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剧评加故事】国民党老军医 -- 老顽童

共:💬47 🌺58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通化,靖宇县,不许打埋伏
家园 【剧评加故事】国民党老军医(六下)

退休回家乡的Z医生,发现原本居住的宽敞大院,因为解放后的社会主义住房改造和人口的繁衍已成蜗居,在东北住惯大房独院的Z医生哪受得了这个憋屈,拿出毕生积蓄,请人来帮忙,平房,再上一层,院中空地,加盖。大家别担心,那时如狼似虎的城管还没诞生,没人管。

儿女摊上Z医生这个老爹还真有福,后来的拆迁改造,每人分得一套房。

如今若有象Z医生这样退休医生,各药店诊所都会来抢,那时不同,什么都得分配。Z医生不愿闲着,就托人找一单位领导看看能不能在那上班,那单位的领导见一老医生要来帮忙,很高兴,很欢迎。Z医生就到那单位的医疗室上班,发挥余热,为单位里的职工看诊,尽心尽责,口碑是相当地好。

四人帮倒了,文革结束了。

紧接着过渡时期的中央领导,“你办事,我放心。”的华国锋退位了,改革开放开始了。当时我班里一位姓胡的小同学得知咱们的新领袖居然也姓胡,开心地在班上大声宣告:我们胡家的祖坟冒青烟了。

Z医生家的祖坟也冒青烟了,中央决定给全国的右派分子平反,东北相关部门派人专程来向Z医生宣布右派平反决定,恢复五八年反右前的级别,补发了一大笔的工资,并将关系按离休待遇转入当地老干局,Z医生成了名符其实的老革命。

东北来人还花了四、五万在市区买了一座小院落,给Z院长安渡晚年之用,东北人真仗义,如今这座小院落值老鼻子钱。

Z医生风风雨雨这么多年,虽恢复了老革命的身份,可还是党外人士,但不管是平反前还是平反后,Z医生对TG从无怨言,可能是国军思想意识的混乱和共军革命意志的坚定,国民政府的腐败和TG政权的清廉,在Z医生亲历中对比鲜明使然。

改革开放首先要思想解放,人们少了禁忌,说话胆大,什么都敢议论,甚至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

老革命遇上了新问题,Z医生心中不快,很是不快,使其不快的是家中的儿女,观点不一致。特别是长得象马英九的那个小兔崽子,是个典型的愤青,可能是从小父母不在旁边的原因,对老爹少了敬畏,老爹对他的观点不屑,他也对老爹的观点嗤之以鼻,有时争得脸红脖子粗,顿碗摔筷子,饭都吃不成。

坎坎坷坷,经历了多年的生活磨砺,如今那个长得象马英九的家伙与自家的兄弟聊天时,时常会说:还是老爹说得对 ………… 还是老爹看得远………… 还是老爹…………

遗憾的是他说此话时,他老爹已去世多年。

【完】

稀罕物来了 见过的请举手

不好意思,先说声抱歉,晚上在灯光下用手机拍的,不太清楚。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第二行的四个字好象是 XX食堂,还是 包含菜金

最下一行是 中國人民志願軍後勤司令部

Z军医留存的这张饭票应不是他自己的,按他当时的级别最起码也是吃中灶

关键词(Tags): #房子#余热#平反#儿女#观点通宝推:桥上,小伙子学飞翔,汉水东流,testjhy,
家园 对的

组织的信任、组织的期望 皆可

每个年代都有其特定的词汇,褒贬有异

家园 花了,想想又宝推一把

我父亲在基层干了一辈子,八十年代中期退休,退休前几年农村分田到户,群众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他对政府非常满意。退休后,物价高涨,私营经济启动,腐败加深,老爷子整天跟社会叫劲,觉得这个社会完了。2000年以后,随着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象取消农业税,环境治理,农村自来水到家,水泥公路进村,特别是给农村老人发养老金,他自己退休金也快5000了,他老人家可能年龄也大了,现在觉得社会有好有坏,总的还是进步了。

家园 "四、五万"当年也值老鼻子钱了
家园 与我父亲是同学,不知道是不是一期。

按我父亲的回忆,他是39年入学,医科三十二期。同时有广东军医学校并入,作为中央军医学校广东分校。

出现一个难题。那就是我们这批新学员的归属问题。后来学校当局决定:这一期医疗系新学员要参加抽签,用以确定是本校生或广东分校生。很显然,这是当时分校与本校暂时合并后出现的“权力矛盾”,双方要争分配权。上层未统一意见,乃置原先对我们这些新学员的承诺于不顾(我们来自浙、赣的学员报考分明是本校),祈求上帝帮助解决,当然会招致不满。但军令如山,谁敢不遵?只好靠运气,抽了签再说。谁知出现微妙转机,原来广东籍新学员乡土观念较重,皆不愿入本校,他们怕毕业后分派到其它省。这就得到其它省新学员的极大欢迎,纷纷找对像订合同。双方不如意就对调(当局允许以便减少实施抽签的阻力)。但考虑到很可能双方抽签结果、一如意一不如意,则仍有一方未解决问题,因此订合同进一步发展到“排号”,即可以依次递补。最后结果,绝大部分均如愿以偿,

