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我对时局的一点认识 -- 集庆彪

共:💬120 🌺1271 🌵4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还有可以娶一百个老婆的摩门教……
家园 近年中国学者的研究认为:斯大林支持金日成武力统一南方

也是与中国有关。

毛主席在莫斯科谈判中成功的说服斯大林归还大连和旅顺港,这使得从沙皇俄国到苏联一直寻求不冻港的努力又回到了原点。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斯大林于是把目光投向了朝鲜半岛南部的优良港口,所以支持金日成发动统一战争。

很显然斯大林没想到美国会直接出兵干涉,根本没准备好如何应对,也不准备在战后百废待兴的情况下,派苏联红军参战与拥有原子弹的美国直接对抗。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战,是中国政府根据自身的利益做出的自己的决定,而不是苏联的干预,但苏联当然不会反对有人为其火中取栗,并因此对中国由猜疑到承认其社会主义阵营一员的地位,然后才有援助“一五五项工程”的进行。

家园 姑且不要东正教徒
家园 是笔误,多谢指正。
家园 斯大林预料到了美国会出兵,并且计划利用这个契机压迫毛

泽东站队。

引用一段文字:

1950年3月30日至4月25日,金日成访苏与斯大林就进攻南韩的具体细节进行讨论。斯大林答应再提供武器支援和派遣军事专家顾问。"但苏联不能出面。万一美国干涉,就"由中国出来支撑局面并争取战争胜利"。

斯大林早就策划利用朝鲜战争拉中国下水了,毛泽东在战略上层面上其实先输了一局。不过毛泽东也不会如斯大林所愿,让中美无谓消耗,苏联渔翁得利。他用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震惊世人的表现换来了苏联的大规模援助,以及彻底放弃东北特权,这是战术层面的胜利。

家园 说的很不错,不过还是要补充一下

而二战之后,中国却在社会,经济,文化,外交上走上颇为独断的方向,如果成功,则是绝世武功。
事情还没这么简单,绝世武功也没那么容易炼成。革命成功了仅仅是第一步的成功,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成功才是最终的成功。没有第一步的成功,最终成功无从谈起。但是最终建设的不成功,第一步的成功的意义也不大,最多勉强自保而已,或者饿着肚子谈骨气。

其实在毛泽东治下的中国,其最大的可能性仍是止步于第一步的成功。但是没有料到中国还出了一个邓小平,不但取得了中国的主导权,而且他的眼光是如此的深邃和长远,在他的主导下,中国从百废待兴到经济起飞用时只有23年(78-2001),如今其势已成,后面的事情已经无可估量,绝世武功应该是快练成了,不过没到最后一步还是要千万小心。

家园 中国卷入朝鲜战争是作为棋子的宿命

并不是毛泽东可以选择的,更谈不上“战略层面上先输了一局”。

朝鲜战争之后,中国将美国阻止在三八线之南,同时证明了自己不需要苏联保护从而将东北的苏联军队礼送出境,并且赢得了苏联的大规模援助——最重要的是,在国际政坛上,中国从棋子上升为棋手,这岂止是战术层面的胜利?

家园 不考虑战场在哪里,不考虑战后国防开支

忽略了那么多重要的东西,谁的说法才牵强?

同样是损失人口,损失小学水平的壮丁和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是一回事吗?

同样是损失土地,损失仅经营半个世纪的殖民地,和损失京津塘+长三角+珠三角是一回事吗?

你还没有提中国的工业体系、教育体系被完全打断。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武汉会战发生在东京湾地区,日本所有的工程师工人被屠杀一空,还会有战后的经济奇迹吗?

让日本来负担一下研发原子弹,三线建设,养活几百万军队,看看它还会有二战后的发展速度吗?

后人之所以如此推重抗美援朝,就是因为它是鸦片战争以来首次胜利的外线作战。把“胜利”去掉,说它是首次外线作战,似乎也没多少差错。

抛开战争发生的地点来谈死伤人数,只不过是玩数字游戏罢了。

家园 这个对比也太不靠谱了吧

东北,台湾,朝鲜对于日本来说只是资源来源地。日本本身可是一个工业国,和中国的农业国能比吗?

1950年,日本城市人口比重为35.8%,中国城市人口比重为11.2%。

粗钢产量:1949年日本311万吨,中国15.8万吨

生铁产量:1949年日本160万吨,中国25万吨

焦炭产量:1949年日本258万吨,中国54万吨

发 电 量:1949年日本410亿度,中国43亿度

硫酸产量:1949年日本161万吨,中国4万吨

烧碱产量:1949年日本15万吨,中国1.5万吨

纯碱产量:1949年日本12万吨,中国8.8万吨

化肥产量:1949年日本62万吨,中国0.6万吨

你可以再去查查化学纤维,水泥,汽车,机床等等指标,看看49年的日本是我们中国的几倍。更不用说当时中国超高的文盲率了。

中国90年代以前都没采用GDP计算,之前的GDP数据都是折算的,河里很多人提过,这个折算无法完全反映中国的经济发展。即使按这个GDP来衡量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也很惊人。

