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说两句中国人自己的东西吧 -- 黄河故人

共:💬364 🌺5458 🌵2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家园 呵呵,杞人忧钴
家园 混凝土盖子有两个作用

一是结构致密,阻挡射线的效果更好;

二是可以防止风雨对掩盖物的剥蚀。

握手
家园 大家都不容易,另,核试失败次数,我说的不对

大家都不容易,都是那个年代过来的人,知道现在的好日子不容易,要珍惜,千万不能让革命的左派把我们再拖回文革的灾难中了。

另,核试验失败次数,我觉得应该以红山居士说的为准,毕竟他次次都进场,而且他们的工作位置,应该没有人比他们更靠前了。

家园 消费两枚通宝推荐
家园 因为巴基斯坦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是在罗布泊进行的

巴基斯坦核试验之后,克林顿(男的)找386聊天,而不是找谢里夫。

家园 这蛋蛋复杂得很

这蛋蛋复杂得很,不是进场就能了解的。就是在场,就算是当次试验的领导,掌握的信息也未必准确。红山居士的博客是核武爱好者的必修课,哦认为有1些内容他讲得未必对。再对照,李觉将军在凤凰台做过专题,他是主要领导之一,他说的也有不对的地方。可能是他们故意“修改”了些内容,网上的回忆录很多,用词定义比较不规范,也常有“故意”记错的。当然也有可能是当时的条件让他们没掌握一些内容。近年开始用计算机模拟,找到了许多以前的问题。

另,胡司令也不是什么坏人。毕竟21基地一直是部队,老军头查查军纪也是正常的。哦父母根据政治需要,军装也是又穿又脱的,哦们家老头子每次来哦家,也是横挑鼻子竖挑眼的。:D那个时代的人物都有特定的时代特征,不该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他们。我们9院的张书记在任的时候也是上下都不讨好,搞得我们小孩子们都不喜欢他。20多年后回头看,他很多事情做得真的很对。

另79年的时候特别布置了许多装备牛羊什么的,还安排了许多高级军事领导观摩模拟核战争,这些不是胡司令这样级别来安排的。

家园 您累不累啊?

我太佩服您的耐心了,还要手把手的教啊?您的文章通俗易懂,没有歧义可言,大部分读者都看的津津有味。有疑问自己回去复习中学语文(主要是语法部分)。切,很傻很天真!

家园 79年那次失败,邓稼先接触核弹碎片是绝不可能的

实际上,任何人都不可能接触所谓“核弹碎片”。

所有关于那次试验、邓稼先“寻找核弹”、“接触核弹碎片而受到严重辐射”的说法,都是谣言。

家园 提问,那个伽玛射线弹是怎么一回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某个杂志上看到,已经忘了名字了,

印象很恐怖。原理是啥啊,有没有国货?

家园 网上有不同意见

外链出处

1.此文指出,91年那本《读者》内容并不真实。

2.邓的身体变化确实与亲自目视散落在外的核心装置有关;

3.氢弹残骸散落在隔壁摊上,“赵敬璞副部长说,大概摔碎的那个范围呀,像半个足球场那么大,就是整个弹都摔碎了。”

防化兵找到核弹残骸后,上级需要查明事故原因(到底是核弹问题还是降落伞问题),以及是否会发生地面核爆炸,这个防化兵是干不了的,需要九院的人做出判断。当然,这种事情不是必须由邓稼先出马的,不过他还是去了。许鹿希说邓稼先捧了一下核弹碎片,这个细节不好说是否真实,也有的回忆说邓稼先用棍子拨了一下核弹碎片(应该是钚239核部件残片)。但只要是进入残骸区,辐射剂量就足以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邓稼先要靠肉眼判断核弹弹芯是否会发生意外核爆炸,说明他离得非常近了,吃的剂量相当大。所以说这次核试验是导致他英年早逝的直接原因。

家园 我们山东管这个叫保皇

两副牌五个人打,1个皇,1个保,3个造反的

家园 80年代?

斗地主?

确认时间和项目一致?

家园 是八十年代

当时我们这儿(安徽的一家研究所)最流行的是斗地主和赶猪牵羊,斗地主的开始流行时间貌似就在八平方前后。每到周六晚上,“老干部活动室”里人声鼎沸,全是在职的中青年。进入九十年代打牌的人就在逐渐减少了。

家园 许鹿希的回忆录

是的,网上说法很多。你引用的就是我说的许鹿希的回忆录。许老在凤凰台做节目的时候还提过这个问题。

这里我们先小人之心1下。讲讲一些人际关系。首先,21基地和9院不太对付,他们认为功劳都给9院占了,他们的付出也很大。所以如果碰到老21对9院颇有微词的,不要太介意。

其次,许老是邓夫人。我认为她讲的有文艺成分,但是她和当时二机部赵敬璞副部长的谈话,还有邓师事后立刻飞到北京检查身体等细节应该是史实。

我还看过另1回忆录,也提到了邓师进沾染区的问题。等我有空去找找。作者好像也是高级干部。

红山居士杨先生当时在第一线,这无疑是事实,但是他未必知道全部情况,比如到底有多少人进入过沾染区。以他的级别和当时所处的地理位置来看,他的说法前面都应该加上,“我事后听说”。

