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苍狼与白鹿4中的历史 -- 五藤高庆

共:💬615 🌺3370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1
下页 末页
家园 马林朝2

剧本三:苍狼的末裔

亚儿克:雅库布(Abu Yusuf Yaqub ibn Abd al-Haqq,?- 1286-3-20),马林朝最强的统治者和实际的奠基者。马林朝的第一个大异密(amir el-moslimin,之前的马林朝统治者称呼仅为异密。这个大异密的头衔原来是木瓦希德朝领主用的)。马林朝首都菲斯的实际建立者(在雅库布之前的菲斯称作老菲斯,即Fez el-Bali。雅库布建立的菲斯又称作新菲斯,即Fes el-Jedid。现代的菲斯主要是从新菲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生年不详,因为阿拉伯人的传统习俗里家业是兄终弟及的,所以雅库布也是哈齐一世的儿子。其兄长亚哈亚(Abu Yahya ibn Abd al-Haqq)临死前想要父子相继,但被雅库布阻止。雅库布杀外甥上位后延续了祖辈的政策,率领马林朝军队进攻木瓦希德朝在北非的残部。1262年,雅库布统帅马林朝军队包围了木瓦希德朝残部在北非的首都马拉喀什。木瓦希德朝利用马林朝的强势,在接连了阿卜德-瓦德朝后展开对马林朝的包围。但是雅库布在穆卢耶河畔会战中( battle of the Moulouya River)成功击败了阿卜德-瓦德朝的军队,摧毁了木瓦希德朝的最后希望。1269年,马林朝攻克马拉喀什,成为了摩洛哥的主人,为曾经繁盛一时的木瓦希德朝画上了最后的句号。随后雅库布致力于夺取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地区的地盘,根据后来史学家伊本-赫勒敦的记载,雅库布在围攻南部地区的西吉马萨(Sijilmasa)地区时使用了大炮。这可能是历史上最早的除中国之外的使用管状大型火炮的记录。1272年,雅库布击败雅各穆森,迫使阿卜德-瓦德朝承诺不再犯边。战胜宿敌的马林朝一时声势无两,雅库布的野心也自然水涨船高。恢复老主子木瓦希德朝的疆域的想法也就自然萌生了出来,而这时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摩尔人各国给了雅库布一个好机会。在木瓦希德朝崩溃,北方极毒教各国“再征服”事业开始后,伊比利亚半岛南部的摩尔人国家纳斯尔朝(Nasrid dynasty),不堪十字军的压迫而被迫求取外援。而作为摩洛哥的统治者和北非三国当时最强的诸侯,特别是继位时又曾经被伊比利亚来的海盗劫掠。所以雅库布的马林朝自然很愿意扩张自己的地盘去伊比利亚,重现昔日木瓦希德朝的“伟业”。于是马林朝以接收领土为代价,开始慷慨的向纳斯尔朝提供各方面的支持。

1274年,因为卡斯蒂利亚王国插手纳斯尔朝内部纷争,支持纳斯尔朝异密穆罕默德二世(Muhammed II al-Faqih)的对头巴努(Banu Ashqilula)。穆罕默德二世以称臣纳贡为代价希望卡斯蒂利亚王国的阿方索十世(Alfonso X of Castile)停手,但是阿方索十世食言而肥,收钱不办事。所以穆罕默德二世就开始向马林朝求援。1275年,马林朝军队登陆西班牙,开始向北侵袭卡斯蒂利亚王国的领土。卡斯蒂利亚王国匆忙组织防御,结果在埃西哈战役(Battle of cija)中两次击败卡斯蒂利亚军队(1275年9月,马林朝军队在埃西哈镇北部地区和卡斯蒂利亚军进行相互包围战术时优先完成包围圈,结果大胜,卡斯蒂利亚军总帅努诺被当场打死。10月,卡斯蒂利亚军步兵部队在桑乔二世的指挥下再攻埃西哈镇,结果陷入马林朝军队包围圈,最终拼死突围成功)。连吃败仗的阿方索十世被迫和纳斯尔朝讲和。马林朝军队胜利回返。

1277年,马林朝军队再次登陆。这一次马林朝开始直接插手进了纳斯尔朝的内部事务。这一次在巴努和穆罕默德二世中雅库布选择了条件更优厚的巴努。结果穆罕默德二世为了报复,接连了卡斯蒂利亚王国和阿卜德-瓦德朝成立了反马林朝联盟。四面受敌的雅库布马上以出卖巴努给穆罕默德二世为代价,分裂了这个联盟。同时阿方索十世为了借助联盟获取直布罗陀海峡的关键控制点阿尔赫西拉斯,率海陆军开始包围此处。于是马林朝和纳斯尔朝联合起来去解救此城。1278年7月25日,马林-纳斯尔联合海军以84艘船,借助卡斯蒂利亚军水手被坏血病重创的机会,突袭包围阿尔赫西拉斯的卡斯蒂利亚海军。成功取得阿尔赫西拉斯海战(Battle of Algeciras)的重大胜利。卡斯蒂利亚海军100余艘船只仅有3只幸免,其余全数被歼灭。这是西班牙“再征服”事业上最著名的一次惨败。卡斯蒂利亚因为这次失败陷入财政危机中,为了支付围攻时的费用,卡斯蒂利亚王国甚至收取所谓“围攻税”,结果因税负苛刻而民怨四起。结果这次军事失败导致卡斯蒂利亚基层民变蠢蠢欲动,国家动摇。阿方索十世情急之下,采用曹操借粮官人头的方法,杀了自己的犹太裔包税人来向臣民交代才避过一劫。这是后世西班牙驱逐犹太人的先声。胜利后的雅库布野心膨胀,欲全部吞并纳斯尔朝,于是马林-纳斯尔联盟再次破裂。阿方索十世接机和马林朝结盟。而纳斯尔朝和阿拉贡、阿卜德-瓦德朝再次联手对抗。马林朝的新联盟一直维持到阿方索十世的逝世。在阿方索十世死后,卡斯蒂利亚王国陷入内战,于是雅库布率军再次渡过直布罗陀海峡来干预伊比利亚的局势。在经过各种折冲后,雅库布先后于1285和1286年分别和桑乔四世与穆罕默德二世达成和议。马林朝最终保住了海峡的控制权。在完成谈判后不久,雅库布病逝。

