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天朝经济,危机还是崩溃? -- hwd99

共:💬39 🌺117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低汇率是物价上涨重要原因

并不赞同主流理论。不是说,出口太多,造成国内商品太少,而是说,出口商品,让商品减少以后,再增加国内货币。

家园 时代不同了,总以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作为基础不成立

现在除了非洲某些国家,哪个国家的危急是由吃不饱造成的?苏联的解体是因为粮食不足吗?中东茉莉花是由于吃不饱么?

现在更加矛盾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尊严问题。

家园 你说的这点很对,不过其内在原因是

这些国家有很大一部分人相信西方。例如,那个卡扎菲,直到死前还在寄希望于西方,萨达姆等于脱光了让西方检查,那个锅巴,直到现在还认为导致苏联解体的新思维是正确的。

中国的精英还没有他们那么笨,虽然我常常怀疑,他们也那么笨。当然,后来我还是在加上了一句,“当然,我们还要防止美帝在中国搞颜色革命而导致的崩溃”。最重要的还是,中国人民不会相信西方的普世价值,让西方的颜色革命成功的。

家园 嗯,说法不同,基本上内容是一样的

这里有篇文章,主要说外汇占款增长过快,所以央行不得不发行央票,提高存准率等措施回收这部分对应的人民币,那就更加不可能额外增加新的人民币发行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并不等于外汇储备对应的人民币。以前是货币供应量多于外汇储备对应的人民币,现在是货币供应量少于外汇储备对应的人民币了。

http://wiki.mbalib.com/wiki/%E5%A4%96%E6%B1%87%E5%8D%A0%E6%AC%BE

外汇占款对货币政策的影响[1]

  1.1993年以前,央行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是中央财政透支和商业银行的再贷款,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后,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外汇市场供大于求,央行被动入市干预以维持汇率稳定,导致外汇储备激增,央行外汇占款增加,货币供给量也被动扩张。为使货币供给量的增长保持在预定范围内,央行不得不发行央行票据和收回、压缩再贷款等信用放款。而再贴现余额在贴现率较高的情况下已萎缩接近于零。央行这种对冲操作的结果,一是导致了货币投放结构的变化,外汇占款的比重急剧上升。而再贷款等货币投放方式的比重不断下降。外汇占款成为投放基础货币的主渠道:二是央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主动性下降,货币政策调控机制的有效性自然也就降低。

  2、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但这一投放方式的可持续性、可调节性较差,主要取决于外汇储备的增长状况,而外汇储备又取决于国际收支状况,其很大程度上已成为内生性变量,央行对其进行主动调节的余地不大。在外汇储备持续增长时,经济运行所需要的基础货币能够保证投放,而在外汇储备增长缓慢时,由于央行在基础货币投放方面已形成对外汇占款方式的依赖,货币政策往往不能及时相应增加其他方式的基础货币投放,这势必影响央行运用货币政策的艺术性和能力。例如,1994~1995年国内通货膨胀压力较大,而同期外汇占款对基础货币增长的贡献度分别为66.5%和63.5% ,加剧了通货膨胀压力,导致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大大降低。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1998年外汇储备仅增加了50.7亿美元,由此投放的货币量较前几年大大减少,成为我国扩张性货币政策下货币供给量增速减缓、物价疲软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显然,央行过分依赖外汇占款来投放基础货币,以使央行调控货币供给量的主动性下降,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难度加大。

  3.以外汇占款为主渠道投放基础货币,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如政策时滞。在对外开放程度较低的宏观环境下。央行基础货币投放到扩张要经过从央行发现问题、制定政策(内部时滞)到商业银行一系列信贷活动(中间时滞),以及从银行体系到企业体系的存贷款转化过程(外部时滞),具有较长的时滞。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特别是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重要渠道,而外汇占款能够通过银行结售汇体系将基础货币迅速转化为企业和居民存款,这相应导致了货币供应量扩张速度的加快和货币政策时滞的缩短。

