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中国——东盟 (外篇) -- Mtknr20

共:💬35 🌺30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没有什么正确不正确的

75后,80后和85后对社会的认识,人生观等等相差就很大。更何况是90后了。真正参与过,和在旁边看的经历者(也许这个词用的并不恰当)感受是不一样的。

观察一个人群,要看他们的成长环境(家庭、学校和社会)。这样你才能理解他的观念。否则对牛弹琴的事情就经常出现。

家园 最近发生的一些事对西方世界的冲击将会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而受到最大冲击并成为主要受力点的却是我们那位假洋鬼子的邻居日本、在那个限制先进技术向社会主义国家转移的巴黎统战协约国内、到目前为止日本无疑是最大的受益国、而这一切将在不久的将来、也许近在眼前马上会发生重大变化、欧盟抱团并能与中国战略合作可进行利益交换、互惠共存。美国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科技力量基石、退一步海阔天宽、与中国合作互惠的地方太多了、今后日本作为被美国利用之外、我实在看不到他的存在意义。今后作为被美国利用的日本、将要付出越来越大的主权利益来获取越来越小的生存利益、这是它多年来于中国为敌而将得到近乎天意而又合情合理的必然下埸

家园 前两段写得非常深刻,基本完整的工业体系

正是tg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不同。

家园 多谢指教

恩,我理解您的意思。多谢您的指教。

只是我觉得我们身边这群85后90后对政府还是有点信心的,也可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处在生活环境比较健康不是很复杂的地方,观察不够细致。

总之,多谢指教。

家园 台湾

对了,为啥你们好多都将台湾称国家呢,他独立了吗???

台湾
家园 分裂国家的罪过我担不起

但是分析政治经济时必须要面对现实。

现实就,是在台湾地区一直存在着一个独立的地方政权,一直没有归顺(文统),一直没有被剿灭(武统)。

我们可以无视他作为一个国家的存在,但是我们必须正视他作为一个政权的存在。

家园 也不见得

根据我的接触,国内对MD最为迷信的是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大多数人不相信MD的没落,至少是在他们有生是看不到的。这与时代有关,他们在青春人生迎来了开放,在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年纪目睹了敌人的强大和自己的落后,以致敌人的强大是根深蒂固的。

虽然他们也坚持社会主义,学习辩证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但没有资本主义社会的样本供他们深入研究,只是看到了资本主义积累的财富,不免在高举红旗的时候底气不足,手拿武器却不会使用。

相反,80后的年轻人成长与国家财富和人民物质生活快速增长的时期,他们相信国家和自己会越来越好。虽然他们在“自由民主”的烟雾弹中迷失过自己的信仰,但他们比前辈更多了思辨的能力和深入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比较的机会与实践。前人的论点和理想在80以后的年轻人中将得到实践和证实,经过比较和实践,他们的信仰会回归。不同于前人的“摸着石头过河”,我相信他们将知道怎样更快更安全的过河而不失方向。

从接触和感觉,这样的年轻人在越来越多,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MD帮我们培养的。

我们的理想与信仰是继承于前人的,年轻人的理想与信仰是他们经过比较实践选择的,更有改造世界的力量,要相信他们,后生可畏。

家园 怎么定义完整的近现代化教育?

这建国后第一批从幼儿园到大学一样不差的应该是70后吧:改开后上小学,普及高等教育前上大学。现在很多行业的中间也基本是这一代吧。去年,老爷子去蹭月亮饭,回来感慨了半天,一桌子这总那总全在三十五六。

80后还缺乏历练,得再等几年。

医师会不会英文倒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会不会拉丁文,呵呵。

家园 我是这么看的

中国人大规模的接受现代教育从精英向大众化教育的标志是99年的高考扩招。倒推99年参加高考的那年的应届生正常情况下是80年和81年的出生的人。在此以前并不是没有接受过从幼儿园到大学的人——即使在文革期间也有许多工农兵大学生,这些人都在社会上有不错的待遇。从2003年开始大量的扩招后大学生毕业进入社会,这才开始了大学生民工化。这几年有过几年海外学习工作经验的大量回国(这就是现在常提到的“海带”现象。),看一个行业不光要看他们的领导素质,也要看他们的员工素质。

你说的这个总那个总,可以说已经到一定的地位了。我也同意你关于80后还需历练。这让我想起以前跟老师踢球时的一个对话:

师:我踢球的时候还没有你那。

生:等我踢球的时候你已经不行了。

关于掌握拉丁文的医生,真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即使现在的医生也不是所有都会拉丁文吧。英语可是高中生就要掌握的——基本上高中英语已经把所有基础的语法知识和句型结构都讲了。

PS:什么是月亮饭?能否解释一下。

家园 同意

没饿过肚子,吃汉堡牛奶长大的一代对美帝迷信远远小于那些从小饿肚子,偶尔吃煎饼果子长大的一代。

我身边60后对美帝西方的迷信基本是无解的,哪怕在国外工作几年。

家园 想起一个笑话

20岁以前不愤青的等于没年轻过;

30岁以后还愤青的等于没长大过;

家园 咱80后人多啊!咱们一开始念中学,中学老师都不够用了。

咱们一要考大学,就挤得全国大学不得不扩招;咱们一开始大学毕业,全国大学生就成白菜价了;咱们一开始结婚买房就把全国房价炒起来了(所谓刚需);所以,等咱们这批人开始NB的时候,咱中国也就会跟着NB一把的,历史上能跟咱们比的,也就美国的婴儿潮一代还有日本的饭团世代了,不过即使这两帮人加起来再乘以2也没咱们人多啊,所以咱们是空前的巨潮一代啊

家园 呵呵。

不过,这倒是个有趣的问题。不知道谁手头上有统计数据。84年以前和84年以后,每年小学适龄儿童的绝对数字是多少?凭直觉,70后的父母多半30,40年代生人,那时战乱频仍,育龄人口的绝对数字肯定不大;但宽松的计划生育政策保证了较高的生育率(70年代的孩子有个把兄弟姐妹太正常了)。80后的上一代多在50年代出生,新的医疗体系正在建立。出生率和婴儿存活率大幅度提高。成年后虽然赶上计划生育,但绝对人口增长不一定小。这只是猜测。

网上找到一些零星的数字,没有80年以前的:

1980年,我国小学招生人数为2942.3万人

1994年,2537.0万人

1999年,2029.5万人

暂时无法支持阁下的理论。

扩招前很多应届初,高中毕业生转去技校,职业学校,中专,或直接就业。专业技师的社会价值不见得比大学生民工低;动手能力反而更强。我认识俩高级蓝领,月薪起薪8千5,奖金和岗位津贴另算。这还不是最高的。

家园 找到初,高中招生人数表

中国普通中学招生统计表 招生数(万人)

年限 初中; 高中

1976 2344.3; 861.1

1977 2367.7; 993.1

1978 2006.0; 692.9

1979 1727.8; 614.1

1980 1550.9; 383.4

1981 1412.7; 327.8

1982 1363.1; 279.3

1983 1317.1; 259.8

1984 1302.5; 262.3

1985 1349.4; 257.5

1986 1386.6; 257.3

1987 1394.3; 255.2

1988 1340.4; 244.3

1989 1309.3; 242.1

1990 1369.9; 249.8

1995 初中招生1782.49万人,比上年增加137.62万人(包括普通和职业初中)。这批应该是83,84年出生。

家园 1995年正常情况应该是82/83年出生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