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整理】狼种的悲嚎,奇妙的混搭——突厥三大碑(上) -- 毘沙门

共:💬31 🌺17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是不是从“太子”来的?跟“皇太极”一样?
家园 【整理】狼种的悲嚎,奇妙的混搭——突厥三大碑(下)

三、毗伽可汗碑

此碑与阙特勤碑一起于公元1889年被俄罗斯考古学家雅德林采夫在蒙古鄂尔浑河旧河道发现。和阙特勤碑类似,毗伽可汗碑上面也刻有汉文和古突厥文两种碑文,但与阙特勤碑不同的是,毗伽可汗碑损毁严重(发现时已经碎裂多块,后来才被人为拼合起来),汉文已几乎无法辨识,突厥文大部分尚可识别——和阙特勤碑一样,毗伽可汗碑也是他们兄弟俩的侄儿夜落纥特勤(又译为药利特勤)所撰。

按照《旧唐书》中《突厥传》的记载,毗伽可汗被唐人称为“小杀”,他与突厥三大碑中另外两块的主人暾欲谷和阙特勤一起构成了后突厥汗国的君、文、武三位一体,他们兄弟君臣之间开始时的关系相当微妙:

毗伽可汗以开元四年即位,本蕃号为小杀。性仁友,自以得国是阙特勒之功,固让之。阙特勒不受,遂以为左贤王,专掌兵马。是时奚、契丹相率款塞,突骑施苏禄自立为可汗,突厥部落颇多携贰,乃召默啜时衙官暾欲谷为谋主。初,默啜下衙官尽为阙特勒所杀,暾欲谷以女为小杀可敦,遂免死。废归部落,乃复用,年已七十余,蕃人甚敬伏之。

在智慧的暾欲谷的谋划下,后突厥汗国放弃了对唐战争,采取了对唐友好但并不汉化的策略,在保存了实力的同时也保留了自己的传统:

(小杀)谋欲南入为寇。暾欲谷曰:“唐主英武,人和年丰,未有间隙,不可动也。我众新集,犹尚疲羸,须且息养三数年,始可观变而举。”小杀又欲修筑城壁,造立寺观。暾欲谷曰:“不可。突厥人户寡少,不敌唐家百分之一,所以常能抗拒者,正以随逐水草,居处无常,射猎为业,又皆习武。强则进兵抄掠,弱则窜伏山林,唐兵虽多,无所施用。若筑城而居,改变旧俗,一朝失利,必将为唐所并。且寺观之法,教人仁弱,本非用武争强之道,不可置也。”小杀等深然其策。

史载这位被称为“小杀”的毗伽可汗对唐朝皇帝相当谄媚,甚至达到了“乞与玄宗为子”的程度,对于这种让自己无比拉风的请求,李隆基当然求之不得,“上许之”。

在可汗的授意下,后突厥派往唐朝的使臣对皇帝更是谄媚得无所不用其极,史载:

小杀乃遣其大臣阿史德颉利发入朝贡献,因扈从东巡。玄宗发都,至嘉会顿,引颉利发及诸蕃酋长入仗,仍与之弓箭。时有兔起于御马之前,上引弓傍射,一发获之。颉利发便下嘛捧兔蹈舞曰:“圣人神武超绝,若天上则不知,人间无也。”上因令问饥否。对曰:“仰观圣武如此.十日不食,犹为饱也!”

对于突厥人这种露骨的拍马,舒服无比的玄宗当然大悦,“自是常令突厥入仗驰射”。

开元二十年(公元731年),能征惯战的阙特勒病死,而年迈的暾欲谷也早已经离开了人世,后突厥三巨头只剩下形单影只的“小杀”一人,被三人压制许久的其他突厥贵族开始蠢蠢欲动,甚至打起了可汗的主意:

