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白鹰之翼——波兰翼骑兵简史-1 -- 路人癸

共:💬120 🌺65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遇到骑兵高速冲击时,可不可以像电影“勇敢的心”那样,

当骑兵快要冲到阵前时,突然竖起很长的长矛。这时骑兵来不及减速,就会一头撞在矛尖上,后面的也躲闪不及,就会全部撞在一起。这样不是可以把骑兵的这种阵势破掉了吗?

家园 有耳闻

以前看《财经》杂志,有一篇很短的介绍:德国《明镜》出了一个专辑,介绍当时欧洲反犹风潮,当时不但德国纳粹参与了迫害犹太人,法国、荷兰...都有人参与迫害犹太人。

家园 长矛不是问题

在任何一个战场上,可能除了皮萨罗对面的印加人。长矛都是对付骑兵的基本配置。但是正如苏沃洛夫还是谁说过的:一支军队只要愿意付出牺牲他总是可以前进的。骑兵对步兵防御队形的冲击能否突破核心就在于骑兵能不能以较小的代价冲破步兵的阵线,如果可以那么骑兵在突破后就能还有力量扩大战果直至击溃敌人,如果不可以那么即使少数骑手冲破了敌人的阵线也起不到多大作用,丧失了攻击力量的骑兵连防御都做不到。同时是否能以较小的伤亡比击破对手阵线也是攻击方士气的保证,总的来说士兵并不害怕牺牲,他们只是害怕白白牺牲。

骑兵或者说骑步兵都如此,在进攻中伤亡主要因素并不是对手的长矛,而是对手的投射武器,长矛最大的作用实际上是阻遏,延长攻击方暴露在防御方投射武器杀伤窗口的时间,就这个角度来说铁丝网其实是长矛的终极版。

在火器时代以前因为投射武器的杀伤力问题,冲击骑兵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增加防御能力,用更好的甲更厚的甲去保护自己和自己的马。这个办法确实很有效,在尼科堡即使是奥斯曼人的拒马都没能阻挡法国人的冲击,虽然法国人失败了,但原因不是法国人没有突破,而是匈牙利人没有跟进。到火器出现以后,什么甲都基本无法抵御步枪的攻击,攻击方要想减少攻击中的伤亡,核心问题就变成如何缩短这个窗口时间。

这个包括两部分:攻击和脱离。翼骑兵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翼骑兵能够一再地以轻得多的损失击败多得多的敌人,以及,在面对由长矛兵(pikemen)保护起来的步兵方阵炮火时所遭受的惊人低的损失,感到震惊与兴味。例如,在基尔裘姆(Kircholm),波兰人大约百来人阵亡,二百人受伤,而瑞典人的损失估计在六到九千人之间。为了解决这个谜题,必须考虑几件事。首先是当时效益非常有限的火器。第二,翼骑兵有办法将火器的杀伤减到最小。”

他们的办法就是“在典型的状况下翼骑兵从375公尺处开始冲锋。头75公尺是用走的(walk, stepie),接著的150公尺小跑步(trot, klusem),然后是慢跑(canter, cwale),然后爆发著进入疾驰(gallop)。最后30公尺则是慢跑,完成整个冲锋的过程。只有当先那行继续疾驰,后行则慢跑著前进。”

这个冲锋的过程就是为了在缩短敌方火力窗口的同时尽量保证接敌时的队形严整。

队形严整则是能以较小代价击破敌方长矛阵线的关键。

翼骑兵攻击时第一列是最精锐的骑兵,所谓comrade伙伴,后面几列是retainer随从,这称呼其实是骑士和骑士团时代的一种遗存。把精锐放在第一排目的有两个,一个是精锐骑兵能够更好的控制马速,压住整个攻击部队的速度,保持队形;二是精锐骑兵在接敌时能够更有效地攻击和躲避敌人。

有时候在攻击步兵时翼骑兵会让第二列骑兵在冲击的最后阶段加入到第一列中,这样第一列的密度就会加倍,从间隔3米缩短为1.5米,算上人马的宽度,会出现所谓膝盖碰膝盖的密度。在骑兵密度较低的情况下,每一枝骑矛(标枪)的正面分配到的长矛(矛)会在两支以上,但在骑兵密度较高的状况下双方的比例会接近一比一。在这种兵力对比下实际上即使翼骑兵不用5.5米的空心长矛也能在冲击中击败敌人第一列长矛手了。因为步兵用长矛基本没法准确刺,骑手只要能避开一支长矛那么他就冲进了长矛手的死区,而骑兵的长矛即使没有捅上步兵,马的撞击也可以轻易把步兵撞飞出去,不论是被骑矛刺中还是被马撞上,步兵都会像保龄球一样撞倒他后面的步兵,在阵线上造成混乱和缺口。这种一方必死一方很大几率不死的“一对一”对战状态下,翼骑兵可以以很小的代价就击破步兵长矛阵线。

