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种姓制度的资本主义逻辑—对印度IT业比较优势的再认识 -- 燃犀下照

共:💬60 🌺669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印度现在越来越以金钱、权力本位

婆罗门如果破落户了,那么低种姓的公务员也是不尿他的。印度好像对低种姓有政策保护。有低种姓的做议员的,当然凤毛麟角,走出来太不容易,主要是教育这个隐形的鸿沟控制住了。

家园 有机会接触.......

(*^__^*) 嘻嘻……

家园 习俗的权力是巨大的.........

不要低估这个影响。何况,印度的宗教绝对不是我们国家这种社会团体还被党教育多年的那种——他们真有能力动员相当巨大的社会资源,包括政治资源影响很多事情。

而种姓本身就是包含了很多社会经济符号——这是阶级利益与现实好处——没有那么容易消除的。

我们国家的革命那么彻底与激烈,但是相当多的封建性的,传统的东西现在还是存在并且有所抬头的。

这种文化因子最难以排除与修正。

家园 晕,回错位置了......

我还是有点不习惯西西河........

印度有机会接触并且有些往来。

我朋友的一句话最典型:印度實在是個太神奇的國家:有最厚臉皮的騙子,也有心地最純潔好人;有罪髒亂的街道,也有令人屏息的風景。原本我以為自己已經能夠掌握印度,但我卻只能被印度掌握。再往前一點,他被印度騙子騙的時候,騙子的經典台詞是:"We Indians believe in karma, good things, good karma." 然後就把他騙去假的travel center=.=。

哈哈哈哈.............

家园 这个同意,隐形的巨大鸿沟就是在欧洲都存在

美国人也有骷髅会、共济会不是?

家园 是啊,神奇和不可思议

除了印度没有令人惊艳的美食以外,所有的巨大落差都找得到

说实在印度还是一个农业社会,可能49年前我们就那样子

家园 印度的文化能顺利输出恰恰说明他们的文化对西方没有威胁

印度的文化输出较中国的优势,除了自己已经很早融入西方体系之外,还有西方能控制文化影响舆论的阶层不可告人的目的

现在西方人可以说是拥有着话语霸权的,他们只会让对他们没有威胁的文化输出到西方,不可能让和自己有竞争关系的国家的文化好好的输出到自己的地方

向西看的那个槛(摘录)

  我初来法国,涉及中国有一个常入耳的词:“神秘”,这也是涉及中华文明最友善的词,再好的词绝难听到,除了学术界个别例外(需要良心才敢做,因为是政治 不正确的),公共舆论全盘抹去了基本事实:即中华文明是发达并对人类历史影响巨大的文明,在近代之前领先西方文明,推动人类进步的一些重大发明来自中国。 这一手我是在若干年后才发现的,因为是只做不说、暗中操作的。乍到的外来客听到东道主赐予“神秘”二字,相当得意,带着中国人特有的由好心堆砌的浪漫,我 把这个词朝正面的方向送出去多远,你是可以想象的。直到贴近这个文明的心脏,我才学会听这个词的弦外之音。

.......

  所以我渐渐明白,“神秘”是一个刻意保留的挡箭牌,是精英为模糊视听、搅浑水服务的,潜台词是:那个遥远的中国是不可 理喻也不可解释的。只这样一个注解,就把中华文明降格到原始文明的位置,根本没资格与西方文明坐一条板凳。只有深解西方人的心理底质以及用词的精挑细选, 才能悟到“神秘”这个词可不是礼物,而是暗刀子。而且是一把双刃剑,蒙蔽西方百姓的同时,也让中国人永远看不清他们的“自觉和有意”。这个让狩猎者垂涎了 几百年的猎物,真的还有某个角落是“神秘”的吗?

.............

  半年前勃朗利堤岸博物馆举办南美印第安文明 展,媒体大肆炒作,每天参观者众,我去了几次才排上队。走进展室,便看到了那夹在真实间、可以卸掉人的全部警觉、比通篇谎言有效得多的细节:在一面墙上, 画了一张人类各大文明时间表,在这个常识表上,唯独中华文明被抹去了。制表人无知?偶然的疏忽?

  不久,我到位于玛德兰的巴黎美术馆看印第安古代金器展。无独有偶,馆内同样有一张人类文明时间表,竟也这么巧,表上独独没有中华文明。这样的常识错误偶然发生一次,是可理解的,连续不断地“发生”,读者自己判断吧。

  几年前中法文化年期间,像三星堆这样辉煌的古文明展,被排斥于巴黎各大博物馆门外,只在市政府免费展出,这就把三星堆降格于市府宣传廊的水平。

............

