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M2与通胀 -- MRandson

共:💬103 🌺433 🌵1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其实安大不用解释这么多,质疑者要真有水平,自己写主题帖呗

看看有哪些人收藏就行呗。

安大的文章水平如何,我觉得葡萄,万里风中虎这些人肯定,就足够说明问题了,其他的嘛,视作浮云甚好。

del
家园 那你还继续回我的帖子,莫非本来就以苍蝇为食?

听见了有了不同意见就扣帽子,不是预设立场是什么?

不知道你是囤了美元啊还是黄金啊?说来听听。

家园 人才啊,你慢慢玩吧。啧啧
家园 你有什么资格代表人民?

明明现在全球都在通货膨胀,都在深受美国烂印钞票之苦,国内一些人却拼命给美国开脱。

我真的怀疑有人是拿美分生活的。

在讨论货币问题的时候,这些还不停上纲上线,故意制造阵营,自封人民,你反对他们就是反对人民。

这个和文革时期红卫兵批斗是一模一样的。

家园 中国印刷的货币,91%是吸收2002年以来顺差、投资等产

网易的一个专题,暗示近年来中央大规模发行人民币导致通货膨胀。

实际上这个专题是无稽之谈。中国印刷的货币,91%是吸收2002年以来顺差、投资等产生的外汇储备。

我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是:

M0=流通中现金;

狭义货币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广义货币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可以看出,政府印刷钱,印刷出的纸币,主要增加的是M0,因为存款不是你印刷得到的,因此存款的增加不能增加政府的铸币税收入(网易的那个专题甚至暗示M2可作为政府的铸币税收入)。

我们把范围扩大,看基础货币。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文章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5337?page=1

中国外汇储备2002年的2864.1亿美元上升至2009年的23991.5亿美元,外汇储备净增加21127.4亿美元。以各年人民币兑换美元中间价计算,央行“被动”投放的基础货币达到14万亿人民币。

(外汇流入中国,或者出现了外贸顺差,中国央行必须发行人民币收购,将其兑换为人民币。外汇流出或者逆差则必须付出美元以换回人民币。)

而2010年8月我国人民币基础货币总额为15.4万亿元。

也就是说,中国的基础货币总额,91%都是用来支付2002年以来外贸顺差、外国投资产生外汇流入。

而与此同时,为了减少流动性,央行近年来持续以央行票据回笼人民币。

在这一期间,央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回收4.72万亿基础货币,相当于当前基础货币总额的31%,也相当于2006年至今央行新增基础货币的总额。

也就是说,为了应付外汇储备印刷了14万亿人民币,而通过央行票据回笼后,流通的货币只有10.68万亿人民币。

中央不但没有因为发行人民币获得了铸币税收入,反而为此复出了巨额的央行票据利息损失。

再说一下前几年的四万亿。

实际上四万亿,除了一些公益性项目外,其他的经营性项目很大程度上是发改委给你批四万亿的项目,钱还是要你自己找,大部分都是银行贷款或者社会投资。

例如公路交项目,大多都是地方上自己的财政收入、地方上自己的融资、银行贷款等,其中银行贷款占大部分。

而中央支付的那部分(很多公益性项目,例如农村新医合中央都要投资很多的),资金来自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政府性基金,也不是依靠铸币税。

(在4万亿元投资中,新增中央投资共11800亿元,占总投资规模的29.5%,主要来自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政府性基金等;其他投资28200亿元,占总投资规模的70.5%,主要来自地方财政预算、中央财政代发地方政府债券等。)

现在美国印刷的美元,因为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已经汹涌地涌进中国了,这是中国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

如果经常看外国媒体就知道,现在全球各国政府都对美国的输出通货膨胀很害怕,各国媒体都在讨论美国的滥印美元,偏偏中国没有讨论。

家园 量纲问题需要考虑

历史经验表明,费雪方程MV=PT(其中M 一一货币的数量 ; V 一一货币流通速度 ; P 一一物价水平 ;T 一一各类商品的交易总量)基本是成立的。

M 一一货币的数量,单位是元

V 一一货币流通速度,无单位

P 一一物价水平,单位是元

T 一一各类商品的交易总量,无单位

(T应该是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总和)

上面方程的单位是平衡的。

但如果把“T则接近GDP”,GDP的单位也是元。则这个方程左右的单位就不平衡了。因此方程在讨论M2/GDP的时候并不适用。

GDP又分实际GDP和名义GDP(实际 X 通膨指数)。

超发这个事真的很令人困惑。超发了没有?超发多少?如何超发的?基础货币发行(超发)谁得益?有人说超发是外汇储备占大头,六公子说超发应该通过高铁等方式向社会注入资金(基础货币)。