空心长矛是翼骑兵的又一个法宝,这种造价昂贵的“铅笔”(空心长矛制造方法类似铅笔)使翼骑兵可以在较小重量增加状态下拥有比当时大多数长矛手更长至少是差不多长度的武器,当时步兵长矛极限不过是6米。在长矛步兵采用防骑兵的阵型(即第一列长矛柄戳地抵住右脚斜向上、第二列平举胸前、第三列举过头顶平举)的时候,空心长矛实际上有效攻击距离比长矛还长。这让他们能够在接敌时先刺杀敌第一列长矛手而不是相反,这个优势可能在心理上比在实际效果上更强。

如果这些都不足以击垮敌人的步兵阵列,翼骑兵会采用轮番冲击的方式进行攻击,他们像波浪一样,一波一波打在对手的阵线上,直到他们出现缺口,然后后面的骑兵阵列突破。要以较小伤亡完成这种连绵的攻击其中就涉及到如何尽快脱离敌军投射火力窗口的问题。翼骑兵采用的是小面积快速回转来解决这个问题。在波兰翼骑兵们这样训练他们的战马

“马匹被训练做这些动作:想像一条40公尺长的窄道,两端各有一个直径3公尺的圆圈。马儿要在里头以慢跑的速度,转弯、直线慢跑、转弯、直线慢跑、转弯…一直下去。马匹要在圆圈里头转,不能出界。而这是在全副武装的状态下进行的——骑手拿著他们的骑矛。这样的训练允许人与马顺畅的在战时进行攻击,而不会引起骚乱。”

“另一项翼骑兵座骑拿手的项目是在快跑与转向时,用它们的身体(胸部或肩膀)撞倒人形大的物体。为此,填充茅草的人形靶挂在转轴上,马匹以胸甲撞击人形靶。被拨动的转轴导引著冲击力,所以马匹不会受伤。这样的训练使得马儿天生的恐惧逐渐消弭。”

这需要的是优秀的马术和优良的战马以及大量的训练。它要求几样东西:优秀的骑手、钱和时间。所以我说翼骑兵只能产生在大量小地主的波兰,在波兰,他们既不缺少优秀的骑手,也不缺优良的战马,还不要花太多钱。因为翼骑兵是一种荣耀,小地主们是志愿参加的,他们自己贴补大量的钱到马和装备上。

回头说到你的问题,《勇敢的心》。勇敢的心里苏格兰人为何在随后接敌的瞬间才把长矛从地面捡起就是为了避免英格兰骑兵发现他们使用长矛类武器阻挡他们的冲击而采用对策。另外英国骑兵因为自大和兵力问题而排出的攻击阵型非常单薄。翼骑兵的一个旗队(一百多两百人)排成3或4列就是为了一旦第一列无法击破敌军阵线后面的阵列可以继续攻击,形成连绵的攻击。英格兰骑兵和步兵的脱节才是致命之处,骑兵被阻遏丧失冲击力陷入苦战后步兵没有跟进才是他们失败的原因。当然以上针对电影里的情况。

至于真实的斯特灵桥,我没记错的话斯特灵桥之战参战的750骑兵战死的只有100人,过桥的几百骑兵虽然被苏格兰长矛手包围还是冲出了包围的。

关键词(Tags): #骑兵 长矛步兵元宝推荐:MacArthur, 通宝推:李根,裴骅,蚂蚁不爱搬家,代码ABC,回旋镖,松阿察,
家园 白鹰之翼——波兰翼骑兵简史-2

翼骑兵的来源是波兰的贵族阶级(即“施拉赫塔”Szlachta)。波兰的贵族阶层要远远比其他国家的比例要大,占到10%左右,并有权选举国王。虽然所有的贵族在名义上是平等的,但事实上由于经济地位的不同,他们无论是在正式还是军事上都是有高低之分的。

