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2050年的珍珠港 -- 淮夷

共:💬68 🌺93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太独特了让人崩溃
家园 亨廷顿还可以,没他的学生福山那么极端化

福山的成名证明,预测是否准确一点儿都不重要。迎合大众的心态更重要。何况他还可以自辩:不是不报,时间未到。

章家敦恕我寡闻,从未听过此人。

家园 估计淮夷老师看这种书用速读,给大家写出一篇书评,大伙乐乐

不超过4个小时,甚至不超过两个小时!

要是中文的会更快!

家园 不知有没中文版

波文版和土文版也许卖的不错!

家园 希望这样的“情报战略家/预测公司”影响力越来越大

这哥们磕药了还是喝多了,整出这么个玩意儿。小日本/大波波/火鸡国,这个组合只能是脑袋被驴踢了之后又被门框挤了才能想出来。而且,这完全不符合他自己提出的指标:

他认为人口统计趋势决定长期国力:出生率低且人口老龄将引致国家衰落,除非有大量移民涌入
小日本“将引致国家衰落”,怎么又能成为新“轴心国”?自己打自己脸嘛。

这样的“美国著名情报战略家/政治学博士/民间版CIA/纽约时报畅销书”,让我们祈祷他的影响力直达白宫,哈利露牙

家园 【原创】从物质运动规律看国家的兴衰

物质运动的规律从低级到高级大体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机械、生命和社会。通常我们所说的物理定律,比如牛顿定律和相对论,都是用来描述机械层面的。如果简单地拿来往更高级的运动形式上套,比如社会运动,以为民族、国家和文明的兴衰也可以象小球碰撞一样被预言,就落入了机械决定论的窠臼,得出的结论必然是荒唐可笑的。地球上现有一百多个国家和七十亿人口,有各自不同的历史传承、地理条件,这样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具有强烈的非线性和混沌效应,初始条件极其庞大复杂,想作出精确的预测是完全不可能的。

不过社会运动也并非完全没有规律可寻的,毕竟高层次的运动是从下到上逐步形成的,尽管运动形式繁杂多变,归根到底也是受基本物理规律制约的。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所以,如果一定要从物理角度去把握社会的变迁,不能用描述孤立物体和简单系统的机械力学概念,而只能从最基本的物理原理出发,使用适合描述多变量巨系统的物理概念,这里试着指出其中两个――能量和熵值。能量不必多说,熵是描述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混乱的系统具有高熵值,有序系统的熵值低。

生命运动之所以高于机械运动,根本原因在于生命体是低熵的。活生命体的内部是协调有序的,整个系统是低熵的;一旦死亡,各部分四分五裂、腐败变质,秩序荡然无存,变成为高熵状态。热力学定律决定了,一个系统要维持低熵,必须依靠能量的不断流入,否则就会自发地向高熵转变。所以,生命必须吸收能量才能存活――维持低熵,绿色植物离不开太阳,动物总要吃些什么,就算是细菌也总需要某种能量物质。

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构筑在个体生命之上的存在形式,系统规模更庞大,运动方式更复杂多样,但观察其兴衰存亡,不难发现,背后隐藏着的是能量和熵的变化。一个部落也好,一个民族也好,一个国家也好,一种文明也好,如果想存活下去,就必须吸收能量和维持低熵,能量越大熵值越低,其生命力越强。这里需要说明一下,能量大不等于熵值低,比如一堆篝火和一节电池相比,篝火的能量虽大但无序,无法很好利用,只能烤肉烧水,属于高熵的低质能量;而一节电池里能量虽少,但可以驱动电子设备完成极其精密的工作,这是一种低熵的优质能量。还需要说明的是,低熵值和多样性并不矛盾,低熵并不意味着同质化,比如由同样的沙子堆成的沙丘是高熵体,生物世界丰富多彩却是低熵系统。

国家作为一个活的系统,其可能达到的文明高度和生命力的强度取决于其内部熵值的大小和获取能量的数量与质量。这个世界充满着残酷的竞争和淘汰,民族和国家层面的生存法则是:高能量战胜低能量,低熵值打败高熵值。所谓高能,是指掌握能量的数量和质量;所谓低熵,是指国家的组织程度。换句话说,就是能量多的打败能量少的,能量好的击败能量差的,有组织的战胜无组织的。国家层面的对抗,最终就是两条:拼能量、拼熵值。

