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英国的河友能确认此帖可靠程度吗?俺十分震惊: -- 李根

共:💬190 🌺1021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家园 嗯,一般来说是这样的,不过金门例外……唉……
家园 写的真好
家园 不过总统你为啥不回国啊?
家园 这个,看看发条橙就了然了

这么多年了,愈演愈烈了

家园 这明显夸张么

楼下讨论的,好像就一个生活在英国的

总体来说,英国的治安是不错的,可以去这个网站去查查英格兰和威尔士的犯罪率

http://www.police.uk/

我反正没有感受到这么严重的问题,没有那么厉害。我在小城市,基本上行动自由,晚上也经常自己出去。

不过,那些青少年确实有不少很有问题。

我在英国这几年,被抢过两次,一次是被一个吸毒的30多岁的人抢,被我追回来了,那人被警察抓住了。第二次被一对青少年在家门口被抢过,很惊险,身体被拖在地上,浑身都是瘀青,留下不少心理后遗症。还发生过几次晚上被青少年跟踪的事情,这些都是发生在超市或者闹市区的。被抢以后,我看见15-20岁的青少年,只要靠近我,就心跳加快,然后加快脚步走,如果是问路问时间的,基本上拔腿就跑。有次跑完,听见那个男孩在背后骂我,我很抱歉,实在是吓怕了,无法对他友好。

家园 英国会不会是在有意识地扼杀青少年的理性和智商

链接出处

链接出处

跟六七十年代相比退步明显

家园 几年内被抢两次导致心理阴影,我觉得已经很严重了

我可能运气好,暂时还没有被抢过,甚至被偷过都没有。

不过我不在英国。

家园 听你这么说, 是够可怕得。
家园 教育部那帮废物还到英国取经学习青少年教育

比如性教育从小抓起等

估计做梦都想和英国接轨

家园 就你这样还说没有感受到这么严重的问题?

你都留下心理后遗症了还不严重?

真是XXXXX就是好, 就是好, 就是好来就是好!

家园 yes prime minister里就抱怨过:学校不能

教小孩子同性恋技巧

学校只是帮爹妈看孩子的地方

家园 如果是这样不能算好

广州深圳的治安都没有这么严重

家园 严厉的判决?算了吧,少年暴徒们享受的待遇好似他们是受害者

外链出处

卡梅隆的口气听上去很强硬,许诺实行宵禁,进行更严厉的判决,增加警力,以回应在几个城市几乎未受阻碍的无政府行径。

警察休假被取消,对团伙进行镇压。如果首相真的认为暴乱分子会受到惩罚,为他们的行为付出代价,那他大错特错。

为什么?因为这个国家的司法惩戒系统已经破产了。从我这个罪犯矫正工作者的经历看,这些参加暴乱的人不会有事的。更糟糕的是,他们很清楚这一点。

昨天《邮报》报道的一个15岁的抢劫犯很轻蔑地说:“他们不能碰我,我还是个孩子···他们最严厉的手段是什么?给我一个警告或禁止外出,我不会遵守的。”

悲哀的是,他完全正确。执法者昨天似乎给了成年罪犯严厉惩罚,有些人会被关起来,而几乎每个未满18岁的人会得到十分温柔,小心翼翼的呵护,这种事我每天都看到。

目前的数据显示,这种事会发生在多达半数的本周出庭者身上。

法律被完全曲解。这些未成年暴乱分子将享受的待遇就好像他们是所犯罪行的受害者。

只有少数人会被监禁。防止少年犯罪的司法系统的核心就是避免监禁违法者——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身体状况完全不适合坐牢。

即使是那些坐牢的也是成天在牢里看电视玩游戏。一个在少年拘留中心的同事告诉我,他不再允许把他们的房间称做“牢房”,因为这侵犯了他们的人权。而这些人都是坏事做尽的违法者,比如性侵和极端暴力。

其他的未成年罪犯将被一个“全面监管与监督计划”接管——这是对那些不能被监禁的少年犯们最严厉也是最可笑的判决。这个计划的初衷是使他们脱离犯罪的环境,向他们表面安分守己就会有前途。

在“刑期”的大部分时间,他们做的事是由我这样的人——工资由国家支付——陪着去健身房,探险中心甚至去上DJ课。我看过报告,这个星期已经有一群这样的人被组织起来去埃尔顿塔主题公园玩一天。

有人已经为这些少年暴徒付钱买好了午餐,甚至去接受“惩罚”的巴士车票都替他们买好了。

监管是不值一提的。有些违法者被戴上电子标签并被禁足。如果标签损坏,一家私营安全公司会警告违法者监管部门,他们再通知警方。在这段时间里,违法者想干多少坏事就可以干多少。