雅库布作为马林朝的一代雄主,任期内消灭了木瓦希德朝,统一了摩洛哥。四次干涉伊比利亚半岛。保住了伊比利亚南部地区的绿教势力。因此他被当代的摩洛哥奉为英雄,他任内积极建设城市,营建了新菲斯城。从此新菲斯就一直是马林朝的首都。新菲斯因为城市内建筑多用白色,造成了黄沙映衬下一片雪白的奇景。因此号为“白城”。随后很快取代了马拉喀什而成为北非最繁荣的贸易都市。雅库布因此文治武功,从而被历史学家公认是马林朝真正的奠基人。

尤斯福:玉素甫-纳赛尔(Abu Yaqub Yusuf an-Nasr,?-1307)雅库布的儿子,马林朝第8代统治者和第二代大异密。在父亲病死后继位,因为阿拉伯地区年齿论长,兄终弟及的传统,所以他辅一上任就面对国内的挑战。他的兄弟和亲戚在结连了阿卜德-瓦德朝后阴谋造反,为了对抗他的兄弟亲戚,他一上任就和纳斯尔朝再签和议,放弃了除了直布罗陀海峡周边几个城镇之外的所有伊比利亚土地的控制权。随后他集中精神对付自己一生最主要的敌人——阿卜德-瓦德朝。在他放弃了这些土地给纳斯尔朝之后。卡斯蒂利亚王国抓住机会,先承诺会帮助纳斯尔朝夺取直布罗陀海峡周边地区以诱使纳斯尔朝结盟,随后在和约到期后举兵攻打马林朝在直布罗陀海峡地区的据点,1292年,卡斯蒂利亚军队攻克塔里法(Tarifa)。初步完成了对直布罗陀海峡的封锁。从此北非的绿教国家军队越加难以支援伊比利亚战事。深知塔里法重要性的卡斯蒂利亚国王桑乔四世(Sancho IV of Castile)食言而肥,不把塔里法交还给纳斯尔朝。结果纳斯尔朝马上和马林朝修好,开始再次争夺塔里法。1293年,马林-纳斯尔联军围攻塔里法,遭到守将阿隆佐-佩雷兹-库兹曼(Alonso Pérez de Guzmán)的顽强抵抗。史载当时联军绑俘获的阿隆佐之子在阵前,要他投降,不然杀其子。阿隆佐很淡然的扔了一把刀到城墙下面说道:“来,用这刀,给我现场杀杀看吧”。在屡次围攻无果之后的玉素甫在听说阿卜德-瓦德朝在国内煽动造反的消息后,不得不结束围攻,撤军回到菲斯。回到菲斯的他丧失了再次攻打伊比利亚的信心。定下协议将所有伊比利亚地区的马林朝土地都交给了纳斯尔朝。其父夺取的伊比利亚土地全数丧失。

返回菲斯的玉素甫下定决心消灭掉给他不停造成麻烦的阿卜德-瓦德朝,于是在精心的准备后,1295年,玉素甫统帅一只大军去围攻特莱姆森,他采用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战术,先后攻下阿卜德-瓦德朝多个地区。1299年,马林朝军队抵达特莱姆森。为了进行围攻,玉素甫下令在城市附近建造一座新城,意图困死特莱姆森。这座新造的城市被称为“胜利营”(al-Mahalla al-Mansura)。这座新城包括市场、住房、宫殿甚至公共浴室等全套当时生活区域必须有的设施。但是阿卜德-瓦德朝经过雅各穆森的积蓄,能够经受长期的围攻。借助坚固的防御,阿卜德-瓦德朝开始了外交攻势,在阿卜德-瓦德朝的游说下,纳斯尔朝起了反过来吞并马林朝的野心,于是纳斯尔朝背叛马林朝,扶植了一个马林朝的流亡王子,支持其回国和玉素甫打内战。玉素甫轻视这位竞争者的号召力,决心不解围,继续围攻特莱姆森。结果这位竞争者成功的在马林朝西部建立了自己的势力。最后于1307年,玉素甫因为其后宫嫔妃争风吃醋,导致因妒生恨,被嫔妃收买的宦官杀掉。死后他的儿子阿米尔继位,放弃了围攻长达8年的特莱姆森而收兵回国。玉素甫的辛劳尽付流水。

