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草地分裂,缘由何在? -- 双石

共:💬217 🌺2579 🌵4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家园 官修本太祖本纪里有这么一段耐人寻味

张国焘一朝权在手,便以集中统一指挥为名收缴各军团的密电本。彭德怀回忆说:“我完成任务后,回到芦花军团部时,军委参谋部将各军团互通情报的密电本收缴了,连一、三军团和军委、毛主席通报密电本也收缴了。从此以后,只能与前敌指挥部通报了。与中央隔绝了,与一军团也隔绝了。”

这是张刚担任红军总政委时发生的,老彭为了和中央通气不得不自己跑过来,后来九军团被裹挟看来不是没有缘由的。

家园 真是精辟啊

职场教科书

家园 分析得透彻啊!

想当年,毛委员在井冈山搞得红红火火,完全有能力另立山头,但还是坚持在体制内和“王明”等人进行斗争。

尽管革命力量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但还可以恢复。

如果象蒋介石那样搞,那就会绝了革命的理想,断了革命的根基。

通宝推:昭阳,
家园 党性这个词少见了
家园 按书上说,黄超追上去后带走不少原四方面军的人,

不知有多少。

家园 毛泽东似乎是在后来缴获一份报纸后才定下以陕北为根据地的?

这是在分兵之前还是之后发生的?

家园 分兵之后,

但分兵前中央已经决议到甘陕一带建立根据地,只是个大概范围,没有准确的地点。在哈达铺找到这张报纸后有了准确的地点

家园 俄界会议就已决去奔陕甘了,但是准备去打游击……

并靠拢外蒙。哈达铺读报得到的信息比他们预计的要好得多:陕北不仅有红军,而且有一块在20余县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的根据地,这很令他们喜出望外!所以在榜罗镇政治局常委会议上,确定了去陕北,“保卫苏区根据地”!

家园 我所理解的选择去向的原则。

一是要找国民党政府势力比较薄弱的地方,以方便站得住脚。

二是不能太穷,不能是少数民族和牧区,否则兵源、给养都很难解决,所以要找汉族为主的农区。

三是离抗日前线不能太远,否则政治上站不住脚。口号是北上抗日,跑得远远的还抗什么日?还有个没说出口的,就是也不能离抗日前线太近,否则打起来后这个根据地不能稳固。

四是尽量靠近苏联,以争取获得外援。

  根据上面这些条件也只有甘陕地区合适,即使没有陕北红军也得在那一片打出天地。发现陕北还有块根据地真是要睡觉给送来个枕头。

家园 真是天意。后来毛超擢高岗薄一波,也是感谢天意啊。

不过就中国军事地理和军事历史而言,应该可以推断到西北是蛰伏之地。

家园 徐帅能打仗,性格沉默,服从上级

加上在鄂豫皖没有自己创造的山头,空降又不是一把手,所以得以逃过肃反,就算这样也是被敲打过,其妻子就死于肃反

家园 中央红军算是“逃”到陕北去的,但如果没有这一逃,

以后国共合作抗日,红军主力上了前线,搞不好会发生比皖南事变更大的赣南事变,这可就被一窝端了。

家园 第三条不成立

一方面军刚到陕北不久就渡黄河东征,如果不是阎老西引中央军入晋导致道路无法完全打通,估计36年红军的先遣队就可以和日军接上了,比起老少边穷的陕北,河东的形势和条件都好的多,红军东征山西一次就扩红8000,筹款三十余万。而河北当时云集了大批东北难民,又是何梅协定刚签订不久,民族矛盾空前尖锐,打出抗日大旗号召力将会是爆炸性的,一二九运动可见一斑,红军只要和日军真刀真枪打一次正面战消息就会不胫而走,民众赢粮影从。苏援的问题,中央苏区长期都没有不照样发展那么大了。

家园 有援总比没援好,不管是物资还是道义。

TG一直在争取外援,但也知道不能完全依靠外援。

  我第三条的意思是中央委员会所在的根据地离抗日前线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至于下面的爪子伸出去是与日军越近越好。

  东征不是搬家,老家甘陕根据地并没有丢掉,就算当时红军在山西能站住脚,抗战爆发后中央委员会也会留在陕北,否则就会处在日军包围之中,对指挥TG的全国作战很不利,而且搞不好会全损。

家园 陕北那里养不了太多军队

tg后来的西征甘宁就是为了拓宽物资来源,那两块地方比起河东来说还是差了,此外陕北的位置很容易被封锁,不及时把兵力在外线打开局面就只有被消耗完,而且逼蒋抗日如果tg自己的底牌不足,很难换取更多筹码,东北军和西北军都有自己的小九九,不可能完全指望他们的。

ps:打个不恰当的比喻,陕北就像井冈山,可以用来休整,但指望大发展是不够的,朱毛虽然丢了井冈山,但是开辟了中央苏区,如果能以山西河北打开局面的话,陕北就算变成游击区都不可惜,35~36年比起后来在日军反复围剿下建立抗日根据地条件要好太多了。而且如果能够当时在河北打开局面的话,就有可能和东北仍在奋战的抗联取得联系,那后来的形势可能大不一样。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