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大战水道集 -- 《苦菜花》中道水据点的末日 上 -- 萨苏

共:💬89 🌺154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个是正宗的特种战嘛~

麻雀战成为了敌后抗战的战场奇观:我军战士会突然呼啸而来,打得日军人仰马翻;随后又顷刻间无影无踪,使日军打又打不到,追也追不上。

这种作战素质,完全是特种兵的标准。。。镜头转一下,TG开到朝鲜战场的,多数都有这个特种兵素质哟~

当年看到文章中描述志愿军战士三五成群,在山梁上像羚羊一样跳跃奔走,追击山下大队大队的美军,人数不成比例超出想象。。。当时,也就是感慨一下志愿军的作战意志;现在看来,TG军的这个作战意志,是有基础有来源的也是有着深厚的“技术功底”的。

家园 【唱和萨苏兄】八路军的发明:迫击炮历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萨兄在“大战水道集 -- 《苦菜花》中道水据点的末日 下 ”中提到了这一段:

看到这里,我很怀疑这一次胶东部队使用的迫击炮,是经过土八路改装的。要知道,迫击炮但到弯曲,没法直瞄开火,打据点,可不是好武器。

当年在华北,仅有少数迫击炮的土八路,面对日军的炮楼,就曾十分头疼。不过,后来土八路还是想出了土办法,差点儿把鬼子噎死。

那就是弄出一个迫击炮可以打平射来,这个是安顺场的神炮手,当时担任129师炮兵主任的赵章成干的,1941年的事情。

随后的介绍,引用的是央视《科技博览》节目纪录片《神炮将军》解说词。

本着争取进行更多中日对照的原则,前一阵查询了史料,今天把这一部分的唱和文章同样补好了:

迫击炮历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桑岛转述的日本士兵安夫对水道战斗的回忆,,提到了战斗之中,八路军“数门迫击炮开始连连射击,进行掩护,几十发炮弹在据点上下接连炸开”。

正常的迫击炮是曲射炮,以之炮轰日军据点的炮楼(术语“射击垂直目标”),没有我军“神炮手”赵章成这样的水平,一般是做不到的。几乎可以据此肯定,是一种可以“平射”的迫击炮,这就是八路军在战争中的一样发明了。

迫击炮是由俄军在中国的土地上发明的。而这种曲射炮被创造出来,本就是为了打击日军。

《迫击炮设计手册》(国防工业出版社1984年版)记载:

“迫击炮是在二十世纪初形成的一个炮种。在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日军围攻旅顺口,双方堑壕相距很近,一般火炮便显得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况下,俄军将47毫米海军炮装在带车轮的炮架上,增大仰角,发射超口径的长尾迫击炮弹,其弹重11.5公斤,射程500步,有效地杀伤了堑壕内的日军,这便是追击炮的雏型。”

发明迫击炮的这位俄军军官,名字叫列昂尼德·尼古拉耶维奇·戈比亚托,时任俄军旅顺要塞炮兵技术副主任,《外国军事人物辞典》(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 )中这样介绍了他的生平:“生于塔甘罗格。1896和1902年先后毕业于炮兵学校和炮兵学院。参加过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在旅顺口保卫战期间任要塞炮兵技术副主任。1908—1914年历任炮兵军官学校教员和总参学院火炮主任教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任炮兵旅旅长。1915年在佩列梅什利要塞保卫战中阵亡。后追授炮兵中将军衔。著有《野战炮兵的战斗原则和标准》、《炮兵营的火力性能和战十勤务》、《野战集团军的炮兵》等著作。”