通宝推:看得真过瘾,环宇7504,白玉老虎,
家园 马林朝 之 白图泰

伊卜巴都塔:他就是人类史上屈指可数的传奇级旅行家伊本-白图泰(Ibn Battuta),他全名是Abu Abd allah Muhammad ibn Abd allah ibn Muhammad ibn Battuta al-Rawati al-Tanji。旅行和旅行记之神。世界上最早的驴友之一。众驴之驴。中世纪旅行家的第一代表和阿拉伯世界旅行记的集大成者。他的旅行记中文大多翻译为《白图泰游记》。他一生嗜好旅游,以走遍四海为己任,其足迹西至北非,西南至今天的马里廷巴克图。南至坦桑尼亚,东南至马尔代夫-苏门答腊岛,东至中国泉州,北至伏尔加河畔的别儿哥萨莱。行程12万7千公里(亦有7万公里说法),经过的土地上现今存在着44个国家。他的《白图泰游记》(Rilat Ibn Baūah)行文数十万字,皆为当时之人所闻所见第一手资料,历史准确度极高,是人类历史文化上最伟大的瑰宝之一。他的学识、经历和浪漫主义冒险精神在绿教文化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因此摩洛哥人将其奉为民族英雄。

1304年生于摩洛哥的丹吉尔(Tangier)的一个教法学者家庭。据说家里是当地一个名叫拉瓦塔(Lawata)的豪族的一份子。随后在当地受教育,专长马利克派教法学。1325年6月,21岁的白图泰离开丹吉尔去麦加朝觐。本来打算朝觐完就回家的他没有想到,他再回到他的家乡丹吉尔,将会是24年之后了。大旅行家白图泰的传奇就是从这次朝觐开始的。

白图泰一路上沿着朝圣者的道路前往麦加,在走了3500公里之后他抵达了亚历山大港。在这一路上他开始了对沿途风光的记叙,后来他在斯法克斯(Sfax)结了他人生的第一桩婚事。但差不多在次年年初他又踏上去往亚历山大港的旅程。他的人生的第一个转变是在亚历山大港。据白图泰所称,他在亚历山大港偶得一梦,于是请了两位当地很有名气的圣人相面解梦。而两位圣人的相面解梦结果都称白图泰是“天生的大旅行家”,预言他“必能走遍四海万国”,甚至可以“到达遥远的中国”。这结果让白图泰坚定了他的旅行之心。随后白图泰到达开罗,在开罗带了一个月之后打算从此出发去麦加。从开罗到麦加有三条路线,白图泰选择了最短但是最不常用的那一条,即沿着尼罗河而上,从今日苏丹的阿达哈港(Aydhab)越过红海去麦加。就在他到达这个地方的时候,当地爆发了针对埃及马穆鲁克统治者的叛乱,于是白图泰只得折回开罗。在路上,据说他碰到了另一位圣人。这位圣人预言他除非先去叙利亚,否则永远到不了麦加。这样,白图泰就决定先去大马士革,沿途参拜耶路撒冷等圣地后再转向去麦加。由于马木留克朝当时朝政混乱,对于道路治安一无关心,结果导致行路旅行几乎等同于白白送死。在许许多多同样的行者和当地人的帮助下,白图泰才顺利到了大马士革,随后又到了麦加进行了朝觐。这些政治混乱,盗贼猖獗的惨况和人与人之间的互助精神都被他记叙进了他的游记里。在完成朝觐后,受到预言的鼓舞和自身浪漫情怀的迸发的白图泰,决定不回国,而是继续旅行。他的下一个目的地是北方伊尔汗国治下的巴格达。

白图泰跟着一个驼队一起行动,越过了茫茫的阿拉伯沙漠,随后又沿途绕道,参拜了现今伊拉克境内的名胜和古迹,最后他花了差不多六个月才到达伊朗境内。在到了伊朗境内后,他旅游了设拉子和伊斯法罕,记下来这两座城市的情况。最后于1327年他最终到了巴格达,在巴格达他受了伊尔汗国最后一个有能力的大汗不赛因的召见。获得了他的赏识,随后不赛因允许白图泰和他的皇家驼队一起出发继续旅行。最后抵达了桃里寺(大不里士),桃里寺在蒙古入侵时期因为早早开城投降,所以未遭兵焚。因此逐渐成为伊朗地区的名城。该名城的盛况,被白图泰记载下来。随后白图泰继续巡游,首先向北折返摩苏尔,在附近绕了一圈之后返回巴格达。然后他在巴格达找了一个去做朝觐的驼队而返回麦加。在这次旅行中他患了严重腹泻。拼着命才抵达了麦加。

在麦加修养兼继续朝圣的白图泰在恢复身体后,在1328年(有1330年说)离开了麦加继续旅行,这一次的目标是也门和更往南的索马里。他从吉达港出发,大概在1328年到了也门的萨那,随后从此出发去往索马里,大约在1330年到达索马里北部的宰拉港(Zeila).然后从这里前往索马里的中心摩加迪休。白图泰在摩加迪休考察了当地的城市风光和商贸,当时摩加迪休算端的治理下,摩加迪休的贸易非常繁荣,其产品甚至远销到中国。摩加迪休算端下面有非常复杂的政府体制,大臣、随员、法官、甚至太监等都一应俱全。这种繁荣的盛况和复杂的国家治理体制被白图泰如实记载下来,这是关于摩加迪休地区情况的第一手甚至可能是唯一的可信的文字资料。在东非史和索马里史研究上占有独一无二的重要地位。在完成摩加迪休的旅行后,白图泰搭上了一条回阿拉伯半岛的船,在1331年返回了也门的亚丁。在这里他又找到一条能远洋航行的船,搭上这条船他继续南下前往东非。最后白图泰到达了位于现在的坦桑尼亚的基瓦算端国(Kilwa Sultanate)他在这里旅行期间,为基瓦算端国当时的算端记载下来祖辈的历史和他本人的武功(据白图泰记载基瓦算端哈桑努力扩张国土,将国家扩张到北至麻林地,南至伊尼扬巴内,包括现在肯尼亚、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大部分海岸地带都向他臣服),随后他考察了当地的名胜,记叙了坦桑尼亚著名的建筑奇观珊瑚清真寺(称为基瓦大清真寺Great Mosque of Kilwa,该寺因为大量使用珊瑚和珊瑚石装饰,因而得名)和算端本人的宫殿(称为大港宫Palace of Husuni Kubwa)。基瓦算端对其很是欣赏,慷慨馈赠白图泰的功劳。满载而归的白图泰又找到一条船,带着人类史上最早的对东非海岸地区的国家情况的记载回到了阿拉伯半岛的阿曼,随后再次返回麦加。