二十年,小杀为其大臣梅录啜所毒,药发,未死,先讨斩梅录啜,尽灭其党。既卒,国人立其子为伊然可汗。

对于自己这个名义上的儿子的死,唐玄宗表现得很够意思,“诏宗正卿李佺往申吊祭,并册立伊然,为立碑庙。仍令史官起居舍人李融为其碑文。”这里的碑文,应该就是毗伽可汗碑的汉文部分。

随着三巨头的离去,后突厥也逐渐走向衰落,唐朝在其间挑拨离间连拉带打,汗国很快四分五裂。天宝四年(公元745年)正月,后突厥最后一位名义上的可汗——白眉可汗被大唐回纥雇佣军首领骨力裴罗杀死,随即传首长安,已存在了半个多世纪的后突厥汗国彻底灭亡,曾显赫一时的突厥阿史那王族也从此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

《毗伽可汗碑》突厥碑文翻译(部分内容残缺):

我,像天一般的,以及由天创生的突厥毗伽可汗,(这是)我的话:突厥毗伽可汗……薛、九姓乌古斯、二姓阿跌的游牧的伯克们和民众啊!……突厥天神……

我成为……的可汗。……当我继位时,悲伤欲绝的突厥伯克和民众变得欣喜万分,他们低垂的眼睛睁开了。登基后,我……天下四方人的许多重要法令。

我使民众由少变多。我使他们优于拥有强大国家和卓越君主的那些民族。我征服天下四方的所有民族,使之不再为害。他们全部臣服于我。

十七岁时,我出征党项。我击溃了党项人,夺得他们的儿童、妇女、马匹和财物。十八岁时,我征讨六(州胡)。在那里,我将胡人击溃。汉人的王都督率领五万人马前来(迎击)。我与之交战于圣峰,在那里歼灭了这支军队。二十岁时,我征讨拔悉密亦都护,他们本是我的族人,由于不派驮队(贡物),……我征服了他们,并令其重新进贡。

二十二岁时,我征讨汉人。我与沙吒将军的八万军队交战。我在那里将其摧毁。我二十六岁时,鞠部与黠戛斯人一起成为(我们的)敌人。我渡过剑河讨伐鞠部,在兀坂击灭其军。我(征伐……)降服了阿热人。二十七岁时,我出征黠戛斯。开道前进于一矛深的积雪中。我们翻越曲漫山,趁黠戛斯人尚在睡梦中时冲杀下去。我们与其可汗战于松迦山林。我杀死其可汗,夺其国土。

那一年,我进军突骑施,翻过金山,渡过曳咥河,冲击(尚处睡梦之中的突骑施人)。突厥施可汗的军队犹如烈火狂风般地从博勒济赶来,我们交战了。在那里,我杀死了他们的可汗、叶护、设,夺取了其国土。三十岁时,我出征别失八里。我交战六次,……我将其军队全部摧毁。那里的全体居民……否则会被消灭,……前来邀请。这即是别失八里避免(被毁)的原因。

我三十一岁时,无忧无虑和自由自在的葛逻禄人开始与我们为敌。我与之战于塔末纥圣峰。我摧毁了葛逻禄人,并取得他们的国土。……葛逻禄人集结起来,(前来对付我们。我战胜了其军队,歼灭之。)(九姓乌古斯)本是我的族人,由于天地失序,由于深深的忌妒,他们(与我们)为敌。我一年内交战四次。第一次战于咄姑城。我令全军泅渡土拉河后,……(摧毁了?)他们的军队。 第二次,我战于安提忽(?),击败其军。……(第三次,)我战于楚施峰。突厥人的阵脚不稳,行将被击溃。我击退了冲杀过来的军队,许多将遭屠杀的人因此而获救。我在同俄特勤墓地包围并杀死了由斗士组成的一队同罗兵。第四次,我战于伊思勤提喀地斯。在那里,我击败其军,歼灭之。

四十(?)岁时,我们正在奄贺庄园过冬,发生了饥荒。在春天,我出征乌古斯。第一支军开发前往,第二支军镇守大营。三姓乌古斯之军前来奔袭。他们趁我们马匹匮乏,处境恶劣之际前来,旨在征服我们。其军队的一半掠我们的居地,另一半则与我们交战。我们人马很少,处境不妙。乌古斯人……由于上天赐予了我们力量,我将他们击溃,使之窜逃。

由于上天的恩宠,由于我的取胜,突厥人获得了胜利。如果我与我弟不领导民众,不取得如此众多的胜利的话,突厥人就会被杀,被毁。突厥的伯克们和民众啊,这样想一想吧,这样看一看吧!

