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现在得学生为什么如此淡漠。为那个为救援学生而死得民警不值 -- foursea

共:💬171 🌺543 🌵1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家园 转一篇新闻,算是对这个帖子的注解,记者毕竟讲的比较全面

外链出处

“下午采访时,复旦学生冷漠的样子让我心寒。他们甚至连张宁海的追悼会都没参加,就匆匆回去了。”12月14日1时,安徽媒体记者“淡淡esse香”在新浪微博中对复旦学生的冷漠提出了谴责。

  “淡淡esse香”记录说,张宁海的遗体被搜寻出来,抬下山的时候,18个复旦大学生,并不是像报纸写的那样痛哭流涕,他们很平静。“甚至连我们的采访都是追着问的,他们说要回上海。一路跟到他们临行的车前,一个男学生过来说,不好意思,要上车了。接着,把车门重重地关上。”

这些获救的学子,回到学校后,已经不再是山上恐慌的迷路人,摇身又成了校园精英。18人获救名单中的杜彬是复旦登山协会成员,他在人人网与同学的一段对话,昨日被网友截屏放上微博。刚刚获救回校的杜彬“心理状态还可以”,与同学在留言对话中透露出“校方让大家克制”,“石翔”提醒杜彬“要学学危机公关,经过这次,登协就是你的了”,“你要学着去建立秩序,去控制老人,去协调关系,去利用资源,这是这个协会可以给你的”,杜彬回应“嗯,还得靠你们,我经验太不足”,“先度(渡)过这次难关吧”。

这样的精英,中国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家园 您的见解也许是对的。

我没什么需要坚持自己的观点的。我对复旦的学生没有什么了解。我也没有任何复旦的渊源。对我来说,无所谓。

家园 复旦大学登山协会第二任主席的表态

有这样的前任登协会长,这个协会是个啥成色,也就不难理解……复旦登协解散算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功,这次事件的发生、发酵并最终变得不可收拾,不是孤立的偶然现象

从这位“第二任登协主席”的反应看,在精神层面,这个协会从创立开始,就没有领会并掌握登山等户外运动的精神内涵,也就不可能给社团的新人留下可以继承的精神财富、并通过他们继续传递下去——有了这样的大背景,本次事件的发生、发酵,并最终演化为一个公共事件、搞到千夫所指不可收拾的程度,也就不足为奇了。

【 以下文字转载自 NewExpress 讨论区 】

发信人: liquer (卿云|姚工寂寞锁千秋|阳台), 信区: NewExpress

标 题: 复旦第二任登协会长如是说;贵校登协压力大不大?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Dec 16 19:22:12 2010), 站内

在这位登协主席的微博上看到的,震惊之余就跑来发特快平生第一帖了:

@kiki5:看到网上对复旦十八人不负责的登山行为各种指责,作为登协第二任会长,内心很纠结,高风险的户外活动每次出行都有太多的不确定。在野外迷路遇到各种断水断粮困境,一次次克服和超越自我,成为远行的强大动力。媒体们不要忘了北大山鹰社,清华登山队多少次全军覆末葬身雪山,纠着复旦登山事故不放算什么?

家园 JY们真是毁词不断,危机公关这词也完了

HH的事迹告诉我们,大学还是需要读的,不然容易变SB

复旦18个SB的事迹告诉我们 ,SB读再多书也是傻逼

家园 无责任猜测一下,复旦可以算是东南部自由主义高校大本营

自由主义者精神实质上都是自私自利的。真以为自己是神,可以“以万物为刍狗”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另外,控制媒体一说,其实早就有了,比如天津的媒体就为南开大学毕业生所占据,当然在全国也有不少,比如南都的长平。

PS,王彬彬就是复旦的哦

家园 咳,小本科由着他读能读几本书啊,精蝇小将们发这样的言论,

表现这么没常识,没逻辑,没自知,没人味儿,

恰恰说明小将们没读过什么书。。。

家园 这事似乎背后有记者在捣乱

据说,据说啊,我只是听说,有记者冒充孵蛋的人在论坛上发冷血帖子以博取新闻素材

另外,我不认为老百姓在景区之外的荒山探险是个什么错误,似乎也没什么法律禁止这么做,当然殉职的警察是必须得到尊重和缅怀的。

家园 就是个学生组织表上岗上线的这么严重么

学生自发的组织出来的,不是专业收费的高级俱乐部。他们木有肩负解放全人内的重担。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不及李刚远矣
家园 林子大了,啥鸟都有

人群中总有一些人总是用俯视的眼光看着普罗大众,这几个人就是其中的人。而他们自认是精英,站在山之巅,看着山下的普通民警如此种种就会自然而然的发生。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肥皂剧:老婆上街shopping,花巨款买了大堆豪华服饰,随手给老公没了条内裤,抵家后发现老公很生气,很委屈:内裤颜色不合适你就这么生气!?这个段子套到这个事件中很合适。

总之人要学会感恩

家园 我也是这么感觉...