白图泰因他已经是前无古人的旅行经历,使他名声大噪。被公认是大旅行家。因此当他回到麦加后一份工作邀请就等待着他。印度德里算端国图格卢克王朝的算端穆罕默德在听说了白图泰的故事后,派人礼聘他去印度。白图泰于是先出发去小亚细亚,因为当时和德里算端国同族的突厥各公国正统治着那里,白图泰认为在那里可以找到翻译和向导。他穿过红海,从埃及开罗出发,穿过今日的黎巴嫩海岸,在现在叙利亚的拉塔基亚港搭乘上一艘热那亚船后,抵达土耳其港口阿兰雅(Alanya)。从那里,他找到了一伙巡游团(称为fityan,本起源于一种平民间的互助会,大多有一定的宗教性但是主要还是强调互助活动和商业业务。在当时安纳托利亚高原存在很多这种团体。性质略类似中国古代的镖局,是当时主要的物流活动的运营者和保卫者),在他们的帮助下穿过整个安纳托利亚,沿途至少穿过了25个城镇,最后他到达黑海海港细诺普(Sinope)。从那里,他又搭船穿过黑海,抵达克里米亚的卡法港。从卡法出发,他一路往东穿过草原,最后在马加尔(Majar)遇上了金帐汗国大汗月即别的巡游队伍。月即别在听说了他的故事后惊叹不已,对其十分欣赏,诚邀他来金帐汗国任职。白图泰答应了他,于是在月即别的帮助下他来到了保加尔(Bolghar)。这是他一生旅行的最北端。随后他旅行到了阿斯特拉罕(Astrakhan),和月即别会合,随着月即别回到了伏尔加河边的首都别儿哥萨莱。白图泰在这次旅行中,记下来当时金帐汗国特殊的皮毛收购贸易模式。他记载皮毛贸易商载着各种各样的货物带到某些特定的地点,随后将货品放在那里就离开。第二天天亮他们到哪里就会发现上面的货品会被交换成各种毛皮。这种毛皮贸易模式是当时最流行的方法。在抵达别儿哥萨莱后恰好月即别的拜占庭宠妃巴亚伦(Princess Bayalun)有孕,月即别决定派遣白图泰陪同这名宠妃回故乡生产。于是白图泰就和这位妃子返回她的娘家君士坦丁堡。可能于1334或1335年,白图泰到达君士坦丁堡。见到了拜占庭皇帝安德洛尼可斯三世(Andronikos III Palaiologos),受到他的亲切招待。在游览了君士坦丁堡之后他返回了别儿哥萨莱。月即别汗对他的工作很满意,报答他之后派人护送他去中亚。于是白图泰动身渡过里海,穿越中亚的草原,经过咸海,抵达寻思干和布哈拉。在那里,他见到了当地的察合台汗国的统治者,在其帮助下终于找到了翻译和向导。随后向南经过今日的阿富汗,穿越兴都库什山脉进入了德里。见到了他的雇主穆罕默德-本-图格卢克(Muhammad bin Tughluq)。

图格卢克王朝作为德里算端国五王朝之一,是德里算端国的退化期。这时继位初期的穆罕默德因惩于叛乱,非常急于延揽熟悉绿教教法的人才以巩固其统治。白图泰在麦加居住多年,饶有学识,于是被任命为法官(Qadi)。但是白图泰随后发现他这个职位实在没有什么意义。德里算端国此时虽然名义上是印度各诸侯的宗主,实际上对地方毫无制约能力,算端的政令只能管到德里城门口,再远就管不到了,所以被算端任命的法官最多也只能管到守门的兵丁。这时候图格卢克王朝需要的是强力的将军,而白图泰这样的学者并不急需。而且穆罕默德本人喜怒无常,因此白图泰有时生活在宠信之中,有时又因为他人的诋毁而被猜疑笼罩。因此他最后决定离开。大约在1347年,为了对元朝使团进行回访,穆罕默德需要派人出使中国。于是白图泰立刻毛遂自荐,最后获准。