乌古斯人……为了不派……我出征(乌古斯?),摧毁了他们的营地。乌古斯人与九姓鞑靼人一起前来(进攻)。我在阿呼进行了两次激战。我将其军队击溃,并降服了他们的各部落。

在取得如此众多的胜利之后,……三十三岁时,由于上天的恩宠,我……他们背叛了(其)杰出的(?)、受人尊敬的(?),以及养育(民众?)的勇敢(可汗)。上方之天神、下方之神圣土、水,以及(我叔可汗之)英灵,肯定对此不满。

九姓乌古斯曾经离开他们的土地和水流,前赴汉人那里,……他们又从汉人处回到这片土地上。我想,我应该养育(这些民众)。……这些民众。……在南方,在汉人那里,他们的名声被毁了;在这片土地上,他们成了我的奴仆。由于我成了可汗,我不曾使突厥人……我更好地整顿和组织了(这个国家)及其体制……聚合在一起……

(在那里,)我与之交战,并击溃其军。该臣服于我的人臣服了,变成了我的臣民;该死的人则死了。沿着仙俄河而下,我封锁了瞭望塔,并毁坏了他们的住所和财产。……他们上了山。回纥的颉利吐发率领约一百人向东遁逃。

……突厥人处于饥饿之中,我取牲畜养育(他们)。当我三十四岁时,乌古斯人逃奔汉人。召集(军队后),我出发征讨。我恼怒异常,……我掳其儿童妇女。由颉利吐发治理的两个部族……地豆于人归降了汉人可汗。由于他们的使臣、他们的好消息,以及他们的祝福不再送来,我便在夏天讨伐之。

我将他们击败,(并掳获了)其马匹(与财物)。他们的军队集结起来,前来(迎战)。卡迪尔汗山林……他们居住在其故土。我令吐屯奄达征讨南方的葛逻禄人。他(率军)前往。……(葛逻禄人的)颉利吐发据说被杀,其弟则据说逃往一座要塞。……

……他们载运贡品的队商并未抵达。为了警诫他们,我征讨之。他们的(庇护者?)与少数人一起遁逃了,而普通民众则(赞美?我)道:“我们的可汗来了!”……我将诸称衔给予……(我并提升了)那些品位低的人……

我率军踩踏着蓝翁河(床)而前进,穿过无水之地,花费了七天七夜。……到达一片干旱之地后,……劫掠者们……远抵高昌。

……我在第一天歼灭汉人骑兵一万七千人。第二天,消灭他们的大量步兵。……翻越……我出征……次。

三十八岁时,我在冬天征讨契丹。……(三十九岁时,)我在夏天征讨地豆于人。……我歼灭了……(并掳获了)他们的儿童、妇女,及其马匹和财物……我杀死其(儿童与)妇女……我前赴……

我与……交战,……我杀死他们的英雄,我打算将他们立作歼敌石。

当我五十岁时,地豆于人脱离了契丹。……前赴统迦山……在窟哥将军率领下,四万人马前来(迎战)。我在统迦山进击他们。我歼灭了三万人,并……地豆于人……被杀。

我的长子染疾而终后,我将窟哥将军立作他的歼敌石。我作为治理本国的设,在位十九年,又作为可汗在位十九年。三十一(岁时),……为了我们突厥和民众的利益,我就这样以最好的方式获得了胜利。

