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钓鱼岛,谁钓谁的鱼? -- 慧诚

共:💬143 🌺514 🌵1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竟有此事,以色列人到这里来了?

韩国人什么反应?当初大张旗鼓的指责朝鲜人就这么算了?李明博忽然登岛是否与此有点关系?

家园 del

del

家园 桥上君,关于此小道消息

搜到了中文论坛上的两个出处,请您参考。

外链出处

外链出处

家园 是你说高铁离不开日本的轴承和制动,所以应该你举例啊
家园 无所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谁对谁错交给未来去解释,对的人没奖励,错的人也没惩罚。我说的是我的见解,而且我也希望我是错的,有人能拿出合理证据去推翻我会很高兴,只不过您现在的回复我认为缺乏说服力。

对于您的论点,我想说几点:

1、冷战的词面意思就是相互遏制,却又不诉诸武力,双方没有上升到交火的战争,与热战相对。冷战一词出自美苏对立的历史事件,但是据我所知没有人说除了这两家之外,其他的类似对立关系不适用于这个词。我毕竟年轻的很,才疏学浅,如果我用词不当,那么我很愿意请教什么词适用于美国现在看待对中国的关系。中国怎么看待美国这不好说,但是美国把中国看作冷战对手应该不是什么新鲜事。我们的国家领导人有多少次发言是让美国抛弃冷战思维来着的?新冷战概念不是我提出来的,是美国人自己提的,提出方法或直白或晦涩,但这不是什么新鲜东西,也不是头一次提出来。

2、有利易来往不代表就不会相互拆台,历史上这类的例子不少,您愿意放狗去搜相信会收获颇丰。远的不说就说现在我们讨论的这个主题,日本与中国的利益来往多不多?日本有多少物资是依赖中国的?在中国有多少日企工厂?然后他们还有胆子去挑起钓鱼岛纠纷?现在的中日关系用什么词形容比较合适?

中国的崛起必定会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与权威,对此美国可以知天命逐步让位,也可以凭借现有力量放手一搏以图扭转乾坤。但是不好意思,即便中国与美国在经济上的来往已经几乎到了少了你我就活不下去的地步,但是美国人在这几年里对中国可是已经越来越狠,我没看出来他是知天命有退让的意思。

我对中美关系的看法不成熟,不过也斗胆献丑吧。中美经济关系里,中国为客美国为主,中国需要美国的投资来帮助本国经济发展建设,美国需要中国的物资于廉价劳动力来维系他们的奢侈生活与美元的领导地位,双方关系并不平等。美国并非找不到中国的替代,但是中国很难找到美国的替代。双方在国际政治的影响力上也不是一个档次的,同为五大流氓,美国可以做到一呼百应,但是中国却还很难做到。这是美国现在的优势。

3、阵营方面,且不谈中国阵营,但是美国的阵营已经很明显了吧?否则我们的海域会这么热闹?TPP是什么东西?北约宣布解散了么?

最后,其实中美关系到底会成什么样子还是看双方怎么往来才能获得更多利益。尤其是美国,因为美国如今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中美关系的主导,曾经中美合作对美国的好处明显要大于敌对,所以99年台独公投最终被扼杀,中国的周边国家也不像今天这么富有激情。可是现在时代变了,中美合作无法给美国带来更多的利益,相反由于中国的崛起,美国的利益在不断的被压缩,而美国国内经济就业福利等多方面问题难以解决也意味着他必须要找一个公敌来转移国内的压力,而中国就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目标。美国战略中心转移到亚太已经足够说明问题,就算无法上升到上个世纪美苏对立那种一触即发的冷战局面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看法,肯定有不成熟的地方,还请麻烦赐教了。

家园 天安舰还能有什么疑问

美韩之间相互摆乌龙呗,起因是因为美国人做事“不喜欢”告诉韩国人。结果还刚巧被天安舰发现了,心想在这个海域的潜艇还能是什么好鸟,用声纳命令上浮又不听,于是干脆相互攻击了。。。结果都出了事情,结果还要其它韩国人去救美国人,于是才有了美国大使种种不合常理的举动。

家园 这么说问题在于用词不当?