家园 补充一个中国历次核试验清单

官方的说法是一共失败三次:

67年12月,1~2万吨,显然是次级没点着

72年3月,15~20万吨,也是次级没点着

79年9月,降落伞事故。

但76年9月这次,2~20万吨,Fission (possible failure of a fusion device.) Contained Li (DT)

美国人说是可能失败,但用词和其他几次也不一样。过去没听说过。

83~84有4次失败,都是中子弹的尝试,最后是在84年12月中子弹成功,88年中子弹定型。

另外90年这次也比较有意思,1~5万吨,Probable test of a Pakistani CHIC-4 derivative. Most likely at 10 kilotons.

————————————————————————

美国人的(外链出处

A Tabulation of Chinese Nuclear Device Tests

Test

No.

Date

Yield (kt)

Location or

Delivery System

Other Observations

(Based on remarks by Chinese Scientists)

1

16 Oct ‘64

22

Atop a 102 meter high steel tower

Fission device, U-235 implosion, no boosting, weighed 3,410 lbs

2

14 May ‘65

35

Delivered via Hong-6 aircraft, air burst at ~500 m

Fission, U-235 implosion, no boosting. Probably weaponizing CHIC-1 into an air-droppable bomb

3

9 May ‘66

200-300

Aircraft delivered, air burst

Boosted fission device, U-235, and first use of TN material, Li-6. Probably first test of Chinese TN primary

4

27 Oct ‘66

12

Medium range ballistic missile,

CSS-1 (Dongfeng 2) Air burst at 569 m

Fission, U-235. Launched from Shuangchengzi to the Chinese nuclear weapon test site. (Export model)

5

28 Dec ‘66

122

Atop 102 meter high steel tower

First test of a partial yield thermonuclear, testing the two-stage principle; second test of TN primary. Too massive to be deliverable as a weapon.

Used U-235, U-238 and Li-6 D

6

17 June ‘67

3,300

Aircraft delivered, Hong-6A bomber. Parachute retarded air burst at 2,960 m

First thermonuclear weapon, fission-fusion-fission type, using U-235, U-238 and Li-6 D.

7

24 Dec ‘67

10-20

Aircraft delivered, air burst

U-235, U-238 and Li-6 present. Apparently a failed TN.

8

27 Dec ‘68

3,000

Aircraft delivered, Hong-5 bomber

New thermonuclear device, and first use of plutonium. (China’s first nuclear reactor went critical in October ’66.) Pu-239, U-235 and Li-6 D present.

9

23 Sept ‘69

19.2

Tunnel in Nan Shan (South Mountain)

First underground, tunnel test. It vented.

10

29 Sept ‘69

3,000

Aircraft delivered air burst

Thermonuclear

11

14 Oct ’70

3,000

Aircraft delivered air burst

Thermonuclear

12

18 Nov ‘71

10-15

Partially buried

Fission, with Pu-239 and U-235 present

13

7 Jan ‘72

5-10

Aircraft delivered, by Qian-5 attack jet

Fission, with Pu-239 present

14

18 Mar ‘72

150-200

Aircraft delivered air burst

Thermonuclear, apparent failure.

15

27 June ‘73

2,500

Aircraft delivered, air burst at high altitude

Thermonuclear

16

17 June ‘74

200-1,000

Atmospheric air burst

Thermonuclear

17

27 Oct ‘75

15

Tunnel in Bei Shan (North Mountain)

Fission device. Second underground test, six years after the first.

18

23 Jan ‘76

2-20

Atmospheric, near surface

Fission

19

26 Sept ‘76

20-200

Atmospheric air burst

Fission (possible failure of a fusion device.) Contained Li (DT)

20

17 Oct ‘76

10

Tunnel in Bei Shan

(North Mountain)

Fission

21

17 Nov ‘76

4,000

Aircraft delivered air burst

Test of new thermonuclear bomb; largest Chinese nuclear yield.

22

17 Sept ‘77

20

Atmospheric air burst

Fission

23

15 Mar ‘78

6-20

Atmospheric surface burst

Fission

24

14 Oct ‘78

5

Vertical underground shaft

Fission. First nuclear test in a vertical underground shaft, vs. tunnel

25

14 Dec ‘78

10-20

Atmospheric surface burst

Fission

26

13 Sept ‘79

Failure

Aircraft delivered surface burst

Parachute did not deploy, no nuclear yield. (And thus not noted by West)

27

16 Oct ‘80

700

Atmospheric air burst

Last atmospheric test by any nuclear power

28

5 Oct ‘82

1

Vertical underground shaft

First attempt at a neutron bomb, a failure

29

4 May ‘83

1

Tunnel in Bei Shan (North Mountain)

Second attempt at a neutron bomb, a failure

30

6 Oct ‘83

15.1

Vertical underground shaft

Third attempt at a neutron bomb, a failure

31

3 Oct ‘84

12

Vertical underground shaft

Fourth attempt at a neutron bomb, a failure

32

19 Dec ‘84

2-5

Tunel in Bei Shan (North Mountain)

Test of a new approach to a neutron bomb, fifth attempt. A success

33

5 June ‘87

125

Vertical underground shaft

Partial yield, related to # 27

34

29 Sept ‘88

2

Tunnel in Bei Shan

(North Mountain)

Final proof test of a neutron bomb, which was a success

35

26 May ‘90

10-50

Vertical underground shaft

Probable test of a Pakistani CHIC-4 derivative. Most likely at 10 kilotons.

