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一部国内土生老电影; 光棍儿(2010) -- 物格修齐

共:💬51 🌺285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呵呵,兄弟说话也是够满的。

常识告诉我们,这是不可能的。无论从那个单方面角度论证,这世上都没有完美无缺的东西。电影这样的系统工程更是如此。

教父1,2,美国往事,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还是不错的。鬼子没看过。让子弹飞就算了,装B片,真要讲逻辑,跟筛子一样。(多一句废话,我只听说过子弹飞是微言大义片,没听说任何人讲其逻辑严密)

家园 子弹是寓言片,可以说,自有其逻辑,其严谨是近年最好的国产

其语言,构图,切换,色彩,暗示,意像都足够好!没人说它完美,而艺术不可能有完美,因此电影也称遗憾的艺术。

坦白说,市场好并不一定真的是最好的,但决不会差,巿场不好的则一定差。这是艺术的时间标准,好作品就是有最多观众的。李白,莎士比亚,曹雪琴,到鲁迅,王朔均如此。奥威尔,休谟都讨论过这标准。

伪艺术家不喜欢这标准,因为他们竞争不过別人!

家园 说话留三分余地

《美国往事》,导演为瑟吉欧·莱昂,1984年2月上映。片长:229分钟
[/QUOTE]当84年《美国往事》上映的时候,由于片时太长而惨遭横切竖剪为139分钟,导致故事叙述不清,因此电影遭遇了口碑和票房的双重惨败,这部电影带来的伤痛,使深受打击的莱昂内直到去世都无法摆脱。[QUOTE]sergio Leone卒于1989年.

市场好不一定顶好,但决不会差,巿场不好的则一定差。

这一点你只要看看诸如教父1,2,美国往事,或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让子弹飞》等

难道在你的口中,票房=/=市场?那你的市场的定义是。。。好不好看?

1939年,美国有两部经典影片问世。一部是风靡全球的《乱世佳人》,另一部就是老少咸宜的童话故事片《绿野仙踪》。这两部影片都出自同一位导演维克多·弗莱明。
The film grossed approximately $3 million against production/distribution costs of $2.8 million in its initial release. It did not show what MGM considered a large profit until a 1949 re-release earned an additional $1.5 million .
三百万的票房,能收回两百八十万的制作成本?

“市场好不一定顶好,但决不会差,巿场不好的则一定差。”

家园 Energy 就是Energy

在这个句式里翻成缺乏力度比较科幻。

Unlikely crowd-pleaser 我脚的是令人惊喜的意思,参见(the) most unlikely crowd-pleaser 的用法。凤凰的翻译大意没错,“在众多沉闷的电影当中”云云胡乱踩了别人一脚比较搞笑。fest partner翻作大众情人太有创意了,哈哈。

家园 市场不等于票房,后者是一时的商业巿场,前者由长期的消费者

构成,因此是时间标准,或长时段市场。这奥威尔,休谟,约翰逊等都讨论过,希望不要望文生义。

想想,80元一张票,1000万观众,8亿票房;8元一张票,5000万观众,4亿票房。这就是为什么票房是市场现象,却不等于市场。

家园 口说无凭,给个你的市场的标准吧。票房至少可测

请问,但对电影来说,你定义的市场,或者长时段市场,与我们平时说的判断语“好看”有区别吗?也就是说,在你的定义里,有市场=好看。

家园 长时段的消费者人数,或长期的市场存活。但无论如何

票房肯定不是标准,因价格,经济状况,广告等因素。《美国往事》就一典型,独立电影,非好莱坞片,而且你也查到了,“由于片时太长而惨遭横切竖剪”,这都会影响票房,但未必影响该影片质量(尽管影响了商业发行片的质量)。但即便当年票房不佳,但这还是好片(剪切问题不是影片艺术质量问题,只是令商业发行受到限制),恢复了长度,多少年了,还有人看,讨论,分析,因其触动了一些跨越时间空间的问题,还并非简单,值得回味,突然感悟。这就叫做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是艺术好坏的根本标准。荷马史诗,诗经,都将近3000年了,但读起来还是会感觉很好,这就是跨时间之市场选出的,或淘汰剩下的好作品。教父等也是如此。否则2012或泰坦尼克就好片了,其票房超过许多经典影片,包括教父,但今天我们还会看看盗版教父或美国往事,但有几个看过的成人(孩子不算)还会看看盗版2012?从时间空间看,美国往事的自觉自愿的消费者远超2012等,别看当年票房惨淡。

