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WG和八九 -- 本嘉明

共:💬175 🌺1400 🌵3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家园 让人恨的不懂装懂!
家园 苏东的社会主义想开枪可不是因为89

面对推翻自己政权的人,能开枪谁会不开枪?无非是想开枪开不动罢了。

819维护苏联的领导人想开枪,没开成,齐奥塞斯库下台的时候还发生了巷战,可是很快就被平息了,这些人都没有因为89而打消暴力维护政权的尝试。说到底,苏东的政权气数已尽,开不开枪都于事无补了,不是不想开枪,更不是因为89而不想开枪

家园 上海有个坏人

说过一句话:“不懂至少要装懂,有的人连不懂装懂都不懂!”

他说这句话的原意,我是不赞成的。不过单单说这句话本身,那还是经典的。

家园 我只是同意本嘉明说的那句话

我同意本嘉明说的“因为89开枪,导致苏东的社会主义政权们无法开枪”

个人以为苏联跟罗马尼亚不可相提并论,因为苏联是老大是领袖。

不同意你说的:“面对推翻自己政权的人,能开枪谁会不开枪?无非是想开枪开不动罢了。”

因为那首先需要认识到“面对推翻自己政权的人”,这一点就不一定那么容易看清,具体到苏联,当时是把美国当救世主的,至少也是当医生的,反正没有认识到“面对推翻自己政权的人”。

也不好说“能开枪谁会不开枪?”因为“能”是一个含义很多的概念,还有就是人也会犯错误,犯了面对推翻自己政权的人能开枪而没有开枪的错误。

最后,你说的“无非是想开枪开不动罢了”跟本嘉明说的“因为89开枪,导致苏东的社会主义政权们无法开枪”也差不多。

家园 谢!我没听说过。我取装懂作笔名是想说我是不懂

除了自己的专业或真了解的东西,绝大多数人或者不懂装懂,或者不懂就是不懂。

我取“庄冬”这个笔名就是在提醒自己不懂,我知道避免不懂装懂的办法就是至少在逻辑上试图自圆其说。

家园 看了半天没看明白

苏联也有819,那帮老家伙是把美国当救世主的么?维护苏联政权的人确实很想很想开枪,根本没有受89的影响。只不过苏联整个体制已近完蛋了,想开枪开不动了,如果开得动,甭管发生几个89,苏联都会开枪的

家园 因为你认为人不会犯错误!有人没受影响不等于都没受影响

苏联把美国当医生了,接受了休克疗法,其实接受休克疗法恐怕还是要超出对一般医生的信任呢,对吧?

家园 面对生死存亡,谁会当宋襄公?

死道友不死贫道,为了自身利益,怎么会不想去开枪,老陈说的对,是下面不听指挥了。

家园 正变这种东西一旦出现,就会象习惯性流产一样,一再重复,

都说唐朝好,可玄武门之变后,各式政变就没断过,明成祖清了回君侧,回头他小儿子就想翻他的太子.

七六年翻四人帮,八六年乱邦父子就想翻天,七九年翻华国锋,八九年胡德平就想翻邓小平.

原本胡德平他们认为,经过多年努力早把毛搞臭了,所以火力集中在八八翻邓小平上,这两年越来越发现毛泽东没臭,自己倒是越来越臭了,就又翻出反文革,想把这块再踩实些.

通宝推:潜望镜,hattie,李根,
家园 90年代下岗时为什么没有动乱

恐怕原因就是有了89和苏东坡的影响,老百姓是看清楚了,回到过去肯定不行,往前闯才是出路。虽然老百姓都很痛苦,但是社会上基本没有发生动乱。

现在,老百姓可是不是怎么想的了。老百姓是怎么想的,才关键。现在是火在地底下游走,上层阶级想维稳,下层阶级努力争取自己的诉求,左派和右派都对现状不满,稳定的基础开始松动,如果社会和经济转型不成功,动乱时代就会到来。

所以,基础在哪里呢?要么进行经济转型,拿钱买稳定;要么进行社会转型,拿公平买稳定。

家园 关于89,我也有点发言权,那年我大学毕业

先声明,楼主和上面朋友的帖子都没太细看,先马一下。

89和文革还真没啥关系。

不管别的因素多重要,外因的忽悠多强大,89还就是内因造成的,主要是经济问题,包括通胀和官倒等等。

记得涨价在85年甚至以前就开始了,86年我上过街,因为大学饭堂价格涨了,到了88年,物价涨幅非常高,那时没有公布CPI指标,如果公布,绝对在30%以上,88年银行利率加保值补贴率达到19.72%(这个是网上查的)。

我自己对物价上涨的记忆,除了朋友亲戚家里囤积商品外(从肥皂到电视机,我广东的,那时不少人利用关系到香港买多台电视囤着),就是我妈的存款高利率了。和别人不一样,我妈就信银行,物价那么涨法,我妈除了少量必需品,并没有囤东西,只是把存折反复取出重存,最后存了个近20%利率的,我记得是5年期的,但我妈坚持说存的8年,这个目前是疑案,呵呵。

