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康居联邦简史 1 序言 -- 赫克托尔

共:💬41 🌺602 🌵1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张骞不是主动去康居的,而是被大宛送到康居的

张骞从匈奴出逃,向西跑首先跑到大宛,大宛听说他要去月氏,才把他送到康居,再由康居接力,将他送到月氏。三个国家在一条线上,不存在张骞专程访问康居的问题。

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大宛)王使人导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导绎,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

你认为大宛的首都在撒马尔罕附近,贰师在阿什哈巴德,那么大宛的领土从河中一直延伸到里海。康居又在撒马尔罕西北,那么只有一种可能,康居和月氏不接壤,两国被大宛截断。张骞从大宛到康居,再从康居去月氏,必须第二次路过大宛,走回头路。

大宛交给李广利的马,并非都是汗血马。《大宛列传》对汗血马的称呼是一贯的,都是【善马】,汉武帝首次听到关于汗血马的报告,用词是【宛有善马在贰师城,匿不肯与汉使。】大宛人谈论汗血马的用词也是【善马】,例如【(大宛)王毋寡匿善马而杀汉使】,【即不听,我尽杀善马】等等。最后双方媾和,【汉军取其善马数十匹。中马以下牡牝三千馀匹】等等。

可见,李广利带走的马,只有汗血马几十匹,其余的3000多匹是普通马匹。大宛全国的汗血马,估计也就这么多,多也多不了多少,毕竟物以稀为贵。

家园 当时良马是战略武器好比坦克。汉朝夺马有很深战略意图

中原不产良马,临近的西北和北方草场很贫瘠,出产的马种都是经过长期淘汰和适应而保留的体形较小的马种,耐力久,能吃苦,但速度和力量都相对教差。而要北击匈奴,光靠筑城死守和步兵推进是很被动的,胜了无法乘胜追击,败了就有灭顶之灾,要彻底打败匈奴几乎是痴人说梦。而后来中原王朝的失败首先就是源于马政的失败。

所以要确保汉朝北击匈奴取得战略上的长期胜利,必须组建强大的骑兵。正因为很早就意识到如此,汉武帝从青年时代就在上林苑利用打猎的名义而训练骑兵。而骑兵最重要的武器装备就是宝马。对国家而言,就是要取得好的马种,所以后来汉朝派出使节前往出产良马的大宛,希望用金马去换宝马,这不是为了赏玩飙车之用,而是有着深刻的战略意图的。而这也正是大宛拒绝汉使换马请求的原因。良马在当时是战略武器,好比二战时性能先进的豹式、虎式坦克,而中国自己能搞到的只是些日式的小土豆坦克,那么你就是拿再贵重的金银去换人家最先进的坦克,人家会给你吗?而面临这种僵局,汉使的大国风范也很给力,当着大宛国王的面把金马砸得粉碎,等于是当面骂大宛国王给脸不要脸,啐了国王一脸唾沫;但同时汉使也是豁出性命了,因为当面侮辱人家的国王,按道理几乎是必死无疑。但汉使正是要以自己的牺牲来搞出外交风波,以使汉朝找到武力解决的正当理由。也正因为知道这层利害,当时的大宛国王没敢立刻就把啐自己一脸唾沫的汉使怎么样,而是让汉使揣着砸碎的金马大摇大摆地扬长而去。但估计是大宛国王能忍,而其他将士忍不了这等奇耻大侮,就在边境把那个汉使给杀了,顺手抢了砸碎的金马。这下可捅了马蜂窝,给汉朝找到了出兵的理由:我找你拿金马换宝马,你不换就算了,可却杀了我的使节,夺了我的金马,这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汉朝开打,从买马到抢马,一步一步突显当时汉朝成熟、稳健、进取和威武的大国战略和大国外交,以及当时每一位汉人,从君主到将军,从外交使节到普通士兵的高瞻远瞩、尽职尽责和无所畏惧。

我们民族自称汉族,而不是自称软弱无为的晋族、宋族,还是有其深刻道理的。

通宝推:浣花岛主,石狼,何求,每周虎,
家园 这里也可以用另一种解释

如果张骞不是主动寻求去康居,而大宛要有意让张骞先去康居,那么另一种可能就是大宛与月氏的关系可能比较紧张,而与康居关系较好。而康居与月氏的关系可能较好,所以大宛希望通过康居出面将张骞送到月氏。大宛这样做一来可能贪图钱财,二来可能巴不得月氏去惹上匈奴然后打个大败仗,大大削弱月氏的实力。

这个当初月氏“过大宛而击大夏”,月氏大宛之间估计很可能也发生过激烈冲突,但大宛实力强,月氏最终选择了绕过南下,占领了阿富汗地区的大夏地盘。

如果我记得没错,帕堤雅,大宛,大夏都是亚历山大东征后留下的希腊化国家,而康居,月氏都是游牧国家。撒马尔罕到木鹿之间有大片沙漠,大宛可能能控制沿着当地东西向河流的通路,保证了对贰师城(Ashbagat)的控制,但游牧部落的康居,月氏,仍然可以从中间自由穿过。

我们这里可以不讲汗血马,就将世界上最好的马就行了。阿哈尔捷金马是当今世界最好的马,而且历史沿革清晰从大流士,亚历山大时代到阿拉伯时代,奥斯曼时代,凡是势力范围达到中亚地区的,其统治者往往都对这种马特别喜爱。而刘彻是玩马大行家,在当时汉朝使节遍布中亚的情况下,必然对这种马产生特殊兴趣。但阿哈尔捷金马是阿哈尔绿洲5个月夏天,5个月冬天特殊气候造成的,在别处生的下一代马,离开这种环境,就变成了普通马。

