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边鼓】王子洗碗的时候 -- 史文恭

共:💬102 🌺120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怎么走资的争论

以这个基点出发,如何理解一系列历史问题:

- 国际共运的兴起和衰落?

- 苏联其整个道路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偶然?

- 国共之争?

- 中苏之争?

- 毛刘之争?(包括文革)

- 以及现在所谓“保守党,社民党,纳粹党之争”?

抱歉问题很多。但我想既然提倡历史唯物主义,对这些历史问题的梳理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的。

家园 可能是我误会了你的意思!

以为是引古论今,我说得一直在右是指改开后的中国,不关苏联.苏联是一场社会主义实践.最后走向资本主义,是生产力落后,消灭不了财产私有,受财产私有影响的结果.

您提得都是一个个大问题,都可以写论文了,我没那本事.最简单的说一下个人浅见.

国际共运兴起于苏联的世界革命,衰落于民族解放运动.超越国家的革命敌不过国家,民族利益.

苏联的道路选择是历史的必然,一个刚获得自由的人让他重新做奴隶,这是不可想像的,苏联走不了TG改开的路子.

国共之争,是民族独立,和对地主,贵族的清洗,是资产革命,是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不是十月革命.

中苏之争,是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之争.民族主义更符合当时历史的需要.

毛刘之争(文革),财产的私有,必然形成两大对立的阶级,最终进入阶级社会,和老毛换位思考,花一生的时间去砸烂一个旧得阶级社会,最终得到的依然将是一个阶级社会.我是不能承受这种挫折感的,更何况中国人流淌着均贫富,等贵贱的血液.文革是老毛对阶级社会飞蛾扑火般的反抗.

先说这么多,有问题发站内信讨论吧,不打扰人家讲故事.

家园 您说的很好,谢谢。

几个题目确实都太大。

相比起来,更感觉苏联的道路有一种宿命的悲情。

家园 啊哈,那个不会成为塔里木河滴啊。。

不过最近眼高手低很严重,上游水源有不足,写出来的东西如果俺自己都不满意,就不好意思拿出来了。。哈哈,

家园 【原创】王子洗碗之(三)-王子的洞房

现在的中国人民正经历一个历史上罕见的时期。很难说,在整个人类社会上,有没有像中国人民这样在建国后短短六十年的岁月里,看到他们曾经所坚信,所迷信,所被颠覆乃至又回归的建国的基本政治信念是如何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所发生的翻云覆雨般的事实里辗转反侧的。就不必说那个震撼了一大批进入暮年的TG老一批最后的布尔什维克的“苏东坡”了,仅仅从最近在中东,北非发生,并持续发酵和蒸腾的动乱里,相比我们那些在红旗中成长,被“革命”的这个光芒四射的字眼激发肾上腺激素的老一辈中国人而言,他们也会迷茫,或者漠然地看看这些正在发生的“革命”真正意味着什么。

而站在这样的一个角度,当我们回望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就有了另一种百感交集的高度。因为那几乎是一个新世界的原点,或者更准确地说,一个人类社会结构的全新的成熟的大范围的转折。-------无论从哪一个方面看,那些最广大的被压迫者在历史上还没有能够获得一个机会,使得他们的代言者和领袖们完全,长期地获得了对一个庞大国家的领导权。------所以,在还没有因为成熟而变的腐烂之前,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的确是一个崭新的国家,一个新的方向。即使这个突变的光辉由于时间的漫长或者世俗的纷扰已然变的像是神龛里积满灰尘的偶像,可当我们回到那个时刻,回到那些伟大的先知们第一次能够将他们所梦寐的理想握住手中的那一刻时,历史依然回响着激昂的鼓声。

不过,以上的咏叹调仅仅是对一个被抽象后的历史现象的发散性的赞美,王子的婚礼永远是围绕这王子和公主的华服,香车,钻戒,教堂,但这些仅仅是一个庞大仪式上闪光的几个点罢了。真正的历史是有无数根线编织的五色的织锦,而且,既有亮面,也有暗淡的里子。

回到十月革命的本体吧。------和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完全不同,俄国的十月革命并非一个瓜熟蒂落的结果,而是一个“门前混战,忽然一脚射门”式的“空降”。----举一个例子,俄历10月25日的革命,列宁是在24日夜才到了总指挥部所在地斯莫尔尼宫,在路上他还在怀疑起义是否被延迟了,----而事实是彼得格勒已经落在了布尔什维克的手里。由此 可见这个起义的声势到底有多雄伟了。雄伟到了连她的领袖都不知道进展的地步。