图格卢克王朝暗弱无能的管治导致印度的道路基本被各种车匪路霸占据。因此从德里一出发,白图泰一行就遭到了匪帮的袭击,他本人被打散后遭抢劫,几乎丧命。幸免于难的他在找到伙伴后拼力才抵达古吉拉特土邦下辖的港口坎贝(Khambhat),然后坐船前往印度港口古里(Calicut),随后到达南印度的港口俱兰(Quilon)。在古里,他成为当地总督的座上宾。他在俱兰出船时,出航的船队尚未出发便遭风暴。三艘船中两艘沉没,第三艘被迫提前拔锚启航,两个月后被苏门答腊岛的统治者擒获。白图泰当时正在当地访问古迹而没有登船,所以幸免于难。但是他也不敢回德里,怕被喜怒无常的图格卢克杀头。最后只能托庇于当地德干五算端国之一。很快,印度教徒的起义推翻了绿教的统治,白图泰仓皇逃出,被迫流落马尔代夫。在马尔代夫他停留了九个月,在此期间,他被当地的统治者奥马尔一世(Omar I of the Maldives)任命为最高法官,甚至被迫娶了算端的女儿。但是,白图泰不喜欢这里,他在旅行日记中就曾抱怨马尔代夫这个地方人生性散漫,女人甚至日常赤裸上身,只在腰中留着一块布。所以他不想留在马尔代夫,于是他故意严厉判罚,惹怒了国中上下。终于他被赶出了马尔代夫。接下来,他去了锡兰,看到了蝴蝶山(Sri Pada,又叫Adam's Peak)和坦纳瓦蓝古庙(Tenavaram temple)。但是随后他的船随后先是遇上风暴,又被海盗抢劫,使他被迫又折返古里,托庇于短命的马杜赖算端国(Madurai Sultanate)旗下。然后又是马尔代夫。最后他终于在马尔代夫找到了一条中国式帆船,踏上了去中国的旅程。

白图泰这趟中国之旅的第一停留站是当代的孟加拉地区,在此地船为了等风向所以停留,因此白图泰开始了其孟加拉之旅,他受到了孟加拉统治者札兰沙(Hazrat Shah Jalal)的款待。在其帮助下访问了阿萨姆和锡尔赫特(Sylhet)。后来他返回了现在的吉大港,继续坐船前往中国,下一个停留点是苏门答腊岛上的苏木都剌算端国(Samudera Pasai Sultanate),他成为此地统治者马利克(Al-Malik Al-Zahir Jamal-ad-Din)的座上宾。马利克是个宗教狂热分子,此时正利用苏门答腊岛上开采的各种矿石带来的资金支持下大搞宗教迫害。苏门答腊岛的矿石业和马利克的宗教狂态度都被白图泰记录下来。随后因为找不到船继续前进,马利克就把他自己的中国式帆船派了出去,随后白图泰就坐着这条船,经马来半岛的满剌加到达占婆国治下的婆克朗加莱塔(Po Klong Garai)。最终他从这里出发抵达了最终目的地中国泉州。

白图泰在中国先后游览了泉州、广州、鄱阳、杭州等地,并且在理论上曾访问大都(当代研究普遍认为白图泰记载的大都之旅仅仅是传闻)。他对元代中国社会的情况持赞赏态度。在他看来,中国有着“世界上房舍最美好的地区,全境无一寸荒地”,“沿河两岸皆是花园、村落和田禾”。泉州的“港口是世界大港之一,甚至是最大的港口”,“港内停有大船约百艘,小船多得无数”,“该城花园很多,房舍位于花园中央”。杭州是他“在中国地域所见到的最大城市”,该城“每人有自己的花园,有自己的住宅”,“港湾内船艇相接,帆樯蔽天,彩色风帆与绸伞,相映生辉。雕舫画艇,十分精致“。白图泰在游记中高度评价我国的农业:”摩洛哥出产的水果,中国不但应有尽有,而且还更加香甜。小麦在中国也很多,是我所见到的最好品种“。黄扁豆、豌豆亦皆如此”。他提到“中国的鸡很肥大”,以致一只母鸡“烹煮时一锅竟盛不下,只得分两锅煮”。对于当时我国工业水平,他也表示了钦佩。在杭州,他看到有很多制造场,规模很大,每一名师傅都带有三四名徒工。他发现中国的金银器皿、竹器、漆器制作极为精巧,而丝绸和瓷器更堪称一绝。泉州和广州的瓷器,价廉物美,运销印度等地,甚至到达他的家乡摩洛哥。丝绸极多,价钱也不贵,“一件布衣可换绸衣多件”。而泉州和广州制造的大船,“有十帆,至少是三帆。帆是用藤篾编织的,其状如席”,大船上有水手600名,战士400名。“船上造有甲板四层,内有房舱、官舱和商人舱。官舱的住室附有厕所,并有门锁”,还可以“在木槽内种植蔬菜鲜姜”。而中国人在“交易时使用纸币,将金银熔铸成锭保存起来”。但他最印象深刻的是中国的治安措施非常到位,对商旅说来,“中国地区是最安全最美好的地区。一个单身旅客,虽然携带大量财物,行程九个月也尽管放心”。这和他旅行上经过的很多地区那毫无治理,盗匪横行的情况作出了鲜明的对比。在完成了预言对自己的指引后,白图泰在泉州找到了一条回苏木都剌算端国的船,开始了返回祖国的旅程。这时大概是1346年。

返回的路途相对于去的时候比较顺利,直到白图泰到达古里之后,他本想回报图格卢克,但是在德里算端国任职的经历让他对于图格卢克实在是没什么信心。于是他决定再次返回麦加,于是他找了一条船继续回返。在船停靠在巴士拉的时候他听说他的熟人不赛因已经死掉,伊尔汗国已经陷入全面内战并解体。随后他选陆路抵达大马士革的时候,他闻之他的父亲已经死去,而阿拉伯地区当时正遭到黑死病的折磨,于是他决定立即回家。1349年,阔别家乡近25年的白图泰终于回到了家乡丹吉尔,到家他才知道他的母亲也已经于几个月前逝世了。