翼骑兵的基本单位是连队(ChoragiewRota),每个连大概有一百多匹马(多的话可能达到两三百匹),由骑兵连长(Rotmistrz/Rittmeister/Ротмистр,这个称呼后来被等同于上尉。有意思的是,苏联装甲坦克兵主帅罗特米斯特罗夫的姓就是从这个词产生的)进行组建。一般来说,骑兵连长会由拥有几个村庄的富裕贵族担任,以此保证在低效率的波兰议会同意付钱之前(由于波兰议会实行自由否决制,即人人都拥有否决权,因此波兰议会的效率低的可怕)连队可以先投入战斗。当然也有一些有钱的贵族将领会自己征召一个连队作为护卫。当需要组建连队准备作战时,骑兵连长通过组织起若干个同样出身贵族的同伴骑士(Towarzysz husarski)招募人手来完成连队的组建,并要负责购置长枪,披风,翼饰一类的物品,以及给手下的同伴骑士发津贴。而每个同伴骑兵除了要自己出钱招募几名骑兵(一般是两三名,但不是必须)进行战斗之外,另外还会带上一个扈从小队(Poczet,由侍从PocztowyPancholik组成),这些人由同伴骑士提供武器,也参加战斗,但是一般被放在二线或者三线负责防守侧翼和后方。如果他们运气好,可以升级为和翼骑兵共同作战的轻装的哥萨克骑兵。此外同伴骑士还有几名负责照顾同伴骑兵的小队及其辎重的营仆(Czeladz luzna)——这些人都不在连队花名册上,并完全依附于同伴骑士本人。而同伴骑士——包括骑兵队长,甚至更高级的指挥官,如盖特曼——之间(至少名义上)地位互相平等,即使最普通的同伴骑士也能得到和高级指挥官们共同进餐的机会。事实上,对同伴骑士来说,成为一名翼骑兵不仅意味着要为祖国战斗牺牲,也意味着他社会地位的上升。

在战斗中,几个翼骑兵连队编成一个团(Pulk)投入战斗,其指挥官称团长(Pukownik,后等同上校),但是连队的指挥官后来逐渐由骑兵连长转变副官(Porucznik,后等同于中尉),而前者逐渐变为一种荣誉性的称呼。翼骑兵的战斗方法主要是依靠速度对敌人进行冲击。在发起进攻时,翼骑兵大概在距敌100步左右的地方发起冲锋,最初队形较为松散,冲击速度也比较慢。随着逐渐靠近敌人,翼骑兵的冲击速度会越来越快,队形也会越来越紧密、严整,最终以雷霆万钧对敌人阵地产生巨大的冲击。据当时人描述,翼骑兵在冲锋时“他们从飞扬的尘土中冲出来,马蹄声如同上千名铁匠同时敲打铁锤”。而且,翼骑兵在战斗中往往不止攻击一次,而是多次反复冲击,直到敌军完全崩溃。翼骑兵的冲击据说甚至据说连长枪步兵方阵都很难克制。不过,现在很多人认为,翼骑兵在日常的战斗中并不发挥作用,这种昂贵的士兵只有在最重要的决战关头才会被派上用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605年基尔霍姆战役中波兰骑兵围攻瑞典军队的长矛方阵的场景。

翼骑兵的主要武器是他们的长矛(Kopia),主要作用是在冲锋时对地方造成巨大的冲击。由于冲击的力量很大,因此这种长矛是一种一次性的武器,在战斗中消耗很大。翼骑兵的长矛可以达到4-6米甚至更长(据说在当时据说有这么一句话:“如果天塌下来,翼骑兵会用矛支起来。”),枪头为铁质,枪身为木质,带有一个圆形的护手,矛尖上一般还会挂着小旗。一般来说,这种长矛并不是用一根木头直接做成的,而是将两块木头分别做成半个长矛的形状,把中间挖空,然后将两片对起来用胶粘好——也就是说,这种长矛是中空的。因此其重量并不很重(3千克左右)。一般来说,长矛的矛尖上会挑着一面小的矛旗。现在的绘画中,这种矛旗往往是波兰的红白国旗的颜色,但是历史上这种旗子的颜色应当是多种多样的。此外,翼骑兵的武器还包括一把佩剑(Szabla)和一柄重剑(Koncerz),前者用于混战中马上的劈砍,而后者则用于直接刺穿对方甲胄,其长度可能达到1.5米,两者分别放在左右两边。在混战中,许多翼骑兵会选择带上铁锤、战斧或者权杖以备近战之用,而一些翼骑兵则会装备上1-2支燧发手枪——在紧急情况下,燧发手枪的枪柄也可以当作铁锤来用。翼骑兵其他的武器装备包括火绳枪、弓箭(这在欧洲骑兵中似乎并不多见)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7世纪初绘画中的翼骑兵,描绘的是波兰国王齐格蒙特三世进入克拉科夫的情景。现存瑞典。

