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最冷的,最凝聚 -- 沐右

共:💬31 🌺14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对的。

蝾螈也是?

家园 这就不好说了

当年国内外学术交流比较少,有些工作也的确是做了好的但是没有在国际上形成声音。

不过从激光冷却往后到BEC还是有很多工作要做的,不然也不至于直到1995年才最终做成功,而且是几个组差不多时间做出来。

家园 电子不能这样形成凝聚的

问号说的对,电子是费米子不是玻色子,不能形成BEC。而且也不是所有的玻色子都能拿来做BEC,只有少数几种特殊一些的才能够做成,这涉及到需要得到密度适中的冷原子气体,既不能太密形成固体,又不能太稀薄形不成凝聚。

而且凝聚的状态很难达到,需要非常低的温度,换句话说,需要很低的能量。BEC不能够用来储存能量,因为多加一点能量进去,BEC就被破坏掉了。

家园 这是一种热效应

达到超流体的液体里面并不是全部是超流体,还有一部分正常流体。玻璃管里面填充了一些多孔的物质,只有超流部分才能通过这些毛细管,正常流体由于摩擦力(粘滞性)会被阻挡住,用光照射管内的部分,这里面的液体会温度上升而变成正常流体,而下面的超流体会过来补充,这样就有液体不断地冲过来,就形成了喷泉。这是一个外加光照导致的效应。

百度百科虽然说很不靠谱,不过这个现象的解释看上去还可以(链接)。

热效应包括机-热和热-机两种效应。盛有液氦的两个容器用极细的毛细管C连通,注入液氦,温度低于λ点,右侧液面高于左侧,形成压强差Δp.液氦中低熵超流成分能从右侧通过毛细管转移到左侧,而高熵的正常成分不能通过毛细管。这导致右侧液氦的熵增加,左侧的熵减少,这意味着右侧温度升高而左侧温度降低。这种由机械力引起的热量迁移称为机-热效应。机-热效应的逆过程称为热-机效应。右侧液氦受热后(吸热Q),低熵的超流成分减少,左侧液氦中的超流成分通过毛细管流向右侧,而正常成分不能通过毛细管,这导致右侧液面升高形成压强差。热-机效应的“喷泉”装置。带毛细管喷嘴的无底玻璃管的填充金刚砂粉末P,用棉花C塞住底部,浸入液氦中。用光照射玻璃管,使管内的液氦温度升高,超流成分激发成正常成分。管外的超流成分通过棉花塞向管内转移,形成内外压强差,液氦从喷嘴喷出。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del
家园 这个不是平衡态

是外加热量驱动下的运动。

沐右:这是一种热效应

家园 那是自然

理论跟实验之间还是有很多差别的。而且bec实验本身就非常精细,要求很高。

王育竹他们组做完bec后搬过一次家,搬家之后又花了好几年才重复了自己的实验结果。

家园 lz是boulder的?

叶军他们组嘛?

我有个同学也去了那做博后,说不定你们还认识那。

家园 是Boulder的,不是叶军组的

我不是做冷原子的也不是JILA的

我自己是物理系做凝聚态理论的。也许见过呗,不过我跟他们组里面的人都不是太熟,他们组里面的人很少活动的,都窝在实验室里。

家园 搬家。。。

做实验的搬一次家可是伤筋动骨级别的损失。。。

赚了: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1通宝=16铢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家园 传说搬三次家等于失一次火

在实验室上比例应该可以改为2:1.

家园 在丹佛

对Boulder校区很景仰

家园 送花,写的很好

不好意思,问一个问题,Na的气体是怎么出来的?在高真空中吗? Na的常压沸点有880度左右。

家园 为什么液态的玻色子不能形成BEC?

在2000个原子的体系下气态跟液态应该没有明显的分界线。

在BEC时玻色子的空间波函数都一样,那么在坐标空间中所有的粒子出现在同一个位置的几率大于零,也就是说这些原子都靠的很近甚至可以交叠,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玻色子之间没有He4的那种液态原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呢?

家园 可以计算粒子之间的平均距离

液体里面,原子之间的平均距离在埃的量级(百亿分之一米),原子之间的作用比较强。

而在原子气体里面,原子之间的平均距离大于相互作用的范围,因此,原子和原子之间可以认为是没有相互作用,只体现出玻色子的统计效应。

家园 多谢夸奖

Na的气体在引文[4]里面略有提及,是通过将一束纳秒脉冲激光打在钠金属片上,然后产生Na的等离子体和中性原子气体,然后从这里面把中性的原子束缚住得到的。

这个实验是需要高真空的,利用激光脉冲可以得到上千K的原子蒸气。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