孑然一身的白图泰在料理了丧事后,决定继续他的旅行事业,于是白图泰又出发去旅行,目的地是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当时卡斯蒂利亚的国王阿方索十一世正举兵威胁攻打直布罗陀,丹吉尔的穆斯林们组织了一些志愿者去守卫该城,白图泰加入了他们。但是阿方索随即死于黑死病。所以等到白图泰抵达安达卢西亚的时候,威胁已经解除。于是,白图泰一路游览,最北到达瓦伦西亚,然后经过格拉纳达回家。回到摩洛哥后,白图泰发现自己居然还没有游历过自己的祖国,于是他又出发去马拉喀什旅游,发现由于黑死病,已经成为空城。于是他又去了摩洛哥当时的首都菲斯,游览一番后,回到了丹吉尔,这时他听说了著名的“穆萨朝觐”事件(西非马里帝国皇帝穆萨以倾国之力来麦加朝觐,随行携带大量黄金珠宝,奢华无比,引致轰动)于是他萌生了去探寻黄金国马里的念头。1351年左右,白图泰加入了一个商旅团,出发去马里,穿过撒哈拉沙漠后。到达了著名的盐城塔哈扎(Taghaza)。此地因其盐矿充裕,所以房屋皆用食盐建成。这里是摩洛哥人用盐交换马里人黄金的据点。然后他又向南穿过泛撒哈拉商路(Trans-Saharan trade),抵达马里帝国北界瓦拉塔绿洲(Oualata)。然后沿着尼日尔河最后抵达了马里帝国的首都尼亚尼(Niani),见到了马里皇帝穆萨-苏莱曼(Mansa Suleyman)。因其传奇而受到了苏莱曼的热情款待。但是白图泰对于马里帝国宫廷内女眷无分尊卑皆赤裸上身的事实颇为不满,认为有伤风化。之后白图泰加入了一个马里商队踏上了归途,随后他到达了此时尚是一个小城,但已经生机勃勃的贸易都市廷巴克图。这座小城将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里成为整个非洲最为繁华的梦幻贸易都市。在廷巴克图,白图泰收到了马林朝算端的命令,要他立即回乡。于是他踏上了回乡之路,1354年,白图泰回到丹吉尔家中,结束了他传奇的旅行生涯。马林朝算端此时已经听到了这位传奇的旅行家的故事,极其感兴趣的他将白图泰召回后,特别从格拉纳达请来一位文学家,让其收集白图泰的旅行日记而整理成稿。随后算端以丹吉尔市法官一职相赠,白图泰受聘后一直干到1377年逝世为止。

白图泰作为人类史上最伟大的旅行家,是蒸汽时代来临前旅行地区最广,路线最长的人。他的旅行日记,虽不乏传闻和道听途说,但历史准确度依然很高。有很多内容甚至是研究中世纪他所旅行的某些地区的唯一文字资料。其文笔朴实简易,内容多为日常民俗,产业发展,科学考察等内容。其历史价值独一无二。因此在1859年左右这部游记被法国翻译出版后,引起空前轰动。从此一鸣惊人。在当代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旅行家,弘扬他无畏的浪漫主义冒险精神,天文学者将月球上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白图泰山,来颂扬这位中世纪最强的驴友。

通宝推:奔波儿,看得真过瘾,
家园 马林朝3

剧本四:出现在西域的狼

阿季至一世:阿济兹(Abu Faris Abd al-Aziz bin Ali, al-Mustansir,?-1372)。马林朝第18代统治者。马林朝最后一个稍微有点能力的算端。在位时部分恢复了马林朝的力量。但是在他之后的马林朝国势一路下滑而逐步陷入混乱,直到最后被瓦塔斯朝(Wattasid dynasty)取代。

阿济兹是八代算端奥斯曼的儿子(Abu al-Hasan Ali ibn Othman)。奥斯曼死后诸子争位,导致马林朝陷入混乱。最后阿济兹上位成功,成为最后的胜利者。阿济兹登位后。他周边所有的对手,包括伊比利亚半上的摩尔人国家和阿卜德-瓦德朝均陷入兄弟阋墙争位导致的混乱中。这使得他上任后马林朝的外部压力有限,因此他可以从容料理内政。随后他和他兄长穆罕默德一样和自己的维齐尔进行斗争,并在他兄长失败的地方取得了成功——他成功的杀掉了自己的维齐尔。这使得他重新建立了对马拉喀什的控制。随后他出兵征伐阿卜德-瓦德朝的阿布-哈木。夺取特莱姆森。重新建立了马林朝的威望。在这次战斗中他俘获了人类史上著名的史学家伊本-赫勒敦(Ibn Khaldun)和天文学者里赫万(Abu'l Hasan Ali ibn Ridwan Al-Misri)这两位当时的大贤。阿济兹对这两人十分欣赏和尊重,着力招募他们,使得赫勒敦在马林朝治下得以完成他的作品,他后来还庇护了被格拉纳达算端驱逐的学者卡提布(Lisan ad-Din ibn al-Khatib,历史上关于黑死病的最详尽的记载是他做的),因为卡提布作为格拉纳达算端的维齐尔和算端不和,被驱逐后无处可去,阿济兹听说后立即着力招募,为了能让卡提布顺利逃离,阿济兹甚至命令马林朝在伊比利亚半岛直布罗陀(Gibraltar)的部队进行大规模行动来营救。除了以上文治武功外,阿济兹在任内着力建设城市,他资助建设的阿济兹医院建筑群(Muristan al-Azizi)至今尚存,是当代菲斯市的重要历史古迹。1372年,阿济兹死,马林朝再次陷入混乱并失去了对直布罗陀的控制。

