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整理】辩证看待毛泽东与邓小平的关系 -- 遥仰凤华

共:💬59 🌺461 🌵2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你对邓和毛之间的矛盾和定位把握得不准确

这段:

客观而言,毛泽东对邓小平是不太满意的,而邓小平也对毛泽东不是很感冒,但他们的分歧其实无关个人好恶,而是理想主义者与现实主义者的千年纠葛,他们二者构成了一对鲜明的镜像,就像太极图的阴阳鱼,永远围绕着对方旋转却无法走到一起。这种矛盾在人类社会开启哲学思考的那一天起就存在了并延续了无数个轮回,因而是深刻的,也是无解的。

毛和邓之间的矛盾,是层次上的矛盾。毛行事有成系统的哲学思想作为指导,用中国的话语系统,既“得道”之人。小平同志学毛泽东,只得其法,而不得其道。这也是为何在毛泽东死后思想阵地全面崩溃,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他们之间的矛盾也不是象你吹的那样“深刻的,无解的”。其实就一条:小平同志喜欢打桥牌,不好好学习,使得中国思想体系在老毛死后迅速空心化,一直到现在,领导阶层还是在急病乱投医,连孔老二也请了出来。

不过这个问题也不是小平同志一个人的问题。其他人比他更糟糕。老毛也是看到这点,才留住小平同志的。

你们现在要把小平同志吹上天,我也就看热闹,但是你们的手段,比起1981年小平同志搞的那次,我看水平差得很远,时隔三十年,手段不进反退,很是令人担忧。而且你们现在这么搞,对目前面临的问题一点帮助都没有。

欧美独霸思想阵地,可保百年内无忧。

------

另,既然你要在你的文章里说哲学,几个用词你注意一下:

理想主义: Idealism

浪漫主义: romanticism

现实主义: realism

实用主义: pragmatism

这四个说得是很不一样的东西。

准确来说,主席身上有诗人般的“浪漫主义”气质,而不是“理想主义”。因为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是反对理想主义的。小平同志呢,则是说他倾向“实用主义”,而不是“现实主义”。

通宝推:十亿星阵,ghui,mezhan,李根,拈花虎,SleepingBeauty,西安笨老虎,陈王奋起,
家园 目的只有一个

那就是强国。

太祖穷,没有钱,但好读书,“忽悠”红军和他一起勒紧腰带打天下,后来又“忽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勒紧裤腰带和他一起建设国家。太宗没有太祖读书多,在太祖“忽悠”多年以后,再没有新招“忽悠”下去,就改用物质刺激大家不管用什么法子,先建设起来再说,有问题以后再补救,这就是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目的就是强国,补救的问题就留给了今上。

太祖常说,核心不是自封的,华也罢、邓也罢,是不是核心,自己练去。

家园 delete

没有文章是完美的。你要提问题找漏洞总是可以的。但除非你能同时提出任何建设性的意见而不是单纯的责问,否则你的话对观众来讲没有意义。

就算你要驳对方的论点,请你驳具体的论据或者论点,如果拿点自己的干货出来,能言之有物更好。

家园 这个定位很准

邓得其法,但没有得其道。

毛时代的经济,我把我另一个帖子的主要内容贴在这儿, 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本身的重大漏洞而存在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

1. 资本论的缺陷。早期资本可能来源可能是血汗,但现代社会生产力大发展后,大家省吃俭用,也会积捡资本。今天美国股市上一半以上的资本来自退休基金,401k基金和其他源自个人的共同基金。大部分资本实际上是干净的。 今天社会资本的本质是劳动的积累;

2.承上条,资本是劳动的积累,就好像石油和阳光的关系。马克思认为劳动力不能存储,因此无法和资本博弈。这实际上造成了劳动和资本不应该的对立。阳光可以用,石油也可以用。

3. 资本参与分配,即按资分配实际上是过去的劳动也参与分配,就有了正面的意义

4. 剥削还是有可能存在。资本凭借优势地位,过多的攫取分配利益。

5. 马克思原意上的剩余价值实际上包含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剥削,一部分是过去的劳动参与的分配。

6. 劳动能够大量储存,必然导致当期的产品购买能力不足。 存得越多,矛盾越大,累积起来,导致经济危机。无论你是剥削来的,还是天才发明致富,只要社会财富被大量存起来,都会导致购买力危机。社会的两极分化越厉害,购买力危机越严重。

7.公有制下的平均主义能够解决这个危机,但是过分的平均降低了刺激,不利于社会的长期的发展。

8. 计划经济有定价危机。因为马克思不承认稀有资源的价值,社会无法用简明的方法得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此定价是计划经济的一大悖论。