到了中国的抗战时期,敌后战场的日军绝大部分龟缩在碉堡之中。为了打击日军而发明的迫击炮,无法胜任打击日军的任务了:“迫击炮是曲射炮,主要是对付步兵、散兵。射击精度受地形、风速、风向、温度、炮弹及装药重量的限制,所以射弹散布大,很难直接准确地命中单体目标。对付敌人的碉堡尤其困难。而山炮、野炮这些平射炮就不同了,它们是从尾部装填炮弹,而且炮筒内有膛线,发射后炮弹旋转着出去,炮弹初始速度大,平射距离远,可以直接射向敌人的碉堡,将其摧毁。” 然而,迫击炮是作为一种曲射炮而被创造出的 ,“迫击炮无法进行平射的原因在于,炮弹必须由炮筒前端装入,炮身一旦放平,炮弹就无法下滑去击发雷管打火。”于是八路军的炮兵在著名的炮兵英雄,有“神炮手”美誉的赵章成的带领下,设计出了这样的击发炮弹的方式:擦炮用的洗把杆上的空心圆孔“用来套住炮弹,用力助其下滑来击发雷管”,不久又改造了这样的击发方式:“用太行山上随处可见的高粱秆代替洗把杆送弹激发”(央视《科技博览》节目,纪录片《神炮将军》解说词)。

把本是斜朝上发炮的迫击炮在地上放平了,怎么进行瞄准呢?这已经是鲜为人知了。笔者查询到《炮兵的艰苦道路》 一文中附有这种“用个棍子把炮弹顶进去”的迫击炮平射方式的插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且记载了这种迫击炮的瞄准方法:“炮兵们发明了一种用迫击炮平射的办法……不能用原来的瞄准具瞄准,炮兵们就把一面小镜子放在炮上,像现在利用步枪检查镜似的进行瞄准”(下文将提到的曲射、平射两用迫击炮,也应是只有采取这样的方法瞄准)。

这种用迫击炮平射的打法,只改变了普通的迫击炮击发炮弹的方式,不能满足敌后攻打日伪军炮楼的需要。八路军总部军工部部长刘鼎和赵章成合作,组织力量改装设计了八路军现有的迫击炮,从而创造了一种曲射、平射两用迫击炮:

“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的持续发展,为适应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机动灵活的实战需要,增强我军的攻坚能力,总部要求我们能生产步兵炮。刘鼎稔知军工部兵工厂机械设备及原材料都欠缺,技术能力不够,即使花大力气试制成功样炮、样弹,也难以实现批量生产、装备部队。再说研制样炮,从测绘研究、设计、制图、制模、工装准备到试制投产,按当时的现实情况和条件,估计至少需时年半以上,真是谈何容易!但为了抗战的胜利,经过反复思考,刘鼎想到了总部炮兵团副团长赵章成同志,他对火炮的战术技术性能造诣颇深,而且有多年丰富的实战射击经验,就请他来部共同研究。经仔细研究反复讨论后,央定对现装备的82迫击炮进行局部的改装设计……使我军在不添加新装备和增加部队编制的情况下,取得了对日寇的反击、攻坚作战中发挥威力和震慑敌人的作用。”(唐成仪《太行兵工史的光辉记录》)。

刘鼎的印象中,他的好搭档赵章成是“用迫炮击毁大渡河对岸敌碉堡的英雄,身经百战,手过万发,二、三十年的老炮手,接近工人的好战友,关心生产,喜爱研究”。在回忆文章《太行山上的军事工业》中,刘鼎回忆了他和这位“关心生产,喜爱研究”的搭档合作,进行“迫击炮改成平射炮”的过程:

“军工部与炮兵合作,请炮兵团副团长赵成章到兵工厂进行技术指导……经他建议,我们组织技术人员在苏公和明水两个兵工厂对八二迫击炮进行改装,在炮尾部增加一节400毫米长的尾管,采用拉火击发装置,并将底盘倾斜着地,使炮管与地平线的倾角保持在五度以下,这样使八二迫击炮既能曲射又能平射,具有步兵炮的功能。在对日反击战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群众称颂‘八路军了不得,迫击炮改平射,射得炮楼直开花,鬼子尸体遍地洒’”。

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工程处技师的唐成仪(当时兵工厂的产品图纸多是由他绘制的),在他的回忆文章之中,更具体回忆了这一种“拉火击发装置”的原理:

