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抛个砖,胡侃一下大型弹道导弹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 constant

共:💬1454 🌺9773 🌵1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7
下页 末页
家园 尺寸过大的话能否做成陀螺形?反正是轨道炮的概念么?

用火车轮子和轨道的嵌入方式限制脱落,不就好了么?

就是在尽量狭小的空间里增加行程以达到需要的加速度

是这个意思么?

家园 民用的手机免接触式的充电既然已经有了

军用的估计也可以投入研究。远程无线充电!

家园 我相信是真漏过去了

一直飞到红场,等于飞到天安门广场,这个漏子捅大了,如果是监控的,不要说报到大将,到某个上校的级别就一定打下来了,宁可打错不敢漏过啊。事后撸掉多少乌纱啊,太丢人现眼了。再说你只要看到,派个直升机去拦路看看驾照,总可以吧?那鸡贼肯定超速了嘛。

漏过去的原因,可能是这几个:

1)省油钱,几十年没出事,少兜几圈应该没啥。

2)就算严格执行制度,飞行员也得闷出病来,天天这么转,你就是开个乡村公共汽车也还能跟大娘唠唠嗑是吧?这么长期一个人宅在飞行员舱里,当然容易走神。

家园 sounds good bug

you have to have that scramjet handy.

家园 能够可靠的反3M就算烧高香。

反导真不是容易活。S300的主要功能还是打飞机的,即使这样,在土耳其也是可能脱靶的。

红酒没有脱靶,这是土耳其选择红酒的原因之一。

家园 考虑到那是1987年呢

新思维已经把人心都搞散了

真正想维护国土安全的恐怕也没多少人了

家园 打滑翔式目标比打弹道式容易吧?

你这一句断言,基本否定了所有现有末端反导(不是反洲际,而是反短程)的有效性。矛利乎?盾利乎?

家园 打滑翔式比打弹道式困难多了

纯弹道式的飞行轨迹在主动段结束后就能推算出来了,直接找合适点位截击就行。

滑翔式的飞行轨迹谁能预测出来?

-------

目前来看,纯弹道式飞行的短程导弹已经可以被有效拦截了,爱国者3、S300PMU2还有以色列一堆防空弹都行。

但如果短程弹道导弹加上了借助气动的末端机动变轨技术,被拦截的几率就要小多了。

家园 那么比SR71快一些,比如4倍音速的飞机很难击落了?

飞机的所谓弹道应该更难预测,为何当年不再发展了?当然无人飞行器不一样的是过载可以很高。但远程飞行的滑翔弹头的过载能做到很高?

家园 是否容易被拦截还要看体积

弹头和飞机的尺寸差距极大,同样速度下飞行弹头的突防能力肯定要强过飞机。

别说当年了,现在开发M4一级的载人飞行器也是困难重重,毕竟一次性使用和多次重复使用的技术要求完全不同。

弹道-滑翔式弹头的过载能做到多大还说不好,但似乎并不会比传统大气层内无人飞行器低,没有结构上的弱项嘛。

家园 有没有考虑大型系留飞艇加装单面盾作为哨戒?
家园 康总新春大吉,万事胜意!

麻烦鉴定一下,我很想高兴高兴

JF12这个测试5-9倍音速的爆轰激波风洞还不是吹高超音速飞行器气动外形的风洞,如果是,那么怎么解释中国这次试验的CHTV2的所谓的10倍音速呢?

新闻小编有几个巨大的认知误区,对一般军迷也就算了,10倍音速已经够骇人,人家美国还20倍呢。

其实是瞎掰。

发射高超音速飞行器的运载火箭每秒7.8公里,这个7.8公里可不是我胡侃,举例为证:中国的快舟是可以发射卫星的,这谁都知道,但是要把卫星送入地球的低轨道,必须达到第一宇宙速度,这是常识。而第一宇宙速度就是7.8公里,算成马赫数就是24马赫!!!

我们前面已经在军坛首次披露,快舟就是加了一级的东风21,快舟就是三级的东风21,快舟可以将卫星送入地球的低轨道必须要具备第一宇宙速度,对吧?哈哈!

问题来了,中国的高超音速飞行器在进入太空的爬升段已经可以达到每秒7.8公里,也就是24马赫,比美国的那个20马赫还高出4马赫!

新闻里传的美国在20马赫失败和中国10马赫成功,在速度理解上就是错误的。正确的理解应该是,美国是在进入大气层后在20马赫时失败的,中国是在由24马赫逐渐减为20马赫、15马赫、10马赫后成功的。

说白了,就是美国在“打水漂”的第一个漂就失败了,而中国完成了逐渐减速的N个“水漂”的全过程!!!!