头大。

家园 M2应该就多发了4万亿而已

计算前提, 以95年的货币M2, 95年的发电量,95年的物价指数为1 作为基准。

cpi 采用官方标准数据 (95-2009,2010 估计值为3%)

货币流通速度 认为V不变 (加快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比如技术进步,生产周期缩短和股市,房市,奢侈品市场等吸纳沉淀货币脱离普通商品生产交易的作用相互抵消)

按照费雪方程式

MV=PT

M 一一货币的数量 ;

V 一一货币流通速度 ;

P 一一物价水平 ;

T 一一各类商品的交易总量。

这里边,V我们基本可以当成一个固定值。农业生产周期是几个月,一块钢板从钢铁厂到变成汽车到消费者手中,这个时间我们可以看作由技术水平决定,而技术水平短期内(1,2年也是短期)可以认为变化很小。这样M的多少,就依赖于价格P和各类商品的交易总量T。或者说,如果物价基本稳定,那么M的增加,需要对应新的商品生产能力。

M平均一年增长17%,貌似是很高。但我把另一个数据也摆在这

中国历年发电量统计

1995年: 发电量为1.008万亿度

1996年:发电量为1.081万亿度

1997年:发电量为1.134万亿度

1998年:发电量为1.166万亿度

1999年:发电量为1.204万亿度

2000年: 发电量为1.313万亿度

2001年:发电量为1.478万亿度

2002年:发电量为1.640万亿度

2003年:发电量为1.908万亿度

2004年:发电量为2.187万亿度

2005年: 发电量为2.475万亿度

2006年:发电量为2.834万亿度

2007年:发电量为3.256万亿度

2008年:发电量为3.334万亿度

2009年:发电量为3.650万亿度

2010年:发电量估计4万亿度,极有可能超越美国盘踞了110年的发电量世界第一宝座。

而1995年, 中国M2数值 60750亿, 2010年 70万亿+

发电量增加4倍,货币总额增加10倍多,好像有问题了是不?且住,别忘了那个方程里还有个P(价格),

好,继续贴CPI 指数

1995年 17.1 %

1996年 8.3 %

1997年 2.8 %

1998年 -0.8 %

1999年 -1.4 %

2000年 0.4 %

2001年 0.7 %

2002年 -0.8 %

2003年 1.2 %

2004年 3.9 %

2005年 1.8 %

2006年 1.5 %

2007年 4.8 %

2008年 5.9 %

2009年 -0.7 %

2010年按3%算, P从1995到2010就是从1变成了1.82. 由于技术水平有所进步,1度电生产的东西2010年比1995年稍微多点我认为不过分。那么实际商品生产量的扩张和价格上涨对应的货币需求就是

4(发电量)*1.82*1.1(技术进步节能系数)

计算结果8.008, 取整数8。

也就是说,PT = 1.82 * (4*1.1) = 8

2010年价格上涨和生产量增加就要求中国货币发行量比1995年扩张8倍。当然,这里有个前提了,就是V不能大变。技术进步导致货币流通周期,有可能导致货币需求量下降。但比如炒房,炒股,炒绿豆等等,会占用大量资金。存量住宅和存量股票的交易应该会分流生产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的货币,我在这里暂且认为这2个因素,相互抵消。

那么60750*8=486000亿, 貌似现在多发了22万亿左右。但是,我们别忘了一个东西,外汇储备。现在最新的数据好像是中国现有外汇储备大约2.65万亿美元,按6.63左右的当前外汇中间价计算,这一块,人民银行需要发行约17.56万亿人民币进行对冲。

好了,48.6+17.56=66万亿(约)

那么理论计算出来的2010人民币M2需要量,就是66万亿,那么我们现在的发行量,大约多发了4万亿左右。(这么巧,我自己都震惊了,难道说tb当年的的4万亿就是有意多发来反危机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你从什么地方得出我认为没有超发?

不要把什么都搞成屁股论。

超发是显而易见的,关键是超发多少以及计算方式。

你的计算方式在逻辑上不能自洽,实际上就是给你的论点凑数字。

看看2000年到现在每年的M2/GDP的数值,基本上是在一个平台上,没有显著差异,怎么到了2010年就是超发,2000年就没超发?

家园 明白人

但某些人为了一个错误又造了一个错误。

如果M2/GDP就能得出超发多少货币,那么提出这个论点的人应该得个奖吧。

家园 俺就还只代表自己对你们这帮人鄙视,咋了?

