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漳州PX]一声爆炸 一声叹息 -- 老顽童
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找到部门去“有关”,说明体制只剩空壳而机能不在了。所以不要去责怪现行体制这不好那不好,没了!
公企受到的额外限制多些,才表现的好一点。而这个额外限制更多是来自行政或影响力方面的考虑。
根本问题是制度缺失,大领导发话“摸”到老鼠的就是“好猫”,结果导致如此。。。
出事情的不是垫片,法兰或者阀门等螺栓连接件。裂开的是焊缝,那帮探伤的都在吃屎么
焊缝开裂是可以目检出来的,再不济渗透色检或磁检也可,但这种开裂可不是氮气过不去氢气能过去的尺寸...这种尺寸叫渗透膜...
据我所知,氢气管道和设备的材料必须是特殊牌号的钢,避免氢气分子渗漏出来,焊接前后都应该有必要的处理和100%探伤检验,以避免焊接缺陷导致的泄漏,如果经过水压试验、气密试验和泄漏试验,理论上应该不会有能够产生爆炸级别的泄漏。
推测是焊接过程导致的金属组织缺陷导致氢气泄漏,进而发生爆炸,所以应该查查焊接质量控制记录和管道设备试验记录,是不是严格按照规范施行操作。
水是不可压缩的介质,压力对体积变化非常敏感。泄漏万分之一体积,水压几乎减到零,而气压还在仪表的误差范围内。而且出于安全性耐压也要先用水检测,原理是一样的,水压裂管道压力会迅速减为零,而用高压气体直接检测就意味着气爆。而且怎么会有用氢气试压的道理? 换用氢气之后就必须保持在已测试的设计指标之内,已经称不上"试压"了。
90年代,9000人民币一个月,夜夜作新郎。。。。本来就是流氓发达了,又能干什么好事。
10年代,9000人民币一个月,夜夜作新娘。。。。现在就是流氓落魄了,又能有什么好事?
其实中国工厂多如牛毛,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故不计其数。但有多少能受到这么关注?
我所在的城市有家大型化工厂,因为烟头引发作业现场爆炸附近十多名员工死伤惨重,可除了成为当地新闻,网上毫无报道,更别说上新闻头条啥的。假如这家化工厂没有PX字样估计一样没资格上新闻头条。
化工企业投产之前或者改造的新设备投用前,需要试压,那是强度实验,看管道和设备本身的强度是否达标,按照GB150的要求,通常用水按照内压还是外压来选择测试方法以及测试压力,如果是已经投用的,停车检修以后开车,通常进行气密性测试,氮气达到四五公斤,保压或者用肥皂水测试法兰片是否漏气。如果管道内走的介质分子量比氮气小,确实存在氮气测不出来的情况,遇到这个时候如果测试,正规的企业会用氦气,也是分子量最小的惰性气体测试,最大程度保证安全,如果介质本身就是氢气,或者业主因为氦气太贵而选择氢气,就容易留下安全隐患。
老板说省钱,工人说,热,麻烦....
接触过一些承接AP1000核电外围设施制造的民企,检验程序倒走到位了,离做到位还是有差距,发包方现场A检也是这样。真正做到位的则是A检后的一丝不苟的各项招待。
其实都是被哪个董事长带到沟里去了。这事上基本上是压力安全测试不合规的结果(焊缝裂开),而那位董事长用气密检测偷换了压力安全检测的概念。压力安全检测,或是所谓试压,多用水来做,主要就是我说的原因。一个200升5MPa的反应釜,就是充的是空气,爆开也是很可怕的。而气密检测上面,过了空气/氮气这关,只会存在氢气渗漏偏高的可能,基本上造不出氢气短时间内大量泄漏导致爆炸的结果。法兰片要漏气,那些通道都是宏观尺度上的,要在不锈钢上弄出一批大于氢分子大小小于氮气分子或者水分子大小的通道,这技术难度杠杠的,也不是用肥皂水能检测的。过了这些才是氦气或氢气。可以说单就这个董事长的回复就可以基本猜到他们的问题:1. 压根没做水的压力安全检测。从工期上讲这些往往是连续的,如果做了他肯定吹了。他们肯定是认为压水也是压,压氮气也是压,为什么不能省下水这一步? 2. 氮气那步如果压力比氢气高,时间也足够,焊缝已经裂开了。但是气压检测不够敏感,开裂的部分也被包起来了,所以没有发现,换氢气自然就是爆炸。从这个董事长的讲话,可以说他们对这一系列检测的概念就是一团浆糊,出这样的事故真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