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这个人是谁? -- 云中飞

共:💬85 🌺327 🌵1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不想低估粟的军事能力

但粟建国前在和下级沟通上确实差了那么一大截,而且能力也不是无可替代,现在有些粟粉闹得太过分了,要硬生生把他推上神坛,还要把很多老帅踩在脚底,这才是毁了他呢。

家园 是的,所以我说

家人、身边工作人员,一叶障目,猪油蒙了心,把自己父辈、首长,抬到不适合的高度,爱之反而害之!

粟家有张雄文,徐家更牛,夏宇立、朱玉……!

也不知道这些子女咋想的!

莫非,老一辈把智商都用完了?

家园 吕端大事不糊涂

实际上,政治方面,正是粟裕大将的软肋,这是他一直以来革命生涯所决定的。在政治方面,大概叶帅是超一流,陈帅,聂帅,朱老总,罗帅,刘帅略低一点,林总,徐帅,贺老总是九段,彭总大概就是八段了,粟裕大将,嗯,考虑到他的根基和手中的政治资源,再观察他的政治履历,再考察他的政治行为,恐怕就是六段的水准了。粟裕夫人这方面大概也是六段,但要加上业余了。

粟始终在基层打转,解放战争时才晋身大区一级。资历相对较浅,留守干部中算是混的最好的,对高层斗争的残酷性没有明确地认识,政治敏锐性不足。老帅之间的矛盾斗争有时候是极为尖锐的,所谓神仙打架小鬼遭殃。粟裕冒冒失失趟进浑水殊为不智。

读过几本书,论韬略手腕

罗荣桓和叶参座是超一流的,罗胸襟眼光能力水平都是一流的,为人十分厚道,如果不是身体不好死得早,后来四大金刚乃至林也不至于那么惨,建国后政争云波诡谲,叶厕身其间犹如怒海操舟驾轻就熟,无论谁当权皆深倚重之,而政治斗争又深得稳准狠三昧,只是心胸气度稍显不足。

刘伯承、徐向前和林彪次之,深明时势,建国后皆自韬晦,只是惜乎有始无终,反教条主义刘伯承躺着中枪,激起了二野系和院校系对彭的反弹,林彪没娶个好老婆,最终被毛拿出来和刘邓以及贺打对台,身败名裂。只有一路低调的徐一直太平。

陈帅,聂帅,朱老总又次之,朱总象征地位是雷打不动的,无需手腕,稳坐钓台即可,陈建国后分管外交工作,相对来说,陈的后台是周公,但外交工作局面更复杂些,自身还有历史包袱,如果74不死,能否逃过批林批孔也不好说。聂是一军团嫡系,但待人略显苛刻,华北野山头几员重将被压制的很厉害,有失厚道,分管国防科委有段时间和贺主政时国防工委矛盾很大。与三野粟裕不合,与林彪不睦。

贺总、彭总又等而下,

彭德怀整粟裕、整刘伯承、整肖克李达,结果他一倒台,就有人把垃圾篓扣在彭德怀头上,喊着“彭德怀你也有今天”

贺龙从建国初的分管体育的靠边站,到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威风八面,结果前天刚给周送了打的兔子,第二天被周亲自下了手枪,宣布审查。

只能说,性格决定命运。

最后,用一副文革的对联结束发言吧

你上台,我下台,台上台下,谁都倒过台;

你整我,我整你,整来整去,谁都挨过整

家园 不过,政治上的东西,不能仅从头衔上判断。

在整个80年代至90年代初,直到总书记发文纪念,粟的政治地位很差,属于看上去很美。最关键的是1958年的事情并没有明文给予解决。所谓名正言顺,那时,他争的,更多的是一种荣誉。他需要的是像刘少奇、彭德怀甚至右派一样的政策:中央或者军委形成决议,并在一定的范围内下发决议。毕竟,1958年对粟的处理意见是下发到团一级的。

不过,粟本人要的只是一个荣誉,但其他人在粟死后的动作,就不好说了。说粟是带着遗憾走的,一点不为过!