和卡尔大叔所想象的不同,十月革命从某种意义是一个帝国主义列强狗咬狗的副产物,普遍认为还处于中世纪和现代化中间地带的俄国会成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原因就在于此时的欧洲沦为了一个巨大而泥泞的战场,各国的政权都因战争漫长的苦难而遥遥欲坠,沙皇俄国正是因为这个持续不断的战败和内政的腐烂,终于结束了罗曼诺夫三百年的统治。于是,在忽然失去了这个长期欺压在俄国人民头上的权威之后,俄国政坛的真空状态使得各个原本是非常弱小的政治力量获得跃升的机会。而在这些各式各样的政治力量中,只有以列宁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布尔什维克,才称得上是一支有战斗力的力量,那么,在几番波折后,这个以集中制为原则的政党得到了巨大的回报。

因此,有必要把十月革命的两个基本特征和大家交待清楚,即首先,这是一个突然的礼物,其次,这并非算得上是一个工人阶级为了反抗资产阶级而导致的“经典意义”上的“生产关系”的转变,而是一支有坚强战斗力的政治力量在政治真空的大背景下,压倒了其他涣散的竞争对手的结果。---所以,这就解释了,后来以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为什么会在掌握政权后如此忙乱,更谈不上这个新政权里本应该有的“工人阶级”做主的基点了。

一个有力的证明就是,在十月革命后,本来应该是翻身当了主人的“工人阶级”被一个意想不到的敌人“消灭”了好几只坚强的军队。-----时任彼得格勒卫戍司令安东诺夫回忆到:

卫戍部队开始完全涣散,这给我个人造成的麻烦比 拥护立宪会议的人培我造成的麻烦严重得多。… 空前荒唐的狂欢遍及彼得格勒;这是否是由于有人暗中挑唆 至今一直没有近乎合理的解释。成群流氓时而在这儿,时而在那儿出现,大部分士兵闯入酒窖,有时抢劫酒店。只有少数几十守纪律的士兵及赤卫队员值勤,他们都己疲惫不堪。劝阻根本没有用。

冬宫(以前沙皇的宫殿)的酒窖里出现非常棘手的问题。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团一直都很遵守纪律,现在却在宫中值勤时喝得烂醉。帕夫洛夫斯基目是我们的革命堡垒,连它也经不起狂欢的引诱。从不同部队中挑选出来的混合警卫队被派到那里,他们也喝醉了。于是委派军队委员会的委员们(即驻军的革命领导人)去值勤警卫。这些委员们也屈服了。武装士兵受命驱散人群——他们来回巡逻了几次后就开始摇摇晃晃、步履踉跄。

薄暮时,狂欢作乐进一步蔓延。“让我们喝光这些沙皇留下的东西吧!”这个放荡的口号抓住了人群。我们竭力堵塞入口,阻止他们。人们用力拔掉窗栅,从窗口挤进去抢陈酒。我们试图用水冲酒窖,而派来冲水的消防队们也喝醉了。

只有来自赫尔辛福斯号舰的水兵设法使冬宫的酒窖免遭祸害。这也是一场重大的斗争。水兵们的立场坚定,因为他们严守同志式的誓言:“破坏誓言者死。”尽管他们自己平时也是好饮之徒,但他们举着飘扬的军旗执行任务 。

斗争仍未终止。酒疯感染着全市。最后,人民委员会任命一个特派人民委员,授予他紧急处置权,而且给他一支强有力的警卫队。但事实证明这个人民委员也不可靠。。。

“。。。最后.人民委员会命令把酒窖里的酒都倾倒到涅瓦河里去。

伟大的彼得格勒驻军在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中都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却在纵酒狂欢的过程中彻底瓦解、不复存在了。。。“

通宝推:曾自洲,
家园 布尔什维克党谈不上是俄罗斯被压迫者的代言人

十月革命后仅几天的制宪选举—俄罗斯历史上第一次自由选举—布尔什维克仅获得707个席位的168席,全国总共23.5%的选票,因为布尔什维克在俄国广大农村的影响和支持很弱。代表农民利益的社会革命党获得了380个席位和41%的选票。1918年1月5日制宪会议召开,当列宁发现他不可能获得制宪会议的多数支持后仅1天就解散了制宪会议,而俄罗斯一直到1990年都不再有自由选举。

另外,沙皇政府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垮台,临时政府由于拒绝退出战争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但是列宁对退出其实也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因为德国不会因为俄国单方面退出战争就停止军事行动。布列斯特条约可以说是丧权辱国,而且如果德国获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对俄国内战直接进行武力干涉的可能性我觉得要比后来大。布尔什维克政权存活下来的可能性要比后来低。

家园 大概就是

十月革命跟辛亥革命的性质更接近,跟土共取得胜利的那个革命的可比性很低。

世界上如此慢工细活,在取得胜利前很久很久就完成了能够治理一个国家的组织结构的建设的革命,除了中国还有别的例子么?