9. 计划经济由于反馈环路的误差和延时, 执行环节的误差和延误,以及定价,精确控制的计划经济体系必然不稳定。庞大的复杂的计划经济体系,就相当于天气系统一样,是混沌系统,精确预测都很困难,不要说精确控制。模糊或宽松控制,企业的交易就需要市场。但像市场策略,投资策略等, 计划体制和一体化的官僚体制不相容。

讲到这儿,其实陈云的鸟笼经济,以行政区划竞争的官办经济已经跃然纸上。中国走的路,某种程度上是历史的必然。

毛本人七八十岁之后不可能参与社会实践,去探讨改正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这个责任到了邓的肩头。 幸运的是邓有陈云的襄助,成功地实践出了社会主义鸟笼市场经济。

如果在这个基础上积极探索社会主义企业的员工和管理层激励,开展类似于美国的员工RSU, ESO这样的制度,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再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开放道路,今天的形势必然更加辉煌,社会内部关系更加和谐,后劲更加充足。

可惜,邓为了自己的权位,玩弄权谋,92年南巡之后私有化加剧,几乎无厘头地把土地分给农民。今天此起彼伏的农民强拆危机,其实就是所有权分散化之后交易效率大幅下降,地方当事人为了追求效率,不得不用黑社会手法对付那些钉子户。究其根源,就是邓的私有化策略。

通宝推:呆头呆脑,
delete
家园 干货请看科普读物
家园 现下对马克思有很多的误读

而且也很政治化。比如说,所谓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提法,似乎马克思主义是一套,然后资本主义是一套。还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等同起来,把马克思主义和计划经济等同起来,等等,这些似是而非的误读,对当今的理论建设危害很大。

马克思是第一个把“资本”当着研究对象的经济家,并且也是第一个指出资本的规律的思想家。其实,在他成书之时,尚未有“资本主义”(Capitalism)这个词的出现。从某种意义来说,资本主义作为一个定义清晰的概念,是由他触发的。从时间来说,和共产主义这个概念的出现相差不远。

所谓马克思理论,并不是他提出了一个与“资本主义”截然不同的制度。他的贡献,是通过唯物辩证的方法指出了资本的内在矛盾,而做出了对于资本社会发展的预测。

现在所有人都很熟悉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后来者根据他这些预测而设计的制度,无论是计划经济,国家资本,等。而这些制度上的努力,无一不是尽力在避免马克思所指出的资本的内在矛盾。

这就造成了很多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另一个误读,既马克思其实是要消灭所谓“资本”的。这样的误读是以唯心论去理解马克思的观点。其实马克思是把资本当着客观存在的事实,而其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并不单纯以个人意志而转移。

应该说,马克思的思想体系是很深刻的,并且一直到现在,还是鲜为人所理解。他的思想体系总的来说并没有明显的缺陷。当然,作为一个新生的思想体系,他的不足和局限是一种时代的局限,即,还缺少足够的实践和理论建设。

至于制度建设,这个马克思没有给出答案,就只能靠后来人摸索了。在这方面,小平同志是有功劳的。虽然他不重视理论建设,但是他在实践中守住了主席“实事求是”的原则,这点就比较难得。至少没有走到教条主义的死路上去。

这些说起来牵扯太多。择日另叙。

家园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到了下力气大发展的时候了

个人初步认为,劳动应该是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可存储,劳动的存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以物质产品的形式,一是以社会让度的形式。

物质产品的形式,取决于产品的使用价值有效期。生产铅笔的劳动的存储期就要长于生产蛋糕的劳动。这种物质形式的劳动存储取决于当期社会产品的加权平均使用有效期。如考虑到产品的社会需求改变(如VCD淘汰了,不再被需要了)这个计算会更复杂一些。(老马的经济学体系还是要有一定程度的计量匡算,没有计量内容,是马系经济学的不足)

社会让渡的形式指生产者把消费权利让渡给别人消费,通过别人在消费基础上的劳动成果以实现某种意义上的劳动的存储。在这里,存储的就不是劳动的直接成果,而是某种抽象的劳动。这种存储的效率和存储期的估算就更复杂了,涉及到社会经济管理水平、社会教育水平、人力资源配置水平等诸多因素。

比如,父母省吃俭用供给小孩教育、发展。如果当期社会经济管理水平有问题,供给和需求不能匹配,那么这个服务节省下来的劳动就会部分被浪费,即劳动的存储率降低。如果小孩的教育有一定的问题,那么劳动存储率再降低。如果小孩成年后工作岗位与前面的教育内容不匹配,无法发挥最佳作用,那么父母劳动的存储率就更低了,甚至为负,就体现为家庭走下坡路。如社会整体体系混乱,社会劳动存储率为负,就体现为社会衰退;如为正,则体现为社会逐渐进步。

