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小马拉大车——秦汉时期疆域变迁的一大特色 -- 江南水

共:💬140 🌺1065 🌵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维持大陆帝国的难度

比维持海运为纽带的帝国要大多了。

尤其中国和东亚的地势并不是一马平川,光相对独立大地理单元就有好几个。你让英国去经营一下欧洲大陆试试看?再进一步说,罗马帝国离开了地中海,能在内陆上渗透多深?连多瑙河都过不去。

家园 军管和政管还是有差别的

汉唐在西域的不少地方也驻扎有军队,但那些地区并没有纳入中央的赋税体系,地方收入主要是补充军队自用,朝廷的官员要想管束这些军队同样很难。

家园 大英帝国可以从波罗的海包抄

南部过比斯开湾走西班牙,两条路环抱西欧那个半岛,中间是英吉利海峡。还在日不落帝国的时候,英国海军就是这么布置的。但是英国太小,欧洲大陆上的国家也都不弱,不好啃,再加上重商主义,基本就没希望了。

家园 大陆维持难,是因为运输????
家园 湖南东西还是挺多的

在长沙“呆”了四年,觉得湖南历史还是挺长的。

湖南省博物馆里的商周青铜器真是大爱,(虽然使用者和制作者都是被周人从北边撵过来的),个人觉得比老太太和他儿子有看头。挖地铁还挖出个汉朝公安局的档案库来。隋唐宋明清都是作为鱼米之乡存在的,让儿媳妇怀孕的老头不提也罢。当然,历史书上的一切都暗示湖南不是中国变革的核心区域:南部山太多,又不靠海。北部受惠于长江的区域也不大,可能近代湖南人能折腾,会折腾算是对这些方面的一个补偿。

家园 是的,主要是我没怎么读书,或者说查找~

往上数,“炎黄”的炎帝就在株洲——炎帝陵(虽有炒作旅游之嫌疑~咳咳,先替另一个炒作旅游争炎帝的地方的河友说了这条)

只是觉得当时念书时,除了近现代史,往上数,湖南(长沙)的存在感较低而已。

至于“鱼米之乡”,湖南还是种水稻为主,所以隋唐之前,特别是所谓“占城稻”(唐末~宋)引入之前,由于人口(当时主要还是北方人口占优,南宋后南方人口才超过北方——此为脑补,具体不记得了)、气候(湖南的气候有的人形容为夏天热死、冬天冷死、春秋找不着~)等原因,我记得直到明清,才算是粮食主产区,之前好像都不算。

还有就是长沙在汉代(之前)还不是指现在的长沙城——貌似是靠北一点,与现在和岳阳的位置重合的地方。

歪楼了~~

主楼里说过的“灵渠”,是给我印象很深的东西——读书那会“三峡”说的比较多——当时还在建嘛~

还就是,当时说黄河、长江、亚马孙河等(要记住流量哪个大、长度哪个长)时,问湘江什么的,老师还说湘江比黄河流量大。当时吓我一跳~

家园 这个布局应该是取守势吧

从陆权角度考虑不会把目光放到波罗的海去的,直接走诺曼人和亨利五世的老路即可。

家园 多谢赐教,关于鱼米之乡

用湖南和长三角对比,我一直怀疑湖南到底算不算书里提到的江南。

家园 是的

比如罗马帝国时代有记载一个写美食评论的贵族,为了吃个头最大的大虾,用一天多时间专程从法国南部跑到北非,发现还不如法国南部的大以后,又立马乘船回法国。

家园 记得最早的稻田就出自湖南,好像是城头山
家园 尧幽囚,舜野死。舜大概就是死在湘西南的舜皇山、九嶷山一带

并留下了湘妃竹的传奇。

家园 十分佩服湖南人

会折腾,有蛮劲,不怕吃亏。

生意经虽然要比珠三角和长三角差一点,但是做起事情来不打折扣,实实在在,而且永远信心十足。俺这厢的桂省人相比之下狡黠滑头一些,而且有懒。

灵渠是修在广西兴安境内。不过兴安临近湖南,地方的风气一如湘省,勤快,努力,聪明,不慕虚名……还有就是吃得极辣。如今兴安的经济实力和百姓生活水平,远超百公里之外的“中国旅游名县”阳朔。后者徒具虚名,锦绣皮囊而已。

家园 你可以去走走连接河北和山西之间穿越太行山的古道

那尚且是中原腹地,四川,福建,湖南那更是山连着山

家园 哦?

我主要是回忆以前历史课和地理课的小段子~

讲到“占城稻”估计是讲地理的时候,哪里哪里一年几熟,然后又记起历史老师讲什么时候有什么作物大量被引进之类的~

我能记住的大概只有这个“占城稻”然后就是明朝(或者说大航海时代?)有红薯、土豆、辣椒、玉米等~

其实一直有疑问,湖南人(当然还有其他地方)吃辣椒也就几百年历史,再往前吃辣的话好像是姜啊还有芥末的中国祖宗等调味品了~

家园 湖南人做事容易走极端

没有别的省份处事灵活,所以在和平年代吃不开.只有天下大乱的时候,这样极端分子反而更可能做出点事情出来.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说,开国将军数湖南最多,而现在和平将军,山东最多.开国政治家湖南也不少,而现在最会做官的当数安徽.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