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快夏至了,河友来亲手验证一下《尧典》日永星火吧 -- 泉畔人家

共:💬2 🌺2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家园 【原创】快夏至了,河友来亲手验证一下《尧典》日永星火吧

尚书 虞书·尧典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为,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鸟兽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鸟兽鹬毛。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厘百工,庶绩咸熙。”

上边这段文字,是《尚书》里记载的尧时代,羲和进行星象观测,给人民授时的历史记载。中国的专家们历来认为《尧典》四星相互矛盾,不能调和。具体的东西搞的很复杂,天文演算,星图计算什么的都用上了。

老泉觉得那,如果《尧典》里星象的记录是真实的,那么羲和不可能有现代的那些条件来做观测。他所能拥有的手段,必然是5千多年前那个时代所能拥有的东西。所以,老泉觉得,调和四星说难也难,拿星图,计算机,查文献资料,很专业。但说容易,估计也容易,羲和时代的人靠一双眼睛,顶多加几根棍子来观测星象,那么今天的我们也可以。亲自动手,亲自观测,然后再找找那几颗星是那几颗,也许亲自观测一轮夏至,秋分,冬至,春分,在半夜在棍子边看看星星的位置,就能明白《尧典》为什么那么记载了。老泉希望有条件的河友,比如住在国内农村的,或者在美欧国家家里有大院子的,或者家里附近有大片平地,晚上没有强灯光污染的河友,先不要看什么论文,找根长棍子,找几个树枝子,找片足够大的空地,我们的伟大观测,尝试验证调和《尧典》四星,尝试科学推算尧时代距离今天的具体时间(老泉估计是5500年左右)的观测就可以开始了。

如何来做这种观测那?老泉也想亲手观测,可惜如今中国城市里的污染实在是太厉害,灯光又亮,晚上根本看不见几颗星星。所以老泉想亲手观测,但没空地也没条件。而观测日永星火,老泉个人觉得必须要有空地,最好是大片空地才行。

----------------------------------------

简陋的分割线

在观测前,老泉先说几个要点。老泉学问虽然不高,但感觉《尚书》这样的千古经典,每一个字都是有深刻含义的,当初古人用的每一个字,都有原因。而《尧典》里,实际上是用短短的这段文字,告诉了我们四种观测星象的位置和方法。而这四种方法,我们的专家们貌似都没搞明白。

先说冬至日的“日短,星昴”。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日子,但5千多年前,古人没有手表,时间未必好统计。但冬至日,在北半球的任何地方,太阳正午12点的影子是这一年最长的影子,其他任何一天的12点日影,都比这个影子短。而这一点,我们只需要在空地插一根棍子,观察每天影子最短的那个时刻,用树枝做个标记,冬至日前日影不短变长,冬至日后,则变短。确定这点比较重要,因为这个最短日影,代表正北,方向精确。“日短,星昴”这句话的意思我猜测是指,在冬至日这一条,日影最短的时刻(正午12点),这个方向晚上12点对应的是昴星。

而日永,星火则是古人观测太阳日出得出的结论。太阳日出完全离开地面的一刻,我们在空地上立的棍子的影子近乎无限长。而日出,日落2个日影无限长的时刻,会形成一个夹角。在北半球,这个夹角会在夏至日达到最大。所以老泉说夏至观测需要有空地就在这里。我们这几天找块空地插个2米高的木棍,然后观测木棍在日出日落2个时刻的影子位置,用树枝标记出来。在夏至日那天,树枝夹角达到最大。日永星火也许就是晚上12点,人站在棍子那看棍子和树枝标记形成的那条线,指向的就是星火。

日中星鸟和宵中星虚,如果仍然是看棍子的影子,就是棍子影子会在这2天取到冬至最长点和夏至最短点的中值。取中应该是有办法取到的,一个2米长的棍子,冬至日影子长度和夏至日影子长度的差距应该有几十厘米。做2块木板拼接起来正好是这个长度,只需要不断调整木板长度,调整到2个木板位置互换中点位置不变,中就取出来了(也许有更好的简易办法)。但为了区别,春分采取从棍子看树枝的方向看到的是星鸟,秋分是从树枝看棍子,看到的是星虚。

到这估计有细心河友该问了,羲和没有手表,他怎么知道是几点观测?按专家说的,是黄昏看星星的位置,那么一个眼2.0的和一个眼0.5的观测出来的误差就大的不得了。羲和观测是有时间的,这个时间老泉估计是北斗确定的。应该是斗柄或者北斗某2颗或一颗星旋转到正北方向(也就是从棍子看正午树枝位置),所有的观测,都是以某个统一的北斗时间为基础。(就是所有的星位记录,都是在北斗七星的某个特定状态下的记录)

老泉现在还没有亲手验证,但估计大致是这个样子。由于岁差的存在,我们的星空和尧时代的星空在同一时刻位置发生了偏移。晋朝天文学家虞喜根据当时的观测,给出了当时冬至日观测星象与尧时代相差53度的结论。实际上虞喜的这个53度,等于变相告诉我们尧时代距离晋朝虞喜的330年左右大概是 71*53=3763年。 那么我们今天的观测,于尧时代相距大约是5400-5500年左右。由于岁差是大概71年一度。我们的观测结果就会和尧时代的观测正好相差75-77度。我们观测到的位置,向岁差移动相反方向转75-77度,就是尧时代的星象。如果我们的观测能找到把《尧典》四星都调和起来的时刻,把今天两分两至的位置都能正好偏转75-77度,《尧典》四星也就调和了。

希望有条件的河友可以尝试一下。我们的观测工具就是一根棍子,几个树枝,加我们的肉眼。我们利用正午12点日影最短,日出日落日影最长,2分日影居中来定出观察位置。(当然位置也可能不是老泉说的样子,比如全是从北往南看),再找出一个能符合《尧典》记录时刻的北斗星位就行了。

对夏至日来说,观测方法就是在一块空地竖直插一根棍子。在夏至日日出太阳完全离开地面的一瞬间记录下影子位置。然后晚上观测从棍子位置到影子位置之间的连线在星空的投影。在某个北斗七星运行的特殊时刻(用北斗七星是可以来推算时间的,这个老泉见过文章,但没搞懂),它应该指向距离星火75-77度某个位置。

这个观测因为纬度不同会有差别,老泉估计最佳观测应该是北纬33度到40度之间(淮河到北京之间)。

家园 是个实在的命题,有时间一定找地方试一试

中华古天象的水平是中华文明水准的标杆之一!

我们还有很多地方要向先人学习,祖先的智慧是名族的瑰宝!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