  看来这位张医生最后入了本校才被分到西北。

  这所学校后来叫国防医学院,学生也相当牛,父亲这个班的同学到最后一学期编了本书,下面是父亲最近联系上的一位也是姓张的同学的回忆:

受学校卫生勤务教官邱倬(元起,1949年后曾兼任江西省卫生厅厅长)的鼓励,我们班在第七和第八学期编辑了《军医提絜》一书,全班同学按章按节分头编辑,积极性甚高。全书统稿后以癸未(1943年岁次)医学出版社的名义在江西出版发行。军医学校医科32期1943年在班的46名同学都是癸未医学社的社员,也是该社的全部成员。后来我得到一部羊皮封面的《军医提絜》,可惜后来因战乱遗失了。《军医提絜》曾多次印刷,1949年后再版时改名为《医师典》,该书广泛应用于国共两军军医界,受到军医人员的欢迎。有一种说法将《司药必携》、《军医提絜》与《军医杂志》称为“抗战时期母校在学术上的三朵奇葩”(见于校友会的《源远季刊》)。

家园 原来电线杆上的“老军医”是国民党系的啊

我一直以为是解放军的呢

这里有什么门道吗?国军的老军医比共军的更有妙手回春之能力?

家园 三十六国联合国军?

嘿嘿,有那么多国吗?记得是十六个国家啊。。。。

家园 发现多了两横时 老铁不让改

可能他和我一样认为国家多一点热闹,也更显得我军威猛

家园 “出水才见两腿泥。”

“出水才见两腿泥。”出自《红旗谱》,梁斌著小说,通过在大革命失败前后十年革命斗争的历史背景下,冀中平原两家农民三代人和一家地主两代人的尖锐矛盾斗争,以“反割头税”和“二师学潮”为中心事件,生动地展示了当时农村和城市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的壮丽图景,获得重大的成就。

朱老忠是《红旗谱》中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是这部作品中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朱老忠有句口头禅:“出水才见两腿泥。”这可以说是他韧性性格的一个凝结点,也是他不同于一般农民英雄形象的一个显著特征。“出水才见两腿泥”有两方面含义,其中除了蕴有韧性精神之外,还有一种必胜的信念。例如,高蠡起义失败后,他痛苦万分,但并没有灰心,反而更加坚定了与敌人斗志到底的信念。尤其是他后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之后,他的这种性格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家园 我有个亲戚是货真价实的国民党老军医,48年国军国防医学院

毕业。

我外祖母的弟弟。48年上海国军国防医学院毕业。毕业之后到新疆迪化联勤总部当军医。

陶峙岳起义之后,他和几个同学脱了军装开诊所去了。共军来了之后,到处搜罗他们这些技术人员,把他们全部招回去了,由国军变成了共军。

文革的时候造反派审查他们这些国民党余孽,问:你是怎么混进革命队伍的?他老老实实回答:是解放军来了一辆吉普车,把我们带回去的。

他最后的技术级别是卫技五级,算是高级专家了。

他退休的时候通过回到了我们这个南方城市,住进了军区的干休所,技术级别套过来是享受副军级待遇。

他夫人也是国军余孽:20X师副师长的女儿,49年还在长沙湘雅念护士。她父亲逃跑的时候专门派了个副官带着亲笔信来接她,但是亲笔信丢了,兵荒马乱的她根本就不敢相信。全家就她留在了大陆。

后来是王胡子搜罗几千湘女进疆给戍边将士解决个人问题,把她带到了新疆。

大概是80年还是81年,他们一家到香港和台湾的兄弟姐妹见面,香港大公报还把他们的全家福登出来了,标题是“国军20X师副师长女儿XXX一家在大陆的幸福生活”云云。这报纸还专门给了他们一份,我当时看过印象非常深刻。

家园 不要随便分派系。如你所说的分法,

那赤脚医生,华侨医生又是分属哪派呢。

家园 有意思

后来是王胡子搜罗几千湘女进疆给戍边将士解决个人问题,把她带到了新疆

原来湘女(鲁女)什么的里面还有这么高端的啊,我以为只是从农村招。不过她作为国民党副师长的女儿,即使是大学生,解放后也算不得高端了,政治地位是最下等的

我外婆也是进疆的川女,不过不是被组织去的,而是我外公在现地搞定带过去的

家园 见识所致

性病卷土重来之时,没见识的医生将之当疑难杂症,解放军军医同惑。唯有尚存的国军军医见多识广,手到病除。所以冒充治隐病高手当然要打国军招牌

通宝推:衣笠山麓,
家园 原来如此

对国军军医的“见多识广”表示不得不服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