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管窥与窥管 -- 晨枫

共:💬95 🌺530 🌵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7
上页 下页 末页
家园 对,陆军北方部队配发这种手套

印象里是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北的部队配发。

见过这种手套,但~~~印象里食指那部分还是有棉花的。

家园 这个回复可以说是目光如炬!
家园 讲得太到位了。
家园 你这个“感谢”与太祖“感谢本子”倒是异曲同工啊!
家园 现在95之父,不还是抱怨,枪管靠人眼看

别拿小北京之类说事,看原箸战役底子是依托的一个,实际战例,就到军长公子上阵,那个因为发连坏蛋,而阵亡,就直接飞了,按原书,这位爷在敌机枪阵地前五十米,连着三次连继装发,而且,当时的连长,也没给他火力掩护,五十米是手枪和手榴弹的距离,他去那里敌前架炮,而连里不但同意他干,还不给他安排掩护,而越军,架着高射机枪,等他折腾三次才开打,这不是军工问题,象谋杀案啊。

家园 比如 那,七四年开始的,计算机汉字化。

自那门子杀啊

邓小平要这性子,还等的到七三年复出么。

https://baike.so.com/doc/5533275-5754803.html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王选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上海市

出生日期

1937年2月5日

逝世日期

2006年2月13日

职业

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

毕业院校

北京大学

主要成就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

获得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代表作品

《软件设计方法》

目录

1人物生平

2主要成就

3社会任职

4人物影响

5人物评价

6后世纪念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王选

王选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2月5日,王选出生在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0]

1941年(民国三十年),入上海南洋模范学校幼稚园。[10]

1942年(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入上海南洋模范小学。[17]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小学五年级被选为班长,后一直担任学生干部,直到大学毕业。被评为班上"品德好、受欢迎"的学生。[17]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小学毕业,以全班第二名的成绩升入上海南洋模范中学七宝分校(今上海市七宝中学),就读初中。[17]

1951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是班里第一位团员。后担任团支部书记。被免试保送入上海南洋模范中学高中就读。[17]

1954年秋,王选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前两年以学习基础课为主,师从江泽涵、程民德、丁石孙等一批著名学者。[4]

1954年至1958年,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学习。

1956年,王选选择了计算数学专业。[10]

1958年,王选大学毕业,留校在无线电系当助教,主持电子管计算机逻辑设计和整机调试工作,也参与过部分电路设计,通过阅读国外文献,他逐步领悟到只有同时掌握硬件设计和程序与应用,才能产生创新。[10]

1961年,王选从硬件转向软件,但不放弃硬件,从事软硬件相结合的研究,以探讨软件对未来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影响。[10]

1963年,王选在研究过程中养成了每做一个项目先要了解国外现状的习惯,为了加快英文阅读速度,他开始锻炼英语听力,连续两年多每天半小时的收听使他的反应速度明显加快。当时这样做的理科教师很少,所以"收听敌台广播"后来在"文化大革命"中成了王选的一条"罪行",但这对他了解外国的先进技术起了很好作用。[10]

1964年,王选承担了当时正在进行硬件设计的DJS21机的ALGOL60编译系统,同时探讨适合高级语言的计算机体系结构。[10]

1965年,回到北大,与陈堃銶、许卓群等同事进行DJS 21机的ALGOL 60编译系统设计工作,1967年研制成功,在几十个用户中推广,成为国内最早得到真正推广的高级语言编译系统之一,被列入中国计算机工业发展史大事记中。[17]

1966年,旧病复发,因"文革"北大环境混乱,到昌平北大分校休养。[17]

1967年,与陈堃銶结为夫妻,搬回北大。[17]

1968年3月,再回上海养病。父亲被打为"现行反革命",成为"专政对象",家中环境大变。同年12月被扣上"偷听敌台广播"的帽子,召回北大,进学习班"交待问题",只能周末回家。在陈堃銶的理解、鼓励和照顾下,度过了艰难岁月。[17]

1969年,因身体状况不佳,被命从"学习班"回家"思过",成为被打入"另册"、只拿劳保工资、长期在家养病的老病号。[17]

1972年,从同事处得知,北大参与研制的DJS150计算机遇到磁带纠错的难题。在家用手工对几百种编码方案进行筛选、计算,设计出磁带2位纠错方案。[17]

1975年,王选投入到"748工程",即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研制工作中。[10]

1975年开始,王选作为技术总负责人,领导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和后来的电子出版系统的研制工作,这一系统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使中国沿用了上百年的铅字印刷得到了彻底改造。[10]

1975年到1993年这18年中,几乎放弃了所有节假日,每天上、下午和晚上三段工作,身心极为紧张劳累。[10]

1976年9月,电子工业部在了解了王选的方案后给予大力支持,把"748工程"中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的研制任务正式下达给北京大学,并成立了北京大学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研究室,由王选负责整个系统的总体设计和研制工作。[10]

1979年7月27日,经与协作单位共同努力,王选主持研制成功汉字精密系统的主体工程,从激光照排机上输出一张八开报纸底片。国务院副总理方毅来北大参观后,给予很高评价。[10]