还想想,鬼子来了,活着,都没正式发行,基本就是没票房,但看的人还真不少,一直到今天都还有不少人看。

这也不是否定票房,不是说市场与票房无关。有关,但这里的市场最主要是以跨时空的消费者数量而不是消费金额来计算的。消费金额是特定时空(商业社会)的标准。可测是重要的,但不能因为尚无精确测度之可能时或测度误差会较大(自古以来谁是荷马史诗的消费者?这很难定,一点偏差巨大,基本上都只能估测),就用明知错误但看似精确的测度,例如票房,作为替代。这在统计学上讲过的,accuracy与validity的问;即使没学过,这道理也应当是一想就明白的。

我觉得你心态不太好,遇到问题不是先想道理,而是先查资料,这不错,但以为资料本身会说明问题这就有问题了。有时甚至查了后连资料都没看仔细(例如剪切,例如再次上映)或没查全(例如美国往事不是好莱坞商业片这一点),就准备反驳。资料其实是死的,思考才会让资料和知识活起来。说实话,有些问题,例如为甚票房不能等于市场,其实是一想就能明白的。

不再回了,祝好!

通宝推:高粱,
家园 嗯。也是此话题最后一贴。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中国知识分子搞了几千年的虚,是该改改的时候了。

电影毕竟是个产品,产生价值是其重要的一个属性。

基本上所有的话题都不是我引起的,而是你的话总是能找出现实的例子来反驳。也许你觉得我说的都是废话,因为已经有些“牛人”把这些东西都分析过了。只不过,我是不信牛人的,驳不倒现实的例子,“老牛”都不管用。理论不能指导现实,处处有特例,那这样的理论还是关起门来自己玩吧。

我理科生,定义很重要。没定义,说得天花乱坠都不好使。另外,怕被质疑的理论只是闭门造车。理论,是相关(所有)现象的总结。防质疑(经得起质疑)是其固有本性。

家园 那就再说几句!

别说什么理科生,文科生,理论思维的精细是一切学者的必备,理科生不一定比文科生强。温总是理科生把,要求企业家血管里流着道德的血液,这是什么。毛周连大学生都不是,但对问题的思考细致程度这100年来,有几人可与之并肩。

你是理科生,我是文科生;但我说了市场不等于票房,这是我的精细,你却希望将市场等于票房,这该是你的不精细吧?你说没受大众欢迎的电影就会是受有艺术品味人的欢迎,我说,这只是可能之一,但也可能都不欢迎,是烂片,你说是谁的思考更精细?你说没人质疑光棍证明光棍真实,我说,这是因为看这部电影的人基本是年轻人,没有经验和能力质疑,这是你精细还是我精细?你看了电影就相信了,我说,所有这些事是真的,但人物关系是错的,这是谁更精细?

我也不想在此较真,比个输赢,这不是我的目的,我的目的在于指出,是有文科生不精细,但不是所有文科生都不精细,也不要以为自己是理科生就一定更精细。精细是个人的天赋、训练和社会压力等多方面因素促成的,是个人的品性,不是群体的品性。如果不是这样思考,就是思考的不精细。

再说一句,现在是理科生,你敢保证你这一辈子就搞理工科?理工科改行经商从政的,无论国内国外,都太多了。因此说话不要那么早,否则一下子就不精细了。

对不起,我这个人就是不服反感和讨厌别人的教训,除了自身的知识、能力和智力,我不认为任何人可能因其职位、学历、职称、行业、权力、国籍、人种或其他集体标志而自然获得比他人的任何优越。

通宝推:野草魂,高粱,
家园 句型都懂,问题是unlikely没这种用法的——意外的,

其常规的含义是不大可能,几乎不可能,是否定的;你的或这种用法则将之肯定了,成为有可能的了。

家园 分析的很好

胡编乱造离现实生活十万八千里却又打着写实生活幌子是现在国内电影和电视剧最大的问题。如果不带大脑来看这些作品还好,但凡只要在看的过程中想想,好些事情在乌托邦都不太能发生,也就能听听里面逗贫的段子了,整体而言还是垃圾级。

家园 不大可能发生的但发生了

是为意外。unlikely用在预期里符合你所说的常规。但是影评描述的是已经发生的事情,所以凤凰和飞鸭的翻译对头。

家园 这样解释可以说通,但作为衍生含义;我改过来了,谢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