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为什么“中国制造”在美国更便宜? -- mhymark

共:💬81 🌺13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哇塞,您还在网上买汽车。。。据说淘宝也要开展此项业务

淘宝目前顾客的大头是宅女。淘宝好像最大项目是化妆品,其次增长的最快的项目之一是服装。

偶是淘宝的金钻买家。我bf和妹妹的,还有我自己的东西,现在很多都是先看淘宝了。国内的网购便宜很大可能是因为物流价格低,另外人力资源也便宜。

家园 我介绍一下网上购车的经历

新西兰买车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二手车居多,新车消费并不多。第二,日本车居多,据我的观察至少80%,而且有上升的趋势。

Trademe.co.nz是一个拍卖网站,很多车都是车行直接在该网站上拍卖,很多都是起拍价1元,底价也是1元。我拍的第一辆车就是这样,一辆2001年,8万公里的本田奥德赛,发动机是3.0排量,从日本新进口的。

我图便宜就在上面瞎起哄,结果竞拍的生气走了,而拍卖时间又到了,结果我成最高价了。提车那天我的心里也是七上八下,还没亲眼看一下呢,不知道这辆车的车况如何。结果一看还不错,由于排量比较高,所以其他的硬件设施也挺高的,比如音响座椅都挺好的。当时拍卖的价格是6000多,加上300块上牌费总额接近7000,这半年我开着感觉很好,并不像我想像中那么费油。

有了这次经历,第二辆车就简单了,我也是在Trademe上看见一辆车,这次学乖了,我是亲自去看了一趟,感觉不错当场出钱就买了,这次该车有个直接购买(BUYNOW)价格。

Trademe.co.nz这个网站建站之初,立刻受到了广大新西兰人的喜爱,现在很多人以这个网站为生,3-4年前,这个网站的创始人把这个网站卖给了一个澳洲人,价格是7亿新元,当时轰动一时。

我在这个网站上买东西,卖东西都挺放心的,至今我还没有遇见过卖给我假货,或者拍了我的东西最终没有出现的。

这个网站成功的基础是新西兰人对自己信誉的尊重,换到其他国家可能不会那么成功了。

家园 看来中国地租确实比美国高。
家园 美国这边也可以网上买车

我过去有个邻居,在ebay上买了一辆林肯,等他搬走的时候,开了差不多3年吧。修了两次,不算大毛病,挺值得。

家园 伪经济学家的结论其实是准确的、放之四海暂准的,只是引用和

推论过程,没有真知灼见。一件商品从出厂到消费者手中,还有流通成本+政府抽取的流通环节税收,国内流通成本的确太高,效率太低,而政府抽取的流通税收,因流程成本增加而水涨船高,再加上出口退税、汇率因素,的确会出见零售商品价格倒挂情况,而且规模越来越大。

家园 其实非常简单

1。国内零售商加价太高,大商场里的商品,零售商(或者商场)可能能拿走售价的百分之几十。

2。国外比过内便宜的made in china产品绝大多数是加工贸易代工产品,按土共规定,不得在中国销售。要在中国销售就得出去,再回来。就要交土共的进口商品增值税和关税,然后再经过分销渠道,到商场,加价,再卖。

比如一个包,广东生产,运到香港,这是出口了,然后到上海,进口,17%增值税,50%关税。到上海的商场,摊位费1年20万折到这包里一笔,各种费一笔,到这里,100块的包大概已经变400了,这是保本。商场分成30%,那400最多是最终售价的70%,也就是要卖600了。加上各种风险考虑,算球了,标1000吧。

要比一般贸易的,别太大件的,大概就正常了。比如中国一个扣子零售多少钱,美国一个中国扣子零售多少钱。还有一次性打火机之类的。凡是国外品牌的,在商场里挺占地方的,都不行。

还有就是,中国的物流和销售渠道不畅,信用制度不完善,客观上造成了商品的稀缺。要比零售总额,肯定美国高,人均消费更比中国高多了。美国的商品销售量很大,市场大,渠道通畅,容易形成商品丰富的竞争。

家园 除了物流和回款之外,就是税太多了,分享个实例

最近做了一单接近40%毛利润的单子,高兴之余和财务算了一下,就想骂娘

刚做的一单业务

国外进口一批产品,到岸价共计约50万人民币,因为我跟他们合作多年所以对他们的成本很了解,按目前汇率测算,他们成本大约在40万左右(含人工管理),毛利润10万,据其测算税后利润大约7万多,以上为引子。

50万,我卖给我的客户大约 80万,差价30万,貌似很理想,真的很理想么?