“简单地说就是在82迫击炮的尾部安装上一套内部机械结构,类似掷弹筒的手拉扳机击发装置(即将扳机把前推时,压缩击针簧,把击针拉回挂在挂钩上;将扳机把后拉时,击针脱钩撞击炮弹底火发火射击)。其外部尺寸与82迫击炮的炮尾击发机构可以通用或互换,装在迫击炮尾上即可变曲射为平射,使82迫击炮既能曲射又能平射,具有步兵炮的功能。”

这一种迫击炮“试验时,还是由赵章成同志当炮手,把一个破窑洞当碉堡,一发炮弹就准确地射进了洞口”(见《延安兵工厂的始末》,《革命史资料(3)》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 版),赵章成的炮兵射击技术,确实是无愧于“使技术达到艺术的标准”的那一句评价。1943年4月29日,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颁布了《第一二九师命令》(训字第8号)嘉奖赵章成:“查师炮兵主任赵章成同志研究迫击炮平射装置,业已成功,将来益助战斗,弥补我炮火不足之弱点,收效必大。此种无产阶级的创造性实值得全师干部学习!除业由总部明令嘉奖外,特制发列宁式军服等奖品,以示慰劳优异并通令表扬之!望即传达,励所属发扬”。而这一“将来益助战斗,弥补我炮火不足之弱点,收效必大”的预计,也变成了现实,抗战中曾担任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王宏坤回忆,这种“平射两用”的迫击炮,“打炮楼一炮一个洞,两炮两个洞,有与没有大不一样”。

而这样把炮弹直接是打进了碉堡的情况,到了在1945年的实战中出现过一次,或许也就是那一次使得日军广泛知道了八路可以平射炮楼——这种曲射、平射两用迫击炮推广到八路军部队之后,日军军中不应该是人人都知道的,见识过这种炮威力的日军官兵,一般就随着炮楼升天或是被从废墟爬出来活捉了,正常情况下,估摸着是没有机会给别的地方的日军通风报信的吧。南京陆军指挥学院赵彦亮教授在《一发哑弹乱敌营 》的文章中则记叙了这样的一件事:

1945年我军攻打柏乡县城的战斗中,团迫击炮连“在距敌300米的距离上占领发射阵地,首发即命中敌碉堡上部;修正后发射第二发,结果从敌碉堡的射孔中钻了进去,然而由于引信失效炮弹未炸。但这发哑弹却使敌人大为惊慌……战斗结束后,敌司令部召开军事会议,专门研究此项‘新武器’。有人认为就是一发普通的迫击炮弹,有人则讥笑其‘军人的不是,常识的不懂’,‘弹道弯曲,适于消灭反斜面目标的迫击炮。怎么能把炮弹射入碉堡的射孔呢?’他们绞尽脑汁、挖空心思,但也搞不清到底是什么新武器,最后不得不请来了几位兵工专家专门对哑弹进行鉴定。结果敌兵工专家们一致确认这是一发不炸的迫击炮弹。但是,射角较大,弹道弯曲的迫击炮发射的炮弹,为什么与直射火器一样能钻入碉堡的射孔呢?对于这个难题,堂堂的‘大东洋’兵工专家们却谁也解答不出来。一时间,‘太行山下的土八路装备了新式武器’的消息不翼而飞,在敌军营中广为流传,使日军官兵士气低落,人心惶惶。”

和当年日俄战争旅顺之战目睹迫击炮发明一样,日军眼中又出现了一种“新式武器”。日俄战争时期,俄军的炮兵军官为了打击日军而进行了革新,在中国的土地上把平射的海军炮改造成了曲射的迫击炮,不过,那一次战争是在中国国土上争夺霸权的战争。而八路军把曲射的迫击炮又改造成了曲射、平射两用的火炮,这是迫击炮发明以后,一次根本性的变革:“这是延安兵工厂的一项发明。西方的工业发达国家,在七十年代才开始研制这种两用迫击炮,例如西德莱茵金属公司正在研究的曲射、平射两用迫击炮及其弹种就是这类大炮”(见《延安兵工厂的始末》)。