  4.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而再贷款和再贴现以回收资金为主,造成国内货币投放的结构性失衡,给货币政策的调整带来困难。主要表现为:在产业结构上,外向型企业、部门和行业,由于出口所创外汇经过结售汇后能得到人民币资金,转化为银行存款。资金相对充裕;而内向型企业、部门和行业,因央行回收再贷款和贴现率较高而得不到充裕的资金支持;在地区结构上。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沿海发达地区,资金供应相对充足:而开放程度较低的内地地区,资金供应相对短缺(尤其西部地区)。由于出口量和外资流入量在不同部门和地区间的分布不均衡,再加上不同部门和地区间的盈利情况也不同,很难保证通过外汇占款投放的资金都流向合理的地区和需要扶持的行业,从而出现外贸企业资金相对宽松,国内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资金相对紧缺的局面。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会促使原材料和劳动力等向外向型部门过度转移,造成内向型部门原材料和劳动力短缺,这种结构性变化会加大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调整的难度,影响其实施效果。

家园 有一种说法,苏联解体和粮食不足有很大关系

就是说,苏联在80年代有严重的粮食不足问题,不得不用外汇在国际市场上购买粮食。而美国当时大大压低石油价格,苏联出口石油无利可图,外汇本来储备很少,另一方面人家还不爽快卖给你,你要购买粮食就必须答应西方的各种改革措施,所以才会有新思维什么的出台,最后导致苏联解体。如果不是因为这个问题,戈尔巴乔夫就算想搞新思维,别的人也未必同意,他可能早就当初成国家领导人了。之所以他能当苏联国家领导人,就是因为别人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苏联的粮食不足问题,所以只能由着他向西方靠拢,实行新思维。

而正在茉莉花的埃及,粮食自给率更低,对美国的依赖性更强。

粮食是每个国家的重中之重,如果内部粮食产量不足,统治者为了获得国际市场的粮食,就会向美国做各种妥协,结果大家看到的自然就是统治者在别的方面损害了国家利益讨好美国。于是大家造反的理由,并不是粮食不够吃,而是自由民主尊严等等。如果真的物质极大丰富,哪个统治者愿意向外国妥协呢?哪个不愿意自己的百姓生活更有尊严呢?

中国现在的粮食自给率差不多是90%,设想一下,如果这个比率降低到70%甚至50%,中国需要在国际市场上,特别是向美国购买粮食的时候,美国说,我卖给你粮食,你答应我一个条件,比如讲,开放金融,你,作为决策者,会怎么选择? 你是愿意看到自己国内30%的人没有饭吃呢,还是开放金融?好,我相信大部分统治者都会选择给老百姓买粮食而答应美国的条件。那么金融开放了。然后下一次呢?你粮食年年要吃要买啊,金融开放了就是开放了,你不可能下次还说,我答应你开放金融你卖粮食给我,不行的,这回人家不需要你开放金融了,因为你金融已经被人控制了。那么这回条件是什么了呢?土地私有化。人家理由很充足,你们国家为什么粮食不够呢,就是因为土地没有私有化。我卖粮食给你,还帮你解决问题,你看你怎么可能不答应呢?好了,粮食买来了,土地实行了私有化。可是这当然并不是真正的解决粮食短缺的办法,你粮食又不够了,还是要向美国买粮食,这回美国的条件是什么呢?让台湾独立。你答应还是不答应?你,作为决策者,会怎么选择? 你是愿意看到自己国内30%的人没有饭吃呢,还是忍痛割爱让台湾独立?我想绝大部分统治者都会为了让全部老百姓有饭吃不因为饿肚子而造反,选择忍痛割爱,让台湾独立吧。然后接下来呢?老百姓吃饱了,发现你统治者,怎么卖国啊,把金融给卖了,把农民的土地给卖了,把台湾给卖了,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为了尊严,为了国家统一,为了种种种种和粮食没有关系的原因,揭竿造反了。

可是探究深层原因,这真的和粮食没有关系吗?

