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指责《狼牙山五壮士》事件的人们,你们真的明白吗? -- 碧血汗青

共:💬101 🌺4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有没有新教材的目录呀?

看一本书,先看目录,这是我的习惯。

这次上海改编了教材,我也仅仅是从网络新闻上面看到了消息,并且随手写了一篇“和台独面对面,兼谈教科书删节事件”。

我现在很想知道上海那里的教科书到底是一个什么内容,毕竟,没有全面了解情况,是不好下结论的。

不过,很多时候,“新教材”未必比“老教材”好多少。别的教材我不知道,反正,高等医学院校的教材,新版的内科学和外科学我个人感觉不如我们当学生的时候学习的“老版”。

“变”未必都是好事情,关键要看向“好”变,还是向“坏”变。

家园 我不记得是谁说的这句话了。

如果一个国家不尊重它的保卫者,这个国家必然将沉沦下去。

可怕的前景。

家园 献花支持!
家园 想探讨下.

上海是中央严格控制的一个大城市,科教部门又属于政府的一个部门.

如此撤换决定,单一个挑选论文的小组能独自决定的吗?又是上海人民所能影响的吗?

家园 【原创】再说详细点,我希望我写的能被看明白,而不需要无数次的重复

五桥仙 ( 中文论坛西西河 cchere.com

标题:这个辩护非常的苍白。

这个辩护通篇说的就是最重要的一条,这个程序是合理的。但是作为大众,不需要关心你走的什么程序,只需要关心你最后的结果。现在的结果是《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惊心动魄的文章被删除了,换上了一篇温吞水一样的东西。你走的程序是直接用刘翔替换了《狼牙山五壮士》,还是又删又增,结果上有什么区别?

----------------------------------

回答:

首先我要很明确的告诉你,我不为谁辩护,请你也不要擅自让我去为谁辩护。我写这个东西的目的,我说的很清楚,希望你能看明白或者看仔细了再说话。

其次,我请问你一个问题,你知道一册课文里有多少篇革命英烈课文吗?

至少有四篇是同一类型的,给你看两册现行教材中的爱国教育单元目录,括号内的注释是我加的:

第五组(也就是一个单元)

15 狼牙山五壮士

16 小英雄雨来(抗日小英雄故事)

17 军神刘伯承(刘伯承做手术)

18 金色的鱼钩(红军过草地)

这是下一个年级的同一主题单元目录:

18 冀中的地道战

22 丰碑(红军过草地)

23 毛主席在花山

24 飞夺泸定桥

25 夜莺的歌声(抗击纳粹德军)

------------------------------------

看完之后,请问你是不是还要坚持你这个说法:

“里面还有说是集体决定的,如果是这样,那么就更加危险,假设这个挑选论文的小组完全具有代表性,那么,他们挑选的结果,表明这个小组代表的群体,自觉不自觉地已经有了那个小台独的思想素质,不再看重英雄,开始温吞水,更危险的是,他们不仅自己持有这个态度,还以教科书的形式,向下一代灌输这个态度(不要说灌输这个词对不对,刚开始识字的小学生,对各种思想有多少抵御力,可想而知)。我见到的网上评论,骂上海人而不是单骂挑选文章小组的不少。如果这个小组完全具有代表性,那么这个骂法倒也没冤枉他们”?

我不懂你说的“小台独”是什么意思,不过你肯定不知道教育部早就把教材编写任务放开让各地方都可以编写了,不要说一个上海,就是一个学校也有权利自己编写自己学校的教材。

我再借用一句新京报的话来说,那就是课本是教材,而不是革命英烈传。

在一册课本的同一个单元里,至少有两篇一模一样主题和内容的课文,都是说抗日英雄革命先烈的。那么请问,如果现在有一篇是抗日英雄,另外还有一篇是当代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你就可以认为是“不再看重英雄,开始温吞水”了吗?我请教一下,为什么要这样说?温吞在那里?

