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中资企业购买加拿大油矿资源,加拿大安全部门最怕的是什么? -- dfindy

共:💬95 🌺667 🌵1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那个哭没饭吃没油烧的印第安部落是把政府给的九千万贪污了

“去年冬天听加拿大CBC广播,说安省某印第安部落频发危机告警,说本部落居民肚子里没食炉子里没油,这个冬天要有很多人被冻死。安省政府官员时而推诿,时而抵赖。”?

这个叫Attawapiskat的印第安人保留地就在安省北部,人口只有两千一百多,自从06年哈伯政府上台以来,加拿大联邦政府给这个保留地总共拨款九千多万元。(加拿大政府现在每年给印第安人保留区拨款10亿改善基础设施)。但是这钱都是印第安人自己管理自己花。财政管理一片混乱。搞到去年年底,保留地还有90多位居民住在简易的棚子里,没有抽水马桶,暖气设备也很差。

媒体报道之后,加拿大政府是马上派人送衣送粮送活动房子,为了知道印第安人首领等人是如何管理财政的,还派出一名专业会计来查账,看看这九千多万是如何花出去的,但这个会计反被保留地的印第安人领导们赶了出来。

加拿大政府对土著印第安人的照顾,那真是无微不至。简直能让我们这些新移民羡慕妒嫉恨到眼红。

我就把我知道的主要几条写写:

(1) 联邦政府有责任每年按条约规定向保留地的印第安人支付一笔生活费

(2)居住在保留地的印第安人有权进行非商业性的狩猎,捕鱼活动,可以捕杀野生动物。

(3)在保留地工作的印第安人不需交纳省和联邦的所得税

(4)居住在保留地的印第安人不需交纳房地产税

(5)居住在保留地的印第安人不需交纳省和联邦的购物和服务税(GST&PST)

(6)居住在保留地的印第安人不需交纳有些省需交的医疗保险金

(7) 居住在保留地的印第安人享受从小学至大学的全部免费教育

(8) 在保留地内开采石油,铺设管道的公司需直接向保留地政府交纳费用。

我是当技工的,据我所知,印第安土著人想当技工的话,阿尔伯塔省政府还有一个专门的辅导计划,马上就能让他们入行。

由于基本生活有保障,所以有很多印第安人根本就是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比如在埃德蒙顿,大街上喝得醉醺醺的醉鬼,绝大多数都是土著人。

“大网合拢时一举扑获澳洲大陆最后三十几个黑土著,放公园里圈养,十年后最后一个土著孤零零死去”?

澳洲土著人( Indigenous Australians)现在的人口有45万人,占澳洲总人口的2%。什么时候就死完了?

那个澳洲是你那个平行世界的澳洲?

通宝推:浣花岛主,
家园 澳大利亚土著的事

我写的那几句是八十年代读到的,中文翻译的。近些年我也注意到澳洲好像现在还有土著,我想应该是生番和熟番的区别,如果有些土著愿意交出土地,自愿加入文明社会,主流社会应该是愿意接受的,双方都乐意说大家都是一家人了。欧美不同时间流行不同主流思潮,现在那些有熟番血统的巴不得给自己脑门贴个大标签,比如麻省那个六十四分之一印第安血统的参议员候选人。

至于说安省某印第安部落,那部落本身不是本帖关注重点。本文中心思想是加拿大政府对人一套对自己一套的虚伪。说实话,不懒的印第安部落这个地球上估计也找不出几个,批判加拿大的虚伪与支持那个印第安部落之间没有等号呦。

家园 “印第安弟兄”们天天喝得醉醺醺的,还破局?

“我们在美洲破局的关键是印第安人”?

别扯什么破局了,人家喝醉了倒是会把自己的头给撞破了。

家园 最怕的是拿到这个技术到南海去打油
家园 你这大棋派,呵呵。现实一点。
家园 这不是传说中的愚化圈养是什么

所有的优惠都在保障区内,出去了就要和白人竞争。在自留地有吃有住还保护你的文化,尽量让你处于未开化阶段,零星少数能出去的必定要被白化,常而久之就消亡怠尽,说不好听的就是为你死才养着你。

家园 有个疑问

如果有些土著愿意交出土地

加拿大的土地不是私有制么?为什么一定要土著交出土地?

家园 他们喝酒的原因是内心深处极度的抑郁

印第安人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精神上被白人摧毁了,如果你听说过ghost dance,就能知道他们的悲哀是多么深刻而极端。

如果解决这个问题,显然也只有东亚黄种人能帮他们了,实际上,你能相信李小龙的功夫片现在还是印第安人的精神支柱么?我去保留地的时候,看到他们还在看李小龙的影碟,有好几十年了吧。

家园 这个地方本来是人印第安的

对他们照顾一点也说得过去,何况人数也不多。

美国政府对黑人的照顾也是挺无微不至的,原罪啊

家园 最近的加拿大福利与几百年压迫相比,印第安人死了也幸福??