现在实际上到处都有这种接着论坛搞李向阳战术的人的。呵呵呵。当然我这么一说有人就忒不高兴了。请不要对号入座,这种事情我觉得还是逍遥一点好,别那么激动。

家园 【整理】还是看看复旦登山协会到底是个什么货色吧

不是有人觉得,复旦登山协会“不过是个普通的学生社团,不应该求全责备上纲上线”(coo:就是个学生组织表上岗上线的这么严重么)么?那么咱们不妨按照一个普通的学生社团的标准,和清华、北大的登山协会对比一下……

发信人: brick (15309), 信区: Fudan

标 题: 能看出复旦登山协会是个什么德性

发信站: 水木社区 (Fri Dec 17 02:46:18 2010), 站内

能看出这个协会是个什么德性:

1.盈利性

“装备租借费:登山包20元/个,帐篷15元/人,睡袋15元/个,防潮垫10元/个”——对于自己没有装备需要租借的队员来说,出去一次租借协会的装备需要交付50~52.5元的装备租借费。他们会长不是喜欢跟北大山鹰、清华山野比么,清华山野不需要用到高海拔登山装备时,提供给队伍的装备包括登山包、帐篷、地席、睡袋、防潮垫、户外炉头、户外炊具在内的全套装备,每人每天的装备租借费是5元,而且使用非全新的gas免费,如果必要,队伍中的老人会帮新人去向其他协会老人免费借用登山鞋、头灯、冲锋衣裤等个人装备。

2.不负责任性

户外活动,走正确的路是非常重要的,就算没有人以前去过这条路线,也应该有人专门负责“向导”这个工作,提前通过熟人或者网络找资料——图片、GPS数据、文字攻略,尽量做到熟悉将要走的路线。当然,不知道领队本人有没有做这个工作,但是如果按照活动发起贴中所说,“请各位详细研究地图”,不知道这个队伍能搞到什么精度的地图,或者这个队伍中存在伯恩那样的看图认路强人,导致这位领队拿着1张地图就敢往没去过的荒郊野岭跑?至于装备,穿成那样往野山里面跑、要在山里过夜居然做不到人手一个照明装备,这种活动也敢成行,还好意思管自己叫登山协会?

3.官僚性

这一点不是从楼主贴的活动发起贴中看出的,而是在其他地方看到的貌似是复旦登协老人爆料看到的,如果情况不属实,就请忽略。就是他们之前的活动也出过事故,但是禁止讨论分析、总结经验教训,避免以后再发生事故,而是息事宁人,“维稳”;还有他们组织的活动中,领队、押队都可以少交费或者不交费,那领队和押队产生的费用就是从其他队员交的费用中出的了?中国的三公消费:公款吃喝、公车、公费旅游,在这样一个小小的队伍中就全部体现出来了。

家园 对“孵蛋18驴”初步人肉的结果,很有意思:-)

两点补充说明:

一、根据网友的建议,把“黄山18驴”改成“孵蛋18驴”。

二、增加一段很有意思的八卦(现在网上有人秉承“八卦无极限”的宗旨,给18驴起了新绰号“孵蛋野战炮兵团黄山特遣队”)。

孵蛋野战炮兵团黄山特遣队

史美寅,就是那个“我无所畏惧”……南方周末的。

杜冠宇,“老罗英语”的骨干教师。

又看到有人肉消息说发短信的施承祖,其姨夫是上海的高官。

总之一次又一次,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范跑跑是人民教师,史美寅是中国嘴上最有良心的南方系的记者。

再一条:事实再次证明,和中国当下所谓的“Pussy加汁派”混得太紧的话,有损智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黄山18驴”事件,是复旦文化最丑陋面的大暴露

网友初步人肉的结果很有意思,“Pussy加汁派”扎堆:Alarm:对“黄山18驴”初步人肉的结果,很有意思:-)

在长期的劣币淘汰良币的过程中,这批人掌握了、至少是复旦内部网络社区的、话语权。

因为他们在“自家地盘上”肆无忌惮、口无遮拦,并且杯具地泄漏到光天化日之下,才把这次本来并不复杂的一桩意外事故,演化成千夫所指、声名狼藉的一次公共事件。

家园 天涯上人肉出来那个直接导致张宁海牺牲的女的,是南方周末的

其微博上还有著名的“我昨天刚从黄山回来。。。不管怎么样,总之无所畏惧 ”

这帮东西!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