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户外活动的一些经历和感受(上) -- 梦秋

共:💬73 🌺39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楼下经验比较丰富的河友已经说得很好了

您的体力的确很好,缺少的只是一些经验。

建议循序渐进(实际上所有人的户外过程都需要循序渐进),从级别比较低一点的户外活动开始,再过渡到高一点的层次。对于自己体力大致能够达到什么程度,自然就会渐渐了解。户外是一种大众运动,不是竞技体育。除非是非常执着于此,否则不必考虑什么“超越自己”。只要走得开心就好。我走的强度介于绿野2.0到2.5的标准之间。再大的强度,除非事先做好充分的物质和体力准备,否则我是不去的。

我每年大约都是从春天走北京香山开始,也就是所谓香山-八大处拉练。这大概是入门级的户外,让自己的体力渐渐适应户外的强度。到了夏季大致就可以考虑扎营以及远距离的两日游。到了秋季秋高气爽,天气稳定的时候,就去一些相对比较险峻的地方。这些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就好。

家园 说得对啊,补充一个理由

当定期户外,比如说,两三周出去一趟的这个习惯形成之后,要是不出去走走,心里痒痒。

当然极端情况下我就要打退堂鼓了。这一点来说,我离“驴友”俩字差很远。

家园 在国内一般骑行还是不用戴头盔的

不过非常同意前三点。我自己在第二条上犯过错误。凌晨时分骑车下坡不减速,对面转弯来车把自己吓了一条,紧急刹车,结果抱死,把我甩了出去。在地上滚了几圈之后抬头一看,汽车保险杠已经在头上了,好在汽车停住了。我摔伤了胸肋,疼了好几天。

国外骑自行车是有法律的,必须要戴头盔。中国要是立法,怕是效果不明显。

家园 经过居庸关到八达岭

的确是老京张铁路。火车经过中学课文《詹天佑》里说的青龙桥。因此这段铁路还有一点访古的意思在里面。要是像老铁说的,能够把车厢做成透明的就好了。

家园 吃药预防备份的工作应该做一点。
家园 贵州我只是坐火车经过而已

但是一路经过全是隧道,根本见不到平地。山上但凡有一点平的,全部种上玉米。从此对贵州的“地无三分平天无三日晴”有了初步的印象。另外还有就是火车过乌江的时候。突然间群山开朗,现出一条碧绿的大河,十分壮观和漂亮。有机会是应该到贵州旅游一下。

家园 头盔还是一直戴着比较好

那东西又不沉,没事也不会给人增加什么负担,有事的时候真能救命。

不戴头盔这种侥幸心理实在是要不得。宽阔的大马路上骑车,摔倒都可能造成致命的伤害的。

家园 并无轻视头盔的意思在里面

只是在国内,除非比较专业的骑行者才会戴头盔。一般以自行车为交通工具的人很少这么做。当年普及摩托车手戴头盔,费劲之极。自行车恐怕就更加不容易了。

我自己也是在国外戴头盔,回国后就不戴了。不过最近一年多也没有骑车。

家园 你去过箭扣就知道了,在那里修长城的确有“形象工程”的嫌疑

你去过箭扣就知道了,在那里修长城的确有“形象工程”的嫌疑。但同时箭扣长城给我的震撼也是无与伦比的,对箭扣长城的修建者我是有崇高敬意的。不仅是我,我带过几个老外朋友去过,借机对他们进行中国历史教育,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他们对古代中国的看法

家园 有意思的是,箭扣长城是一个英国鬼子推荐给我的

他是个摄影师。我还不知道箭扣的时候,他就跟我说那里如何如何险峻,景色如何如何壮观。他甚至告诉我到箭扣下面哪个农家乐,报了他的名字,主人就给我打折。

家园 威廉·林赛?此人老有名了

威廉·林赛?此人老有名了,是最早一批“发现”箭扣长城的。现在去箭扣的老外可多了,差不多每次去都能遇到

家园 不是他,另外一位

Marcus,自由摄影师。这厮扛着哈苏在中国拍了三年,是混迹于箭扣当中众多鬼子当中的一个。林赛本人相当了不起,很值得佩服。

家园 上下班通勤一般不用戴,不然显得太夸张;长途户外还是必要的

同时,手套,运动鞋等一定穿戴好,风险比较高的话,最好还有护膝,护肘。

摔一次交,基本上就明白这些东西的用途了。

家园 秋兄,我这样的肥宅大体能参加哪一级别?

176厘米,154斤,耐力很差,不过爆发力很强,踢了快20年的球启动加速在10米内至今没见过比我强的人。但是好久没有一次性连续不断的跑过一千米以上的路。。。

家园 上下班骑车戴头盔的主要问题是

因为出汗的缘故,摘了头盔以后,形象不像个工程师/经理人,倒像艺术家。

出去和朋友们骑行,就无所谓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