阿不汗母:(Abu Hammu II?-1389)。阿布-哈木,阿卜德-瓦德朝算端。从1427年开始,阿卜德-瓦德朝因弟兄争锋,导致漫长的内战期开始。与此同时马林朝也反复入侵阿卜德-瓦德朝。导致阿卜德-瓦德朝多次被马林朝吞并。使得这段时期的阿卜德-瓦德朝一边内乱,一边抗击马林朝。国家政治荡然无存。1352-1359年,马林朝入侵,成功夺取特莱姆森。开始了阿卜德-瓦德朝的“第二次摩洛哥占领期”。因此从1359年起,阿布-哈木开始在马林朝的压力下进行国家的复兴运动,四次被逐,五次夺回王位,统治时间分别为1359-1360, 1360-1370, 1372-1383, 1384-1387, 1387-1389。他一生的最主要对手,是自己的侄子宰杨(Abu Zayyan Muhammad II ibn Uthman)。根据阿拉伯人依照年齿,兄终弟及的传统,本应由哈木来执掌,但是他兄长乌思蛮传位给儿子宰杨。于是导致两者的争夺。最后哈木遭到亲生儿子的放逐,在深山里战斗到死。

通宝推:看得真过瘾,白玉老虎,
家园 这个确实离谱,这两句话又不是很生僻的典故
家园 同济研究员怎么翻译念奴娇这三个字的呢?
家园 打中世纪全战对廷巴克图印象深刻

两个十字军状态下的将领卫队,要走好几个回合才能到达.西北边还有一个村庄,再走两个回合才能攻打.

家园 很好!但是马里君主的头衔应翻译做曼萨

Mansa是头衔,穆萨(同 摩西)是名

朝觐、撒钱的那个是曼萨-穆萨(穆萨 皇帝)

接见白图泰的是 曼萨-苏莱曼 (苏莱曼 或所罗门 皇帝)

而且苏莱曼 接见 白图泰的故事也很搞笑,导致白图泰 对他印象很差,在游记里写道:“曼萨-苏莱曼是个吝啬成性、没有出息的苏丹

大致是,白图泰刚到马里的时候因为食物中毒(六个人吃饭全部病倒,一人死亡),他服用泻药,将吃下的东西并许多黄水吐出病了两个月。之后在一次众人朝见的仪式里拜见了曼萨-苏莱曼,再之后呢就有 皇帝的使臣来赏赐白图泰,是三张烤面饼、一块煎牛肉和一葫芦凝乳,白图泰啼笑皆非

又过了两个月,在斋月期间,白图泰拜见苏莱曼,通过翻译讽刺苏莱曼:“我曾游历世界各地,见过各国的君王,但我来你国四个月,向未受到款待,未获一点儿赏赐,我将来见到各地的苏丹,将如何谈到你呀?(从2000年,马金鹏译文)

苏莱曼吃惊:“我既未见过你,也不知道你呀?”

当地法官解释说,白图泰已经拜见过,且领过款待饭了;于是苏莱曼给白图泰安排住处,发了点儿生活费;斋月末,赏赐法官、讲演员和法学家,同时也赏赐了白图泰,黄金33.3密斯卡尔(每密斯卡尔约4.2克)

白图泰启程回国时,又获旅费100密斯卡尔黄金

总的来看,这是一次糊里糊涂的接见,苏莱曼自己也不知道因此遭到恶评

通宝推:五藤高庆,
家园 1591年,摩洛哥人就是这样消灭桑海帝国的

查 通迪比战役,就知道具体细节了,此后廷巴克图及西非苏丹地区文明遭到沉重打击,一蹶不振

家园 网上关于 陆兴华的说明如下

2011年3月9日,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艺术家王基宇在其豆瓣小站文章《我果然无法当面向老金说明陆兴华学问之单薄》中指出同济大学副教授陆兴华在一篇题为《请不要用施米特来吓人好不好?》的文章中,在转引德国政治哲学家施米特在他的《政治的概念》一书中所引用的毛泽东诗词《念奴娇·昆仑》时,将它说成是“中国诗人昆仑”所作,并把它直接从德语转译成中文。继而在网络上引发对陆兴华学术水平的质疑。2012年1月6日,作家马伯庸在未注明原发现者的情况下,自己重新截图这一文章上传微薄,被广为转发,这一“新闻”随即被报刊杂志广为报道,而媒体文章多数误以马伯庸作为这一错误的“爆料”人。

关于此事件的几点事实是:陆兴华本文原来只是他于10年前发表于”世纪沙龙“论坛的一篇网文。“世纪沙龙”网站早在几年前已被关闭,现在网上流传的这篇文章实际上是网友们在转载过程中保存下来的。另外这个误译事实上在当年的“世纪沙龙”网站上就已被网友指出,现在的这场所谓“风波”也并非是由马伯庸有意挑起,而更多是由于陆兴华在他的微博中言辞激烈地进行回击而引起网友不满所致,并最终成为一场网上的“口水大战”。而这之后,媒体在转载这一事件的时候却都过度报道,将它当成涉及学者学术水平的问题。

陆兴华的《请不要用施米特来吓人好不好?》这篇文章中相关段落如下:

“施米特引用了中国诗人昆仑的诗句来展望这种世界革命或战斗下的真正的政治的斗争和和平:把革命和战斗的火种当礼物,一把送给欧罗巴,一把送给美利坚,一把留给中国自己,这样和平才会来主宰世界。〖这是本人的翻译,未查到昆仑原诗〗”

毛泽东的《念奴娇·昆仑》相应原文如下: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家园 看了一下陆兴华的简历,64年生人

他的青少年时代,是毛主席著作最无人问津的时候(我父亲80年代去韶山,还在主席故居的床上坐着照了张像,当时没有几个参观者),没有读过毛主席诗词可以理解.