1952年,按平均汇率计算,中国名义GDP折合305亿美元,人均GDP约为54美元。是年,美国名义GDP为3583亿美元,人均GDP为2283美元。这一年,中国GDP总量仅为美国的8.51%,人均GDP仅为美国的2.35%。

2011年,按平均汇率计算,中国名义GDP初步核算折合73011亿美元,人均GDP折合5432美元。同年,美国名义GDP初次估值为150877亿美元,人均GDP为48352美元。这一年,中国GDP总量上升到美国的48.39%,人均GDP上升到美国的11.23%。

1953年至2011年,按美元计价,中国名义GDP年均增长9.7%;美国名义GDP年均增长6.5%。按本币计算,中国实际GDP年均增长8.2%,美国实际GDP年均增长3.1%。

而且,就算以1952年的工业指标作为起点,(52年新中国各项指标全面恢复、超过战前中国最好水平,49年的指标来算增长率的话数字更夸张)新中国52-78年各项工业指标的增长率,比如钢铁、石油、电力、汽车、水泥、天然气等等,基本都超过GDP的增长率。

民国那些年,不管事北洋还是蒋计民国,哪一年的发展速度超过新中国了?

通宝推:花大熊,hwd99,adrupal,说几句,ljsqt,okcgb,
家园 玩弄数字游戏。

谈落后,就和发达国家比,谈发展,就和军阀混战的民国比。

原文是谈的世界范围,本人的回复同样如此,请不要偷换概念。

另外,1949年中国的生产数字包括大连吗?包括东三省吗?

四野的炮弹都是天上掉下来的?

怎么不拿1945年比呢。1945年,单单东三省的钢产量都是3百多万吨,大家讲的是二战结束,二战是1949年结束的吗?

家园 请看清楚再回复。

二战结束后,中国失去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了吗?

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什么时候损失的?说出来听听啊。

倒是德国有过技工上阵,日本的技术兵种伤亡比例也一直很高,

小学水平的壮丁?再说书吗?可以识字,在当年的天朝,已经是知识分子了,好不好。

中国的工业体系,教育体系?落后就会被挨打,说的不就是当年天朝

没有拿的出手的工业体系,教育体系。

。。。。

。。。。

算了,引用你的半句话作为结束语。

小学水平的壮丁和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是一回事吗?

家园 哦,原来二战结束之后服务器刷新大家一起重新开始啊

二战之前的状态没影响,二战中的损失没影响

中国不是从民国的根基上发展起来的吗?

中国一直以来的落后,难道不是相对于发达国家的落后吗?

我觉得你逻辑很混乱,不知道你要表达什么。谈落后不和发达国家比,谈发展不和民国比,那应该怎么比呢?

中国1945年的时候比德国、日本落后,1949年的时候依然比德国、日本落后,一直到今天还是比德国、日本落后。但是我们已经进步了很多,只不过一时没追上而已。你非要证明二战后中德日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那就滑天下之大稽了

家园 什么叫"二战结束后,中国失去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了吗"

难道说二战结束后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立刻满血满魔复活了,之前的损失都不算了?

一把大火烧掉的长沙立刻刷新了?被炸开缺口的黄河立刻补上了?黄泛区也跟着复原了?

从沿海搬迁到重庆的工厂,以及搬迁过程中损失的机器设备,也统统复原了?

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的中小学老师,也立刻复活了?被迫搬迁到西南的清华北大南开也立刻恢复到八年前?

在此期间,日本的核心工业区可曾搬迁过,被火烧过,被黄河淹过?日本的大学教授可曾流离失所朝不保夕?日本的中学,可曾像南京金陵女子学校那样,被屠戮一空?

家园 45年东北有300万吨钢产量?你才玩弄数字游戏呢

36年到44年,东北,日本的粗钢产量如下:(单位:万吨)

东北 日本本土

1936 34 565

1937 45 644

1938 62 719

1939 56 737

1940 55 752

1941 57 757

1942 72 800

1943 84 884

1944 44 650

东北粗钢产量才几十万吨。更不用说日本人走前毁了一大批设备,苏联人又搬走了一大批。

作为对比,新中国49年钢铁产量41万吨,其中粗钢产量差不多16万吨。当然包括大连、东北的数据。能达到30万吨,还是靠工人手工把鞍钢其中一个被日本人用冷却钢水报废的炉子一点一点把里面钢坨扣出来复工才达到的。至于中国其他地方的钢铁产量,抗战八年钢铁总产量只不过8万吨,也就是宋朝的水平。

你前文提到日本德国。我就拿新中国和日本的比有什么问题吗?

至于二战结束后的内战,没这场内战推翻三座大山,哪里有之后杨威朝鲜,156项援助,国内大干基础工业,国家的超高速发展。

通宝推:四方城,唐斩非,watomi,西门飘飘,桥上,
家园 有些人的生活可能没有受到多大影响,但肯定不是全部

能否结束一下您的观察样本,然后读者才好理解您的观点。毕竟美国虽然比中国小点,但仍然很大;人口比中国少,仍然有3亿多。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