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也说周小平:他在往前冲,你在干什么呢?腐儒! -- shiningworm

共:💬117 🌺1262 🌵2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先是周带鱼,然后是范曾,第三个会是谁呢?

外链出处新华网:让人警觉的“范曾现象

近几日,范曾先生忽然成了网上的“热门”人物,关于他的种种说法、议论沸沸扬扬,让人不能不关注,不能不思考和重视。

事情的起因表面看起来很简单:几天前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研讨会”,研究院院长范曾主持会议,多位教授学者参加。会上,范曾先生作诗一首,其他人纷纷唱和。

文人兴会,感而赋诗,正如白居易所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本来是极雅的事。何况,北大参加研讨会的教授学者们为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欢欣鼓舞,对文艺工作者的历史担当和时代责任各抒己见,讨论踊跃,对文艺工作座谈会的意义和总书记的讲话评价极高。因此,他们赞扬这次座谈会,写出“早觉神州辞厄运,欣迎大塊著文章”,“抱沖持节向朝阳,荡荡无私奉瓣香”等等的诗句,完全是发自内心情感,表达出当代知识分子的淳朴情怀。

令人诧异的是,网上的某些议论并非是在单纯分析那些诗句的风格、格律或是典故出处,更只字不提研讨会的内容。一些人似乎在翻弄陈年旧账,热衷于蜚短流长,将矛头对准范曾本人。

其实,范曾是何许人并不是什么秘密,各种辞书,包括百度相关词条上对他都有详尽介绍。他的经历和创作生涯,他多年的心路历程和人生感悟,亲朋故旧对他的赞扬或者质疑,亦无需回避。

必须指出的是,范曾的成就以及他的艺术影响力不仅限于中国。在中国需要增强软实力,中国文化需要强大自信心的今天,我们不仅需要能够在世界上为国争光的文艺工作者,而且必须给予他们充分的尊敬,极大的关爱。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应该看到,当前网络上针对范曾先生的某些议论,绝不仅仅涉及对艺术家是否受尊重、关爱、包容,甚至不是艺术门派之争,文人“妒忌”相轻,或者臧否“人品”那么简单。认真观察这一波对范曾的杯葛,再想想这些现象背后可能存在的那些复杂因素,考问一下某些人的真实动机,不能不让人警觉。(文/伊鸣)

弃暗投明不是应该作为爱国事例大肆宣传吗?有什么不可以讨论的,当然嘴上怎么说大家能听到,心里怎么想的大家除了通过行动来猜测以外就没什么办法知道了。

不过以后谁再说宣传口能力不行我跟谁急,就周带鱼跟范曾两件事就胜过CIA一年的对华宣传工作了,果然人才都在体制内。

家园 当时看到名单里有范曾我就觉得会让拉出来说事

他这大半辈子里破事可是不少,没想到我当时还不知道是谁的周小平先让拉出来打了靶子...

家园 范曾的污点虽然比周带鱼大,不过没有官方捅出来也不算个事,

只是拍马屁太明显了,现在新华网算是彻底撕破脸皮,把事情给定性,再谈反贼招安前做的坏事就是攻击政府,周小平热潮刚退就再次把事情闹起来,我看不到春节这事没完。

家园 光明网也来了

外链出处

光明网:范曾诗言志发自肺腑、正当其时

21日,文化名人范曾在主持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研讨会”时,号召与会者限韵作诗为贺。一石激起千层浪,范曾兴致所及之举被若干“职业拍砖者”解读为了“谄媚”“投机”。一番扭曲抹黑,全然将文艺界对此次座谈会的欣喜之情变了味。

当“职业拍砖者”忙着四处搜集“黑材料”,恶意攻击那些敢于在舆论场尤其是网络空间传播正能量的人之前,他们需要好好恶补一下中国传统文化。不要把文化大家的雅致之举与庸俗的谄媚混为一谈。此次范曾与诸位学者接力作诗、直抒胸臆地庆祝文艺座谈会,古已有之,名叫“曲水流觞”。

