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这里是布列斯特要塞,我们仍在战斗…… -- 无事忙

共:💬86 🌺44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一码是一码

你说的也不少。苏俄内战和二战是两码事,苏德狼狈为奸跟强盗没有区别。卡廷森林事件是苏联内政,愿意讨论你自己去开帖。

家园 这部影片恰恰证明了一个时代的彻底完结。

影片是由白俄罗斯拍摄,而不是继承了苏联主体的俄罗斯联邦拍摄。虽然,有拍摄地点的原因,但这个组合还是让我觉得别扭。

家园 不是跟群众欣赏口味有关

而是跟经济体的生产组织方式有关。

当前国朝的生产组织方式,是在利用国际资本的力量组织国内生产。

所以,要全力以赴讨好国际资本的欢心,尤其要讨好国际资本的最大代理人美国人的欢心。

所以,拍出恶心至极的片子来,是因为压根不是给我们看的,那是给美国人看的。

其标准也是围绕着横扫全球的普世价值和国军横扫天下的主题来拍的。

BTW,老谋子的成功更重要的是他看人眼色的本领高人一筹。

他的片子,都是“讲政治”的。

通宝推:种植园土,
家园 想得奖呗,就"怎么别扭怎么拍"啊!
家园 八一厂据说拍过一个长津湖

但是出了911,为了不伤害美国人民的感情,就禁掉了

家园 拜托,当年十月革命后波兰白军屠杀红军可是很欢啊

结果现世报,在卡廷被反过来屠一遍

家园 联共(布)党史全书的结束语还记得吗?太有预见了。

离开大地的安泰,被盖尔枯里斯举到半空中扼死。全世界的共产党人只要脱离大地母亲——人民群众就肯定完蛋,而且一定是在被敌人高高举起的时候……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这片子很烂,特别是战斗场面

根本体现不出要塞守卫者的顽强抵抗,给人感觉几天就全完了。而事实上,有人坚持了一年多。

家园 刚看完,谢谢推荐!
家园 《坚守要塞》

谢谢推荐,应该说片子还是不错的。我把相关的书和小说都找出来看了,感觉书写的更丰富,作者也有比较严谨的考据。布列斯特要塞的英雄事迹,最重要的还不在于前期,不在于电影努力表达的战争场面,而在于后期,零散被分割,已经无救援希望情况下的坚守。

瓦西里耶夫的《未列入名册》,基本上是根据史实,用一个虚构的人物串起来的。我感觉写实的部分都很感人,反而是虚构部分,有的地方有些牵强。从拍电影的角度来看,这个脚本可能会更好。

还发现一部根据此事改编的五十年代的苏联老电影《坚守要塞》,这部片子是从1945年苏联攻下柏林,解放战俘营开始倒叙的。可以看一看。不过这是黑白的,效果不太好,是配音版,而且不知道为什么片子有些地方不是很连贯。外链出处

家园 俄国有日耳曼族的
家园 这是《莫斯科保卫战》前半部为数不多让人稍微舒心点的地方

前半部太压抑了,苏军不断地被歼灭,高级将领阵亡或自杀,苏军好不容易反攻一次,还给原路打回来。

只记得加夫李洛夫被拖到围墙边,以为要给打靶了,结果是德军摄影师拍了一张照,就此定格,旁白说他活下来了,舒一口气;

还有一次是在哪个小城市,一个师长带着一些反坦克炮,守住了阵地,后来这个师长说是被俘,又逃出来,当了游击队,后来才牺牲的。至少没死在战争开始最窝囊的一段,算是另外一个让人稍微舒心点的地方了

家园 关键是布列斯特这个地方本来就有争议

以此下判断说“俄国人守抢来的地方守得好”是不对的。以旅顺为例子还差不多

家园 百度了下,那个小城叫莫吉廖夫。

师长是罗曼诺夫将军。前半部还有一次,红军六十多辆坦克,每辆仅仅携带三发炮弹,袭击歼灭了二百辆缺油趴窝的德军坦克,简直打活靶。

记得前半部最后旁白“西南方面军没能挡住德军的进攻”(大意),后来才知道实在太轻描淡写了。

家园 谢谢艾卡特有心人百度

接着回忆一下。

那个每辆坦克散发炮打给没油的德国坦克打靶,确实记得了,好像是一个坦克旅,接到任务后说每辆坦克只能摊三分坦克,结果还是上了,一开始追着德国步兵进村,用机枪打来着。很多坦克停在窝棚里,这段确实蛮爽,我数着,好像不止三发炮弹。不过我记得好像最后这次反击还是被德军坦克原路打回去了。

上半部最后有一段记得是某个城市解放,苏军列队入城,具体忘记了,当时反正小,似懂非懂,也舒心了点。 上半部片尾放城市风景,旁白说没挡住德军进攻,确实太轻描淡写了,但给观众,由其是那个时候还不太懂的中国观众心理安慰是不小的。

再八一个印象深刻的片段---

有一次苏军反攻,一个苏军步兵又是翻跟斗,又是下蹲射击,镜头跟了很长,感叹“神人”,没想到最后嘎巴一下还是死了,始终是侧面,连个正脸儿都没看清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