翼骑兵的护具主要有头盔、甲胄、锁甲袖等。和当时欧洲其他国家习惯将盔甲涂城黑色不同,波兰人的甲胄一般用闪闪发亮的钢板打制而成,在阳光下非常耀眼。一般来说,翼骑兵的头盔上多数会带有可移动的面罩,而甲为半身甲,即只有上半身,一般胸部为整块胸甲,在腹部则是由数块条状钢片拼连成龙虾状并固定起来,这样的铠甲既有较好的防护作用,同时也能保证活动方便。此外,一些人会选择披上披风,但更多的翼骑兵会穿着一些猛兽(如豹、熊等)的皮毛,并在他们的衣甲兵器上使用金银等华贵材料装饰,使得他们看起来更加绚丽、更加威武。当然,真正在战场上,翼骑兵们还是会选择穿简朴的衣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华沙军事博物馆所藏的波兰翼骑兵甲胄。

最后,我们来说说翼骑兵最有特色的部分——翼骑兵背上的的两个翼饰到底有什么作用?

一般来说,翼骑兵的翼饰是安装在骑兵背上的木架,上端略微向前弯曲,上面安着鹰等鸟类的羽毛。据考证,这种翼饰最初出现在16世纪中后期,一般认为,它们的前身是安装在盾牌的鸟羽毛,后来先挪到了马鞍上,后是骑兵的背上。翼骑兵的翼饰和闪亮的盔甲可以用辉煌壮丽来形容,尤其是成队成队翼骑兵出现时,那种灿烂更是难以描述。一名意大利使节在参加了波兰国王扬·索别斯基的登基仪式后这样描述翼骑兵:“这种举世无双的骑兵的庄严和与美丽是不需累述的;对他们的装备……的描述,是很无谓的。这样做只是亵渎他们的伟大。因为他们是一支独特的骑兵,在亲眼见到以前你是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出他们的魅力与光彩壮丽。”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手持带有羽毛的盾牌的土耳其骑兵。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马鞍上的翼饰,出现于167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庆祝活动中。这套翼饰被认为是在之前的“大洪水”中从波兰军队手中缴获的。

但是,历史事实令人非常遗憾。首先,在波兰骑兵最辉煌的时代(即斯特凡·巴托雷以及齐格蒙特三世等人在位的16世纪中后期到17世纪初),事实上并没有这样辉煌的翼饰,直到扬·索别斯基时代,这种翼饰才被仔细的修饰并变得光彩夺目。(但是由于这种翼饰实在太出名了,因此很多影视作品中这些翼饰就像西部牛仔手中的左轮手枪一样,不得不提前几十年出场。)其次就是关于这些翼饰的作用。对此历史上曾经有不少观点,有的人认为是在骑兵冲锋时,羽毛与空气摩擦会发出声音,以对敌人进行恐吓;有的人则认为它们是用来防止敌人——尤其是奥斯曼土耳其人和鞑靼人——对他们使用套索。但是这两种说法的可能性都很小,一方面,羽毛和空气摩擦的声音在战场上很容易被其他声音(如马蹄声)所盖;而对付套索,这对翼饰也很难起到作用。事实上经过现代人的实验,这两个翼饰是在快速前进时中会产生极大的阻力,甚至有把人从马上拽下来的危险;而如果装在马鞍上,则马根本没有办法快速前进。因此基本可以肯定,翼骑兵的这对翼饰不大可能在实战中使用,而应当只是在特殊场合(如检阅等重大仪式时)才会使用。翼饰唯一的作用是通过视觉上的冲击产生心理上的震撼,从而影响对手实战时的表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全套披挂、正在冲锋的波兰翼骑兵——这是后人的想象画,在实际战场上,这种场景其实是不可能出现的。

虽然翼骑兵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是仍然有很多人怀念这一传奇的兵种而作为对当年辉煌的追忆,后来许多波兰部队仍然将翼骑兵的翼饰画在他们的徽章上。直到今天,这种辉煌而强悍的骑兵依然是波兰人值得纪念的骄傲。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绘有骑兵翼饰的波兰部队徽章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2009年,波兰发行了一套以翼骑兵为主题的纪念币,是第三套以波兰骑兵为主题的纪念币。全套三枚。这是其中的银币,面值为10兹罗提。

关键词(Tags): #翼骑兵#波兰
家园 请教几个问题

首先谢谢你的精彩讲解,有几处不明的地方还想请教一下。

1.

