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瘟疫、中药和我们 -- 花大熊

共:💬66 🌺223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可能要冒犯一下

主要针对这句话:

病毒性的,中药可以大幅度降低死亡率。完全不挂好像没有见过。

先说说我对现代医学的粗浅见解:对付病毒,是对病毒的致病原理研究得很透彻之后,再开发出疫苗,干扰素等各种办法来解决问题。

而中医呢,完全靠的是另外一套理论,在显微镜都没有的情况下,开发出大幅度降低死亡率的药来,这个有可能吗?

另外,古代的中医,有对照组,控制组等概念吗?如果没有的话,是如何判断这些是自愈的?还是中药治好的?

家园 蔷薇科的毒物似乎不多耶,水果倒是挺多的

程灵素多半也是个水果控,而且受白雪公主的故事刺激太深,才当起毒性植物培育的园艺师来

家园 生死总是第一位的,爱情多半是第二位的,哈哈

裴多菲多半是要气疯了

家园 呵呵,不必客气

我没有在病毒性疾病治疗的第一线干过。我大学的老师,正好是解放后,附属医院病房的,她给我们介绍过相关情况的。

其实你如果仔细看看现代抗病毒药物机理,就知道,绝大部分抗病毒药物,都是抑制病毒复制的。干扰素,也不是直接破坏病毒的(原谅我简化了干扰素的作用机理)。

说这些是想说明,现代对于病毒的手段并没有类似于青霉素的那种杀死的效果,这样,对于中药而言,就不是太难实现的一个目标。

而调动体内的免疫系统,诱导干扰素,本来就是中药的强项之一。

当然,如果再探讨中药的抗病毒机理,就更多了。你没有问,俺也暂且不表。

第二个问题,对照组和空白的问题。这个古代当然没有。不过如果你处理过大量的数据。会发现,分辨两组数据是否有显著性差异,人的感觉(即使没有经过训练),和t建议,方差分析有时候不相上下,尤其是只有两组的时候。如果是具有P<0.01那样水平的差异,几乎是一眼就能看出来。

我不知道这是为啥。也不知道是什么原理。反正我是在当年手动输入大量药理学的数据后,无意中发现的。当年因为输入实在太枯燥(没有计算机的年代),尝试去先弄有意义数据的时候,发现有差异的数据组其实很容易挑出来。后来问过其他人,他们也能看出来。

家园 奇怪,在南方的时候没见到菜市场里卖紫苏

可发现北京早市里,某个季节,总有卖紫苏和薄荷的,一小捆一小捆的,很新鲜。

说起紫苏,有一个好玩的事儿。岳母大人吃东西很挑,不熟悉的不吃,没见过的不吃,螃蟹啊啥的怪物碰都不碰。某次在一南朝鲜饭店吃饭,垫在肉片下面的紫苏叶,看着绿莹莹的,水灵灵的。我们都是紫苏叶卷肉片,她老人家没见过,用筷子夹起肉送嘴里,嚼吧嚼吧,有点腻,看看我们吃得挺香,经不住怂恿,犹犹豫豫拈起一片叶子,试试探探咬一口,觉得挺好吃,清香爽口,多嚼几口,胃口大开,居然问:还有没有?老太太从来不喜欢麻烦别人,尤其是在外面,服务员给啥就是啥,这次居然让我们问服务员要几片叶子吃,哈哈。

家园 不说我还以为紫苏一定是紫色

广东人经常用来争鱼。很容易长,冬天枯萎了,种子散在旁边,春天长出一大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连接

家园 广东人经常用来争鱼。很容易长,冬天枯萎了,种子散在旁边,

广东人经常用来争鱼。很容易长,冬天枯萎了,种子散在旁边,春天长出一大片。

家园 可能是品种不同吧,至今没搞清楚,但的确是叶面绿色的,

在北京见到的紫苏和您贴的图片一样,在苏州和上海吃到的紫苏的确是绿色的,到现在也很纳闷。按理说古人取名字很慎重的,必也正乎名嘛。

家园 我觉得是秋海棠类的,可以捧在手里。

看来你是真没看过《飞狐外传》,程灵素是药王谷关门弟子来着。

家园 紫苏和薄荷我都有,收获了就可以尝试一下这种吃法。
家园 不错,我的就是这个样子,虽然现在还小了些。
家园 争鱼?怎么争
家园 蒸鱼. 不好意思^_^
家园 我还以为是钓鱼的一种方式呢。
家园 亲手钓鱼回家做来吃很愉快的节目

MM试过吗?没有就应该试试.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