从各国利率和CPI的比值可以知道,当利率上到20%时,CPI30%肯定是打不住的,这,才是89发生的根本原因,也是百姓支持的原因。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康华之类的公司搞官倒伤了民心。80年代末,楼主口里的邓公,名声就很不好,特别是他对家人的纵容让百姓很有微词。

另外,作为一个89的亲历者,我很疑惑地发现,现在几乎看不到大家对那时民众心理的全面分析,比如说支持文革支持毛的比例。我自己是亲历者,记得当时有不少人是反对改革反对邓支持毛的,包括上街的学生。虽然我本人那时是极右。

之后,万马齐喑,89后我出去旅游,到好几个省玩,很多景点一个人都没有,有的景点干脆不收费了。然后,我记得90年代初,中国开始流行唱红歌,好像是91年92年吧。

家园 世界经济导报,我那时订阅了

记得很清楚的是对球籍的讨论,跨版。

还有就是深圳青年报。

家园 八平方里面水很深

反对邓的人当然很多,但是我不记得有多少人是反对改革的。

在“资产阶级自由化”影响下,出了很多揭共产党疮疤的东西,比如《河殇》,《乌托邦祭》(关于“大跃进”和“庐山会议”)。还有就是苏联也全盘否定了三十年代的肃反。我们大学的“中国革命史”课,老师一方面讲中国近现代史的主旋律是“向西方学习”(而不是“反帝反封建”),一方面给我们补充顾顺章向忠发的事迹。这位老师后头在89年初开过一个讲座,关于毛泽东和红卫兵运动,提到了毛在看电影《难忘的战斗》时候感动得哭出来,这位老师这个讲座还算公正的。

国内知识界,还有一些人提出了中国的“球籍”问题,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那么多年以来,中国的人均GDP还多么落后,不但落后于欧美日本,还落后于“同时在战后开始发展”的亚洲四小龙之类。他们暗指社会主义在中国是失败,只有资本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时候,苏联的解体还没有发生,所以这些言论欺骗性很大。《河殇》已经到了否定中华民族传统的地步。

70年代末开始开放国门,很多学者出国“进修”“访问学者”。这些人看到西方的生活水平,基本是崇拜的。因为西方国家在住宅,家电,私家车,公交,市政建设,直到营业员的服务态度,都是远远好于中国。很多人留在国外不回来。回来的人,攒下的外汇,带回的免税商品,在国内一般人看来,仍然是很大的物质财富。而不管是留在国外的人的通信,还是回国的人带来国外的情况,都使得人对于西方的生活方式直至社会制度非常向往。

参加八平方的大学生,大体上出生在60年代末期-70年代初期;大体上没有参加文革的各种政治活动,但是从前辈和文学作品(特别是“伤痕文学”)了解到文革的情况。而年纪大的人多数参加过文革,知道是怎么回事情。而80年代相对于70年代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主法制的提高,大家都有目共睹。关于法制,我们在80年代中学学习的法律常识,里面就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都是比改革开放前的巨大进步。

即使88年通货膨胀,人民生活水平比改革开放前还是高很多。参加学生虽然要求“稳定物价”之类,但是很少有人要求“停止改革”。而有那么一些人,是希望把社会主义和共产党给“改革掉”的。

关于“官倒”,大家是不满。但是要说人和人的不平等,大概多数人还是有心理承受力的。比如解放前资本家的洋房,解放后成了党政军干部的住宅,级别高的可以一家住一栋楼,跟一般老百姓几代同堂根本天壤之别。加上配给的特殊商品,汽车,司机,警卫,勤务员,还有子女的路子,一般老百姓也不会完全不知道。要说上海的康平路的干部街,我们有一位大学同学就来自那里,虽然她为人当时非常低调,但是作为理工科学生,弹得一手好钢琴,能够登台表演,八十年代就不是一般家庭的人能出的。我们有亲戚在北京当干部,生活水平也是比我们高很多的。所以,“官倒”涉及的这些我们根本沾不到边的更加上层的人物能再多捞多少,一般老百姓能够如何“伤透了心”发展到八平方的地步,我不认为腐败这个内因大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外因。是八平方从事态进展来看,反“官倒”虽然在八平方是时髦的口号,但是同样“官倒”的赵紫阳在发表同情学生的讲话后被区别对待,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八平方后最大的得益者,显然是当时党内的左派。这些人显然拥护毛,不希望共产党的一党专制地位失去,但是要说这些人是否拥护文革,还不好说。也有人认为,这些人更像是希望回到文革前的状况。

通宝推:goon,leqian,南京老萝卜,
家园 88年我是唯一公开反对物价改革,在某报发了社论的

后来还被派调查组伺候。然后上面自己政策取消了才作罢。我记得1988年夏天的时候,我还在复旦做了一个经济学讲座呢。

家园 欢迎井大上浮!

好久不见,最近如何?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