有什么好建议么?

说实话,我现在也没太明白您到底想说些啥,也没看出来您和我的看法有什么本质上的冲突。或许您是想说中美的冲突不会太过火,不会发展到冷战的程度,因此对我的用词表示异议?对此我表示一定程度的质疑,尤其是看到这篇报道后:http://news.sina.com.cn/c/2012-09-15/144625180736.shtml

或者是您认为冷战根本不会发生因为不具备冷战的基本要素:鲜明对立的两个阵营与完全断绝的利益往来。那么我在上一个回复里也说过了,我是用冷战一词的主要原因是形容其双方对立但是不会爆发战争的这一基本性质,也是美国现今对中美关系的主要方向,不会爆发战争,但是依旧敌视。至于阵营,我也说了美国已经有了初步的阵营雏形,因为国际时局不同,对立程度肯定也不同,但是其基本性质没有太多的不同,敌视但不交火依旧是关系本质,目的依旧是削弱直至摧毁对方,注意事项是避免军事升级造成双输局面。咱们的国家领导人们对美国已经多次重复过说“在中美关系上,美国必须放弃冷战思维,才能达到双方互惠互利……”这就是因为美国虽然部分做法与对苏联不一样——与时俱进吗——但是本质上还是冷战的思维方式。

这里有几篇文章的链接,阐述的就是美国对中国的冷战顾虑——他们还是在用冷战思维思考,有所不同但是本质不变,新冷战的概念在第三篇文章里也有或多或少的提及:

http://www.humanevents.com/2011/11/25/us-declares-cold-war-with-china/

http://oilprice.com/Geopolitics/Asia/Cold-War-Threatens-as-Chinas-Military-Spending-Increases.html

http://www.politico.com/news/stories/0512/75839_Page2.html

说的详细不代表想法就成熟,计划更是与成熟这词不沾边。码字多这只是我的个人习惯。表述详细清楚对人对己都有好处。

家园 西藏
家园 同感

做最坏的打算才能争取最好的结果,尤其是在与日本人打交道的时候,更是如此

家园 基本同意您的看法

类似于上个世纪那样大规模的美苏冷战应该是不可能出现了,因为如今的国际政治环境还有主要国家的政治经济现状已经不可能实现那样规模的双方对立,最起码是现阶段。

不过中美两国之间的对立,或者说是美国单方面对中国实行类似于冷战做法的对抗策略还是实际存在的。中国不会主动挑起与美国的对抗,但是不代表美国不会这么干。而美国现在所进的布局明显更侧重于对中国的封锁与扼杀,而非是进行合作。至于回不会发展到真的两国全面对抗的层次,还是要看中方如何对美国的挑衅进行回应,现在只是有这样的发展趋势,但还没构成现实,可能性也不大。我对中美两国的领导人的国际政治智慧还是有那么点的信心地。

我大致明白了您的意思,分歧应该是在于我们对这一话题的侧重点明显不同。您更注重于中美关系的实际走向(很难形成冷战层次的全面对立),而我更注重于其关系的发展趋势中最差的一种可能性(即中美全面对抗的可能)。

冷战一词的用法上,您明显要更注重于这个词的历史分量对它实际意义的影响,直接使用未免有些危言耸听,夸大现实,从这个层面考虑的话那么直接使用冷战这词是欠考虑的。而我的使用更类似于将冷战作为形容词,仅形容中美关系的趋势而非国际政治现实,欠考虑也不符合现在的政治状况,但是在这种非正规交流上比较容易为大众所理解。

对此,我也对我的原文进行了部分更改,希望这样能够更有助于对问题的准确表述。

家园 小弟还有一个思路

假如中国借钓鱼岛之事故意制造中日之间的对立,但又不主动挑起战争和激化矛盾,始终将两国的关系维持在一定的紧张和对峙中,趁机将日本资本全部挤出中国市场,如同经济制裁日本,使日本逐步失去与中国叫板的实力吗,这样可行吗?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