这个监管计划也包括社区服务,但常常没什么事情做。我认识曼城少年违法者矫正机构的人,他们每天开车带着少年犯们四处转悠以消磨时间,因为没安排什么社区工作。

而取而代之的是强迫娱乐:周一踢足球,打网球,周二练拳击和壁球。

有一次,我们带着10个少年犯去了一个室内攀岩中心。他们每个人都被控盗窃——所以,我们在提高他们的闯入技能。

另一次,我们开车带一批人去一个有音乐演播室的青年俱乐部。他们花了一个上午听hip-hop,摆说唱乐手的pose。后来他们烦了,就玩撞球,并粗鲁的对待工作人员以自娱。

午饭时间,少年犯各自从一家薯条店订外卖。食物一到——送餐的就好像他们的管家似地——他们就像饿狼一样扑上去,丝毫不讲矜持或礼貌,如果他们的订餐有错误,就污言秽语地嚎叫。下午他们接着玩PlayStation或任天堂.

有时,这些活动会被青年中心的课程打断。在一些毫无意义的课程中,对这些违法者的需求进行评估——在这儿他们被当做孩子,而不是铸成大错的人。

“你觉得怎么样?”他们问,“感觉好些了吗?”

谁在乎他们的感受?我看到这些违法者非法闯入老太太的家。那这些行为端正的劳动者们对这些新犯罪阶层又作何感受?这些受害者眼睁睁地看着这些抢劫犯,纵火犯毁掉了他们的生活和房子。

有时这些违法者会劫持课程。最近,在一次反歧视同性恋的课程中,很多上课的人闹事。最后,头疼不已的矫正工作者不得不请领头的到前面来,接管了课堂。

这个人津津有味地画了一些歧视性的老套漫画来描述各种同性恋。后来这个矫正工作者向我吹嘘说,课程很成功,因为课程内容很充实,全不顾她的权威被忽视了。

我不支持过度惩罚,尤其是对少年犯——他们往往来自贫穷家庭或不和睦的家庭。但我的经历表明,如今这种过于仁慈的政策是个灾难。完全失衡,过于宽大,毫无纪律性。

这些传达给少年犯的信息是骇人听闻的:他们对法庭和惩戒机构没什么好害怕的。更不用说为他们的罪行付出代价了,他们反而得到奖赏。

我曾经打的把一位16岁的罪犯从他家送到福利办公室,让他签字领救济金,即使他从家里走路过来也只要10分钟。他出身于一个阿尔巴尼亚吉普赛大家庭,以难民身份来英国,但每个人最后都干上了违法勾当,比如持械抢劫和偷窃。

尽管他有种种犯罪行为,或者说因为这些犯罪行为,本地青年矫正机构对他狮子大张口地索要各种福利感到无计可施,他连交通补助都要。

贫穷是他犯罪的原因(这是本周那些心里在流血的自由派人士为抢劫犯辩护而抛出的陈腐,误导人的理论),这真是奇妙的逻辑。

用一位矫正工作者的话来说:“我们需要和他一起来避免让他犯罪的潜在因素。怎么干?确保他得到赋予他以及他的伴侣还有他未来孩子的所有福利。”(最近他让他的保加利亚女友怀孕了)

我的同事担心,如果不提供这类包括出租车服务在内的支持,这位阿尔巴尼亚人会重回犯罪轨道;即使她知道他甚至不需要这些福利,因为从他身上的贵重衣服看,他从犯罪中获利颇多。

这个星期的暴乱分子有些已经被法庭处置,他们将被要求画一些海报,画一些案例并上色——以防他们不知道纵火、向警察扔石头,朝警队和路人开火是犯罪行径。

刚刚有个罪犯画了一个巨大的大麻烟卷,嘲弄这个计划。他没有受到惩罚。

还奇怪为什么少年犯中重新犯罪的比率如此之高吗?你看见的很多暴乱分子已经见识过惩戒系统。他们知道他们的行为没有什么严重的后果。

有些年轻的暴徒接受采访说他们这么干是因为政府和警方不能阻止他们。他们说的没错。

不管卡梅隆镇压与否,他们的行为不受限制。所以他们还会参加暴乱。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卖糕的,那你要怎样才会觉得不好啊?

国外的人喜欢说国内治安不好吧?可我快30了都没被人抢过。

家园 你是在说反话?

身体被在地上,浑身都是瘀青

你写的这句话有问题啊。如果仅仅是被在地上,身体上应该是擦伤而不是瘀青。如果是倒地时摔的瘀青,怎么可能摔的浑身都是?除非那两个人揍你了。

还有,这些小孩是飞车抢劫?抢了就跑怎么会把你在地上,造成浑身都是瘀青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