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闲聊 根治沃土 -- 子玉

共:💬110 🌺498 🌵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什么是历史学

[原创 2012-6-5 6:27:11] 字号:大 中 小

什么是历史学?本来我没有向自己问过这个问题。但是写了几篇关于民国的分析文字,有人针对《袁世凯告密之构陷说》提出“没有证据只是推论”,所以我就反省一下。我发现这个是历史学究竟是什么的问题,是值得仔细谈谈的。

笔者对于所谓社会科学,是一概否认的。社会学没有科学,是亚科学。看看《闲聊 辟谣和预测 》和《社会科学理论谁更正确的判别法》。笔者认为一个社会科学的理论,必须要能够拿来预测,预测的结果是可以验证的。证实了,屡屡证实了,就是一个较为科学的社会科学理论。

也就是预测实证决定了某个社会科学这类亚科学理论究竟是不是正确。

但是历史学(不是历史本身),就不属于这个范畴。历史学都是研究过去,都是在解读过去,是无法预测的,没有可以预测的对象。比如研究袁世凯,无法在现在预测袁世凯会不会再称皇帝,他已经死了。

所以历史学这种社会科学的分支,搞了一个理论,比如戊戌政变之构陷说,到底是怎样才算好的解读?我个人觉得,这是历史学的本质问题。

我发现历史学是不可能取得社会共识的。这个不象数学,1+2=3,社会共识。也不像经济学,2008会不会金融危机,最后社会是有基本共识的。历史学的一个观点,基本上不可能有社会共识,有社会共识的观点是少之又少。为什么?因为对于历史的解读,取决于解读者的立场。

历史无法预测只能回顾,而历史的过程,在当事人和后人的描述中,已经掺杂了描述人的主管观点,很多历史过程的描述都不再客观,带有虚、甚至误的成分。对于史料的取舍,也就是怎么判断史料的真实性,成为历史学观点的要素。

比如笔者的戊戌政变构陷说,不是没有证据,是没有新证据,就是说我只是利用了别人已经发掘出来的史料,进行了自己的分析,推导出一个新的观点:戊戌政变中慈禧对于变法派所谓企图囚禁太后的指控是一种构陷。

也就是说,同样的史料,可以得出两种甚至三种结论,但是老实说,不要期望社会的共识,来认定其中一个是真实的,其他都是扯淡。

因此,笔者认为:历史学连亚公理体系都不存在,不属于科学,也不属于亚科学。历史学只是从某种立场对于历史的解读,完全是主观的。不存在科学与否的问题,不存在真与不真的问题,只是立场的表达。

那么我是什么立场?我认为:我是一种平民的立场,从平民的角度来解读历史,其目的是平民借助历史来增强自己解读现实中政治的进程,为平民自己避祸趋利的目的。

这就是平民的史学观。比如国民党研究辛亥革命,是为了该党的执政需要。这是一种立场。

tg研究辛亥革命,是为了说明自己是集成辛亥革命的,为了统一战线的需要。这也是一种立场。

平民研究辛亥革命,是为了看看一个革命会导致社会怎样的动荡,是怎样形成社会动荡的,所以为自己今后如果遇到革命怎样避祸,做一点准备。

家园 了解社会走向,还是要看原创的戏

有人说p民都很安啦。

安不安,要看原创的戏。

各地的事情,看视频。我一般就是耐心地看视频。这种东西,看一遍,不看很快就河蟹了。

看了,看到当时人们的活动,体会就深刻些。别看事后的报道,看新闻也没用,看照片也没用。视频,最要紧。

权当看电影撒。

比如那次出租车司机对话,看视频,最好最了解社会。

现在条件多好。什么事情,都会有人用手机录视频。不看,怎么了解社会?

等着记者报道?娃哈哈吧。

家园 平民,租界

[原创 2012-6-13 7:15:28] 字号:大 中 小

租界,始于1845年,记得。那是鸦片战争之后南京条约,先给了英国商人开埠的权力。此后英国在上海设领事馆,租房,继而租地建馆。而清廷认为华洋分居才符合自己利益,于是高高兴兴地允许英国人租地,租界就开始了。

这段历史,从大局,从国家主权,是可以大书特书大批特批的。已经有很多著述,咱一介草民,就不再抄袭了。

咱从平民的立场,看租界的功用。谈谈体会。

平民与租界,在将近一百年的历史中,平民是无力改变国家半殖民地的格局的。就是tg造反那也是先打倒反动政府,对于租界,那是今后再说的事儿。租界也保护了tg的活动,连第一次代表大会都是在法租界的地皮上开的。

对于平民,租界实际上是一个保护地。

首先清政府是一个内残外忍的政权,对于外国,是极度谦卑的。所以租界内的治权拱手让给外国人之后,清廷对于租界内的平民,其残忍的统治,就让位给外国人相对温和的统治。而外国人对于自己地面上的华人,力图体现自己高尚的体制,所以讲究法治和民主,于是要温和的多。