等我有空了,我再按西域传里程进行西域诸国位置的推导作业,如果我没记错,班超时代的大宛王都贵山城,到长安的里程比安息都城还远300里。所以,老泉对贰师城的位置是很有信心的。

家园 汉武帝要搞的马种改良,由英国和日本完成了

一般的马种改良的过程是,首先取得良马马种和当地马杂交,会生成兼顾两方优点的杂交马,或至少是平均两方特点的后代,所以会比当地马要好很多。但这个新马种很不稳定,如果持续和当地马杂交,而失去良马一方的基因支持,就会慢慢回交为和原来当地马类似的马匹,因此要不断取得一样的好马种,不断杂交,产生一定数量的新杂交种群,再选取它们中好的后代彼此交配,直到生成稳定的新类马种,并精心喂养。

其中作为继承新血统的新类种马,必须严格禁止和其他马种杂交,并必须保持一定的数量。而作为配种的新类种马,则可以和其他当地马杂交,来不断生产更大数量的改良战马。现在被吹得牛轰轰的英国洋马和日本东洋马都是经过这种杂交和稳定改良后生成的新马种,而不是当地的纯正马匹,而好象它们还都混有汗血马的基因,就是说当年汉武帝要搞的马种改良,由英国和日本完成了。而后来中原王朝的失败首先就是源于马政的失败。

没有探索,哪有成功呢?

家园 快马突袭对汉朝战胜匈奴的重要性

汗血马的体形高大而修长,其特点是不但速度快,而且耐力好,但负重能力一般。是少数特种骑兵搞远程突袭的最先进装备,最符合霍去病之类精兵猛将们纵横千里,斩首打击。而这正是制服匈奴和其他草原部落的克敌要术。

后来在晋朝之后,骑兵作为主力要常常正面对阵,而且披甲越来越厚,武器越来越多,越来越重,则汗血马由于负重能力不行就不太受武将青睐了,大家看八骏图和其他中古时代中国的骏马图,多数都很肥大横宽,和汗血马长相不同。

但草原部落骚扰中原搞的游击战,运动战,不是打堂堂之阵,而其自身的最大弱点是没有稳定的政权,没有城池和外围防御,所以最怕别人偷袭。因此,如果搞象汉朝霍去病和明朝王坚那样的长距离偷袭,同时稳定自己的后方,就往往能用少数骑兵取得十倍、百倍步兵或重甲骑兵都取得不了的辉煌战果,经常来个连窝端。再配合象卫青那样的堂堂之阵、正面推进,匈奴就只有失败的命运了。

而后来中原王朝的失败首先就是源于马政的失败。

家园 上古连孔子到皇帝都玩马,后来的皇帝却玩字画古玩,悲夫

上古连孔圣人都玩马,孔子堪称驾车、射箭举世双绝。这才有了孔子以理服人,周游列国的基础,否则,如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后世伪儒、酸秀才,谁会搭理你呢?不真成'九儒、十丐'跟要饭差不多了吗?

而上古的中国皇帝如汉武帝更是玩马的大家,动员全国力量养马搞马政。可到宋朝以后的皇帝却往往就知道玩字画古玩,马政更是荒废,整个民族的战斗力能不下降吗?

家园 当时的外语人才肯定颇多

当时的外语人才肯定颇多,或者至少说,在精英集团、统治阶层里,外语人才肯定颇多。只是不知道这些人里面精通多门“外语”的人有多少。这种外语人才起初不知道他们怎么搞的,不过俺想当然他们肯定很快就开始有意识的培养外语人才,唐朝天可汗各国来朝的时代,肯定也是各国各种外语人才极盛的时代。

各民族及国家之间,除了经常相互打仗抢地盘,恐怕对交融交流也很上心。例如张骞被匈奴扣留,也许除了阻塞汉朝和西域沟通之外,匈奴的人可能还想让他归顺,从他这里了解学习汉朝的知识和情况什么的。不然不会还张罗给他找媳妇啥的。

匈奴搞不好还想着向汉朝学习筑城、农耕什么的。

一个大火并大交流的时代……

普遍的外语、双语、多语,然后稀缺的书面文字及其背后意味的累积的人类智慧结晶,当然还有人口对比,或许对历史上许多与汉族不同语言的其他民族的汉化,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也就是少数民族从学汉语口语,到学习读汉字写汉字,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成了汉族了。

纯属乱脑补……

家园 关于yakutian

我在俄罗斯萨哈共和国呆了不短的时间。他们的人都说自己是最早的突厥人的后代。很多人都在土耳其学校里学土耳其语,好像他们说雅库特这个地方的语言是突厥语系的。但这个地方离中亚还有老远的距离呢,而且长得更像蒙古人,大饼脸,颧骨高,眼睛小。不知道他们和突厥的渊源到底在哪里

家园 如以读音推测

吉尔吉斯的奥什(Osh )=贰师,也通

家园 那时词汇量小,学外语容易,而且那些国家语言相近。
家园 这个我以前写过

这个我推测这个贰师城的出现,和西汉崩溃后,莎车诈称西域大都护,发动多场战争有关。吉尔吉斯的Osh距离现在中国边界很近,李广利第一次出玉门关离贰师城还远了去就失败了,但李广利的第一次出征,从离开到回到玉门关是2年时间。这个时间也从侧面可以说明,汉朝对大宛的战争是在极其遥远的地方进行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