家园 主要是结构失衡,外贸地区生产过剩,内部地区购买力不足

这里有一篇文章讲得很好

http://wiki.mbalib.com/wiki/%E5%A4%96%E6%B1%87%E5%8D%A0%E6%AC%BE

外汇占款对货币政策的影响[1]

  1.1993年以前,央行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是中央财政透支和商业银行的再贷款,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后,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外汇市场供大于求,央行被动入市干预以维持汇率稳定,导致外汇储备激增,央行外汇占款增加,货币供给量也被动扩张。为使货币供给量的增长保持在预定范围内,央行不得不发行央行票据和收回、压缩再贷款等信用放款。而再贴现余额在贴现率较高的情况下已萎缩接近于零。央行这种对冲操作的结果,一是导致了货币投放结构的变化,外汇占款的比重急剧上升。而再贷款等货币投放方式的比重不断下降。外汇占款成为投放基础货币的主渠道:二是央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主动性下降,货币政策调控机制的有效性自然也就降低。

  2、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但这一投放方式的可持续性、可调节性较差,主要取决于外汇储备的增长状况,而外汇储备又取决于国际收支状况,其很大程度上已成为内生性变量,央行对其进行主动调节的余地不大。在外汇储备持续增长时,经济运行所需要的基础货币能够保证投放,而在外汇储备增长缓慢时,由于央行在基础货币投放方面已形成对外汇占款方式的依赖,货币政策往往不能及时相应增加其他方式的基础货币投放,这势必影响央行运用货币政策的艺术性和能力。例如,1994~1995年国内通货膨胀压力较大,而同期外汇占款对基础货币增长的贡献度分别为66.5%和63.5% ,加剧了通货膨胀压力,导致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大大降低。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1998年外汇储备仅增加了50.7亿美元,由此投放的货币量较前几年大大减少,成为我国扩张性货币政策下货币供给量增速减缓、物价疲软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显然,央行过分依赖外汇占款来投放基础货币,以使央行调控货币供给量的主动性下降,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难度加大。

  3.以外汇占款为主渠道投放基础货币,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如政策时滞。在对外开放程度较低的宏观环境下。央行基础货币投放到扩张要经过从央行发现问题、制定政策(内部时滞)到商业银行一系列信贷活动(中间时滞),以及从银行体系到企业体系的存贷款转化过程(外部时滞),具有较长的时滞。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特别是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重要渠道,而外汇占款能够通过银行结售汇体系将基础货币迅速转化为企业和居民存款,这相应导致了货币供应量扩张速度的加快和货币政策时滞的缩短。

  4.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而再贷款和再贴现以回收资金为主,造成国内货币投放的结构性失衡,给货币政策的调整带来困难。主要表现为:在产业结构上,外向型企业、部门和行业,由于出口所创外汇经过结售汇后能得到人民币资金,转化为银行存款。资金相对充裕;而内向型企业、部门和行业,因央行回收再贷款和贴现率较高而得不到充裕的资金支持;在地区结构上。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沿海发达地区,资金供应相对充足:而开放程度较低的内地地区,资金供应相对短缺(尤其西部地区)。由于出口量和外资流入量在不同部门和地区间的分布不均衡,再加上不同部门和地区间的盈利情况也不同,很难保证通过外汇占款投放的资金都流向合理的地区和需要扶持的行业,从而出现外贸企业资金相对宽松,国内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资金相对紧缺的局面。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会促使原材料和劳动力等向外向型部门过度转移,造成内向型部门原材料和劳动力短缺,这种结构性变化会加大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调整的难度,影响其实施效果。

为啥那些企业总是说,外贸容易做,因为回款快,你发了货很快就能收到钱。而内贸部不容易做,因为发了货,还得三催四催才能收到钱。以前不明白原因,现在看了这个,就一下子明白了。中国的货币政策的影响导致的。

家园 中东茉莉花难道不就是因为物价飞涨引发、造成的么

失业、粮食等基本民生物资价格飞涨。。。

至于后期被人诱导,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家园 TG多年一号文件是农业并不是官僚啊。TG对国家命脉还是

