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教育探索】一个数据的困惑 -- 夕曦

共:💬115 🌺327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当年在约翰霍普金斯一起踢球,他是我们球队的队长

后来他毕业后去纽约,我去了另一个城市。就基本上电话联系。08年左右他回国,也电话联系过并在国内见过面。由于专业领域差距太远,在不同城市联系也就不多了。

家园 死记硬背还是要的

因为很多深奥的东西,如中学的政治和历史。当时并不能理解,是在生活中慢慢明白的。如果当年没有那点死记硬背,后面想捡起来就不容易了

家园 你不觉得这样的学习效率可低了 ?

花那么多时间背自己不理解的东西,考得不好还要伤自尊。关键是这种学习太令人厌恶了,直接伤害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不如等能理解了之后再学的好。

家园 我至今仍能记得中学时背过的一些课文

虽然当时不理解或理解不深。

但现在看过的一些好文字,虽然理解了,有时候也强迫自己去背了,但忘得很快。

如果把学习看做是一个终生过程的话,哪个效率高还真不好说。

至于创造性,我想起了小时候看过的一个爱迪生和爱因斯坦之间的有趣对话,大致意思如下外链出处。我觉得两种人都需要,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创造性,不能互相否定的。

家园 这个观点必须顶一下
家园 看不起总是说“寒门难出贵子”的人,不知想当什么样的贵子?

自己没本事,只会怨社会!

曹德旺、陈光标,哪个不是出自寒门。

不学人家去努力奋斗,只望着靠变天来获取进身之阶,做梦吧。

家园 对您的观点不能苟同

很多基础类技术类东西必须死记硬背,记住要点去做,然后在运用中理解这种硬性规定的道理,这反而是最有效率的学习方式。

因为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都是综合了无数人实践经验的总结,把摸索到的规律上升到普遍性,形成系统的规定、规范、要领和训练方式。后学者只要记牢这些规定、规范、要点、要领之类,就能快速掌握方法,然后在运用中随着理解的深入逐渐明白这样规定的道理。

另一种理解了再去学更多属于认识论范畴,是认识到学习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后去努力学习,但学习的方法中仍包含死记硬背。

家园 同意你的感受。

当年我也无比痛恨这种学习方式

可现在觉得幸好当年高中被逼着背了那么一点点,才有重新前行的基础。

家园 我对你的观点很是同意

对于技术类的学习的确是这样的。不背九九表,这辈子算数也不会好。记忆和理解是学习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我以前学数理化的时候,记得所有的衍生公式和常用的推导公式,效率比别人临时推的高多了。

我前面的话是延续前面帖子下来的,我是说像“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国家资本主义的特点”,“为什么金银是天生的一般等价物”。。。这些东西过了这么几十年了,还在我脑子里面徘徊不去。当然也仍是有用的知识,可是不能长大点再学么?我政治背得倒背如流,还是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而这些时间本来可以用来干点别的更有效率的事情的。

家园 没有其他上升路径的人当然“上名校=将来的自食其力

这是不得不的问题,而不是最优解的问题。

家园 值得商榷

虽然有些成功人士出自寒门,但是寒门出贵子的比例的确非常低,远远低于所谓有些家底的家庭。

实际上市面上报道的很多寒门贵子很多时候只是隐去了相助的贵人,王石柳传志任志强马化腾哪一个真的是白手起家不靠所谓贵人相助?

[http://finance.ifeng.com/a/20131015/10858300_0.shtml]

寒门难出贵子是事实,但不是没有机会,以此作为自己不去努力的借口的确值得鄙视,以此为借口幻想变天那就更是罪过了。

就算变天,这些不思进取的也没有机会,但是变天一定会生灵涂炭。

家园 白人里面真正的精英/高手也是凤毛麟角

绝大多数也不过就是跟着同肤色高人多混口饭吃而已,哪里知道那些社会结构里的绝密呢。

很多诀窍和奥秘,不是没人传授,而是传授给你,你完全不听罢了。

家园 不要求死记硬背,不等于就不记东西了

你能记住的都是课堂上面要求背诵的,只说明你小时候除了课堂要求的内容以外,没有花过时间记东西。现在记不住了也很正常,那是因为年纪大了,我现在能很快记住书里说了什么事,但对具体的语句基本上都记不住。这是记忆力随着年龄发生的正常变化,从机械记忆变成理解记忆。

我小时候对诗词、古文感兴趣,现在还能记得很多,那比课文记得还更清楚呢。同样的,对历史感兴趣的人,自然会有意识地记住时间、地点和关键事件,对生物感兴趣的得记住基本的数据和常数,对数学感兴趣的需要记住必要的公理和定理。。。我记性一向挺好,靠死记硬背的话,我是占绝对优势的。只是在回顾以往的时候,还是觉得考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对正确的学习方式的培养,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当然以上只是我个人看法,不强求认同

家园 贵人相助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那些整天宅在网上灌水的废物,一天有几分钟用来认识贵人?想遇到伯乐,也得每天花时间制造让伯乐看到的机会才行。

至于家境和比例问题,这世界本来就不公平的很。人每天吃的猪牛羊,一辈子也无法跟任何一个人类平等竞争,更别说什么家底不家底的问题了,它们又到哪说理去?就算生而为人,如果点背投胎到阿富汗,又该找哪个社会抱怨?有的抱怨说明活得还不错,至少抱怨对象绝对不会是敌人。

家园 童子功

看了后面的讨论,我觉得,人能永远记得的东西都是小时候硬塞进去的。长大了再记,是记得快忘得也快。这应该对大部分人适用。

如果想让人多一些永远记得的东西,最好还是小时候死记硬背。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