至于你说“更危险的是,他们不仅自己持有这个态度,还以教科书的形式,向下一代灌输这个态度”这个话,我也一样表示异议。

我再请教一下,危险在那里?又灌输什么不好的了?你是不是可以说说?

再提醒大家注意一个问题,小学十几册课文,每一册都有这样一个单元,而每个单元的主题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每册课文中都有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以及领袖事迹。那么在这样一个前提下,退一万步说,仅仅这一篇课文的重量,远没有目前群情汹汹说的那么大,也远不能达到不搞爱国主义教育的地步。

我也不想长篇大论,直接COPY一家报纸的评论吧:

通过教科书记载革命英雄的壮举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但需要说明的是,在一部教科书中没有《狼牙山五壮士》这一个篇章,是不是就必然意味着编纂者放弃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使命了呢?道理很简单,“五壮士”的英雄壮举,仅仅是众多革命英烈中的一小部分,而语文教科书毕竟不是《革命英烈传》,无法奢望它能包容所有的革命英烈――其实,即使是《革命英烈传》,也难以写尽所有的革命英烈,还有很多无名英雄呢。

就革命传统教育而言,教材的编写也有很大的选择空间。上海的教材编写者放弃了《狼牙山五壮士》的篇目,但若把其他革命英烈的事迹写入教材,也是允许的。况且,现在市场上有很多的辅助读物,介绍革命英烈的书籍也很多,可以引导青少年学生在课余学习。

还有,在保证革命传统教育按要求编入教材的同时,我们还要提倡教材能体现时代性,丰富教材的内容。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已经体现出不同的内质,战争年代有英雄,新时期也有新形式的革命英雄主义。我们尊崇战争年代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也尊崇建设年代在各个岗位上为国家进步和富强而工作的普通的“英雄”,他们身上一样闪耀着爱国的光芒。历史、现实和未来,都应该是教材所关注的内容。

再:

记者们肯定没有说课本里还有其他同样主题和内容的课文吧?要是说了,恐怕这就不是新闻了,也没人会跟着他们起哄了。

可惜的是,即使现在知道,愤怒的人们却还是没法指责他们,因为他仅仅是没说而已,而愤怒的人却以为是整本课文里都没有此类内容了,这就叫误导。这个结论是读者自己猜测的,想象的,默认的。但绝不是他说的,这个要搞清楚哦。

这就是无良记者们的聪明之处。

在以上我列举的这两个单元里,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要求的革命领袖事迹、爱国英雄、革命先烈应有尽有,整个单元全是,以《狼牙山五壮士》所在单元而言,内容和主题完全一样没有任何差异的就有两篇,如抗日小英雄雨来的故事。

当然,如果这样有人还依然觉得革命先烈的比重还不够大,还需要不断重复以加深印象的话,那我只能说,这样的思想确实很革命,我难以望其项背,同时,这个话题我想在我们也没必要再讨论了。

====================================

采诗 ( 中文论坛西西河 cchere.com

标题:真的这么单纯吗?

去年亚洲杯后有报道说日本指责我国的“反日爱国教育”,今年就删改小学教材,很难让人不产生疑虑啊。

“中新网3月5日电 虽然自身在历史问题上广受国际社会批评,但日本外相町村信孝却对中国的历史教育“颇有微词”,声称将要求中国予以“改善”。

据共日本媒体报道,町村信孝4日下午在参院预算委员会上说,今后在同中国外长李肇星会面时,将具体提出要求中国“改善”历史教育,包括北京的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展示方式等。

日本外务省官员说,日方过去在事务级别上曾向中方提出“中国的爱国教育几乎等同于抗日”的指责。而在阁僚级别上日方提出历史教育问题尚无先例。”

--------------------------------------

阴谋论在这里毫无意义,教材的编写地方完全可以自己作主,不需要中央批准,只要符合规定就可以。而且这只是上海一地的教材而已。区区一个地区的教材编写组还承担不起那么大的外交责任和任务,警惕是好事情,过敏就不大好了。