其次清廷专制到了极点,言论自由丝毫都没有,而租界地面讲究新闻自由,连反清的报纸,都在租界出版。所以租界至少还有点个新闻自由。

再有,外国人对于为自己服务的雇员,比较善待,这个到现在内外资企业的差别,还在。特别是自己的雇员遭到清廷打击,外国人会出面施以援手,彰显外国人的力量和友善。

此外,清末自太平天国,连年内战,江浙一带的富户,都挤进租界。租界人口,从最早29人(占地800亩),到了后来人口数量超过主城区。也就是乱世之中一块太平乐土。

从平民的角度,躲进租界,是自保之道,毫无疑义的。

即便到了抗战,日本人也长期不敢动租界,直到珍珠港事件爆发,日军才开进租界。抗战期间,租界也是中国人避难之所,甚至一度繁华的到了畸形的地步,包括文化,都是空前的繁华。有孤岛时期之说。

家园 .

.

通宝推:chalet,
家园 我最近也买了一些外汇用于保值,只是不知道到底有没有用.

我最近也买了一些外汇用于保值,只是不知道到底有没有用.

.
家园 收割香港?娃哈哈

大棋,绝对的大棋,下的漂亮!佩服佩服。服了定心丸了。

家园 买点外汇的道理,是很简单的:

经济低迷,社保也有问题,退休延期,等等,地方债等,都预示着要印钞票,要超发货币。这个大通胀的阴影,越来越浓。

时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要收割香港,这个大棋当然是下的很漂亮的。但是作为中产,关心的不是别的,只要不武斗,就烧高香了。

预测,大通胀,叠加时局,人民币对美元会贬值。而股市也不会有大的升浪。所以买点外汇,即可分散一下风险,也被不时之需。

至于说是不是一定有用,这个还是不好说。反正是避险多余牟利。从避险着想,这个是必备的。

家园 杨度与袁世凯

[原创 2012-6-7 21:07:05] 字号:大 中 小

这个是一个老话题,而且因为杨度这个人的确是个奇才,而袁世凯,也是一个枭雄,所以两个人放在一起,是一篇文章。

有人认为我应该学习为曹操翻案,似乎是我应该为袁世凯翻案。这个,呵呵,实用主义不代表没有是非。闻大道而景从之,这也是逍遥派的憧憬。是,但是没有用甚至有危险;非,则绝对不附和。是非要分清,尽量不参与。

袁世凯这个人,戊戌变法遇到太后政变,无论是主动告密,还是构陷,都是不义。辛亥革命中,巧言令色,逼清廷逊位,有功,但是为人无德胜之不武,加上戊戌政变的构陷,还是不义。与国民党争,独裁霸道,不义。暗杀政敌,此为大罪。已经沦为国家罪人。此后的称帝,属于荒淫无耻,同时利令智昏愚蠢至极。天亡之。

逍遥派又不图个出名,根本不屑于哗众取宠。所以袁氏,为他翻案?哧...

逍遥派对于袁世凯,比较关心的,还有一件事,就是袁世凯称帝为啥失败?

说一句全国人民反对,他就只好灰溜溜地下台了。这个属于捣糨糊,没把问题说清楚,不算及格的解释。

袁世凯临死据说念叨着“杨度误我...杨度误我...”(有争议,毕竟没有录音录下来)。但是看杨度悼袁世凯的挽联“共和误民国,民国误共和;百世而后,再平是狱。 君宪负明公,明公负君宪;九泉之下,三复斯言。”从这副对联看,杨度在袁世凯死后念念不忘“君宪负明君”这件事,而且:君宪负明公,明公负君宪。这个实际上是问句,就是:“君宪负明公?明公负君宪?”袁世凯没那么一句抱怨,杨度也就不会到了人家死了,还来唠叨这件事了。

这句挽联,主要是君宪负明公这句。一般的对联真正的意思都只在半边,另一半是为了凑对子的。君宪,就是杨度写的《君宪强国论》,杨度一贯主张君宪是最为合理的制度可以强国。杨度在这里是反问:难道是我主张的君宪制度对不起你袁公?

杨度觉得君宪强国论是不错的,倒是袁世凯搞砸了,所以实际上是明公负君宪。

明公为什么搞不下去?怪杨度吗?当然不能怪杨度。我们感兴趣的,是袁世凯为什么帝制不下去?

通宝推:鳄鱼眼泪,
家园 .

.

.
家园 李嘉诚不死,香港收割不了
家园 .

.

家园 鼓励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家园 在国内的要买美刀,在美国的要换RMB。

围城啊围城。

.
家园 吃饭皇帝大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1通宝=16铢

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家园 谢谢子玉解答。我也是听了一些朋友的建议才去买一些外汇的,

自己只是感到现在大形势有很多不稳定的因素,但是又不好判断到底会怎样。看了你的解答,觉得明了一些。花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