家园 花这一句

可当我们回到那个时刻,回到那些伟大的先知们第一次能够将他们所梦寐的理想握住手中的那一刻时,历史依然回响着激昂的鼓声

家园 来段与你题目相关的小花边故事

话说1905年俄国第一次革命熄火后,陈胜吴广们纷纷出逃避难,领袖之一托洛斯基流亡维也纳。革命领袖也得吃饭养家,有段时间托洛斯基给某咖啡馆跑堂。

好像维也纳那时候挺百花齐放的,众多吃饱了撑的没事干的这个主义者那个主义者们经常在广场咖啡馆畅谈天下大事。其中一个挺著名的段子就是两个人争论革命问题,一个要革命,一个反革命,争论激烈之时,反革命者看到远处托洛斯基托盘走过,于是反诘到,“革命?为什么要革命?难道以后要让这个跑堂的家伙之类领导国家不成?”,与他争论者顿时瘪茄子。

(注,花是献了,你的帖子我一般都鲜花。但这帖子理论性太强,太长,也没个中心思想总结什么的,老实说我没看完。我写的这小段不知道你是否已经提及,若有重复,我先道歉)

家园 你这第一个例子也可以有别的解释

布尔什维克刚刚出现的时候应该是依托于城市贫民/平民和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的,农村还不是活动的中心。即便是当代中国,如果TG撤掉基层党支部(TG在农村的领导),之后全国进行普选,未必TG就能轻松赢得选举——这还是在TG有成效地统治全国60年之后的情况。至少就我老家——南方的一个县——而言,家族的力量是庞大的。

1918年匆匆忙忙进行选举的时候,全俄国农民有多少知道布尔什维克而不仅仅是“老爷”?

PS.一战进行到1917年,德国还有希望赢?英法再不济,庞大的海外殖民地可以输送大量兵员,德国有多少人力资源可以耗?

家园 哈哈哈哈哈哈,这是俺最喜欢的一个回复了。。

尤其指“注”里面的一段。。谢谢您!

家园 1917年11月份的制宪会议选举并不是匆忙举行

二月革命后接手权力的是国家杜马,也就是旧制度下选举的议会。因为旧的选举制度不够民主,很快就决定在全国召开制宪会议,以决定国家的方针大计,尤其是土地问题。因此选举的准备工作还比较充分。而且俄国1861年就废除了农奴制度,俄罗斯的农民远不像你想象的那样无知与愚昧。要不然怎么解释同样是激进左派的社会革命党获得41%的选票。俄国农民的要求是平分公社和贵族的土地。布尔什维克瞧不起小农经济,他们本来的主张是建设共产主义,一切土地收归国有,同农民的要求格格不入。列宁在1917年回国后,为了获得权力,改变政策,也主张土改,平分土地(社会革命党几十年以前就这样要求),但在1918年改为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将农民的所得除口粮外,完全剥夺收归国有,激起了农民广泛的反抗,被迫在1922年改为新经济政策。但在20年代末农民就迎来了惨烈的集体化。我实在不觉得这样一个党可以被称为是被压迫的农民的代言人。

家园 与我心有那啥

我的看法,马恩两个老前辈都只把工作重心集中到城市工人上,没有很好的研究农民和土地改革,他们的著作中尽管提到工农联盟,可是怎么发动农民,如何划分农民等级和进行土地改革却因为缺乏深入调查的数据而仅仅只能是空谈。伊里奇也是在革命后摸着石头过河搞的,差点因为强行延续余粮收集制而发生暴动。真正做到对农村深入研究和分析的是太祖,无他,农村于太祖在大半个革命时期都是活动的中心地区,不取得农民支持就无法立足。

家园 为什么一个胜利了一个失败了?

是由于社会民主党人比较温和,没有严密的组织与强有力的领袖吗?

家园 社会党人没有独立执政的经验

这是长久被沙皇压制的结果,特别是没有控制住足够绝对可靠的武装力量,克伦斯基逃到美国大使馆后只进行了微弱的反扑就被击溃了。这种执政没有布尔什维克的反对他们也掌握不住全国局势,难以应对国外武装干涉,高尔察克弗兰格尔和邓尼金他们哪个都吃不消。而布尔什维克从1905年的教训就知道了刀把子的重要性,布尔什维克轻松的就瓦解了前线调来的部队,并在革命成功后迅速接管了大本营的军队。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