那句天无二日,实在是说不过去.

最后说一声,祥瑞御免!

家园 看了一下,比我的战绩差远了

查 通迪比战役,就知道具体细节了,此后廷巴克图及西非苏丹地区文明遭到沉重打击,一蹶不振

我的将领卫队单骑围城,然后全歼突围部队.而且以后廷巴克图通过开采黄金,十分繁华.

对了,成4这个游戏本身,好玩吗?

家园 按照现在的标准,成四做得一般般

有特别的优点,比如贸易带动文化发展等

但是游戏中历史人物太少,虚构人物太多,玩到后来就没啥意思了,而且战斗模式也比较简单

“廷巴克图通过开采黄金,十分繁华.”这一点是做不到的.....产金的地方不在尼日尔河内三角洲(尼日尔河非常有趣,从雨林地区发源,流向沙漠形成内三角洲,但没有变成内流河,而是转了个大湾又流回雨林区,最后入海。尼日尔河入沙漠半沙漠地区的内三角洲是西非帝国的核心区,营灌溉农业,还有很发达的渔业,廷巴克图就在这里),而是在雨林(沿几内亚湾)和萨赫勒干旱草原地区之间的丛林-草原结合部,几乎从来没有被西非各帝国(加纳、马里、桑海)控制过,这些帝国只是控制黄金贸易的通路

这也是为什么摩洛哥军灭桑海之后,不能充分利用西非黄金的原因-由于廷巴克图一带战乱,黄金更进一步的转向几内亚湾区的葡萄牙据点去了

家园 捉虫若干

1 【阿卜德本是木瓦希德朝的一个将军】

Abd 意为 某某的仆人或奴隶,al-Haqq 是真主的诸多名字之一,阿卜杜-哈齐意为真主的仆人,与阿卜杜拉(Abdullah)、阿卜杜-拉希姆(Abd-Rahim)、阿卜杜-拉赫曼(Abd-Rahman)等价。作为名字的简称,【阿卜德】不如【哈齐】合适。

2 【马林朝的第一个大异密(amir el-moslimin,之前的马林朝统治者称呼仅为异密。这个大异密的头衔原来是木瓦希德朝领主用的)】

穆斯林的最高领袖叫哈里发(Caliph, khalīfat),第2哈里发欧麦尔自称“信士的长官”(Amir al-Mu'minin),从此哈里发与信士的长官等价。西班牙的白衣大食君主,从阿卜杜-拉赫曼三世开始,自称哈里发,与埃及的法蒂玛绿衣大食、巴格达的黑衣大食,并称三大哈里发。白衣大食灭亡后,来自非洲的穆拉比特王朝君主,采用穆斯林们的长官(amir al-Muslimin)的称号,在宗教事务上承认巴格达阿巴斯哈里发的最高权力,这种权力,在倭马亚王室在西班牙复辟后从来未被承认。从此之后,西北非的君主们,大多自称穆斯林们的长官,只比哈里发略低一点,有时候也译作哈里发。1258年,蒙古西征军攻克巴格达,杀末代黑衣哈里发,圣地麦加的圣裔们—谢里夫,承认远在突尼斯的哈夫斯王朝穆斯林的长官—穆斯坦绥尔(Abu Abd Allah Muhammad al-Mustansir ibn Yahya, 1228—49~77)为哈里发,1260年,埃及马木留克算端拜伯尔斯也承认穆斯坦绥尔为哈里发。拜伯尔斯很快发现,将哈里发控制在自己手里更好,便在次年-1261年,拥立一位阿巴斯王朝皇亲为哈里发,此人也叫穆斯坦绥尔。从此时起直到1517年,奥斯曼算端赛里木征服埃及,整个穆斯林世界东部就只承认埃及的哈里发体系。

我认为,穆斯林的长官,译作大异密不足以体现其地位,建议叫做“副哈里发”,或者直接叫穆斯林的长官。

3 【支持纳斯尔朝异密穆罕默德二世(Muhammed II al-Faqih)的对头巴努(Banu Ashqilula)】。巴努(Banu)是阿拉伯语“部落”的意思,如马林部落或马林人,叫(Banu Marin)。Banu Ashqilula 意为 Ashqilula 部落或 Ashqilula 人,简写时应该扔掉巴努,保留 Ashqilula。

4 【雅库布杀外甥上位后延续了祖辈的政策】。联系上下文,似乎是杀侄子。

通宝推:五藤高庆,
家园 我到不觉得,太祖过世时他都12了

我家也有毛主席诗词,我12岁的时候还看呢,不过他是网上争论时随手写的,有错可以理解(不是正式文章,很少有人认真核对原文和出处,因为也没有要求)

门修斯和常凯申是正规出版物里的错误,那就不行了,说实话连带的编辑也是有责任的

家园 成四不能像三国九那样培养人啊

只能靠自己生出优质儿子。。。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