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俄罗斯的艾未未和英国的虚伪 -- 一着

共:💬33 🌺32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走上统治地位的精英再怎么有私德出于

对国家的忠诚,往往都必须选择为了国家利益去掩盖一些黑幕。

我是想说,坐到统治者的那个位置上,思考方式完全不一样的。杀伐决断不讲妇人之仁的。

家园 但是掩盖黑幕未必真能对国家利益有好处

特别是如果长远来看的话,讳疾忌医,更是断送江山的捷径。所谓人算不如天算,我还是这句话,嘿嘿。

比如这次王局闯馆,短期看或者表面上看,对国家形象有损害。把高层争斗的丑恶揭露给全国甚至全世界的百姓看,短期来说,对国家也没有好处。但是如果看长远一点,这次把事情揭露出来,让百姓们也能对高层的人事变动品头论足,甚至进行深层互动,这对推动中国领导人甄选过程的透明度和百姓参与度,都有很大的好处。如果没有一次次类似事情的冲击,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永远会停步不前。我说的是真正的民主化,不是某些人鼓吹的那种伪民主化。

家园 还有这事啊

想当年卡大佐风头正劲,伦敦利比亚使馆人员直接向外开枪,一下打死打伤11人,造成一名女警中弹死亡的严重事件,英国警察也没敢冲进去抓人,只是围了11天了事,说到底还是欺软怕硬。

求科普,当年大佐何德何能,能让牛牛软成这样??

家园 看过一个报道,几年前了吧

也是说这个事,我记得好像看见过核突用皮鞋敲桌子的镜头,图像是彩色还是黑白忘记了,好像是黑白的,核突是站着的,用右手倒拿着鞋敲,敲击桌面的是鞋跟部分,同时嘴里很愤怒的说着什么。

如果真的这个事是虚构的话,那我的记忆就诡异了,为什么这些细节我都能回忆起来呢?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脑补?

回到报道,报道说核突拿鞋敲桌子的时候,脚上是穿着鞋子的,那这鞋是谁的呢?原来是台下坐着的某个社会主义阵营(匈牙利?罗马尼亚?忘记了)的代表,这位当时睡着了,核突愤怒的走向发言台,要抢夺话语权,正好路过这位老兄的座位,也不知道鞋是直接从他脚上扒下来还是这位仁兄是脱鞋打盹,好像是他脱鞋打盹,核突就顺了过来带到台上一用。

等核突讲完下台后,这位还在找自己的鞋呢,就把鞋还还给了他,并承诺每年送他一双鞋做为补偿,于是这位老兄每年都会收到一双产自格鲁吉亚的做工上乘的小牛皮做的皮鞋。

河里不会只有我看过这个报道吧?

家园 那是1984年

大佐有钱有油,还有苏联人撑腰,米国都拿他没办法,何况约翰牛?使馆枪击后大佐为了报复英国警察包围伦敦使馆,把的黎波里的英国使馆也给围起来了。再然后两国断交,互相驱逐外交人员,女警被杀案便不了了之。接下来还有大佐的特工制造的洛克比空难,说起来冤仇还挺深的。

不过再后来萨达姆的下场给大佐以严重刺激,人家就主动输诚,跟美英缓和了,往引渡了洛克比空难的特工迈格拉希。大佐一家从此跟布莱尔政府好得蜜里调油似的,连儿子去LSE读书都找托尼“指导”论文。后来苏格兰政府也通过保外就医的安排,把“患了绝症”迈格拉希放回了利比亚。不曾想这边厢想静悄悄做个人情,那边厢大佐却敲锣打鼓的搞得全世界都知道了——大佐风格,就是要得罪人。迈格拉希回到利比亚,在机场受到英雄式的欢迎,消息传回英国,媒体把政府狠狠修理了一顿。因为保外就医的理由是迈格拉希只有6个月好活,媒体每过一阵子就拿这事情出来炒一番,直到今年5月迈格拉希真嗝屁了才罢休。

家园 我也看过,但不确定真假
家园 那时候多纯真呀,报上说啥俺信啥

现在不纯洁了,不是没有怀疑,但就是还没想明白如果是假新闻的话,编假新闻的动机是什么,美化核突?顺别人的鞋敲桌子不能算高尚,丑化他?这个段子里核突给人家的补偿还挺爷们,如果是我,两只鞋都借给他得了,一只敲桌子,一只当暗器打击美帝,别人打架我递砖,多幸福的事儿啊嘎嘎

