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奢侈品议 -- 苏北

共:💬86 🌺517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还请先生赐教
家园 要是有能力就给翻译回古文吧。很期待啊

不过中国的这种古文形式有些缺点,就是缺乏数据和分析。这样的文章,往往巧妙的利用类比,排比,语言生动而有力,好的文章一气呵成,酣畅淋漓,简直就是艺术品,作为剿匪檄文或者激发观众的共鸣那是很合适的,但无利于问题的解决,总之就是情绪性很强,艺术性很强,但逻辑性就一般,科学性就很差了。往往过一段时间,同样的问题还会在出现的。

比如奢侈的问题:我们怎么定义奢侈呢?怎么定义奢侈品消费是不是超过了应该的范围。人的什么样的需求算是奢侈的呢?买古董算吗?听音乐算吗?欣赏艺术品算吗?买大房子?买豪华车?甚至买游艇?买飞机?其实有些人看来所谓“奢侈”的需求,可以理解成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比如有些高档发烧音响,特别的贵,但却是还是有挑剔的人能鉴别出不同档次的区别的,没有他们挑剔的态度,也就没有精致到极限的产品产生了,可一般人往往把他们理解成一种奢侈。其他其他各行业也类似吧,我记得以前买手工电钻的时候人家推荐德国的,但特别贵,再不行日本的也凑合,中国的最便宜,但特别不禁用,我要是偶尔用一次,当然不能理解为什么德国工具那么贵,对我就是奢侈的了,但真正干这个的,天天要用,自然对各种要求就更敏感一点,在他的理解里,德国的工具就不算奢侈而是必须的了,相反中国的工具却成了难以忍受的了。

当然我们会有些直觉,认为有些行为是贬义上的奢侈,而另外有些行为,尽管也是花了很多钱,却是一种爱好,一种必须,一种精益求精。但如果没有科学理智的定义和分析,并找出其中的区别,以及产生的原因,背景,和将来的可能趋势,而却是一概的突出其负面因素加以讨伐,往往就会对大家有误导,很可能从一个极端跳向另外一个极端,有些时候,是不可取的。

让我想起新概念英语第四册里有一篇文章讨论噪音的,说报纸上经常有轰动的报道说某些人被噪音逼疯了,文章往往很有说服力并激发人们反噪音情绪。但科学的研究却不能发现噪音和人的精神状态异常有什么显著关联。有可能那些被噪音逼疯的人本身就比较脆弱,即使没有噪音,她也会因为别的东西而精神失常的。我记得我还仿照那片文章的结构写了一篇雅思作文而得了高分呢。呵呵

不过论坛上的文章嘛,其实不要求太科学性了,也不用要求面面俱到,毕竟不是期刊杂志。此文由于是仿古文翻译的风格,让我很自然的联想起小时候学的那些经典范文来,呵呵,坦白讲我没逐字读完,直觉上觉得应该是不错。希望能有对应的文言文,让我能对照着学习一下,过过瘾。

家园 鼓励消费是对的

因为社会有阶层的存在,就有消费等级的存在。

如果我们普通人,跟风学有钱人消费,那才是个人的不幸。

我一个同学,很早就做了公司总经理,其实没有钱,现在还要硬撑着把孩子送去收费昂贵的贵族学校读书,为此到处借钱,真是糊涂。这样的人,平常不在教育孩子上多下功夫,指望把孩子交给贵族学校,就能成龙凤,实在是舍本求末。我曾经就此对另外一个事业成功的同学说,我们这些受过一定教育又不富有的人,应该好好教育孩子,孩子不拖累我们,也是一种成功。

人活着的根本目的,和所有的生物一样,是繁衍。养育是我们的天职。絮絮叨叨地去怪社会,还不如修养心性退而做好自己做好自家的事情。

通宝推:Alarm,
家园 没错,我不反对奢侈品消费,只要缴纳重税就可以了

在有针对性的高税负政策下,奢侈品消费其实是对社会分配的调节。

家园 意犹未尽

说了那么多,感觉我好像在责怪苏北先生,心里有点过意不去。就是有感而发,请苏北多包涵哈。

家园 是呀,老百姓凭啥穿红戴绿,你们也这样了,要亡国的

君不见,在高昂的奢侈品价格下,最大的持有者恰恰是官员,他们有钱,有机会(人人都有出国免费旅游机会)购买廉价的,当然也有很多机会免费享用。一个城市,最漂亮的一定是各衙门口机关大楼。老百姓只配住茅房草屋。

家园 不至于,呵呵。本来就是抛砖引玉。
家园 悍!花一朵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4 铢钱。1通宝=16铢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3。本帖花:1

家园 和浅陋一篇助兴

吾闻之,圣人之治,简朴为美;民争奢靡,亡国之兆。明理也。桀纣酒池肉林,国灭以身死,文景衣不匹绢,国兴而民乐。岂库不敷丝绢之耗?实则君行于上,宦靡于下,取锱铢于民口,扬誉谤于海内;小人进于内而君子逐与外,举国奢侈,不知修德而熙熙攘攘于利。国不欲亡,可乎?是故五代治世,尚质朴而去奢靡,宏大道而弃小利,岂非吾民千载之质也?由此观之,奢俭之别,岂利大小足以言之!