在他获得如此众多的胜利之后,(我父可汗)在狗年的三月二十六日去世了。在猪年的五月二十七日,我为他举行葬礼。(为了)控制(?)邪恶的精灵(?)……在……之父李佺大将军的率领下,有五百人到来。他们带来了产生香气(?)的……,以及大量金银。他们还带来了葬礼所用的香烛(?),为我们摆设好。他们并带来了檀香木和……许多人剪掉头发,撕裂耳朵……他们带来了自己的良马、黑貂、蓝鼠,不可胜数,并全都留下了。

我,像天一般的,由天创生的突厥毗伽(可汗),这是我的话:当我父突厥毗伽可汗登位之时,忠诚的突厥伯克们,西方的达头部伯克们——为首的阙啜与失毕们、伯克们、东方的突利部伯克们——为首的阿波达干与失毕们、伯克们、……佗曼达干、暾欲谷裴罗莫贺达干以及(其他)高级梅录、……宫廷梅录们——为首的娑匐阙利俟斤和其他梅录,如此众多的忠诚伯克深情地赞美我父可汗。……(我父可汗?),深情地赞美突厥的伯克和民众。

我父可汗(去世后),突厥的伯克和民众(带来了?)所有这些沉重的石块和粗大的木材,并将它们建树起来(?)对于我来说,所有这些……(我父)可汗以及我叔可汗,在其在位期间,完全组织和……天下四方的各族。

由于上天的恩宠,我在登位之后,也号令和组织了(天下四方的)各族,我使得……我举行极为隆重的婚礼,将我女儿……嫁给突骑施可汗为妻。举行极为隆重的婚礼,娶突骑施可汗的女儿为吾子之妻。……举行极为隆重的婚礼,我将(我妹公主〈?〉嫁给黠戛斯可汗〈?〉为妻)。……我令高傲(之敌)俯首,强大(之敌)屈膝。

由于上方之天和下方之地(对我)的恩宠,我使从未被眼见过、从未被耳听过的(如许众多的)民众安居在东到日出,南到(汉人之地?),西到……为了我的突厥人和民众的利益,我获取了他们的黄金和白银、他们镶边的(?)丝服和织锦的(?)丝织物、他们的乘骑、他们的黑貂和蓝鼠,我并使他们……无忧无虑。

上方之天……养育(民众),不要骚扰和折磨(他们)!……啊,我的突厥伯克和突厥民众!……征服……(突厥人啊!)如果你们不让自己离开你们的可汗、离开你们的伯克、离开你们的(土地和)水流,你们将会越来越好,只属于自己的家乡,而脱离各种烦恼。

……此后,我遣人从汉人可汗那里召来许多画师和雕匠。汉人可汗并未拒绝我的要求,派来了宫廷画师。我令他们建造了一座非凡的陵墓,在(陵墓的)内外都装饰了精妙的绘画。我令人设立石碑,刻上我的肺腑之言。……