挺上心的。

家园 知道美国加拿大一家种几百亩地国家还是大力补贴的原因

吗?美国加拿大这种机械化大农场式的粮食生产是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N倍,从而成本也低得是我们根本望其项背的。可两个政府对于农业的补贴可一点都不少,种一亩地就有一亩的补贴。为什么,就是拿粮食做为打击控制农业国家的武器。因为粮食价格低了,那些农业国才不容易积累原始发展资金。

2003年,我国农民人均经营耕地面积不到2.5亩,而主要发达国家,如1998年法国农民人均耕地面积约为134亩,美国农民人均耕地面积约为415亩,加拿大农民人均耕地面积约为818亩,澳大利亚农民人均耕地面积约为907亩。

世界耕地面积最大前五位耕地面积的排序为:美国,印度 ,加拿大 ,中国 ,俄罗斯。 美国国土总面积为96291万公顷,其中耕地达19745万公顷,占世界耕地总面积(150151万公顷)的13.15%,

加拿大可耕地面积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6%,其中已耕地面积约680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7%,人均耕地面积为 2.14公顷。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鹿心社说,目前我国的耕地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人均耕地少,我国现有人均1.59亩的耕地,是印度的二分之一,美国的六分之一,俄罗斯的八分之一,加拿大的十分之一,

家园 这就是国际版的剪刀差

发展中国家其实有土地资源(是总体的,不是平均),基本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矿产资源。

你可以看看发达国家怎样对付发展中国家的:1.极度压低农产品价格,让农业国没有足够的资金发展工业,这样就只能购买发达国家的工业品。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资源也就禁锢在土地上。所以就有发达国家大力补贴农场主的政策。2。压低自然矿产资源的价格,控制产地或制造混乱,所以才有中东产油国的动荡。所以我敢说在新能源没有发展起来之前石油价格不会上升太高。

感谢太祖吧,牺牲一代人发展起来工业系统和培养了一代工程师,让西方建立起来的高昂的工业品价格体系彻底崩溃;建立起来的强大的国防力量让西方只有借助什么普世价值什么知识产权来维护他们的剥削(知识产权在强大的山寨面前就是浮云)。

家园 真逗,不知道苏联解体前的招牌动作是什么吗?

买面包排的队越来越长!

家园 两条消息,精英们应对危机措施

主楼预测,只有针对中产阶层:

一条是减少支出,是将事业单位市场化,出台新的改革: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

(2011年3月23日) 外链出处

另一条是增加收入,是电价涨价,实施阶梯电价,针对较高收入,用电量较大的用户。

发改委:全面推开阶梯电价等于全面涨价。外链出处

家园 莫名其妙的逻辑

出口100万亿商品,那进口多少,要是光往外卖了,老百姓这些年家里添的东西是天上掉的?物价上涨怎么可能是出口商品多引起的?就说肉价一年升一年降的为什么,难道不是供需关系导致的么?02年有饿死人的情况?哪里发生的,饿死多少人,能不能提供确切消息?

物价上涨一定会有很多原因共同造成的,而影响每一种商品物价上涨的原因又都不会相同,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么笼统的归结到出口未免让人觉得空洞无物

家园 给你根据

关于出口损失:外链出处

关于2002年饿死人,发生在重庆,报纸上登载过:

外链出处

家园 看吧,现在往那改都是达不到既定目标的。

何况定的目标也不对,对的目标方面看不到出现的可能,不管怎么样的方法政策都会在博弈中变形,二三十年?有的观点我不认为会,如果危机不能避免,危机早点爆发式好的,当零零与九十后20三十岁的时候爆发更加可怕,资本的危机归根到底是人的不便与差距的危机,隔壁帖子里说晋朝空谈然后文疯子,武疯子。高谈无计无形,卖国有路,报国无门,那些人爸爸要是将军是官二代酒不会了。历史总有相似之处因为人性没变,宗室相残,陪都事变,何其相似。零零后与90后不是老一辈了。环境变了道德崩溃下成长的他们可是会像爆卡扎菲的菊花那样的,新的一代对人民别说感情深厚问题了,恐怕要待民如敌寇,会不会印度化是一件,不过民国化,印度化趋势不可避免,改不了的,大灾变要来的话,活下去活的好点就行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