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我们的眼睛, 我们的喉舌在哪里? -- 玉垒关2

共:💬353 🌺3673 🌵1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家园 其实首先应该解决的是校车

办学集中了,孩子上学这么远,没有校车,就是把办学实际上的负担推给农民。

家园 这是啥逻辑?

我们缺乏的是自由和竞争

造成这个局面,并不是新闻从业者的责任,真正的原因是制度使然

新闻从业者的责任不就是报道不公,呼唤自由么?都自由了,制度完美无缺了,要这帮动嘴皮子的干嘛?还不如多养几个相声演员呢,至少人家不自命清高,而且能逗大家高兴。

这好像士兵抱怨“这制度为啥这么SB,竟然让我(的职业)在战争的环境中存在。我(的职业)老打败仗是因为缺乏和平安宁的环境”。

抱怨没有“完美制度”的新闻工作者,看见肥羊就跑的大灰狼,shame on you!!!

家园 赞同

应该给学校配备校车,把分散的孩子集中起来,撤销人数少、边远的学校,让资源得以集中,提高学校运行效率。

让农村教师的感动留在过去吧。

赞同
家园 学校基本上早就集中了

越来越集中,甚至过分集中了,但校车是没有的。可见有些人做事的出发点为了把资源更加集中到城市,而不是解决农村的教育问题。 现在有些人忽悠的撤村、乡、镇,一个路子。

家园 可怜的科特迪瓦大婶,她已不知道中国早就变了天,不再是

那个会全心全意帮助第三世界国家的毛主席领导下的,曾经让整个西方社会的震动了,曾经被西方政府指责和抗议对他们:输出革命的伟大中国了!!!

家园 新闻频道最近“在基层”这个系列很好

去年底就开始了,但那时候只是一天讲一个,比较零散,也不够细致。最近开始的叫“蹲点日记”了,一个地方或者一个群体要播一个星期左右,接地气,看着很受教育。推荐大家都看一看。

家园 山区得先修路,然后才谈得上校车吧

成本成倍增长,不知道财政能不能支撑得起。

家园 村村通已经做得差不多了

至少,让每个孩子走半个小时就可及校车站,有心要做不是太难的。

对比一下平均每个北京上海孩子政府投多少钱,山村孩子投多少钱, 就知道所谓财政是否支撑得起是假问题。

家园 我不清楚教育投资地方财政的比例占多少

估计应该占很大比例吧,按照美国的经验来说。如果是这样的话,北京上海孩子享受的教育投资和山村孩子相比,自然是天上地下了。sigh,减小地区贫富差异任重道远啊,把西部大开发先做好吧,是正途。

家园 我说的是国家财政的投入而不是地方财政

地方财政差别还可以说是合理的。

国家财政的投入,曾经看到过数字,大概是10:1. 真是损不足补有余。

家园 财政上无法负担啊!

要是真有能力在山区先实现真正的“村村通”,在建好道路的基础上实现校车接送,中国早就发展起来成为发达国家了。

中国幅员辽阔,疆域内地形多变,既有江南的小桥流水也有西南地区的崇山峻岭。可不比日、韩的地小人多,人口大多集中在城镇里,上学问题让政府统筹一下校车就可解决了。西南山区有很多地方可称作是:穷山恶水。比如一些建立在怒江边上的村子,整个村子的交通被怒江隔断,村民想要外出、适龄儿童想要上学必须要通过一种叫做“溜索”的工具(说白了就是在腰上系上保护索、另一头连接滑轮。在怒江上拉一条钢缆,通过滑轮使人横越整个怒江达到对岸。有些老乡熟能生巧、技高胆大,在滑跃的过程中还敢带着自己的自行车一起。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身下几米就是湍急的江水、身体被江面的风吹的左摇右晃,还敢带着自行车,胆子是不是够肥的)。在这种恶劣的地理情况下,有些地方谈建设乡村公路是一个有些遥远的梦想,而谈校车只能是奢侈了。

国内大城市的孩子们所享受的教育资源在西部偏僻山区的孩子是不可想象的。举个例子:1990年代中期,上海闵行区的一所小学给龙战所在的,云南边境地区的某城区中心小学赞助了20余台286电脑(就是那种凸显示器、卧式主机、插又宽又薄的磁盘容量大概1M左右的老爷机),整个学校把它们当成心肝宝贝来看待,有专人管理,专门修建了电脑室,里面卫生一日搞三次。学生们每周只能在老师指导(或者叫监视)下上机一次,每次进计算机房必须脱鞋子。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西部地区的教育事业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资源分布是不均衡的。可以看到在市县一级的学校教育设施有很大的进步。但是,基层的那些学校就只能用简陋来形容了。教师、孩子们都在吃苦。

家园 是啊,有时间确实应该多看看这种真实的节目。

媒体们所采访、所报道的其实也是通过剪辑后的普遍性的情况。

那种最困难、最贫穷的地方,估计地方也好、上级也罢,会让记者们自动忽略的。

中国真是一个神奇的国度。你要光看北上广,那真是欧美日一样的发达国家。你要光看贫瘠的山区,那真是阿富汗、乌干达一样的第三世界。所以这个国家不仅有衣着时尚靓丽、满口英文单词、整天徜徉于高级写字楼与购物广场、勾连交通于各色老外、到普吉岛享受阳光、海滩、激情的ROSE和杜拉拉们,也有着以黄豆蒸饭为食,每天饭钱不够10元的穷孩子。

国人多看看这些才能理解河友“大西洋”扶贫山区的可贵,才能理解郭美美们炫富的无聊。

家园 蹲点日记今天又出新系列了

讲新疆山区孩子上学的,很好看

家园 正巧了

蹲点日记今天开始的新系列是讲新疆山区孩子上学的

家园 接接地气,让那些装13的人好好了解一下中国国情!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