比如鸦片战争,从能量角度看是农业输给了工业,从组织角度看是低度组织化输给了高度组织化。这还算幸运的,在殖民者的进攻面前,清帝国好歹算是组织化的,那些连组织都没有的非洲美洲澳洲土著就更悲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上双方组织程度相当,德国甚至略胜一筹,但同盟国方面用庞大的生产力,也就是高能量,把德国活活压垮了;中国战场上,低组织低能量的军队无法对抗日军,特别是国军,共军的组织度较高,但也不足以完全弥补能量上的差异,只能集中优势兵力(局部高能量)打小股日军(相对低能量)。甚至不妨这么说,战争就是把敌人打成高熵体的过程,小到用骑兵冲乱对方的队形,大到用诡计离间对方的将领,都是如此。信息化对于军队和国家的重要性也正在于可以提高组织度――降低熵值,因为信息流是负熵值的。

再来看国家的兴衰存亡,兴起的上升的过程就是建立秩序和生产发展的过程,这些都是高能化和低熵化的;衰亡往往始于混乱和分裂,即熵增过程;而断绝能量,比如粮食绝收和石油禁运,意味着灭顶之灾。所以,一个国家要屹立在世界之林,就必然拥有高能量和低熵值,比如现在的美国和中国;而反对一个国家的办法就是将其搞成低能量的高熵体,比如前天的伊拉克、昨天的利比亚和今天的叙利亚,无不是从传播谣言(增加信息熵值)和实行禁运(降低系统能量)开始。那些想搞垮中国的势力,其招数也不外乎这些。

所以,从能量和熵值的角度出发看中国,未来会怎样,我们该怎么做,一切就变得很清楚了。我们的国家是高度组织化的,这在08奥运和汶川地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的能量使用也上一个台阶,碳排放总量世界第一,发电量超过美国;在信息流方面,互联网和手机使用人数世界第一;等等等等,这一切都清楚地表明了我们的国家目前所达到的高度。因此,我们的国家要继续发展,也必须从提高能量和降低熵值两个方面入手,研究新能源技术而不是一味排斥核能,提高社会组织程度而不是回到民国状态,我们将有机会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实现中华文明的真正复兴。

关键词(Tags): #随笔通宝推:老惰,破鱼,马哥,回车,朝雨,考拉,河虾,浣花岛主,鹰蓝,李根,all4fun,乘波而来,逐水而行,bigwolf,弦音醉舸,钱二,非吾有,淮夷,胡一刀,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福山和章家敦之流不可同日而语

福山和章家敦之流不可同日而语。福山至少是面对政治现实说话做研究的。他对他自己的历史终结论其实已经在做反思和修正。他对当下时代的政治现实是有思考的。他在为《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新版写的序中,提了一个他自己没给出答案的问题:如果美国内战发生在这个全球化时代,结果会如何?我觉得这是对那帮政治浪漫主义狂想份子的当头棒喝。

家园 好文章!
家园 用熵的概念解释社会混乱度

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领域。虽然无法发展出可靠的定量方式,但在启发思维方面是有价值的。一个封闭的社会系统(大到国家,小到企业)的管理效率随着时间递减,冲突和无序随时间增加。历代王朝建立之初,往往有一段低熵期(例如贞观之治),而矛盾的出现逐渐积累出所谓的“社会熵”,如果缺乏调控,会造成朝代更替。

所以人类社会需要一个开放系统,向外界释放能量,达到降熵的效果。一些代表例子是一个系统接近临界态时,人工制造小事故、小火灾、小地震,可避免大的崩塌。(我在《历史是一堆沙》介绍过几个这方面的有关实验)

发散一下:假如人类社会整体是一个更大范围的封闭系统,中国维持低熵意味着中国外部世界的持续熵增。人类最后---如果热力学第二定律有效---也许无法逃脱熵增为极值的平衡态,比如热寂。到时候也许只能依靠三体人的进攻来帮助地球社会降熵了!

家园 谢谢指教
家园 章家敦就是大名鼎鼎的Gordon Chang

想起什么来没有?