36

16 Aug ‘90

200

Vertical underground shaft

Partial yield test related to No. 27.

37

21 May ‘92

420

Vertical underground shaft

A partial yield test, related to No. 27

38

25 Sept ‘92

10

Tunnel in Bei Shan

(North Mountain)

Partial yield test of an earlier device; first test with a sophisticated primary and a dual-axis PINEX experiment.

Multiple Chinese sources advise that with Test No. 38 stockpile development was complete. Subsequent tests were related to engineering, safety and reliability issues.

39

5 Oct ‘93

40-50

Vertical underground shaft

Partial yield test, related to No. 38, using Insensitive High Explosive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ir nuclear test program

40

10 June ‘94

50

Vertical underground shaft

Safety and reliability test

41

7 Oct ‘94

90

Vertical underground shaft

Safety and reliability test

42

15 May ‘95

140

Vertical underground shaft

Safety And reliability test

43

17 Aug ‘95

90

Vertical underground shaft

Safety and reliability test

44

8 June ‘96

5

Vertical underground shaft

Simultaneous test of two devices with enough distance between them to preclude interference. Both devices probably used insensitive high explosive.

45

8 June ‘96

90

Vertical underground shaft

46

29 July ‘96

10

Tunnel in Bei Shan (North Mountain)

Possible test of insensitive high explosive, a final safety test.

中国人的

1964年10月16日,爆炸当量2万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

1965年05月14日,爆炸当量3万吨,中国第一颗由轰炸机投放的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05月09日,爆炸当量20-30万吨,推进裂变试验蛋,空投爆炸。

1966年12月27日,爆炸当量2万吨,东风-2弹道导弹在900公里外罗布泊上空预定高度爆炸。

1966年12月28日,爆炸当量12-50万吨,氢弹原理试验,地面塔爆炸。

1967年06月17日,爆炸当量300万吨,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7年12月24日,爆炸当量1.5-2.5万吨,裂变核试验,空投爆炸。

1968年12月27日,爆炸当量300万吨,第一次使用钚的热核试验。

1969年09月23日,爆炸当量2万吨,中国第一次地下核试验。

1969年09月29日,爆炸当量300万吨,中国第一颗由轰炸机投放的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10月14日,爆炸当量340万吨,氢弹空投核试验。

1971年11月18日,爆炸当量1.5-2万吨,含钚原子弹。

1972年01月07日,爆炸当量0.8-2万吨,强5空投小型核武器。

1972年03月18日,爆炸当量10-20万吨,空投热核武器。

1973年06月27日,爆炸当量300万吨,空投核试验。

1974年06月17日,爆炸当量100万吨,大气热核试验。

1975年10月27日,爆炸当量2500吨,小型地下核试验。

1976年01月23日,爆炸当量2万吨,裂变试验。

1976年09月26日,爆炸当量2万吨,局部熔解“特殊核弹”

1976年10月17日,爆炸当量2万吨,地下核试验。

1976年11月17日,爆炸当量500万吨,最大当量氢弹空投试验。

1977年09月17日,爆炸当量2万吨,裂变试验。

1978年03月15日,爆炸当量0.6-2万吨,小当量核试验。

1978年10月14日,爆炸当量3400吨,地下杆轴核试验。

1978年12月14日,爆炸当量2万吨,裂变试验。

1979年09月13日,微量地下核试验。

1980年10月16日,爆炸当量20万吨,最后一次大气核爆炸。

1982年10月05日,爆炸当量0.3-1.5万吨,地下核试验。

1983年05月04日,爆炸当量1000吨,地下核试验。

1983年10月06日,爆炸当量15万吨,地下核试验。

1984年10月03日,爆炸当量9100吨,地下核试验。

1984年12月19日,爆炸当量1300吨,地下核试验。

1987年06月05日,爆炸当量25万吨,地下核试验。

1988年09月29日,爆炸当量2500吨,中子弹辐射武器测试。

1990年05月26日,爆炸当量11500吨,地下核试验。

1990年08月16日,爆炸当量19万吨,地下核试验。

1992年05月21日,爆炸当量65万吨,地下核试验。

1992年09月25日,爆炸当量8000吨,地下核试验。

1993年10月05日,爆炸当量8万吨,地下核试验。

1994年06月10日,爆炸当量5万吨,地下核试验。

1994年10月07日,爆炸当量5万吨,地下核试验。

1995年05月15日,爆炸当量10万吨,地下核试验。

1995年08月17日,爆炸当量8万吨,地下核试验。

1996年06月08日,爆炸当量8万吨,双弹头试爆。

1996年07月29日,爆炸当量5000吨,中国宣布暂停地下核试验。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