最后30公尺则是慢跑,完成整个冲锋的过程。只有当先那行继续疾驰,后行则慢跑著前进。

为什么最后30米要改成慢跑呢?是不是说,骑兵的第一排继续全力冲锋;第二排则减速,伺机扩大战果?

2.

步兵用长矛基本没法准确刺

一开始我对步兵无法使用长矛准确刺击骑兵感到不解。后来想到,可能是因为长矛长度太长,步兵无法准确控制长矛的指向的缘故。是这样吗?

另外,当时,步兵长矛方阵使用的长矛长度是一致的吗?有没有装备长度较短,但便于准确刺击的长矛呢?

3.

骑手只要能避开一支长矛那么他就冲进了长矛手的死区

为什么避开一支长矛就进入死区了呢?后面的长矛手无法攻击吗?

4.骑兵的回旋是如何进行的?是冲过敌阵后回旋,还是在阵前回旋?

另外,回旋时,骑兵的背部将在敌人面前暴露,会不会很危险?

5.空心长矛那么长,使用方便吗?特别是在疾驰的马背上,一只手还要控缰。

会不会容易折断,成为一次性用品?

6.骑兵冲入敌阵后换武器吗?比如剑,或钉锤什么的。

如果换了武器,长矛应该是扔了,那么回旋后的再次冲击,效果应该不如第一次吧?

7.

翼骑兵攻击时第一列是最精锐的骑兵

冲在最前面的伤亡率应该比较高吧?(相对于后面的骑兵)如果伤亡较重,对于部队战斗力的影响应该比较大。其他骑兵部队也是这样安排的吗?

谢谢!

家园 请教一下楼主苏联电影《第一骑兵军》里布琼尼的斗篷

请教一下楼主,苏联电影《第一骑兵军》里的布琼尼,骑上骏马,风驰电掣,斗篷飘扬,拉风极了。貌似也是肩后有个架子,上面挂着斗篷吧?也是装饰作用吗?

家园 我觉得装饰和实用都有吧,当然装饰的成分大一些
家园 关于羽毛

请问羽饰到底是安装在什么地方?从第二张图(就是排成非常整齐的横队的那张)里看,有人是装在马身上的;但后面铠甲实物图里似乎又有装在铠甲背后的

根据泉大师“汉族领先世界论”的观点,这个羽饰大概会被解释为来自于甲骑具装里的寄生

寄生据说是用来保护骑手后背的,供参考

家园 我猜是遮挡风雨

让人马在战斗前保持较好的身体状态。

家园 关于5和6的一点据说

据一些游戏(帝国2)里内含的资料说,骑士发起第一波冲锋之后就将长矛脱手改换长剑或者其他近战兵器了。原因是长矛冲锋带来的巨大冲击力可能把骑手从马背上冲下来,而且同样的冲击力也会损坏骑手的手臂和腕部。所以骑士训练的一个科目就是如何在高速运动中刺中长矛并脱手

还有资料声称骑矛也会因为冲力折断

至于6,步兵战线如果被突破多半会大乱,而混乱的阵线多半无力对骑兵/进攻者造成威胁

家园 据说斗篷可以挡背后射来的箭
家园 翼骑兵的长矛是空心的

软木制成,很脆,只要一击中敌人就会撞得粉碎,以防反作用力伤害骑手。所以那个时代人们用骑手的长矛是否在第一次冲锋中撞碎在敌人身上来衡量骑手的勇气。

家园 排犹当时在整个欧洲都是有群众基础的

在当年的欧洲普通群众能够理解的范围内,将危机的责任归到犹太人身上是正常的。

如果现在经济危机继续发展到当年的地步,再来一次也不是没可能。

家园 感觉波兰其实和日本挺像的

有武士阶层(施拉赫塔),有精神中心(罗马教皇)...可能唯一不同的就是没有日本那样的天然屏障...

家园 翼饰应该是从马鞍上移到铠甲上的

两种都有,一早一晚。

我还真没往寄生上联想过……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