今之富者,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百姓之酬,睚眦必较,他民之债,百般拖赖,致万民家徒四壁,坐视奔号而检视其金无休,寸金皆胜父母也,其致富如此。一旦见西洋之奇技淫巧,必欣喜若狂,丑态毕露,口不择言,必穷其家财得之而后已。众富竞相攀比,沙土与珠玉齐价。妻妾争欲羡人,以得尺布为美,面目几不能视之。如至西洋,狼奔于商贾之市,蛇迤于僻巷之间,买货贾以百数,弃呵斥于不顾。有人问之,费百金以得无用之物,可乎?其必唾于地:西洋之物,华而美,贵而丽,尔等凡夫又何知。百般求之于内,转而拱手于外,唯哈比类之。国人之财,于此归于西洋。

奢侈之风一起,万民受其荼毒。少年,收仅糊口而无下月之蓄,不惜所有以得奢靡一件,至则欣欣然宣扬于众,浑似登天。未得之人则怅然若失,暗自妒恨,必求翻身而后快。此时,家人生活之蓄,他人欠债之逼,夫妇临行之嘱,皆不足虑也。若手无值金,则贷于商贾,索于父母,苛责于内甚或偷盗于外,必求一二而后乐。如此之人,折丈八之身于朽物之前,以己脂膏填塞西洋商贾之口,道盈于市。虽然,吾怜之而不忍责之,如此作为,能不塞于君子心乎?

我朝日益强盛,民之所需,皆可自给。唯国用匮乏已久,民渐以西洋之物为贵,无论优略。其轻于己而贵于外之心,靡不近此。西洋之人好逸恶劳,唯欲驱人于火而自取栗,且深知吾民之性,以锱铢之材制精美之物,偿百倍千倍之值,又取值之一二,给闲民锦衣美食,令日夜喧嚣于众目之下,狐游四方,状高雅而纸醉,以愚黔首,使民信之,其物千金而不易,其诡诈而贪婪,如出一辙。于是吾民日夜所做,不及他人一刻所制。吁,此正所谓奢靡于内而受制于外。有道君子能有为乎?

有好事者言,商贾以利追逐,买卖皆出于本心,无何苛责焉?此则以叶帐目者。前朝,西人以烟土坐收巨利,有直臣一朝而焚之,百姓荷担浆壶以迎。烟土之贾,岂非自愿?今世比比之物,与其近之,皆佞商奸诱,使民溺其中而不知,自奉民膏而不惜。万民含辛茹苦,仅为寥寥西洋商贾谋哉?吾民穷困如此,吾国奢靡之费已近天下之冠,此有何荣?吾深耻之。

今国虽充盈,民生尚艰,国力日削,堂上君子岂能坐视。不然,则有一策:税,国之重器,可有大为。何不用之?用之则有三利:一则以扶弱除强,以安百姓。二则使逐利之商,知难而后退;甚重者,使吾民知庙堂务倡勤俭而恶奢靡,庶几使吾民革而心向善。有人言之,税则须内外皆同,不同,则无益也。赞之,凡奢靡之物,内外之害皆同。况税之以值,内一之,外百之,其效果然。

吾曾见所谓名士,耀异珍于万人之前,列奇藏于版碟之内,众人不以其鄙陋,争谬赞于前,豕逐于后,此非效颦于东施,欲置西施于何地?如此种种,不胜枚举也。民爱奢侈而是非不分,以致于此。先世之民,人言奢靡,掩面而惭,今日之民反之,意形于色。噫!善恶之分,颠倒如此。拂视乡里疾苦,坐视亲人困穷,不知善,不知恶,不知直,不知曲,不知俭,不知奢。唯于器皿之鲜美,家宅之精丽是务。喧喧于奢靡之间,先人之教何在。今世之人,离道甚远,若仍执迷,大祸不远。

吾村野匹夫,学迂材下,言辞孤陋。然,知而不言不忠,言而不尽不实,巧言求媚不智,皆非民欲效国之举。抛砖引玉,若有识之士教我,幸甚至之。

通宝推:苏北,
家园 忍不住说一下

读这篇文章,觉得真的像是古文翻译过来的。

还是第一次在网上见到类似这样的文风。

家园 算是一种尝试吧,对我来说也是第一次

不知道会不会被批判成复古。哈哈哈。复就复吧,古文质朴简练,用来说理也挺好的。

家园 辛苦辛苦,多谢多谢!
家园 同意Alarm的意见,奢侈品有存在的理由。

奢侈品有存在的理由。

在现在的社会分工条件下,奢侈品有它存在的理由。一部分首先富起来的人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这是正常的。

但是为了作为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办法,降低奢侈品的关税和消费税,这倒是舍本求末了。

家园 奢侈品就是毒药

可惜很多人搞不明白。。。。

家园 论据很新颖,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放在历史的长河中,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来审视。佩服楼主独特的思维方式。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