

但是对于生活必需品这样的刚性需求,供给减少,需求却不能减少,这样供不应求,于是生活必需品价格大幅上涨。

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看起来生产必需品的厂家是赚了不少,但是它的上游的厂家要让工人吃饭,也会要求涨价,最终生活必需品厂家的成本也因此会大幅提高。这意味着整个产业链或者说几乎国民经济的所有商品价格全部上涨了。

所有商品物价都上涨,意味着整个社会的货币量更加的不足。

因为根据费雪方程,我们很容易知道。

商品流通量=货币流通量×货币流通速度÷商品价格

在货币流通速度变化不太大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上涨了一倍,而货币流通量又被央行卡死了基本不变,那么商品流通量就会相应的减少一半。

生产必需品的企业的资金或许因为物价的上涨,相对充足,但是问题在于向它供货的企业总有不少是资金链更加紧张的,因此必需品生产企业能够得到的零部件和原材料的供应减少,因此生产也不得不减少。

生产减少,进一步造成了必需品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于是必需品物价继续涨价。

也就是说,形成了一个由于央行紧缩---供应链供给减少---必需品供给减少---必需品物价上涨---全国物价上涨---全国企业的资金链进一步紧张---供应链供给进一步减少---必需品供给减少--必需品物价上涨--......

这样的一个恶性的物价上涨的循环。

你说的所谓的放水理论仅仅是针对一个国家的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央行极度宽松所导致的情况。

反过来说,在国家流动性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央行极度的紧缩同样也会因为必需品供给紧张而带来剧烈的物价上涨。

用数学一点的语言来说,物价和货币量之间的关系不是一个单调递增的关系,而是随着流动性的充裕情况有着不同的变化规律。

家园 日本经济的最主要问题就是遭到昧国政治和金融打压

比方说索尼等日本的电子企业,最大的问题在于什么呢?在于日本电子企业受到昧国限制而不能开发通用CPU和通用操作系统软件,因而整个日本电子产业和软件产业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当然问题还在于日本一直受到昧国的汇率攻击,日元汇率长期以来都居高不下,从而导致日本的出口企业的成本高昂,而难以获得足够多的利润进行进一步的发展。

以索尼而言,它的技术显然是可以的,也有不少的独门技术,但是它不能像苹果谷歌那样研发自己的操作系统,而自己又想维持自己的高大上,卖得很贵,另一方面,三星,台湾等企业凭借着自己的汇率而带来的成本优势又不断侵占它的市场,所以日本电子企业受到了四面的围攻。

这一次的所谓GDP下降等等没有值得大惊小怪的,我看了一下,貌似是日本企业调整库存所导致的---这或许是日本企业准备进行大规模的进一步投资的前奏。

日本的海外经济规模本来就是日本的经济优势的体现,如果没有海外市场,日本经济应该缩水太多太多。

让日本放弃海外发展,就好像让大英帝国当年不要做日不落帝国一样,这根本就是开时代的倒车。

我们这个时代早就是出口导向的时代,而不是进口替代的时代。

当年膺国的制造业第一的时候,他们宣传的是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现在西方国家搞出口搞不过了,又鼓吹中国要搞进口替代,这是他们利用经济学进行欺骗的表现。

日本的问题在于基础设施建设本来就已经很完善了,搞积极财政确实意思不大,但是积极财政聊胜于无。

家园 在经济危机的时候要搞宽松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昧国人就研究出来

QE的成效根本与什么能源没有什么关系。

QE要搞的原因就是国家的流动性不足

流动性不足,就要宽松货币,增强国民经济的流动性。

三十年代的大危机,一个就是流动性危机,一个是有效需求危机。

而罗斯福的对应就是一方面宽松货币,一方面进行积极财政政策。

所谓流动性危机的意思是指企业的资金链紧张由于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债务关系,导致全行业甚至全国的资金紧张。

例如一个企业的资金发生问题,无法给对方提供货款,结果就是对方企业也发生资金问题---然后就是蔓延到整个行业。

这个就好像人体失血一样,一个地方在流血,结果整个人的血液都不足了。

流动性紧张,就常常导致三角债,现在中国很多地方例如江浙,长三角,珠三角(我主贴中的一些介绍)就是这样,企业家结成互保联盟,结果一个老板跑路,整个互保联盟的压力就增加,然后一大片的老板资金链全部出问题。

如果货币宽松的话,一个供应商跑路,问题不大,你欠了我的钱没还,但是我还可以从银行或者别的资本市场融资,所以不会你欠了我的钱,我就没有办法企业开下去了,然后我又要欠别人,导致别人也出问题等等。

家园 车轱辘一百次也没有用

有刚需,有更刚需,往上游还有更更刚需...。可开始的刚需还能叫刚需吗?

所有商品一起提价,包括工资,其实是什么都没有发生。如果你想讲通胀的危害,请死守工资上升慢过物价。 噢,你不能,因为你为了论证通胀之下,商家也缺钱,假设了工资跑赢物价。

货币总是先流向变现性高的资产的。春江水暖,黄金先跑。 众所周知,劳动力价格是比较滞后的,这是菲利普曲线,即通胀和失业率的反比关系存在的原因。 短期内这曲钱成立,经常听到保物价还是保就业的理论基础所在。 长期的曲线被费利得曼的会长就职演讲消灭,他预见了滞涨,失业和通胀双高。盛名之后,更加扬名立万,威震四方。 教主连短期的利普曲线也要手起刀落,志向不谓不高。牛。这也是我很佩服没有上过经济101的人勇气的原因。

家园 可以, if and only if

if and only if 你能讲明白特点和规律的相关性。

经济学是不是科学,有费利得曼vs.索洛和穆尔代尔的论战。费利得曼认为,如果经济学紧守实证的路子,它是科学。三者皆大牛。后两者认为,经济学 因为变量取舍之难,加上测量容易受主观影响,不若自然科学坚实。费利得曼坚守假设与验证的路子。他对滞涨的预见是运用假设与验证的案例。

在自然科学中,变量取舍,测量排除主观干扰也是一大挑战。流体力学中有应用到Buckingham Pi theorem去减少变量。 做到好的变量控制,足可让Buckingham名留千古。所以自然科学干理论的,有专实验的。

是的,经济学是有取舍变量和测量的挑战,但自然科学有何曾没有,不能因为这个挑战,就断然经济学不是科学。 关键是你想要主观经济学还是实证经济学。

家园 我接下来准备用萨缪尔森的通货膨胀观点来支持我的观点

这个问题比较大,所以我准备另外发一个主贴。

我想说的是对于价格的形成机制,萨缪尔森强调的是需求和成本而弗里德曼则简单化为货币总量

萨缪尔森的观点与我的观点是相符的。

家园 借问是哪本/篇萨缪尔森的著作

好让我做个准备。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