如果我们弄明白了,心里真是别提多高兴了,娘XP!真解气!

高兴的还不止这些哦!

前面我们说了,中国的JF12爆轰风洞小编理解有误区,比如,一般会误以为这个风洞是测试外形的,可人家明明说的是模拟带发动机工作的高超声速一体化试验

所以,JF12的真正值得高兴的事就是它是测试高超音速飞行器的“冲压发动机”的。

有人会说,这算球啥,人家老毛子的“不拉猫屎”(布拉莫斯)早就2.5-3倍音速了,呵呵!这个误区就大了,不拉猫屎是叫冲压发动机,但是中国的JF-12风洞试验是“超燃冲压发动机”,这里面有天壤之别。技术上差出十万八千里。当今世界,真正的神器就是这个“超燃冲压发动机”。

所谓“超燃冲压发动机”翻译过来就是“超高音速条件下燃烧的冲压发动机”,科学家图省事简称“超燃冲压发动机”。

而超高音速指的是在大气层内5马赫以上的速度。

不过,超燃冲压发动机也有个巨大的“毛病”,就是必须在高超音速,也就是5倍音速的条件下才能启动。而现在的冲压发动机就是使出吃奶的劲也达不到4马赫(音速)。

这个我们先不去管它了,就说JF-12风洞的使命就是试验超燃冲压发动机,而且“明显优于国外的类似风洞”。这说明我们在未来的高超音速武器和高超音速无人,进而在有人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研发上上已经先拔头筹!

说到这里,那个10倍和20倍的新闻算是解析完了,美国的那个20倍音速应该整明白了吧?用不着脑筋急转弯,我们就应该明白,中国的10倍是从24倍、20倍、15倍过渡过来的,这个10倍要比那个20倍值钱的多。

咱们有首歌“今儿老百姓真高兴”,咱们得高兴到点儿上,瞎JB高兴,打酱油的高兴那不是真高兴!

嘿嘿!

家园 康大 有个问题想问您

我是个导弹方面的白痴

这个问题或许只是个幻想

哪个 三哥的那个布朗弹您知道吧

假设 在弹道导弹的初始上升阶段或是在中段飞行的时候,直接人为的制造出布朗效果。是不是反导系统就更加的难以拦截了。———因为,既然自己都不值到那玩意的弹道究竟是如何,是不是反导系统就更加的难以预测和拦截了。

是不是只要能在末端制导做的更精确了。这个设想应该是可以的吧。

家园 刀口说美俄核武,康大怎么看

看到刀口的说法

简单说,美俄的核武器现在一多半其实已经是废了,这个咱们前面说过N次,新朋友可能需要翻翻前面的帖子。美俄现在不但废了核弹头,而且发射平台也废的差不多了,要不然他们为什么要搞核裁军呢?

历史就是这么嘲弄人,70年代到80年代是美苏造核武器的高峰期,当年他们都各自生产了3万个核弹头,3千枚洲际导弹。当时造这么多核武器想的是当时就要用的,所以“萝卜快了不洗泥”,没想这些核武器的寿命期要延续到30-40年的今天。

我们先不说核装药会不会板结,就是弹头里的电路板,高爆炸药、各种线缆上的包皮也都“烂”的差不多了。全换?有拆解的功夫都能再造一枚了,不换,就接着“烂”。

美国的核弹头是能源部管理的,年年伸手向国会要钱维护这3万枚核弹头,每枚的年维护费是100万美元,而且越往后维护费越高。

俄罗斯的情况就更糟,俄罗斯更没钱,但是维护费一分钱也不能少。

所以,我们用不着担心美俄不削减核武器,他们自己早就开始削减核武器了。这种事,像我们中国这样的核国家真的是没事偷着乐。目前美俄都在谋划怎么把中国拉进核裁军,不要小看核裁军,那是真的要派人核实的,所以我们根本不理他们。比如他们一直说中国只有24枚洲际导弹,400个核弹头,我们从来不予证实,你爱说多少都行。保持神秘感也是一种威慑。

谁见过李寻欢袖子里的小李飞刀?凡是见着的人都是死人!

这么说吧,美俄将在2020年开始将各自的核弹头减至1000枚,洲际导弹减至350枚。有一种说法,2020年后美俄将积极要求中国参加核裁军,因为,届时中国的洲际导弹和核弹头的数量与美俄已经基本差不多。

这就是要看探花郎李寻欢有几把小李飞刀了。

可以说,现在捉急的不是探花郎李寻欢。

是这样的吗?想听听老大的看法,谢谢啦

家园 呼叫康帝

普京刚试射了枚白杨,围观群众表示很兴奋,专家讲解一下呗。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