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女儿的发言稿 -- 三笑

共:💬215 🌺823 🌵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家园 父母皆祸害,此言不虚。
家园 感觉有点过线了。

我在这个回帖里提到:

国内中小学老师的孩子有心理障碍/疾病的比例很高

夕曦:花,顺便谈谈今天的感慨。

前面几位(三笑、过堂风、forger)分享的经历中,可以看到有两位的父母是从事教育的,他们的父母都使用过渡控制的养(教)育模式,实际上是一种情感操纵。酥油茶:【讨论】如何避免被他人情感操纵?

按我提出的教育健康观点,他们都是从高风险家庭中长大的。夕曦:【教育探索】孩子“犯错误”怎么办?-3能够走到今天这个地步,这其间的痛苦和付出更多,来对抗父母在心理上的不良影响。因此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还有些残留,如总是从负面看问题或讨论(always negative)。如果forger没有分享他的经历,只看从他以前的帖子,我会不待见他。但现在我会向他们表示理解,更借此感谢他们的分享。

还有很多人完全无法走出阴影,甚至不能组成美满的家庭。如果你去“Anti-Parents 父母皆祸害”网站看看,多少会理解的。外链出处

这或许是所谓的empathy。这两天从国内出来开会的一个儿童心理医生/教授那了解到,国内将empathy翻译成“共情”(台湾、香港翻译成同理心),我觉得“因共情而同理”更准确些。

从你对其它帖子的回复中,隐隐约约感觉你有控制孩子的倾向,但你自己是感觉对孩子很放手的。安排孩子的未来,很容易过线成为过渡控制。对孩子还是多一点共情而同理吧。

通宝推:盲人摸象,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花!你这两个帖子可是理解你其它帖子的关键。

夕曦:感觉有点过线了。

家园 我只是想试验一下

明明界定了是“某些”的,我也仅仅是阐述了一个事实,而且我内心真的没有歧视穷人的想法。试想如果当时我说明了地点,反驳一下forger,再铺垫一下,那也就是类似笨贼一箩筐的一个笑话而已。但是因为连着forger的话说下来,就连我都觉得有哪里不太对,又不知道是哪里不对。

刚看过的一章书,说大脑自动会根据上下文判定语义含糊的部分,果然如此。所以forger现在的情况,他的确是不适合谈论任何敏感话题,我不该那么要求他。

谢谢提醒,我们家跟他们的家都是相反的,我的成长经历是另外一种,不知道哪种更糟。的确害怕把不健康的教育方式遗传下去,我还记得我童年时期的心理过程,少年时发生的很多小事,以及很多小事产生的心理上的后果。记得的太多了,我其实是不敢下手做太多的。我觉得做父母,需要考虑得多一点,做得少一点。而考虑得多,正是为了知道怎么样才能管得少一点。

通宝推:盲人摸象,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你得到了教育的精华:

我觉得做父母,需要考虑得多一点,做得少一点。而考虑得多,正是为了知道怎么样才能管得少一点。

家园 你提到的

说大脑自动会根据上下文判定语义含糊的部分

实际是non-verbal communication。

家园 顺便再多说几句

我记得我十岁还是九岁的时候跟自己发誓说,等自己长大了有了孩子,一定会尊重他们,当小孩儿人格不被尊重的感觉实在是太难受了。我同时也记得,有时候栽了大跟头,多年后回过头去,发现父母只要曾经做过一点小小的努力,给一点点引导,就可以避免这种痛苦的学习过程,心里也不是没有怨恨的。所以我的结论是,重要的关口一定要管,但是方式要注意。小的地方要放手,给犯错误和学习的机会。

家园 我太太在文学成上看到篇文章,不知道是否打的开

外链出处

如果打不开,我再贴全文把。以下是部分:

从许多方面看,小A都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钢琴弹得好,高出周围同样年纪同样学琴的孩子不止一个档次。每天早上6点大多数小朋友还在睡梦里的时候,她已经开始练琴。数学好,每天下午afterschool 其他孩子都在瞎玩的时候,三年级的她却在做五年级的数学题。画画好,7岁的时候妈妈就想送她去上只收10岁以上孩子的油画班,因为"她已经很mature", 虽然最后老师还是没有收。游泳也好。滑冰也好。又很懂事,非常有礼貌,不象其他这个年纪的孩子,免不了的调皮淘气。

可是,我却总是隐隐地替这个孩子的未来担忧,真心地。虽然这其实不关我的事。

慢慢地,我发现小A还特别地没有主见、没有主意,任何事,大人不明确告诉她,她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任何小事,她都要先得到妈妈的允许,才敢去做。Party的时候,放着音乐,free dancing time, 其他小朋友都群魔乱舞,只有小A站着一动不动,问她为什么不去跳,她说,"我不知道怎么跳。老师只教过两个动作,其他动作我不会。"

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好像突然明白了小A的许多问题所在,为什么她会那么地没有自己的主张,为什么她会那么地没有安全感。