首先50万报关+6%关税,然后征17%增值税,加上报关费,海关仓租等

入仓成本 63万 此处ZF拿走13万共计

销售80万,差价征收17%增值税加少量附加税,按18%计算共计3万

因为我们是盈利企业,所以这个单子年末征收企业所得税25%(利润),预计这里又要贡献3万。

到此为止貌似还有11万利润

这些利润不管是发奖金还是分红,再交纳20% 于是又两万多没有了 。

也就是说,假设一个订单,我们不计算企业成本,不计算员工工资,不计算 运费、维修费、服务费等等所有经营支出,在理想状态下

30万利润中间,ZF收税21万多,公司股东和员工共得8万多,大约7:3 ZF征税占利润共计70-72%。

实际上,按照常规 测算我们的经营成本,这个单子大约需要6万元运营成本,所以ZF征税总额变为

13万(海关)+3万(销售增值税)+2万(计算成本后企业所得税)+1.2万(计算成本后个人所得税)=19.2万

经营成本6万

股东和员工所得总和为80-50-19.2-6=4.8万元。

30万的利润,最后拿到手不到 5万,ZF弄走 19万多,差不多和ZF二八开

你们说这怎么能让人心甘情愿的依法纳税呢?

回复下面疑问

1 我们是进口贸易,没有出口,所以没得退税。

2 我上面算得都是世纪纳税,已经考虑了抵扣,例如销售增值税只计算了3万(大约17万应税额),因为我们销项远大于进项,所以 没有其它抵扣途径,除非买假发票 说我财务不合格的兄弟自己琢磨琢磨

3 我的财务给出了 几个解决方案 ,说实话都不怎么光明正大,这里就不综述了。

家园 不过5000元的外套在国内也是相当贵了。

5000元在中国最好的商场,通常也可以买到5件外套。不过确实也还是太贵了。

现在上海又开始流行做衣服了,有很多装修精致的裁缝店,量体裁衣,一件纯羊绒的大衣也就三、四千。看来大家都觉得商场里太贵。

家园 我不认为你230rmb能买到真的探路者gtx鞋子。

前两天刚买了一双Gore tex的鞋 230RMB,只不过不是哥伦比亚的而是探路者的。

探路者并不是以便宜著称的。

家园 注意你这个是进口商品

最大头也交在进口环节了。所以和主贴讨论的不同。

家园 北美零售加价更大

尤其是小东西,比国内贵上50倍的很多,人工太贵了。

反而奢侈品加价少,乃是销售店面的房租开支不大

家园 打火机,都中国制造,中国1元人民币,美国1美元

二锅头,中国9块9,美国也9块9,不过一个人民币,一个是美元。两个反例就把作者立论推翻了。

家园 看他文章的意思是说国内物流提成太高与出口退税的原因

另外这里面可能还有人民币通胀的因素,以及市场认可。国内的高价很多都是虚高,不是没有低价的,但是一些在海外被当作一般性的牌子在国内被炒成名牌,而海外市场的透明度就高多了。

这个现象不单中国,发现在韩国机场免税店也有类似现象,本来美国市面上很普通的低端品牌,竟以高出4,5倍的价格在装潢富丽的店里出售。如果不是回国前扫了一阵子货,对有些商品有些熟悉,差点被蒙了。

国内一个小兄弟告之,国内无名的牌子,只要出去转一圈,打上国外的牌子,回国就可以换个地方卖高价,听后哭笑不的。

如果国内物流真如此所说,那么淘宝等直销应该有很大前景。一些摊贩那里的价格就与美国很接近了,甚至还低些。只是产品种类很局限,比如我喜欢买些gadget,发现电子商场的地下一层,虽然乱哄哄,甚至强拉强卖,但其价格却是与非常的不错。相反,如果到灯明几亮的超市,不但产品种类少,价格也很不地道,这是与国外的frys等地方不能比的。

家园 说的很有道理

与了解道的情况差不多。

家园 美国的电子产品,服装比中国便宜是肯定的

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大规模的海外代购行业。海关也不会吃饱了撑的要打击代购了。

电子产品我觉得主要贵在关税上,去掉增值税,两边价格就比较接近了。

衣服则是代理商的营销手段,把美国大众品牌在国内当奢侈品牌卖。奢侈品牌就是图贵,卖便宜了就没人买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