读读这些(铭文),并(从中)获得教益,所有你们这些人,一直到十箭(部落)的子孙及其塔特人!(我令)此碑(镌刻,……镌刻和书写,……石质陵墓……

……在……之上,毗伽可汗(去世了?),我悲悼恸哭,犹如夏日的天空在说话,犹如山上的鹿在吼叫。我可汗本人为我父可汗铭刻和设立了(?)此碑。

我,夜落纥特勤,镌刻了毗伽可汗之碑。所有这些建筑、雕刻、绘画和其他艺术作品,……我,夜落纥特勤,毗伽可汗的侄儿,镌刻和装饰了……逗留了三十四天。

通宝推:京华烟云AMIP,
家园 NO,突厥人的特勤最多相当于蒙古人的台吉

黄台吉在蒙古人中的地位很高,相当于副可汗了。

突厥人中相当于黄台吉的是统叶护,也是副可汗的意思。

家园 我是说发音……不知道汉语的太子最初是怎么起源的
家园 特勤这个词应该不是来自汉语

而是来自欧亚大草原。

前面也有人说过,公元5世纪的白匈奴人也就是厌哒人就曾用过这个官名,后来的突厥人不过是沿袭下来而已。

家园 送花并提问

毗伽可汗碑损毁严重(发现时已经碎裂多块,后来才被人为拼合起来),汉文已几乎无法辨识,突厥文大部分尚可识别

为什么汉王无法辨识,突厥文大部分可识别呢?是因为突厥文使用字母吗,怎么感觉字母缺损后应该更难识别啊。

家园 石碑有好几面,汉文和突厥文不在一个平面上

汉文的那面磨损相当严重,突厥文那几面保存的相对完好些

家园 既然两者截然不同,那么突厥文那面是怎么翻译的呢

突厥文应该很早就没有传人了吧。其他古文字的破解通常都是靠这种双文碑。像阙特勤碑这种各自说话的双文碑,估计最开始会搞晕很多考古学家的

家园 好问题,那就说说古突厥文的解读历程

尽管意思不一样,但其中涉及的许多相同的名词却是解读的钥匙。下面是俺整理的一些东东:

古代突厥文是在我国北方建立的突厥汗国和回纥汗国使用的文字。因其在外形上与古代日耳曼民族使用的如尼文相似,所以有些学者称之为古代突厥如尼文。又因为用这种文字写成的主要碑铭是在蒙古鄂尔浑河流域发现,所以也称之为鄂尔浑突厥文,语言称之为鄂尔浑突厥语。又因为这种文字也在叶尼塞河流域发现,所以也称之为叶尼塞文。

这种文字除为突厥汗国使用外,也为西迁前的回鹘人和古代居住在叶尼塞河流域的黠戛斯人使用。

在我国汉文古代史籍中曾谈到公元6世纪左右突厥人已有文字。如《周书· 突厥传》中说:“其书字类胡”。《北齐书·斛律羌举传》中下面一段记载也表明当时突厥人似已使用文字:“代人刘世清……通四夷语,为当时第一。后主命世清翻《涅槃经》以遗突厥可汗”(按此事发生在公元574-576年间突厥陀钵可汗在位时)。

但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文字,其结构如何,直到19世纪末期以前我们并不知道。

突厥古碑铭被发现后,有不少人研究和试图解读这种谜一样的无人知晓的文字。1884年芬兰人阿斯培林(J. R. Aspelin )在比较研究了碑文中的所有文字符号后,虽正确地提出这种文字大约由39-40个符号组成,文字的书写是从右到左,但仍无法确定符号的音值。

同时在此期间关于是什么民族留下这种文字的碑铭的问题,也提出了各种猜测意见:如古代匈奴人、古代芬兰人、古代突厥人、古代蒙古人等。

如果没有突厥三大碑的发现,那些奇异的铭刻文字的解读也许仍然处于蒙昧阶段,甚至仍然迷失于错误的方向。1889年俄国考古学会东西伯利亚分会组织了以雅德林采夫( N. M. Yadrintsev )为首的蒙古考古队,他们在鄂尔浑河流域的和硕柴达木(Koshotsaidam )湖畔发现了轰动世界的《阙特勤碑》和《毗伽可汗碑》。关于这次的发现,雅德林采夫在其《蒙古及鄂尔浑河上游考查总结》一文中这样写道:“非常坚固结实的花岗石千百年来被侵蚀的情况表明,它们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碑上刻有前在西伯利亚其它地方也曾发现过的、谜一样的如尼文(按指古代突厥文)。在边上和背面并刻有汉文。如果是汉文的话,很可能就是解读(另一种)文字的钥匙”。

1893 年12月15日,丹麦语言学家汤姆森(V.Thomsen )在丹麦皇家科学院会议上报告了他胜利解读古代突厥文的经过。该报告的发文本题作《鄂尔浑和叶尼塞碑文的解读——初步成果》于1894年在哥本哈根正式出版,后来人们把这个时间,称作“突厥再生”(Rebirth of the Turks)的时刻。

“谜”终于被解开了。原来这些碑文既不属于匈奴人,更不属于什么古代芬兰人,而是属于曾建立强大突厥汗国的古代突厥人。语言是古代突厥语。内容是记述突厥可汗或其王子、大臣的生平事迹和武功。

这个汤姆森是哥本哈根大学的比较语言学教授,他此前已经学习和研究了数十种欧亚语言和文字。那么,汤姆森究竟是怎么解读出来的呢?