那是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镇里组织Easter egg hunting, 小朋友们都来了。完了以后几个小朋友又去旁边的playground玩,妈妈们就在一边聊天、晒太阳。阳光明媚的初春,风里有清草的芬香,空气里都飘荡着清新和甜蜜。小朋友们玩得满头大汗、意犹未尽,一个白人小姑娘于是邀请小伙伴们接着去她家里playdate, 小闲过来问我,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小A也跑过来问妈妈,被妈妈一口回绝。小A想说服妈妈:"其他小朋友都去,小闲也去,就一会儿...",话还没说完,就被她妈妈粗暴地打断:"我说No就是No! 你再跟我唧唧歪歪,我一个大嘴巴子就甩过去了!"边说边挥舞着手里的围巾,冲小A做了个甩嘴巴子的动作,当着我和另一个妈妈的面。那一刻,瘦瘦小小的她,满眼射出的都是恶狠狠的光。小A的眼泪马上盈满了眼眶。我和另一个妈妈目瞪口呆,几秒后,我扭头走开,不忍再看小A那张满是委屈流泪的脸,让我心疼。我知道,她决不会真的动手打她的女儿,大庭广众之下,可即便是语言上的威胁恐吓,我也受不了。更何况,孩子没有做错任何事、说错任何话,也没有提任何过份的要求,不过是想和小朋友们有一个playdate! 从小到大,在小A不过八九年的生活中,类似这样的时刻一定发生过很多很多次,她一旦有自己的想法,不管合理不合理,只要和妈妈的意见不符,就会被粗暴地拒绝,甚至遭到威胁和恐吓,所以她才这样的胆小怕事,这样的不敢越雷池半步,这样的凡事没有自己的主张,这样的敏感无助,这样的不自信,这样的不快乐。

最近新泽西接连发生了两三起优秀华裔高中生自杀的事件。我脑子里竟然冒出了这样的想法 -- 我知道,我有这样的想法特别特别地不地道,可我还是忍不住会这样想 -- 这几个孩子,他们小时候也一定是象小A一样地优秀吧?他们感觉到生活中的巨大压力,却从家庭中得不到足够的支持和排解压力的方法,甚至很多时候,家庭正是他们最大的压力来源,这些十六七的少年,找不到摆脱这种生活方式的办法,于是选择了离开。

通宝推:盲人摸象,
家园 那个妈妈应该去看心理医生

她就是那种没有同理心的人,这是病,得治。

前面讨论管得多管得少的问题,都还是方法问题。这种亲子关系才是致命的:孩子感觉不到母亲的爱,她根本不觉得这个世界上有人觉得她很重要,会无条件的爱她。还不如孤儿呢,至少孤儿可以想象自己的妈妈很爱她,在想念她。对这种孩子来说,遇到压力的时候,离开是太容易的选择。

家园 真的很好奇如何跟那个妈妈说:

"你应该去看心理医生"。她多半会对我说:"有毛病"

她的孩子可是从各种硬指标来衡量,都是拔尖儿的。

家园 我觉得我们最大的不同之处,

在于我知道谦卑,知道尊重比我强的人,也尊重比我弱的人。人都有好的一面,也都有坏的一面,聪明和条件的优越,绝不是鄙视其他人的资格。

我很奇怪你是怎么形成现在的价值观的。按说你的经历相当正面啊。到贵州支教竟然让你见识了人性原始的恶,这个能展开说说吗?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去用它来寻找光明。我们之间的差别,大概就跟温室里的花与田野里的草一样吧。

家园 espionage is not good

间谍活动难的不是如何监听监控,而是永远不被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彼此的信任是很脆弱的,而且这种花费长久时间建立起来的信任,一旦破坏就很难重新恢复到原来的程度。如果跟踪、监听女儿被发现了怎么办?在叛逆期的孩子会怎么想这件事,会有怎样的反应?

高考之后,我妈妈带着我去感谢恩师(我高中的教导主任,我妈妈的高中老师,也是她同事的老公),然后当着我的面说我在日记里写如何如何的感触和志向(我有写日记的习惯,而且就放在写字台的抽屉里,从来没想过上锁的),一怒之下我把所有的日记付之一炬,而且再也没有写过。我的父母在我上中学的时候也干过尾随跟踪的事,当时星期六晚上是不上自习的,我觉得学校比家里的氛围好,还是照常上晚自习,父母曾经轮流跟踪,看我上晚自习的时候在做什么,这些都是我上了大学之后他们亲口告诉我的。我发现,我和父母之间信任就是通过这样的小事,一点一点消失的,我再也没有和他们谈论任何个人问题的兴趣了。

我不指望中国家庭也能像《the good wife》里那样宽容,可以把女朋友带回家,介绍给父母,一起做作业,但是如果儿女有足够的安全感,他们是愿意和家人分享信息的,包括异性同学和朋友,但是他们也希望父母能做一个好的倾听者,而不是在听到他们心声的时候,just say no。

其实父母想了解儿女的动向还有其他更聪明的选择,比如正大光明的搜集信息,我家世交的一位伯母和我一位中学女同学的妈妈都是坚持每个星期去学校和班主任面谈一次,了解女儿情况,我相信,在学校里,再也没有比老师更专业的间谍了。

家园 难得花一下F大师

我之前貌似都是给F大师送囧的

不过看了F大师的经历,能理解F大师的某些行为了

不过以后该送囧还得送啊

毕竟能理解不代表认同...

家园 讲讲我见识过的两位不咋样的老师

第一位是我高中时第一任班主任,师范出身.以我现在的眼光来看,是一位典型追求自己工作业绩把学生当道具的.

第二位是跟我一起学车的一位高中老师,在一起学习的过程中,这位童鞋有任何错误都不是自己的问题,都是其他人或者物的问题.让我觉得当她的学生真是个悲剧.....

如果作为这这种类型老师的子女,估计也挺悲催的...

家园 唉,父母控制性太强也许本意是好的,但问题很大

窃以为小孩子还是应该适当的让他去趟趟水,不要老是企图操控其在自己的轨道上,而是让他自己去多少经历一下这个世界黑暗的一面,只在必要的时候给予一定的保护。否则一旦失去父母的保护,就会形成偏激的心理。可惜大部分的父母都不是如此。我是老爹控制得比较严,呵呵。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