实说在,他夫人在今天还如此这般,实在有掉粟“第一大将”的身份。毕竟,粟1958年事情中央也给了明确的处理意见,虽然没有形成决议,下发全军。

家园 这也不难全怪他头上,当时制度草创,大家都在摸论中。

不过,像他这类型的军事人才,本质上更适合干参谋工作,走技术流路线。

家园 从张爱萍回忆录中看,这个水很深啊。

但从张与真人的矛盾这一节来看,似乎个人恩怨是将要的,更多的是如何贯彻党指挥枪的原则、如何协调军委与国务院的业务交叉关系。

特别是在建国初期,全军学苏军,搞国防部体制,自然国防部权重,但妨碍了党指挥枪这一原则,与军委(特别是参谋部)的矛盾由此而生。比如,粟向苏军请教国防部与参谋部的职责等事,就是具体的体现。

看张与真人在80年代还在掐架,就知道建国初期那点事,一样延续到了后来。最后的解决方案就是我们如今看到的:司令部体制+副职任国防部长。

家园 叶剑英?
家园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赵奢名将,照样出了赵括。太祖对《触龙说赵太后》的评论真的很有预见性。

家园 罗和林不对付好久了吧

如果罗没死,林上台了还有罗好日子过?不把总政阎王殿砸烂?

家园 政治不是想象的那样,你太高看林彪了

要干掉肖华的不是林彪,而是江、毛。针对的也不仅仅是肖华个人,是要肃清贺、罗对军队的影响。

肖华虽然也算林的老部下,肖华和林彪却很生疏,相反和叶剑英走得很近,是故林没有出手保肖。

让元帅靠边站和边缘化容易,打倒一个元帅绝非你想象的那么简单,绝对不亚于一场政治地震,搞掉彭、贺、林哪个不是毛的意思?原因极为简单,他们危害了毛的绝对权威,否则,老帅们一般不会被轻易打到,即使大闹怀仁堂,老帅也没有受更大的冲击。

罗荣桓和陈赓有些像,是军内少有的明白人厚道人,而且进退有略。既不像黄克诚那样耿直,也不像谢富治那样媚上。

最最主要的是,毛是最念旧情的,从分别处理刘少奇和邓就看得出来,而罗是十大元帅中嫡系程度甚至超过林彪。人家可是参加过秋收起义、见证过三湾改编,一生追随老毛。解放后更委以重任,分管全军干部工作,主管民兵.....

绝非分管体育外交的贺、陈可比

他还在的话,老毛还会担心军队跟刘少奇或者林彪走?

家园 那就是说 罗可以保证毛掌控军队?

林上台也无法奈何罗? 看最后几大帅都是靠边站的靠边站 打倒的打倒 家破人亡的家破人亡 总觉得如果罗活着 也不会落着好 绝对的信任之后就是猜疑 感觉毛从来没有彻底相信过谁 拉一个 打一个 看一个 动员一个 运动中歼灭敌人

家园 不是罗能保证毛掌控军队

而是相对能让毛放心。

除非老毛点头,不然林上台也真的无法奈何罗

虽然历史不能假设,但罗如果不死,最后能否林一家独大很难说。罗的资历不次于林,战功不次于林,只是声名不彰而已。虽然出身一军团和四野,担任115师政委,主政山东,代表的八路军最大一支和解放军中力量最强的四野和华野中的山东山头,对林、对贺均能够有效的形成制约。待人厚道,深得军心,至少,有罗在,梁兴初、吴克华、李作鹏、龙书金等一系山东出去的干将最后能不能投到林麾下还是打个问号的。

感觉毛从来没有彻底相信过谁 拉一个 打一个 看一个 动员一个 运动中歼灭敌人

这话同意,毛从来就是想家天下的。老毛从没相信过任何人,最后留着叶剑英因为毛认为叶从没实际掌握部队,可以当安汉的周勃,大事不糊涂的吕端,可惜毛最后看走了眼。

几大帅中,历史相对清白,根基相对浅薄的叶处境还是不错的,聂也是相对新贵而言边缘些,而且是受了罗瑞卿和杨成武的累,朱总虽然受冲击,但地位绝对是有地。

陈(古田会议)、刘(教条主义)、徐(四方面军)都是有历史包袱的,但绝对不是被打倒。

批斗和打倒完全是两个概念,

除了毛和周,任何人在当时情况下都有被批斗的可能性,就连女皇红卫兵都喊出了油炸江青的口号。

真正被打倒的就是彭(因为庐山)、贺(和刘少奇走得近)、林(副统帅功高震主)