而且,目前同一本教材里依然还有抗日内容,这和你的说法可就有矛盾了,不知道你是不是知道,如果不知道的话,那还请先把事情搞清楚再说这样的话比较稳妥,这个帽子不免大了些。我国政府确实有很多不尽人意的,但是也不能把没有的事情给它扣上吧。

====================================

最后再附一个这个年级的教学要求吧,注意看看每条要求的篇幅的比重,第一条是篇幅最长、最详细和最重视的,都象XX守则了,和语文教学也没太大关系,倒是和政治课要求如出一辙。

说不重视爱国爱党教育的同志,也太小看党和我国政府了,重视着呢,从小灌输,才不会掉以轻心呢。

教学要求

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树立为祖国刻苦学习的思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2.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学习230个生字,其中160个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会认70个生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要求会写,也不作为考试的内容。

4.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按要求预习课文。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领会有一定内涵的词句,提高阅读的速度。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表达方法。

6.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资料。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本学期课外阅读不少于20万字。

7.能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并能转述。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讨论问题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能简要复述课文,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说话有礼貌。

8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内容比较具体、有一定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后感和缩写课文。练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能不能顺手把“无良记者”写的那篇报道也贴出来?

“以这次的《狼牙山五壮士》为例子,它只是一本课文中很多篇爱国主义教育课文中的一篇,严格的说这不叫删除,而应该叫教材的正常更换”-《狼牙山五壮士》从新的语文教材里删除了,这个表达有问题?

而且,教材的编写也未必有您说的那么严肃

  “刘翔的课文是后来才考虑加的。”教材编写组成员诸建敏向记者透露,早在2004年的暑假,新版教材的编写就启动了,当时奥运会还都没有开幕,按原计划刘翔不会出现在课文里。

  然而,刘翔在奥运会上的表现给国人带来的巨大鼓舞改变了教材编写者的原计划。经过修改与审查,一篇新闻特写最终得以入选小学语文教材。(来源:http://learning.sohu.com/20050304/n224535132.shtml,连接受采访的教材编写组成员名字都透露出来了,应该不是假的)计划说改就改了,这是否能算“基于整本课本考虑”?另外,新闻特写这类体裁也适合出现在小学语文课本里?

家园 总之就是反对删除这篇课文
家园 有多少人还记得小英雄雨来的故事?

不好意思地说,我是一点都记不得了,当然,可能这完全是我自己的问题

那么,又有多少人记得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或者应该问:有多少人忘记了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

家园 讨论讨论。

3月23日,上海市教材编写组主编徐根荣告诉记者,“在新的上海市二期课改语文教材中,《狼牙山五壮士》被正式删除。”

徐根荣说,“《狼牙山五壮士》从课本中删除也是现代社会的需要,现在社会以多元化为主,学生们需要更多更新鲜以及种类丰富的知识,过去单一以革命战争题材为主的文章结构与学生们的思革命战争题材为主的文章结构与学生们的思想脱节”

http://cn.news.yahoo.com/050326/355/2aahz.html

不知道您是否清楚问题的根源:

我们所关心的不是“革命战争题材”的文章的篇幅多少,结构如何,而是这些人改变教材内容的目的和对教育作用的认识。

从我们能够看到的报道看,这次教材的变动是为了与时具进,避免“学生们的思想脱节”。

另外,您说:“我再借用一句新京报的话来说,那就是课本是教材,而不是革命英烈传。”

我想说的是,教育不只是授业解惑,还有育人传道。教书不只是教授知识,还要培育精神,而为民族献身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的。

家园 呵呵,我觉得不需要再说了吧?

徐根荣说,“《狼牙山五壮士》从课本中删除也是现代社会的需要,现在社会以多元化为主,学生们需要更多更新鲜以及种类丰富的知识,过去单一以革命战争题材为主的文章结构与学生们的思革命战争题材为主的文章结构与学生们的思想脱节”

-------------------------------

这话没错吧?有什么错可以提出来讨论讨论。

“学生们需要更多更新鲜以及种类丰富的知识”,这个话没错吧?