  在这本和另一本巴黎唯一两 份每周文娱节目手册上,“中国文化中心”的各类展览时间表也不在其内,而从丹麦到日本文化中心的节目都收入在内。这一举动让法国普通人没法绕开“封锁”接 触到中华文明。而这个“中心”做了什么有损法国利益的事吗?绝对不敢!这简直就是一个“送礼”机构,在巴黎中心最富区买下豪宅,把中国最好的艺术品和文 物,免费拿来给他们看,还有酒菜招待!

话语的流向(摘录)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年06月15日 第 07 版)

  读完《向西看的那个槛》,有人可能追问:西方世界似乎绕了一大圈来否定中华文明,这究竟能达到什么目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占据文明制高点。占据了文明制高点,才能抢占道德高地。抢占文明制高点就进入了所有谋略的中心:如何拥有话语权。

  话语权的构建是精心操控的巨大工程,绝不是善良、公平心、开放、透明甚至自身的强盛就能拿到的。首先要占据制高点,才能控制话语的流向。一般人只看到话语权是国力和霸权的产物,而忽略它是一个精密的操纵系统。其实,技巧的核心就是话语的流向操纵于谁手。

..........

  话语的流向是一场精准谋划的 战争。引一位法国汉学家的话说:中国在这场图谋已久的战争中至今处在不设防状态。在这里,解构对手的“话语平台”与自建平台是双管齐下的,操纵舆论的力量 不在于往自己脸上抹金,而在于往对手头上扣屎盆子!话语的流向绝非信息的“交流”,而自始至终都被视作一场战争!

............

  西方世界对“话语平 台”的控制有一张严密的网,从文化到体育无所不包,没有一个环节是疏忽的。就说体育吧,掌控“话语”的基本做法是不播放中国人有优势的体育比赛;不传播中 国自己组办的赛事;在各类国际比赛中封锁中国人参赛的事实。

............

  产品档次的提升,质优固然重要,但并不起绝对作用,关键在于西方是否让你挤进“话语平台”。这才是当今世界最残酷的现 实!话语是操控消费者价值判断的闸门,此闸门的开启与关闭,造成的现实结果是:中国人愿意花一万块钱买一只法国品牌的皮包,而法国人要求中国人以最低价格 向他们出售同样质量的物品。两国民众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南辕北辙的价值判断?一件寻常物品的价值真有如此悬殊的差异?话语已成为现代战争劫财篡权的武器。

看世界少用“心态”多用“头脑”(摘录)

  但英国人毕竟不是中国人,记得爱默生在他的《英国人的气质》一书中说过,英国人脑袋宁死在目的上,绝不会因为个人得到好处就忘了使命。所以马特使丝毫没有被中国人对他的笼络打动,他在半年横跨中国的旅行中,一路收集军情,顺带偷窃诸如茶树之类的技术“专利”,这一切都在对他们日久生情的中方陪同人员眼皮底下进行。回到英国,马特使也未有一刻顾念朝夕相处的中国人对他的情谊,去搭建中英理解之桥,反而开始谋划后来给中国带来灭顶之灾的那场战争。

  我固然不希望中国人也有英国人那样的海盗本性,因为5岁学童的要求得到满足,就忘了美国军舰在中国大门口耀武扬威,是不是有点像当年那位泪水涟涟的陪同官?

...........

  Tieu准确地将两个文明的本质差异用寥寥几笔勾勒出来:西方文明的征服本质和中华文明的和平本质。所以我不认为中国由于不具征服本性,以自己的世界为中心,就应该为野蛮入侵承担责任。说中国因为自大而挨打,正是接受了征服者的逻辑。

...........

  虽然有人对前辈洗劫中国,感到愧疚,但统治精英并无悔意,法国为将犹太人遣送纳粹德国而忏悔、对贩卖黑奴道歉……但何时对火烧圆明园道歉?再说怎么会道歉,如果中国人都觉得挨打是自己不好。

...............

  《向西看的那个槛》被法国一家网站翻译成法语刊登,有意思的是,译者为事先圈定读者的思维而有意偏译,而偏导的方向恰恰与潘文的思路如出一辙:自大、排外、仇视西方。打人的与被打的思想统一到如此程度,打人者如此反应颇合逻辑,被打的人低头认罪他都心有余悸,若抬起头直视他,而且竟敢破解打人的秘密,那还不罪加三等。

.............