古代有王羲之感念群贤毕至,一气呵成千古名篇《兰亭序》;张择端感慨太平盛世,绘制传世画作《清明上河图》。作为亲历此次文艺座谈,大受鼓舞的大家,范曾作诗庆贺实属再正常不过的情感表达。

范曾用中华文化传统的方式表达对当前文艺事业发展前景的信心与期待,一方面契合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传统文化的一贯重视,另一方面也起到了鼓舞广大文艺工作者再接再厉,将此次座谈会的精神贯彻于行的积极作用。或者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亦或者是某些人阴暗心理的惯性使然,互联网上有了些对范曾的攻击、污蔑之声。这些声音虽然不算大,但相当刺耳,如果不及时加以辩驳,不排除有混淆视听、模糊黑白的可能。

正所谓“世有雷同之誉而未必贤也,俗有欢哗之毁而未必恶也”。范曾复杂而漫长的人生经历,有起有伏也不乏争议,正因如此便引得好事者借题发挥,诋毁其作诗言志的真实动机。然而,从历史的长镜头看,只有将范曾个人经历的复杂起伏和其近年来的言行体会摆在一起,才更能够看清楚、想明白当前文艺界积极气象和美好愿景的历史定位和时代意义。

范曾幼年亲历了中国文化濒临灭顶之灾的战争年代,成长于新中国文艺除旧布新、开创新局的激情岁月。在文艺遭难的动乱时期,范曾曾因言获罪被打为“右派”饱受批斗;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他曾泼墨钟馗,以喻正气伸张;更致力于国际文化交流,国内文化发展。客观地说,纵观范曾一生,确实有俯拾即是的成绩,也不乏难辨真假的争议。但是,正如每一条河流都不乏波折、每一座高山都不缺低谷,关于范曾个人争议的存在,不仅说明其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更说明其今天的认识难能可贵、值得深究。

可以说,正是有着76年来对中国社会发展跌宕起伏的亲身经历,范曾才愈加感念当前文艺发展的弥足珍贵和来之不易;正是有着“否定之否定”,不断去伪存真、“吹尽黄沙始见金”的认识历程,范曾对文艺座谈会的鼓呼和庆贺才不能小觑、不容扭曲。可以说,“早觉神州辞厄运,欣迎大塊著文章”的这首七律诗是范曾基于个人经历、时代背景,发自肺腑的感人诗作。那些还在对此情此诗横加指责、妄加揣测的人实际上是因对历史的无知和对时代的钝感。

“测浅者不可以图深,见小者不可以虑大”。一些人一看到为时代鼓呼满怀正能量的人就联想到“谄媚”“上位”;一听到人们对国家对人民朴实真挚的心声就污蔑为“无知”“幼稚”。然而,徒有批评指责乃至污蔑扭曲,没有振奋人心扫除精神雾霾的鼓呼,何谈未来和希望?没有信心没有浩然正气,只有一味地诘难打击,何谈发展和进步?

范曾今日以诗言志的举动,已经不完全代表他自己的体悟,更体现了一个经历中国半个多世纪沧桑变化的老人活生生发自肺腑的认识与感悟。范曾的心路历程值得每一个国人尤其是文艺工作者研究学习。从此次文艺座谈会抑浊扬清、指明方向的时代背景看,范曾诗言志发自肺腑,也着实正当其时。我们也相信,在范曾作诗言志的鼓舞下,越来越多的文艺工作者也会和他一道“妙笔丹青轮斫手,挥鞭电掣向康庄”。(文/亿博)

不说《兰亭序》跟《清明上河图》一个是官场集会一个是贡品的创作背景,虽说跟这件事本质上面是一致,只是用东晋跟北宋这种半壁江山的时代背景来做类比实在令人怀疑了,当然能够把讨论事情另外一面的文字一封了事的行事作风大谈信心跟浩然正气,我只能理解为高端黑了。只是想到广电总局204号文的难看样子,我就奇怪为啥同样是宣传系统的水平差距这么大呢,不过想到写文那是出于真心,封外剧纯属部门利益,瞬间就释然了。

家园 你是不是想说文化人就该与习总作对,而不该支持习总?
家园 这两位要是真的问心无愧,有关部门何必急吼吼地跑出来

这两位当过公知又有什么不能对人言,当不成忠贞如一的共产主义战士,当弃暗投明战场起义也可以啊,还不是因为实在烂泥扶不上壁,一旦让人民群众知道过去的黑历史,就能看出这两人投机分子的本质。当然宣传系统有些人扛着红旗反红旗,在官方文宣中影射这两人的本质来搞风搞雨也是够好玩的。

家园 你真厉害,你一眼就看出两位是投机分子?