“过去单一以革命战争题材为主的文章结构与与学生们的思想脱节”,这个话也没错吧?

单一地以革命战争题材为主,显然是错误的,多元化的爱国教育有什么不好?可以说说看。

同时请注意,提倡多元化的爱国教育,不等于不要革命战争题材的文章,同样的革命战争题材和抗日英雄文章不是依然存在吗?不是依然在教育这些吗?多一个教育的内容,这有什么不好的吗?

至于您说的这个:

“另外,您说:“我再借用一句新京报的话来说,那就是课本是教材,而不是革命英烈传。”

我想说的是,教育不只是授业解惑,还有育人传道。教书不只是教授知识,还要培育精神,而为民族献身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的。”

这个话没错,但是我不知道您指责的目标是什么?课文?现在课文中情况是这样的:

一,课本依然有为民族献身的爱过主义教育。

二,总篇幅并没有减少。

三,内容不再是单一的仅仅只有革命先烈,还增加了现代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四,在以上的基础上,请问是否知道学校还有“政治课”或者“品德课”这样一个科目?又是否知道语文课的具体目的和要求是什么?

我想是肯定知道的。

有一点大家应该是都可以认同的,那就是语文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学生掌握母语的运用。当然,兼顾思想教育也是需要的,但这毕竟不是主要目的,这不是政治课,而是语文课,况且目前语文课里的课文并不是没有具备育人传道的内容,相反,内容和比重还很大,难道还非要语文课和政治课或者品德课一样,只讲革命先烈和英雄么?

我想相当多的人混淆了语文课和政治课的区别,以及语文课和政治课各自的主要目的及作用。

再多提供一个品德课的教学要求吧,不知道还会不会觉得思想教育的分量还不够?

课程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

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自信、诚实、求上进。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呵呵,你这个态度我很欣赏,真的。

纯粹就是个人爱好,我就是喜欢这篇,反对删除,就那么简单。

这也是一种理由和态度,是一种权利,值得我们尊重。

家园 瞧这话说得

通过教科书记载革命英雄的壮举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但需要说明的是,在一部教科书中没有《狼牙山五壮士》这一个篇章,是不是就必然意味着编纂者放弃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使命了呢?道理很简单,“五壮士”的英雄壮举,仅仅是众多革命英烈中的一小部分,而语文教科书毕竟不是《革命英烈传》,无法奢望它能包容所有的革命英烈――其实,即使是《革命英烈传》,也难以写尽所有的革命英烈,还有很多无名英雄呢。

==================================

这段话修改一下 完全可以作为标准模板阿

通过教科书记载革命英雄的壮举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但需要说明的是,在一部教科书中没有《xxxxx》这一个篇章,是不是就必然意味着编纂者放弃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使命了呢?道理很简单,“xxxx”的英雄壮举,仅仅是众多革命英烈中的一小部分,而语文教科书毕竟不是《革命英烈传》,无法奢望它能包容所有的革命英烈――其实,即使是《革命英烈传》,也难以写尽所有的革命英烈,还有很多无名英雄呢。

所以推而广之 删除任何一篇课文都是理直气壮的

家园 请教,您说的是政治课教育还是语文课教育?

很多话我不想再重复了,如果是认真的讨论,那么希望您能看完整之后再说这个话,如果只是意气之争,那么就没什么必要看了,也无须再说什么。

这里:

http://www.talkcc.net/article/361372

家园 对“砖家”的意见我现在也挺反感的。有些可以讨论,有些不用讨论

不用讨论的叫信念,那么容易就改变那还叫信念吗?总之一句话,信念问题我就是认死理,也没那么多说的。谢谢

家园 还有印象

记得最后雨来跳进河里,大家都以为他被鬼子杀害了,可他却从河里伸出头来。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