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和氏璧与传国玺 -- 俺老孫

共:💬31 🌺7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记得有历史资料考证说和氏璧厚度最少10公分

这样大的璧才配叫做天下共传至宝嘛。小小的薄薄的挂在腰上的那种璧,怎么也不值十五座秦国城池吧?

家园 个人以为传国玺只是用与和氏璧同种的玉制成,而并非用和氏璧

也就是正同那位所说的南阳独山玉制成的,和氏璧估计是战乱中已经丢失了或损坏了。

家园 那传国玉玺究竟还能找到不?

网上找的:

公元937年1月11日,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带契丹军攻至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怀抱着传国玉玺登上玄武楼自焚,玉玺从此下落不明。

家园 一代名臣蔺相如突然抬起\扛起\抱起 磨盘大小的和氏璧

大义凛然的威胁秦王:你答应不答应?答不答应?不答应我就撞给你看!!

我要是秦王就先跑出大殿,确认柱子撞塌不会压着我后,再放心的高声叫骂:别说撞,你丫先能助跑起来我看看!

忒无厘头了吧呵呵

家园 这个考证也是以传国玺是和氏璧制成为前提而来的

古代的璧不是挂在身上的,到汉代玉才成为佩饰,先秦时代玉是礼器,仓璧礼天,黄琮礼地……璧也不是用来挂在身上的,和氏璧不会是小小的挂在身上的玉佩,也不会是磨盘大,应该就是通常大小的玉璧。

家园 传国玉玺这东西最早出处是哪里

按说秦汉时候天子都是用多个玉玺,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用途都有专用的。这传国玺到底是哪个,正史里面有过记载吗?

家园 当然就是秦始皇做的那个刻有“受命于天、即受永昌”的玉玺

后世皇帝制做的其他玉玺,如“皇帝之宝”“皇帝之玺”“皇帝行宝”“皇帝行玺”都不能叫做“传国玺”。

家园 有啥比较正式的记载说秦始皇这个玺传到汉朝了吗?

总觉得所谓传国玺的说法都是传国玺已经失踪了之后才出现的

家园 刘邦进关时秦王子婴献帝玺,见于《史记高祖本纪》
家园 是啊,直到明初,朱重八还在

为找不到传国玉玺而遗憾

家园 正在喝水,笑得呛憋气
家园 确定蔺相如没有全身变绿,撑爆除了内裤外的所有衣服

但见秦王身后闪出一位拿着单手方锤,和一位手持白星蓝底红白圈圆盾的护卫。 秦王身上也一阵喀嚓作响翻出板甲。

家园 说不定秦始皇发明了自动奏章审阅流水线

和氏璧给改滚印章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一众太监负责把标准竹卷挂到阅床上,摇动机床,于是阅章就在皇帝面前自动转过。秦王看完,或者一声“笔在“,身边人便递上沾好墨的毛笔,供其批阅。 或者一声“转传丞相“ 承印者便盖上对应的盖印。收起竹卷,交给下面专事快递官文的手下。

另一条圣旨流水线上,起草好的竹卷一字铺开。等着始皇审阅后。按下机扭,和氏璧改的传国玺的复刻版便压下印章。圣旨正式成命。传国玺是原刻板,当标准件规模,当然不是拿来整天盖印使用的。不然几百年用下来,早磨平了。说不定几个传来传去的传国玺除了最初子婴投降上交的,其实都是复刻版。

家园 和是他母亲家的氏,卞是他爸的姓
家园 哈哈哈………笑的打跌。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