你为什么不问为什么那些公知们要急吼吼的攻击这两位文化战士?

公知要攻击这两位,难道就不该站出来维护这两个文化战士?

家园 这周小平没出错?还是范曾没做过那些事?
家园 爱因斯坦也会错,牛顿也会错,毛泽东也会错

你给我一个没有出错过的人行吗?

家园 他们谁把指出错误的全网封杀了?
家园 你现在是在讨论周小平呢还是在讨论封杀机构?

封杀机构对不对是另外一回事,我提醒你一下,现在是在讨论周小平,请不要打岔。

家园 党建网:网民为什么喜大普奔

外链出处

  周小平和花千芳最可贵的,不是他们的文章比专家学者水平高,而是他们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爱国呐喊,是敢于站出来与肆意漫骂攻击祖国的人“对呛”的战斗精神,是更接地气的草根声音,是需要培养引导和支持的爱国主义文艺有生力量。

  网络正能量不再“男默女泪”,中南海也听得见你的声音!周小平和花千芳,这两位草根网络作家受邀参加了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直令普通网民“喜大普奔”。花千芳在微博里写道:“这不是我个人的成绩,这是所有正义的网民共同努力后受到高层重视的结果,这是大家的胜利。”越来越多的网民领悟到“应该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然而,舆论场上,不但一些境外媒体挖苦,连某些“本土之声”也怪话连篇。有人认为他俩既无较高学历,又无渊博知识,何能何德值得最高领导人接见。

  平心而论,周小平和花千芳确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以此苛求他们,既不理性,也不公允。周小平和花千芳最可贵的,不是他们的文章比专家学者水平高,而是他们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爱国呐喊,是敢于站出来与肆意漫骂攻击祖国的人“对呛”的战斗精神,是更接地气的草根声音,是需要培养引导和支持的爱国主义文艺有生力量。

  互联网已经成为今天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西方反华势力妄图以这个“最大变量”来“扳倒中国”。一些“大V”、“公知”逢中必反,一些所谓“知识精英”动不动就扣体制问题的帽子。结果是,抹黑中国和中国人的被“喝彩”,替国家民族讲几句公道话就被扣上“五毛”的帽子,一些人的价值取向、历史观、政治底线被严重扭曲、颠覆。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看不见硝烟,但同样你死我活。在这个战场上没有“开明绅士”,不能“爱惜羽毛”,敢于斗争,敢于亮剑,才是我们当前势在必行的选择。面对一段时期里,网络舆论中解构民族英雄、歪曲党史国史、攻击社会主义制度、抹黑国家重大成就的歪风邪气,周小平写下《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你的中国你的党》、《中国护照的硬度》、《少年,你真的理解这个国家吗?》、《我们的英雄都去哪儿了?》、《美国对华文化冷战九大绝招》等一系列发出中国好声音的文章加以批驳和澄清;看着神舟上天、蛟龙入海,花千芳满怀深情写下《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发现反华势力抹黑祖国,他又义愤填膺地写下《击溃这条抹黑中国的战线》、《是谁扭曲了你的信仰》。

  周小平和花千芳,既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和家国情怀,又熟悉当下的民意表现形式,他们喊出了“沉默的大多数的共同情感和选择”。正如有网友所言,“尽管没有火箭炮的覆盖面,也没有激光导弹的精准,但是他们能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艺不是风花雪月的事儿,而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值得关注的是,当今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正在改变着文艺形态,催生了一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对文学艺术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你们创作更多具有正能量的作品”,这不仅仅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周小平和花千芳的鼓励。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需要有更多的周小平花千芳站出来,唱响爱国的最强音。●(作者:闻平)(来源:党建网)

这事果然不会消停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