1980年9月15日,王选为首的课题组用激光照排系统成功地排出了一本《伍豪之剑》的样书,这是中国在告别铅字的历程中排出的第一本书。同年王选晋升副教授。[10]

1981年开始,王选便致力于研究成果的商品化工作,使中文激光照排系统从1985年起成为商品,在市场上大量推广。[10]

1986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1988年后,王选作为北大方正集团的主要开创者和技术决策人,提出"顶天立地"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模式,积极倡导技术与市场的结合,闯出了一条产学研一体化的成功道路。[10]

1993年,王选退出科研一线。[10]

1995年7月,北大计算机研究所与北大方正共同成立方正技术研究院,王选任院长,建立起从中远期研究、开发、生产、系统测试、销售、培训和售后服务的一条龙体制,这一年,王选任方正(香港)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10] 9月王选做出决定:以研制计算机动画制作系统为契机,开发数字视频领域,进军广电业,12月方正在香港以红筹股的形式成功上市,中国报业的技术水平已跃居世界先进行列。王选决定研制日文出版系统,进军日本市场,依靠自主创新技术走向国际。[10]

2001年,出席第三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开幕式,出席中文信息学会成立20周年暨换届大会开幕式。[17]

2002年3月18日,北京大学从并不充裕的经费中拿出500万元,重奖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王选院士,这一奖励在中国高校历史上尚属首次。[17]

2003年,在十届政协一次会议小组会上做《关于发展信息产业的若干建议》的讲话,同年出席全国政协《中国京剧音像集萃》新闻发布会并主持会议。及出席九三学社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并主持开幕式。[17]

2004年,出席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开幕式并讲话。先后出席" 电子政务公文系统标准与技术高层论坛 "、 "首届民营企业高峰会"、第四届技术创新与技术管理国际研讨会、" 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图书馆 "启动暨成果汇报大会、全国书画家国庆座谈会开幕式、2004中国企业创新年会、 "中国芯工程"成果报告会等并讲话。主持全国政协京昆室举办的"保护扶持昆曲艺术"和《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二期工程新闻发布会。[17]

2005年,出席中南海高层协商会,并递交书面建议,出席并主持九三学社建社60周年纪念大会,出席2005中国eBook产业年会并讲话。同年接受中央台11套及中国京剧杂志社采访,对荀慧生诞辰105年、保存京剧戏曲资料发表看法;接受中科院及《科学时报》采访,就院士增选及问题发表看法,《科学时报》以"院士未必总是学术权威"为题予以报道。会见科技部马颂德副部长,希望有关部门对网络出版项目予以支持。此为王选最后一次在公开场合露面。为北大计算机所2005年科研总结暨表彰大会录制新年致辞。[17]

2006年1月3日,为《科技日报》成立20周年题词:"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同年2月13日11时许在北京病逝,享年70岁。[11]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成就

折叠科学研究

1976年夏,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技术(压缩倍数达到500∶1)和高速复原方法,率先设计了提高字形复原速度的专用芯片,使汉字字形复原速度达到700字/秒的领先水平,在世界上首次使用控制信息(或参数)描述笔画宽度、拐角形状等特征,以保证字形变小后的笔画匀称和宽度一致。[10] 。

1979年,他主持研制成功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主体工程,从激光照排机上输出了一张八开报纸底片。[3]

1981年7月,王选主持研制的中国第一台计算机激光汉字照排系统原理性样机(华光Ⅰ型)通过国家计算机工业总局和教育部联合举行的部级鉴定,鉴定结论是"与国外照排机相比,在汉字信息压缩技术方面领先,激光输出精度和软件的某些功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0]

1991-1994年,王选带领北大科研集体,用创新技术引领市场,又引发了报业和印刷业三次技术革新;告别报纸传真机,直接推广以页面描述语言为基础的远程传版新技术(1991年开始),致使中国报纸的质量和发行量大大提高;告别传统的电子分色机阶段,直接研制开放式彩色桌面出版系统(1992年开始),引起一场彩色出版技术革新;告别纸和笔,采用采编流程管理的电脑一体化解决方案(1994年开始)。[10]

1992年,汉字字形发生器在处理笔划交错情况时的一个措施" 和"分段生成报纸和书刊版面点阵的方法"获得2项国家专利。·率领北大计算机研究所成功研制方正彩色出版系统并在《澳门日报》投入使用,诞生了世界上首次实现彩色图片与中文合一处理和输出的中文彩色报纸。引发中国报业和出版印刷业的彩色技术革新。·率领北大计算机研究所研制成功通过卫星以页面描述语言形式远程传送报纸版面的新技术,被人民日报社首家采用,使中国报业跳过报纸传真机,直接推广以页面描述语言为基础的远程传版新技术,实现了报纸发行的全国同步、同质量印刷。·推出国内第一个基于 MS Windows 的中文专业组版软件。[1]

1993年,指导学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PostScript Level 2的中文页面解释器,与专用协处理器芯片相结合,推出第六代产品方正93系统,在香港《明报》的竞标中一举中的,此后迅速进入港澳台、东南亚、北美等地,迄今占据了海外80%的华文报业市场。[17]

