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我所经历的豫东平原的葬礼(一) -- 方解石

共:💬64 🌺20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不往医院送吗?现在很多会在医院去世吧

这是老死的情况,还要判断的很准,否则换上了寿衣,再放入水晶棺中,但最后缓过来不走了。是不是就很麻烦了?怎么跟人交待呀?

我们当地的习惯是人未断气的时候就开始穿寿衣。之后家人会尽快叫水晶棺来,将人身体放入。

家园 对这个问题,我实在没有什么好说的

说明是没有经历过。在医院穿寿衣的没有吗?

而且,快要离去的人,征兆是很多的。

都是自家人,哪里有那么难交代的。

家园 长见识了

请问:难道贵乡不是强制火化吗?看文中所述完全是传统土葬啊。

家园 对不起,

我想能开葬礼这类话题,谈论送亡者的,可能比一般人勇敢一些、忌讳会少一些吧。

因为只看到过城里的情况,绝大部份人都在医院里去世,故有一些疑问。一是医院里随时可能要抢救,插管子什么的,一般也不容许换寿衣;二是从病人的角度来看,自己代入、设身处地想想,活着就换上寿衣,心理上什么感觉呢?大家都放弃了!是不是很绝望。

其实,即使是西医也未见得能很准确地预计死亡时间,经常被判死刑-不超过两个月、或一个月之类的,还可能多活不少日子。

家园 这个真是不好理解

别的地方没见过。没别的意思啊。

你说现在这个葬礼有多少是老习俗,有多少是行业为了搂钱搞出来的?

家园 哎,这正说明了你缺乏生活实践
通宝推:大圆,
家园 如果政府提倡火化的话,必须出台配套的政策和引导

我们近些年已经抓得不严格了。我的奶奶06年去世,那个时候是火化的。

因为,在农村,如果你不提供公共墓地,并采取引导措施,改成埋葬骨灰盒的话,老百姓仍然是要买棺材的,还要起坟头。虽然这些坟头,将来会对机械化耕作产生障碍。目前我们那边如果火葬的话就是这样的。中间加一个流程,去火化,完了要把骨灰撒在棺材里,继续下葬。其实,不过是增加了老百姓的负担而已。

目前我们家那边强制火化,是强制政府工作人员火化,人去世后有个22个月的财政工资作为抚恤金,这个要火化证。一般使用的是自负盈亏单位工资的,和普通老百姓,都不需要那个证,自然也未必会去火化。

家园 谢谢回复

这样啊,我还是90年代在老家参加过葬礼,那时候就是像你说的那样,先火化再放到棺材里下葬。原来现在情况变化了。。。

家园 非常对不起,没想到是这样。

由于我的提问,让您又回忆起那段痛苦的经历,向您道歉,请原谅。

之所以关注这些,是因为我做过一些“临终关怀”,由于佛教很重视这个阶段-从活着到咽气及之后的8~12小时,这个阶段一定要让走的人平静、无痛苦、安详,还要通过念佛引导病人的注意力,当时不仅不能换寿衣,任何可能导致病人痛苦的动作都不容许做。

关键是预计病人走的时刻,基本上没有准确过,医生也不行,不是早了、就是晚了,“临终关怀”小组的成员,大部份都有工作,没法一直守在病房,很容易错过病人的最后一口气。所以,看到有这方面经历的案例,就想请教一下,看能否更准确地预计时间,这样我们就能合理安排大家的“临终关怀”的时间段,把大家有限的精力用在最关键的时刻。非常感谢您的回应!

家园 佛教的那些我看到了
家园 因果循环是另一个问题。但临终关怀确实起作用,

一个是精神上,病人知道死后不是结束、是新的开始,有地方去,他就满怀希望,心坦然,没有什么恐惧。二是集中精力念佛,痛苦程度会减少很多,如果能给病人打止痛针,那更好。

具体的结果,有一个物理上的证明,临终关怀的助念一般会持续到病人断气后的12小时,一般没有经过这个过程的亡者,身体这个时候是僵硬的,但经过临终关怀后的,身体很软,就像睡着的人一样。要知道我们的临终关怀,不仅不会和亡者有任何身体接触,而且连走路都要轻轻的,怕走快了带起的微风影响亡者。后面搬尸体的工人会很奇怪,人走了这么久不可能是这样软的。其实,几天后从停尸房冰柜里出来,经过那样的冷冻,还有些是软的,身体上大部份关节都能动。

我们是以亡者身体的柔软度,来判断他走的时候的心态,越软就心态越放松、平静。当然,判断他下一世会去到哪里,就不在这里讨论了。

家园 棺材,听我爷爷说过去是很忌讳的,现在不了 -----

湖北有些地方叫“寿器”,不怎么忌讳。很多老人年老体衰了,就嘱托子女准备则个。寿器打造好了,老人还要亲眼看,怎么上漆,老人也很关注。有的老人还进去躺躺看看。记得我爷爷的寿器打造好了送到家里来的时候,还是个蛮隆重的事儿,有个小的仪式。可惜我那时候太小不太记得了,只记得我爷爷还躺进去试了试。后辈们----(我之所以记得挺隆重的,是因为除了爷爷的直系子女子孙齐聚,连我几个堂叔都来了

。因为我爷爷的几个哥哥都过世了,不然也会到场。)有偷笑的,有说不吉利的。我爷爷理直气壮的说,我以后(过世了之后)就要躺在它里头睡觉了,当然要试试舒不舒服。

现在想想这就是“事死如事生”的民间体现之一。估计这些风俗慢慢的就失传了吧,我们所谓的传统中国,以后只是故纸堆和纪录片上的那些似是而非的模糊想象了。

家园 补充一点

我们这边是: 报丧的人,不管亲疏远近,都是不准进人家的家门的.如果对方不在家,就只能在门外一直等人回来.吃饭喝水啥的按例是在门外的.一般就省略招待了.报信的人说完马上就走了.

至亲的就在门外抱头痛哭一会,这样子.

家园 文中开头说的,应该是风俗.另有几点请教

民间叫作:" 留财".这些东西,主家就收藏起来,百日之后再烧掉.也可不烧.

还有拿一把小木条(现在用牙签?),叫逝者的至亲子侄围在一起,行礼的人就把木条掰断,口中说: 您老带走短的,长的就留给我们了.一人分一条散开.然后合棺.

收了的礼要回礼的,就是红纸包(如果不是高寿,好像要用白纸包)一包,里面放几个稻谷,几颗爆米花(带稻米壳的),里面的钱不能是整数,一般带衣一毛或者两毛零票.

另有一点不知道是什么,请指教:

逝者入棺前,要先放在水晶棺里

不明白啥叫水晶棺,不会是真的水晶棺吧.

我们这里风俗一般是逝者临终前就在堂屋架一简易木床,逝者走后,木床下的长条板凳就踢到,床板就放下地面,安放逝者直到入棺.

另外一点是,在广东,逝者的脚必须朝大门外安放,头朝里.在广东好像把床脚朝门口是很不吉利的习俗.貌似这个就是这样来的.

这个和您上边提到的好像刚好相反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