老帅并非处境都很差,至少起码面子上的尊荣还是有的。

实际上贺打倒后,军委能牵制林的只有叶参座了,军委办事组更是清一色的一军团外加四野(除了李德生),太祖能睡得安稳?

家园 其实我们现在讨论了这么久 都是在虚拟历史

讨论可能性而已

在建国后的30年里面 什么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毛以下都在走钢丝,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落下去

就连相对清白的周都闹了一个伍豪事件,毛也是为了权力寝食难安。

被打倒都有他被打倒的原因,也有不被打倒的理由,但是倒了终究是倒了,而没有倒的也是命悬一线,费尽心思。

所以现在看来,一将能保全身家、保护使用也算是万幸了,多少技术型人才都倒了,政治高手一败涂地。

玩不起,就别玩,政治不是过家家。

还有请教方家,粟裕靠边之后,有人想搞粟裕,林彪说:“粟裕是个老实人”,后作罢。段苏权也有类似的桥段。不知哪个更可信些?

西西河藏龙卧虎,不敢乱说话了,自己面壁去了。

家园 看完后我倒是觉得粟裕做副司令陈毅做司令真是好主意
家园 能虚拟历史的原因,是利益和人心

翻翻史书,除了时间地点人物不断变化外,故事情节总是一而再的相似而重复着,甚至,我们身边就有活生生的例子。

历史没有如果,可是让历史从来一次的话,很可能还是什么都不会变。

与其他人各自局限军政不同,周的根基是极其深厚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文革中,周表现甚至无懈可击。毛对付林可以从四大干将入手,对付周呢?邱会作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周的人,陈毅也可以这么说。看看文革中从彭陆、贺龙到杨余傅再到林彪,每次时间周如何表现你就会由衷地佩服此公。但即使这样,毛仍然决心动手,伍豪事件是毛准备出手对付周的一个信号。

中央浑水是那么好趟的嚰?文革前,紫阳曾对陶铸说过,现在局势很乱,不要去中央,甚至举了春秋时期晋国例子,重耳在外而安,申生在内而亡。

打倒也好,起复也罢,归根到底是政治利益的需要。

虽然一时落难,但风波过去后,骑马的还是骑马,抬轿的还是抬轿。

老实人的桥段太多了,我认为都可信也不太可信。单说说粟裕和段苏权

想整粟裕是毛,因为粟做总长没有很好平衡各方面关系,得罪人太多,且和饶漱石关系不错,最主要的是,毛认为粟没有站队。想保粟的也是毛,粟毕竟是井冈山上下来的,而且只是打仗突出,相对比较单纯,资历尚属于超擢,相对比较好控制。粟裕因祸得福,之后的历次运动没怎么受到冲击。

再说说段,以段苏权资历战功,少将是恰当的,32年参加红二,绝非29、30就参军的一票老将可比。早先到东北,战功和贡献也不突出,林彪不是没给他机会,让他负责八纵,但打锦州他犯下的两个糊涂的低级错误自己葬送了前途,又怪的谁来?东野能当上将的要不就是如萧克、刘亚楼、李天佑一般资历非凡,要不就像韩先楚、黄永胜、洪学智一般战功过人。相对比同为二方面军,资格比他老,战功远过之,担任过兵团副司令却同为少将的贺晋年,心里应该没啥不平衡的。

段苏权文革没倒霉,主要是因为之前建国初已经倒霉过了,而且九大的时候八纵出了10名中央委员,香火之情还是有一点的。

俱往矣,一切凝注在历史中,但其中的经验教训是我们后来人需要吸取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