家园 这两人的代表作我都翻过, 我坚持认为两人都是扯淡专家

只不过章家敦是赤身裸体上阵的,而福山是衣冠楚楚型的。

一个稍有学术自尊心和起码治学态度的历史政治学家 是不会提出“历史终结”这种荒唐观点的。这种货色之于严肃历史研究 就好比民科著作之于严肃科学研究。当然人家可能只是想做意识形态攻势中的打手 或者哗众取宠捞点知名度,可是学术圈为什么要配合?这不正是我说的堕落吗?福山靠这玩意儿吃香喝辣了很多年,等到这一套东西信的人不多了的时候改口修正一下,又堂而皇之的四处上镜去了。而斯坦福竟然在其主要体系连自己都不愿撑下去的近年还将其聘过去

福山再炮制出一个比“历史终结”更有影响的观点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历史终结论”提出的日子就是福山的 defining moment. 百年后的大学里选修“20世纪政治思潮”这门课的学生在老师的 演示20世纪出现的一些荒唐可笑想法的文稿中 可能看到: 一战后的“永久和平论”。。。。冷战后的“历史终结论”。。。

福山的主要代表思想--“历史终结论” 将躺在历史的垃圾堆里被陈列,哪怕他的其他的工作(如你说的《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等)将被历史的河流冲走(如同多数学者的多数工作一样,所以这里没有贬义)。嘿嘿,就青史留名这一点而言似乎也不错。。。

通宝推:发了胖的罗密欧,
家园 这位老乔看来是实在没什么好讲的了,

只好从历史的垃圾箱里翻捡点破烂出来,装点一下,再来卖钱。

家园 怀疑他有续集,未来200年,未来300年...
家园 乱说可预测性

看一眼那杯有蓝色染料的水,我可以马上给出一个染料扩散路径的确定预测:扩散路径不会超出玻璃杯子.进一步,我还可以预测:蓝色染料不会扩散到左手边,如果我们在染料滴的左边插入一个纸片来隔绝杯子两边的水.有人可能会说这是诡辩.对不起,不是诡辩,这是经济学预测和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方法!玻璃杯子和纸片是经济模型中的约束条件,当玻璃杯子或纸片足够多的时候,染料扩散路径就有限了,以至现象变得可预测.

以上所述可以引伸出很多现实问题.例如,如果杯子或纸片无穷多,就可以完全控制染料扩散路径.理论上的确如此,但现实中随着杯子或纸片趋于无穷,成本也趋于无穷,因此是不可行的.而这正是计划经济体制中用计划手段对经济进行约束的逻辑,显然这种约束代价太大.现实的约束只能是有限约束.

有限约束是约束成本与可预测性权衡的结果.典型有限约束的实例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就象那个玻璃杯子使人的交易行为具有一定程度的可预测性.例如,价格与需求的关系:价格低了,需求增加;价格高了,需求减少.而价格与供给的关系则相反.

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因为杯子和纸片约束之外的染料扩散路径是不受约束的,这时染料扩散路径具有不确定性.在经济学中,这种不确定性是用概率分布来衡量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问题.例如,企业在现实中不可能事先了解职工的确切能力,虽然如此,企业仍可以借助风险共担合约来激励职工选择合适岗位,并使其努力工作.

在现实中,人们挖空心思想出各种招术做出一个又一个制度安排以使人的行为进而社会经济现象具有可预测性.这些制度安排大的有法律,道德规范,约定俗成的文化传统以及宗教;小的有市场规范,企业制度以至"笋子炒肉"之类的家法.这些东东犹如玻璃杯或纸片约束染料扩散一样约束着人们的行为,使社会经济活动有序化.美国人很为自己国家多样的制度安排而自豪,以至开发出<新制度经济学>这类东东向别人兜售.不可否认,美国一些有关社会管理的经验的确值得借鉴,特别是当中国还在"摸着石头过河",经常出现"地沟油"之类问题的时候.但美国为了自身长远利益是不是也该强调一下"皎皎者易污,桡桡者易折"的道理,学点"中庸之道"呢?

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想要说明的是古今中外的学人们煞费苦心孜孜以求的无外乎世界的有序和可预测,并使其服务于人类社会的繁荣兴旺.如果否认世界的可预测性,就会象某个物理教授听说"中微子超光速"时的感慨:现在又什么都有可能了!由此出发,我相信中国的未来是可预测的,但肯定不是弗先生(不熟,只能称先生)的那种预测,因为他的预测与以前听说的一些预测一样,看上去并不了解中国和中国人,也不是很清楚他是怎么把"人口统计+地缘政治"与"低效国有经济和高银行坏账拖累"联系起来以至得出结论的.作为纽约时报畅销书,弗先生的预测也许吸引了公众的眼球,但肯定不是政府决策的依据,否则前些时候美国为什么会派官员到清华开班学习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决策过程呢?

通宝推:淮夷,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