家园 还是毛子的处置给力呀。
家园 敲桌子是有照片,但其它情节就没有看到照片

所以敲桌子是真的可能性比较大,后面就不好说。如果是假的话,感觉上是在丑化,不仅丑化个人,还丑化制度。

另外,飞鞋对美帝不好使,小布什不是已经演示过了破这一招的绝活了嘛。

家园 毛子那是习惯了

西欧那样的反应其实不奇怪,因为绝大多数人是看不到全本的戏的。

永远是节选和高潮部分。跳出来不是别有用心,只是比较没脑,又有点社会责任感罢了。

那个是那边的国策,不会改的。改又对他们没有什么额外的好处。

毛子天天被人家堵着门口闹了多少年,再加上他们的民族性格,自然根本就不屑一顾。

家园 你去翻翻经济版的那个关于郎教授的帖子

我们的讨论其实就包含了一个话题,有时候统治者说谎往往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这就涉及统治术中,往往成为公共话语的都是被操纵后的话语,无论是什么样的时代。说谎是常态。

当然就政治的一般规律而言,短周期的必然是直接面对问题的行动;而长周期的事情基本上就不是人力能够所及的事情。一个政策与个人选择的不同就在于,个人的选择是一个意志问题,而政策选择则是博弈的产物,人的意志在实际的历史运行中往往所起作用非常小。历史中的常态就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你说当政者意识不到王局问题在舆论上的影响嘛?更何况这种舆论影响本身就是复杂的、多元的。有的人认为王局冤,但是也有人认为王局不冤,对这一事态最终的处理取决于当局对舆论形势的综合考量。你不能仅仅以你个人的立场来判断社会整体的舆情状况吧?毕竟这其中涉及社会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技术手段。

家园 说得太对了

特别是在中国, 在WG的大力配合下, 优秀品质遭到诋毁, 英雄人物遭到污蔑, 黄色淫乱下流自卑自弃自残逐渐成为习以为常的媒体状态. 集体主义精神崩溃, 民众从新变成麻木的一盘散沙。

前天看《最后一枪》的剧情介绍,下面一网友的评论是

太乱了!共党也没人性了!王子召被杀纯属无辜,可是没有人同情!那么多无辜的人都是被地下党杀的呀!

这在现在的很多所谓革命题材电视剧里很常见,经常在剧情里给TG埋钉子。貌似宣传革命史,实则在细节处唱反调。打着还原历史的招牌,把残忍血腥当真实,把低级下流当人性体现,男人见女的不扑上去就不是人。不是说不能说TG的政策就没有失误,像《革命人永远是年轻》里的主人翁的待遇,让人很郁闷。但这种郁闷也让人奋进和坚强。而大部分的媒体宣传的就是:

TG心黑才夺取政权,KMT心慈才失败

有党性就没人性,守纪律就是庸才,只有《亮剑》的李云龙,有才气,无组织无纪律才是正道。

想靠这种媒体来传承TG的优良传统(媒体精英眼里TG没有优良传统,只是流氓集团),不如投胎重来还快些。

家园 有没有人研究过俄罗斯这些政治高层的子女是不是也都从小在欧

有没有人研究过俄罗斯这些政治高层的子女是不是也都从小在欧美上学?

我一直不明白,如果中美互为假想敌,一旦要打仗怎么办?是下大棋特意留的苦肉计,还是刘经扶出徐州重演?

家园 应该不少

普京的国家主义主要是政治方面的,文化的东西,估计苏联解体之前就被摧毁了。有人说苏联是被可口可乐和牛仔裤打败的,俄罗斯年轻人在流行文化上崇拜西方比中国并不逊色,甚至更多。过去苏联打造苏维埃文化,功亏一篑,同样中国也没有成功。纯帝国主义战争倒未必需要各自迥异的文化基础或意识形态,中美要是打起来,通敌者估计会被清算,因为他们毕竟是少数。英国王室在二战的时候为保住大英帝国也想通“敌”,但即使在英国这个王室为上流社会代表和象征的国家,王室也无可奈何,仍然得被主战势力绑架。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