  我佩服西方统治者的地方,就在于他们极擅长让被洗脑的人在不知不觉中被洗!这是一门高等艺术,让人察觉的,就不叫洗脑而叫灌输了。潘先生举了李娜夺得法网女单冠军的例子来反证。如果一个体育项目,西方人占绝对优势,且由正拓展中国市场的国际奢侈品集团赞助经营,偶尔有个冠军让中国人得了,而西方主流媒体不报道,那就不叫洗脑了。但只要看看世乒、世羽冠军是否同样命运,比较报道李娜夺冠的新闻与对中国奥运新闻的恶意操作(我曾写过一文记述在法国观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就可看到什么叫舆论操纵。更何况,在关于李娜的报道中有一些微妙“细节”,比如法国媒体在不封夺冠事实的同时,大多掺进了附加主题,说李娜是与政府对抗的人(法国《解放报》报道标题“李娜,一个朴实的反抗者”),她的成功与其母国无关,她根本移民德国。这些“细节”才是“洗脑”的内容,也是西方精英的高明之处。

............

  何以中国人眼睛亮一点,就是对西方的仇视?此种荒谬逻辑为什么总像“卫士”似的冲出来遮挡已经毫无忧患意识的国人之眼,好像我们介绍一头肉食动物时,说老虎可能吃人就是仇视老虎?把中国人任何一点自尊都上纲上线扣上“排外”的罪名,把“开放”作为对中国人的道德要挟,正是落入了征服者设计的思维陷阱。

.........

  218年前,假如陪同马戛尔尼的中国官员没被英国绅士的温文尔雅和自己两面讨好的心理蒙住双眼,一路细察来客的真实意图,也许中国人就不用等到1840年才发现天敌的到来。

通宝推:平淡是真,方天化几,放牛郎,终身副教授,
家园 帖子好长!不过我都看完了。。

一直对印度很感兴趣,邻居,文明古国,人多,潜在的最大竞争对手,没有共党的中国的样子。。

家园 如果发生这种事件,印共(毛)的机会就来了

不过我觉得,现在这样的印度挺好的

印共(毛)还是不要上台的好

家园 阿三优势挺大的

知识的话,中国从来不重视,倒是西方等国家重视尊重知识。

家园 我们公司只要是印度朋友插手的IT项目

必乱糟糟收尾。IT项目要求逻辑清晰,系统结构合理,各组件功能配合无误,还有大量细节干净简洁。这些都是印度人不具备的素质,国人要好太多了,国人就是英语差些,吃很多亏。

家园 思维太发散了

标题七个字,内容二十来个字,内容与标题完全脱节,涉及中国、印度、西方这样三个极其复杂的事物的评价,厉害

家园 其实中国有种性制度,只不过是用文化定义的,所以必须搞文革

其实中国也跟印度一样有一个种性制度,只不过不是用血缘定义的,而是用读书人和知识分子和农民和大老粗等等等等定义的

所以必须搞文革,把中国社会的上等人和他们的生活方式包括他们喜欢的东西冲击一下,比如说文物和庙宇等等这些上等人的玩意儿

相比之下,印度就没有,印度的上等人从来不受冲击,印度的文物和庙宇都保护的非常好

家园 这个算不上种姓制度吧

“种姓”(caste,或译为卡斯特)一词源自拉丁语的castus,原为“纯洁”之意, 在欧洲的西班牙语与葡萄牙语则作castas,即“种族”的意思,同样的用法则见于16世纪的英国,当时的英语将cast当作相同的意思。15世纪葡萄牙人在印度建立贸易据点后,首先将此字用于该制度之上,“常常用来称呼印度最低贱的各个阶级,以与高阶级的主人们有所区别”。随着西方社会对该制度的兴趣,该词逐渐被普遍采用,意义上也出现改变。

种姓制度的特点,在于“洁净”,更准确一点是隔离。在中国,大老粗和知识分子之间是不隔离的。

家园 隔离不是绝对滴,隔离还是多方面滴,隔离还是不同程度滴

在中国,大老粗和知识分子之间是隔离的,穿长衫的瞧不起穿短衫的,甚至城里人跟乡下人都是隔离的,所以上山下乡才会让城里人认为几乎是被处罚

只不过这些不是用血缘定义的,因此个人可以通过个人努力,比如说发财和考上状元改变,但是,这种个人的改变不影响整体,所以,整体来说还是隔离的,比如说红楼梦里的四大家族相互通婚,丫鬟和焦大和刘姥姥等等的地位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