1951年《印第安人法》出台。

一方面,该法令放松了强制性同化的措施,加强与印第安人的沟通,帮助他们改善社会经济状况。法令表示尊重印第安人的传统与文化,取消了对印第安人的歧视性规定。

另一方面,1951年法令又不放弃长期追求的同化目标。该法在遗嘱制定和财产继承、村落议事会和酋长选举、保留地管理和土地出让等方面完全按照白人的观念理解处理。法令还规定了印第安人取得公民权的方法和步骤,并规定一个取得公民权的印第安人“从即日起,或从取得公民权之日起,将不再被认为是具有本法令或其他法律意义上的印第安人”。

最后,1951年《印第安人法》还鼓励印第安人放弃传统生活方式,从事农业生产。这与1876年以来《印第安人法》的同化政策别无二致

  为平息土著民族对1951年法令的不满,加拿大政府公布了1969年白皮书。白皮书宣称,“印第安人有充分且平等参与加拿大文化、社会、经济和政治的权利”,为达到上述目的,报告建议政府采取以下措施:取消《印第安人法》,由印第安人控制自己的土地;将印第安人事务的管理移交给各省,印第安人拥有和其他公民同样的待遇;在联邦政府移交责任之时,应当拨出充足款项以推动经济发展;撤销印第安人事务部,把已在实施的联邦项目移交给联邦其他部门。另外,政府还建立一个委员会,与印第安人协商解决土地赔偿要求的可行性办法。1969年白皮书意在废除印第安人的特殊地位和特殊立法,要求在5年内把保留地土地交还印第安人部落,同时让各省政府承担对印第安人的所有义务。从本质上讲,白皮书的目的仍然是同化印第安人。

  土地赔偿政策的初步实施  

  1969年,加拿大政府宣布实行“双语框架内的多元文化”政策,土著民族成为多元文化政策的对象之一,这促使加拿大政府重新考虑土著政策。1973年,联邦最高法院在加尔德尔判决中又确认了印第安人土地权利的合法性,这迫使联邦政府制定并实施新的土著土地赔偿政策。并于1974年6月由印第安人事务部建立土著赔偿办公室,处理土著民族提交的所有赔偿要求。

  不过,1970年代的土著赔偿政策推行得十分缓慢。到1982年初,只有14项具体赔偿得到解决,涉及资金1790万加元和12000英亩土地,还有更多的赔偿要求尚未解决。

到1980年代中期为止,唯一解决的具有重大意义的全面赔偿要求,是1975年的《詹姆斯湾和魁北克北部协议》及其附件。按照这些协议,克里人和因纽特人转让出100万平方公里土地作为赔偿,他们取得了其社区周围地区1.37万平方公里的单独控制权,以及在1.5万平方公里内进行排他性狩猎、捕鱼的权利,他们还获得总额达225万加元的财政资助。

============

加拿大宪法承认3个土著人群体,即“第一民族”(原称印第安人)、米提人和因纽特人,人口总数约占加拿大总人口的2%。土著人有近一半生活在位于乡村、边远或北极地区的近3000个保留地上。相对于加拿大其他地区而言,土著人居住区要落后得多。据统计,1981年至2001年,加拿大非土著人群体的人类发展指数为0.880,而土著人只有0.765。特别是在教育、收入和寿命等方面,土著人与非土著人群体的差距很大。

  据统计,土著人预期寿命比非土著人平均少6.4岁,而且土著人自杀率以及心脏病、糖尿病、甲肝和肺结核等疾病的发病率是非土著人的2倍至10倍。此外,土著人语言和文化面临严重危机。土著人中只有24%可以用本民族语言交谈,50多种土著人语言都处在消亡的边缘。

  很多加拿大学者指出,政府长期以来忽视土著群体的权益,这种政策对于土著人现今的窘况负有重要责任。

  1763年,击败法国而独控北美大部分地区的英国发表皇家宣诏,为印第安人留出土地,禁止英皇室以外的任何组织购买印第安人的土地。但独立后的加拿大政府不承认这一宣诏,也不承认印第安人“与生俱来的权利”,包括自治权、土地权等。

  1876年,加拿大议会通过第一部《印第安法》,赋予联邦政府更大的权力控制居住在保留地的印第安人。

  从19世纪80年代起,加政府开始依《印第安法》对土著人实行强制同化政策,试图摧毁其传统文化、社会和政治结构,使其完全融入“主流社会”中。同化政策包括通过“民主”选举选出酋长和社议员、禁止印第安人举行传统仪式、强制将印第安儿童送至政府资助的寄宿学校接受天主教式教育

  加拿大政府的数字,在1870年到1970年间,大约有15万土著儿童被迫离开父母去寄宿学校接受教育。在寄宿学校他们不能讲本民族语言,有很多人身心受虐,甚至遭到性侵害。

=========

什么叫纸面的幸福,什么叫种族清洗,上面用加拿大人自己美化过的数据,也可看得清清楚楚。

通宝推:李根,发了胖的罗密欧,西行的风,知其何休,dfindy,
家园 出了保留区也是大把优惠,比如说就业和升学

升学的话上大学不要钱。

想当工人优先安排就业。比如当电工,管子工,木工之类,想当学徒的土著人有政府的培训计划。找个雇主很容易。

这也叫愚化圈养的话,全体加拿大人个个都哭着喊着求政府愚化。

家园 整天破局,自己都快被破了
家园 好幸福的澳大利亚!15万白人无法留下自己的孩子不受性侵!

 据报道,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澳大利亚有至少15万单身母亲在非自愿的情况下被迫将自己刚出生的孩子送人收养,其中很大一部分从此再也没有见过她们的孩子,而澳大利亚天主教会在这些悲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一些在天主教医院生产的单身女性甚至在生产过程中遭到捆绑和麻醉,孩子一降生就被夺走。很多单身母亲表示,她们在生产之前就被告知孩子将被别人收养,并且不能反对这一决定。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调查并披露此事后,澳大利亚天主教会被迫在全国范围内公开道歉。===========

至于这些孩子哪里去了?

当然是享受主的荣光!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洲的罗马天主教教会证实,至今有超过6百名儿童曾遭神父性侵犯。

据教会表示,当中一些案件可以追溯到1930年代。

墨尔本大主教哈特形容这项数字是“可怕及可耻的”。

一些团体则指出,曾遭神父性侵的儿童真实数目可能多达1万

本帖(曾)被判违规,无申诉/道歉帖,未达标。

家园 人家讲加拿大土著,你就扯澳洲白人,牛头不对马嘴

你初中的课补完没有啊?

没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这是太祖说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