俺最爱看的是太祖的书,对啥事都爱阶级分析下,动辄爱用阶级利益来分析,看问题只知道啥矛盾论,内因决定论之类的。只看到底谁得利,谁利益损失了。那个阶级的利益被谁保护之类的东西。

所以呢,你这套说辞呢,避而不谈国内的钞票问题,屁股哪一定不是人民这边的就是了。眼睛不瞎的都看到出问题,到了你这就是没问题,那就只能是屁股问题,咱就觉得你不代表人民了。

你这提到美分了,还提醒俺了。你能搞出这么弱智的说法,美分党的嫌疑,俺可不知道了。嘿嘿

家园 大家都是从错误一点一点逼近正确

毕竟对于经济问题,谁也没有“完整正确”的观点。

GDP本身就是公式里T的货币度量。在假设知道商品单位价格的前提下,某种角度可以通过公式来测算GDP(已知T),或者测算T(已知GDP)。

单用GDP替代T来解释价格问题,应该是一种无意义的自我论证。

家园 P无单位

P 一一物价水平,单位是元

T 一一各类商品的交易总量,无单位

按照你的解释,你是否能拿出一个有实用价值的P和与之对应的T呢?如果不能解释所有的产品的话,是否能解释一种产品呢?比如苹果。苹果有若干品种,若干质量,你怎么衡量交易总量呢?论个,论斤,论吨?如果有了个、斤、或者吨,你怎么能说无单位呢?离开货币作为价值尺度,你无法衡量交易总量。

再一个,我们现在P是多少?此时此刻?既然有单位元,你能说说是多少元吗?

P——物价水平,无单位。

T——各类商品交易总量,单位是元。

P是物价水平,无单位。如果P0=1,P1=1.1,我们可以说同比物价上涨10%。比较接近这个数据的是什么呢?可以理解为PPI和CPI加权的一个值。我更倾向直接用CPI。首先当然是简单,不必考量两个值之间的权重关系。其次,任何第一部类的产品的价值,最终都要体现在第二部类上。所以,第一部类产品价格上涨,最终影响第二部类。再次,这个循环的周期是三十年,第一部类产品完全转化为第二部类的生产周期,应该远远小于三十年。当然,最核心的好处还是省事。

使用GDP代表T,直接表示产品价值。

如果不这样考虑,那么反过来,就要把所有产品按数量分类,全部按照价值考虑。那么我们怎么估算呢?如果全部是单一质量的产品也就罢了。问题是,产品数量之多,质量差别之大,根本就没有任何可行性。

如果按照你的设想,那么PT就要成为一个非常庞杂的求和公式。所有的产品,社会上每样产品的单价,都要求和相加。那样一来,这个公式也就没有任何实用性了。

费雪方程最有价值的应用之一是分析比例关系。P1/P2,M1/M2,单位是什么并不重要,因为一约分就不存在了。

公式右边使用的应该是实际GDP,我使用的数据来源究竟是名义的还是实际的,我自己也不知道。如果是名义的,那么就要逐年逆推回去,工作量急剧增加。不过,如果是名义GDP话,那么超发的数量还会超过47万亿。很显然上限是55万亿。不影响定性结果的前提下,为了穷究8万亿之中究竟有多少是超发,需要的工作量则要急剧增加。我认为没有必要。

这篇文章,不是硕士毕业论文,没有必要达到那个精度。

其实,这个话题最初也是为了说明超发货币的源头究竟是外汇储备,还是银行坏账。考虑到这个精度已经能说明问题了,就没有必要浪费时间了。但是,有些人以给与自己观点不合的人挑错为己任,这对他们来讲就是天大的事情了。鲁迅说的,豆腐西施得到狗气煞一样,马上就HIGH了。

中国这种贷款拉动经济的发展模式,是典型的粗放型经营,说了很多年,到现在也改不了。改不了的原因,都明白,都笑而不语。实在一点,最多说,不良贷款是改革成本吧。如果想从根本上,说明这个问题,就要博士毕业论文了。当然,写出来的话,也不和谐,答辩未必能通过。

通宝推:龙战于野,
家园 V我们基本可以当成一个固定值--值得商榷

银行放贷增加,流动性变大,V感觉应该变大。本人非专业。还得请河里的大牛们指点。

家园 第一个数据你去人行的网站找找

第二个问题,两个不好类比。

家园 你再仔细看看好不好

P——物价水平,无单位。

T——各类商品交易总量,单位是元。

如果你等式右边是实际GDP,那么这个GDP是包含了物价水平的,也就是说你乘了二遍。

如果你等式右边是你所谓的名义GDP,那么由于P*名义GDP=实际GDP。你再用M2去除得出的P,实际上就是你原来定义的物价水平。在这个等式中P可以是任何数都不影响。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