1994年,新闻采编流程计算机管理系统研制成功,由《深圳晚报》首家采用,由此引发了国内报业" 告别纸和笔 "的技术革新。[2]

20世纪80年代起,王选就致力于科研成果的商品化,20世纪90年代初,王选带领队伍针对市场需要不断开拓创新,先后研制成功以页面描述语言为基础的远程传版新技术、开放式彩色桌面出版系统、新闻采编流程计算机管理系统,引发报业和印刷业三次技术革新,使得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占领99%的国内报业市场以及80%的海外华文报业市场。[3] 王选直接研制西方还没有产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针对汉字的特点和难点,王选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技术和高速复原方法,率先设计出相应的专用芯片,在世界上首次使用"参数描述方法"描述笔画特性,并取得欧洲和中国的发明专利。这些成果开创了汉字印刷的一个崭新时代,彻底改造了中国沿用上百年的铅字印刷技术。[4] 王选又相继提出并领导研制了大屏幕中文报纸编排系统、远程传版技术和新闻采编流程管理系统等。[5]

折叠人才培养

在王选培养下,一批敢于创新、勇于拼搏的青年科学家走到了科研前沿。1993年方正研究院任命肖建国、阳振坤、汤炽三位年轻人担任研究室主任。肖建国主持完成了第一个中文彩色报纸编排系统,汤炽提出并主持实现了采用面向对象技术的新一代排版软件;而阳振坤博士也领导完成了由中国独立研制的Post Script Lever2照排系统。[6]

通宝推:桥上,
家园 两弹一星和核潜艇算么。
家园 除了苏联解体,当时有两个事件对国内刺激很大。

一个是海湾战争,老美的打法完全颠覆了旧有战场模式,国内普遍感到了国防的危机;

二一个是大使馆被炸,让国内彻底放弃的绥靖方针,这个点之后,对军工尤其核武器自主研制的力度明显加强。

家园 科研单位里出这种事情的很多,因为回国的这种单位最集中

科研单位里出这种事情的很多,因为回国的专家这种单位最集中。有海外关系,能出国深造的按阶级背景划分有几个能躲开风雨的?

我知道的被关牛棚的都不算啥事,跪三角铁的有,被逼打挺不过了,自己瞎编出出一大串特务名单的也有,当然还有受不了委屈自杀的。。我知道这单位科研干扰是干扰了,但项目倒是保持了连续性。。

还就这么怪,这批被斗惨了这几个,真后来有机会跑出去时候,出去不回来的很少,后来当上院士的好几个。。。他们可都承认有个科学春天这么个时期的。。

改开后情况和你说的很类似,一段时期内出去不回来的特别多,一度单位里老年人比年轻人人还多,现在门槛越来越高,想出去容易,进来就难多了。。

再多说两句当时的故事吧,免得有些人都不承认有这段黑历史了。

那个供出特务网的特别好玩,有国外关系,被批斗审问了几次,就承认自己是派来的潜伏特务了,那人家当然要深挖了,一挖他就绞尽脑汁编和谁联系呀,联系方式呀,自己还发明了一套联系接头暗号啥的。。结果又被牵连进来几个特务。。本来就编的,最后能不漏吗?。。。后来这人名声就不行了,自己也不好意思在单位混了,后来去了南方的一所大学,水平还是很不错的,后来也是评上了院士的。。。。一样遭遇的另一个人就坚决不承认自己是特务,批斗几次,胳膊都给拧折了,交代就一句话我是共产党员,厉害吧。。这位后来也是院士。。跪三角铁的,这位关牛棚里也不老实,他写书,放出来总结总结就出了一本书。。最后还是当了院士,死在岗位上了。。。

家园 中国军49年至09年记录

老实说,倒是八十年代,从数量上还略少于六七十年代。

http://news.ifeng.com/mil/special/weapon/

家园 一个问题 ,科研单位,附近有很多空着的牛棚么。

是真养过牛啊,还就是那么一叫。

家园 牛棚啥意思还用解释?

牛棚啥意思还用解释呀?

住牛棚这个词汇,也算个特殊时代的词汇,并不是真都住在养牛的地方,你可以理解为类似拘留,失去人身自由,在里面反省写交代材料或者说方便开批斗会。。。有长期的也有短期的。。长期的就属于下放改造右派这种了。。

家园 恐怕还真的解释

我过去在书店里看到过一本书,面向中小学生的吧。讲到文革里知识分子受迫害住牛棚的那一节,配的插图真是养牛的草棚子,一个带眼镜的在铺上躺着,旁边是一头牛。

家园 牛现在也是个夸人的词

你不就是想说专关有用的人吧,问题是,关的人,也认为你是有用的人么,这明显是个后用词。

家园 扯这个蛋的人,八九年就骗学生去天安门了

那没牛,有坦克。最主要的问题是,有些人,他不会别的,就会背这些政词,他当门手艺干,他忽悠别人,他自个可不去,然后上当的人越多,他越当一美。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7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