在思考老马系经济理论的发展中,人及人所拥有的知识和能力的再生产将会是关键环节,缺少了这部分的计算,纳入我们管理和控制的社会循环就不完整。老美这种强调货币利润的经济观必然忽视人的再生产,体现为劳动者收入偏低,总体上无法支撑在下一代复制并部分提高相应的劳动者能力和水平,而需要从外部引进人才。

而考察人的再生产必然离不开分配环节。

对于劳动,可以用过去劳动(存储的劳动)、现在劳动和未来劳动来考虑,最好也弄个函数模型什么的。货币政策其实很重要的就是影响过去劳动和现在劳动以及将来劳动的相对价值。适度通胀的货币政策其实就是适当降低过去劳动的价值,而重视当期劳动和未来劳动,促进人的当前和未来动力。而黄金货币(供应量增加慢、低于市场货币需求)则其实是抬高过去劳动的价值,由于货币稀少而货物越来越多,则货币的实际价值在不断升高,即过去的劳动被越来越高估,从而形成人们普遍愿意储蓄和积累的心态。吝啬鬼葛朗台的出现应该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的,并不完全是个人人品问题,呵呵。

对于分配,可以分为合理分配和不合理分配。不合理分配的一部分可以称为剥削。

分配的合理性首先在于维持人的再生产的循环,包括生物人和集成在人身上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有进步意义的分配体现为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的增加。

老马理论中,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如果把人也看作商品,那么人的总体价值也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即培养一个水平相近的人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中所凝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人的劳动报酬。。。人的劳动特别是高级劳动的不均一性(如:一辈子,一件成功的大事)。。。维持人的生存所需的收入的相对稳定性。。。呼唤更详细的数据模型和综合。。。。

借着贵贴,理一理思路并抛砖引玉,见谅。

通宝推:摇曳凡尘,杨微粒,
家园 商榷:资本本质是劳动的积累

陈大对《资本论》的理解似乎有偏差,马克思明确地将资本视为死劳动,即过去劳动的积累。

马克思所以批判资本主义,是因为它用死劳动剥削活劳动,获得剩余产品的大部分。

而更根本的,由于死劳动的分布不平均,基于资本的私有制从而使得一小撮人拥有的对绝大多数无产者的经济统治以及由此而来的政治统治

马克思并不要废除资本,而是想废除它的所有制

家园 是劳动力的再生产

印度确实生产了很多人,但连自己名字也不会写的人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合格劳动力。

其实美国和东亚的劳动力再生产都有问题。这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或者说资本家的生产方式的在人口上的不可持续。

美国靠引进移民,东亚极低的生育率又怎么办呢。

消灭资本:

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marx-engels/16/032.htm

家园 单纯的死劳动去分享活的劳动成果,本身是合理的

我今天帮你干活,你明天帮我干活,这本身是一种交换。资本参与分配不过是延伸了的劳动交换, 这很合理啊。只有资本利用优势地位,剥削劳动者才不合理。

马克思时代,资本的原始积累的绝大部分来自殖民收入,贩卖黑奴收入,海盗收入, 来自领地里面的剥削,而马克思认为劳动力不能积累或者难以积累,那么积累下来的资本主体一定是血汗的积累,具有天然的原罪。因此马克思才说,资本的每个毛孔都渗透着罪恶。 如果马克思时代的资本像今天一样,超过50%都是劳动者自己省吃俭用省下来的,马克思一定会修改他的理论。

家园 德国人民调的最伟大德国人排名马克思排第三

大概是200x年做的。

第一名是西德第一任总理阿登纳

第二名是马丁路德

第三名是马克思

第四名是白玫瑰绍尔兄妹

外链出处

这个名单里歌德排名第七,俾斯麦排名第九,爱因斯坦第十。其他哲学家排名都不靠前。而罗莎.卢森堡排名在一百以外,虽然柏林还保留着李卜克内西大街,但是他到不在排名中。恩格斯也不再排名中。

如果马克思的内容只包括暴力革命+公有制的话,那么很难想象在两德统一后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德国会对马克思有这样的敬仰。

家园 但从他对世界的影响就不比马丁路德低

整个二十世纪的世界变迁都打着他的旗号,这个对民众心中的地位有太大的影响。

家园 【商榷】你是不是抄了葡萄的很大一部分东西

,基本上你的论断都在葡萄文集里能找到,我十分怀疑啊

家园 我摘录的部分在文中用引号标出了,其他的都是我在西西河闲逛

得出的个人体会。

葡萄兄的文章我其实看的比较少(今年二月份注册的),如果我的观点有幸跟他相似的话,那也是因为我碰巧跟他走上了同样一条道路。

另外,我还是比较尊重原作者的,如果有引用的地方,我会在帖子开头加以说明,并尽量注明原链接,您说我抄袭是冤枉我了,不信可以看看我其他的帖子。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