汉文在其中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尽管与突厥文的意思不同,但二者却涉及到许多相同的人名、地名等。在汤姆森解读这种文字之前,人们已从《阙特勤碑》、《毗伽可汗碑》(该二碑都同时刻有汉文)的汉文部分中知道碑铭是属于突厥汗国,语言应为突厥语。《阙特勤碑》并明确写出建碑年代——大唐开元二年(公元732年)。这些都大大方便了古代突厥文的解读工作。

汤姆森首先根据这种文字的符号多达38个这一点,认为它不是一般的音素文字(即字母文字),而是音节文字或者至少其中一部分在不同的条件下,同样的语音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其次汤氏根据突厥语元音和谐律这一特点,确定了表示8个元音的四个元音符号。

在解读辅音符号的音值方面,经过深入、仔细的研究,他发现这种文字中的8个辅音,因和其拼写的元音不同(即前元音或后元音)而用8对符号表示。这一发现对解读整个文字系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之后,他根据汉文“阙特勤”的古音k’iwat-te(k)-gin 正确解读了kUl tigin “阙特勤”一名,然后又解读了tngri“上天”一词。在该二字的基础上,他又解读了碑文中常见的 tUrk“突厥”一词。

另一说,汤姆森先是确定了铭刻文字的书写和阅读方向,不是由左而右,而是如中文一样自右而左。其次他清点了字母的数目,并确认这是不见于史籍记录的古老文字。最后,他开始解读和辨认单词,第一个被读出的单词是“天”(tngri),后来这被看成一个神秘的巧合。

正是通过汉突两种文字的比较研究,汤姆森逐渐解读了碑上的其他突厥文字。

至于具体细节,恐怕要问专门研究突厥的语言学家了,俺这种半吊子恐怕无法回答了。

通宝推:京华烟云AMIP,
家园 请教,常看到音值这个词,能否解释一下,是指音标组合吗?
家园 多谢,古突厥文和现在突厥语系的语言联系还大不大?
家园 古突厥文是一种死文字

已经消失几百年了,但它是一种拼音字母,尽管文字灭亡了,可语言留下了。

至于现在突厥语系的文字,大多是从回鹘文或波斯文或阿拉伯文演变来的,比如土耳其语原来用阿拉伯字母书写,1928年凯末尔革命后改用拉丁字母;乌兹别克语在1927年之前使用波斯-阿拉伯字母书写,1927年改用拉丁字母,从1940年至1992年改用西里尔字母,现在再改回使用拉丁字母;哈萨克族语的拼音文字主要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和以斯拉夫字母为基础的两种;而现在中国维吾尔族使用的维吾尔文是在晚期察合台文基础上形成的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家园 语言学的细节俺也不大懂

音值好像是指发出的具体声音,比如同样A字母可能在一种语言环境中发“ei”音,在另一种语言环境中则发“啊”音,再比如汉语拼音中,u本来只有一个音值,但由于规定j,q,x后的ü省去两点,记为u,导致u出现两个音值。

具体你要看语言学的书了,俺不敢瞎说。

家园 文字和语言是两回事

古突厥文已经死光光了,跟现有通行的文字大概都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它是一种拼写那个时代的突厥语的文字。

那个时候的突厥语就是现有的突厥语族中至少相当一部分的祖宗,所以关系很大。因此只要搞清楚了这三四十个字母的读音,翻译就比较容易了。

另外,上面说到的tngri“上天”一词,现在我们用汉字写作“腾格里”,这个词在突厥语里头,反而恐怕是外来语。作为最先译出的词,也挺有趣的。

家园 满篇“我,贤明的暾欲谷”

看着好自吹自擂的样子。。。。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