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中国足球很有希望。 -- 曾自洲

共:💬108 🌺22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很同意你的说法

高的比赛,哪怕输了,输的清楚明白,球员的技战术水平虽然不高,但是看得到好的思路和精巧的配合,就好像90年代末期逐渐崛起的日本,代表的是一种先进足球理念的方向。

传统的中国足球,两个字叫粗糙,四个字叫简单粗暴。

家园 没想到又退步了

也许我看球时比较早吧,后来又不怎么看球了。我印象里的中国队是张志诚带的两届青年队(后一届是高丰文?)打得很有秩序,每个人在场上都明白自己的位置,加上都有些特点的球员,前面的是李华军,后面的是高洪波。虽然不是最好的,实力上也不强,但与强队打,总有些期待,发挥好了,还是有赢的希望。现在的中国队不知是怎么了,弱的队伍可以赢的比较轻松,强一点的,就根本不能踢,没一点胜利的希望。你看那届老米带的队,把该赢的都赢了,该平的也平了,很稳定的。虽然对手不强,可自己发挥的很稳。出线后的表现是不好,可在出线的过程中,还是让球迷能得到了安慰。像这样的队伍有多久没见着了...。中国球迷真不容易啊。

家园 米卢带队还算可以

那时候中国队的比赛只能说该赢的能赢,加上抽到一只好签,出线了而已。但是包括10强赛在内的比赛还是主要利用自己身体好,速度快的优势,技战术上的进步不多。不过就算这样,也算是中国球迷难得的幸福时光。

高的比赛最重要的是思路清楚,有精巧的战术设计,而且哪怕是在面对强敌的时候也有一搏之力。高时代的热身赛我基本都看了,虽然有人说中国队是热身赛之王,但是我可以负责的说,高时代的热身赛虽然在最开始的时候比如德国等等有轻敌之嫌,但是后期很多热身对手都相当重视中国的比赛。从比赛场面上看,人员搭配比较合理,也不是简单的高和快,比较讲究层层推进,时不时有让人感觉有妙笔,这样的比赛让人感觉有希望,只是因为到了前场有时候个人的能力素质确实有限,比赛比较艰难,但是我坚持认为他走在正确的路上。

打断高地指教,是我认为本届足协最大的败笔,哪怕重新请回来,我也觉得这条路很难再继续,毕竟对于高,我想这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能不能重新起航,这真的是一个未知数。

至于卡马乔,我几乎已经不抱希望了。

家园 赞同

外链出处

送一条新闻。

家园 看来不是只有我认为高帅是个好教头
家园 他还是先静心反思一下吧

现在他在陕西的日子也不好过。

家园 可能平台不一样,自己发挥的也不一样
家园 这是同一个年龄段的比赛么?看起了来大那么多,还输了

北京某小学队0比15负俄00后

家园 看了一下网上的视频

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北京地坛小学足球惨败不奇怪(护具,钉鞋,草场都不习惯),北京小学联赛冠军队输给对手,也在情理之中. 对手也是州联赛的冠军. 我儿子所在的球队是俱乐部上个赛季的8-9岁组冠军. 该年龄组一共有21支球队. 孩子们都要提交出生证明,才能注册. 避免出现以大打小. 如果表现出色,可以在家长和教练同意, 并通过评估的情况下,参加年龄大一岁的组. 在7对7的60分钟比赛中, 比赛经常会打出一边倒的大比分. 因为小孩子失球后,容易急躁,全线压上,战术也顾不上了, 教练的叫声也听不见了. 结果是越输越多. 最后,儿子的球队在代表俱乐部参加城市间锦标赛时, 3胜1平获冠军.有场比赛居然也打了另外一个城市俱乐部冠军6:0.

真正让我伤心的是中俄小学生足球比赛相关报道中提到的小学生体质问题. 3-6年级的混编球队中的队员,连20分钟比赛都不能坚持. 照这样的体质, 做完这边9岁组小孩子比赛前30分钟紧张的热身,估计也就不用上场比赛了.

回去的时候, 去高中母校看了看. 当年的沙土的操场,现在都成了塑胶场地, 并划分为一个个篮球场. 足球虽然是一个比较受欢迎的项目,想踢球的孩子也不少, 但是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对抗性强的体育活动, 一旦出事情家长就会来学校闹. 所以,学校也有难处.

点看全图

这是儿子球队比赛时,守门员受伤的照片. 8岁的小球员们迅速与对方脱离接触, 由场上队长与小裁判交涉. 其他队员不冒冒失失地搬动受伤者. 他的场外观战的父母亲也没有冲进球场. 即使教练也在得到小裁判的进场手势后,才去检查伤势.

论坛里现在都是一群大老爷们在谈论足球. 而实际上, 每个家庭里,妈妈对孩子的体育有决定权. 习惯了花钱让独生子女乐器,上奥数的家长还没有做好应付激烈的竞技体育的准备. 什么时候,论坛里的soccer mom多起来拉, 也许才是中国足球重生的时候.

关键词(Tags): #足球
家园 中国足球从小就是一靠速度,二靠身体。

所以以大打小才这么普遍。当年还可以靠速度打败一些亚洲国家。但是,和朝鲜韩国这种速度身体也不错的队比赛,就占不到什么便宜了。和袋鼠国更是没法拼了。等到日本等学会了复杂的踢法,中国队原来的优势荡然无存。

另外,后腰确实是很重要,也确实很难踢。

家园 可能不是换哪个人的问题。

以中国足球的现状,换了谁结果可能相差不会太大。整个大环境在那摆着,从小选人就缺乏公正,训练也缺乏科学性。

不过,我同意用400万欧年薪请洋教练未必划算。这笔钱还不如赞助10个20个的小孩到欧洲踢球,这种机会对家长还是有吸引力的。话又说回来,选人又是圈内人负责,能不能公正?我有点悲观。

家园 俺90年代看过

一支是殷铁生带的,队员就记得一个于根伟,成绩不好,但感觉中国队技术配合还不错,于浪费了不少机会。还有就是健力宝参加的那次,有几个人秀过几次脚法,但总体水平还是符合中国足球当时的地位,而且大多数队员显得很没经验的样子,还不如让唐鹏举那支来踢呢

家园 我说的比这还早

高的那届好像是82年的在苏联,小组出线后,好像是赢了英国,再进来一级,输给苏联而止步的。与英国踢的实况被逼读书后来看的回放,好像是高进的球。

当年感觉那两届的青年队都有比较有特色的球员。早年的中国队也还是有点特色球员,我的印象深的是广东球员带球很出色,如古广明、赵达裕,彭伟国,中间的容志行、谢育新,后面的麦超。现在广东就没有啥球员了。唉...想当初,古光明在底线把后卫随意就过了传中的情形,还是很有技术派的风格的。那年西德青年队访华在广州的越秀山比赛,一边都有这么一个矮个子在边路底线搅动对方的后防线,是很让球迷过瘾的事情。德国是李特巴尔斯基,广州的是古广明。唉很久了。

家园 校园足球好好搞搞

多几个场地。狠抓一下球员注册问题。让他们打高校联赛去。

这样让足球特长学生中不那么冒尖的中坚力量也能有个去处,家长就不那么顾虑送孩子去练足球。

家园 还不只是人的问题。大家不都说场地没有。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