如果说,俄军在旅顺发明了迫击炮,是迫击炮历史的第一座里程碑;那么八路军的这一次创造出曲射、平射两用迫击炮,就可以说是又一座里程碑了。

这一次火炮改造同样是发生在中国的土地上,也依旧是为了打击日军而进行的革新。但此次革新的过程,却是中国的炮兵军官和军工人员为了保卫中国的国土、打击侵略者而进行的尝试和努力。

家园 在北京遇到老拙,经拙兄考证

土八路在水道集至少有一门平射炮,但因为是自制的,水准还不是很好,主要是助威的作用,只是打第二个炮楼的时候,这门炮一弹命中炮楼二楼,打了个大窟窿。这个日军误以为是炸药包炸的,混乱中八路已经攻了进去,靠人数压倒抵抗的日军,攻占了这个据点。

家园 【史料】水道战斗的2门平射炮情况——给萨兄、拙兄补充一下

这2门炮在使用中毁坏了,其实没有发挥多少作用。

参战部队的一线指挥员,胶东军区参谋长贾若瑜在《胶东水道战斗》一文中回忆:

“23时,我十六团第七、八两连分别向日军碉堡发起进攻,—场攻坚战打响了。敌人据点炮火猛烈,我军用仿制的‘九二式’步兵炮抵近射击,可是该炮的制退器和炮栓均出故障……”

这炮具体是怎么出故障的呢?

平射炮是直接支援胶东16团3营8连(战斗主攻连之一)的,该连的连长江雪山(建国后曾担任海南军区司令员),回忆录《戎马文稿》( 广州军区老干部大学1998年编)之中回忆水道战斗的文章《水道攻坚战》一文,专门有一章《两门土造步兵炮的使用》,有关的段落如下:

24日夜我们从水道南的鸡子园向水道开进途中,已看到从军区开来配合作战的炮兵,昏蒙蒙的夜影中,只见两组各有五六个人,有的抬有的扛,看他们抬着炮管抬着炮架,后面跟着几匹驮载炮弹的牲口,又有一排人的警戒部队,这便是军区前来支援的炮兵。战士们一见炮兵来了,都欢喜地说:“好哇!现在有炮兵支援了,这个仗打得更漂亮啦!”对于军区炮兵的支援,还在我们和张超副营长接受任务时便听贾处长说过,但在这之前对于军区的炮兵情况并没有多少了解,只知道在胶东地区作战中,通常使用曲射的追击炮,并没有直射的步兵炮,以及口径较大的山炮之类的直射炮。

当时听说开来的两门炮,是胶东自己兵工厂仿造的步兵钢炮,威力可能挺大。而且这是第一次使用配合步兵作战,这便更增加了指战员的兴趣和好奇心。对于开来水道参战的两门钢炮,由营阵地指挥所统一指挥。步炮之间的协同配合,步兵方面由16团参谋处一参谋黄振东同志负责,炮兵则由军区炮兵营王一萍营长直接指挥。黄振东与16团3营副营长张超,教导员胡丙乙,副教导员张再田等领导规定,步兵进攻与炮兵开炮试射同时开始。只要炮弹命中摧毁敌堡,步兵便迅速越过附防御工事,占领碉堡冲入围内与敌搏斗。

炮兵阵地设在我连侧后方,即日军据点偏西方向,距离250公尺,射击任务首先支援我连,轰击我连前方西北角大碉堡,轰垮西北大碉堡再打宋南碉堡。水道攻坚战临战前战场一片沉寂,守敌相当麻痹。夜11时,我担任主攻任务的7、8连已进入接敌进攻出发地,并完成临战前的一切准备。当指挥所进攻命令发出后,阵地前沿炸药轰鸣,枪声大作,虚烈的战斗展开了。这时,敌据点外,在夜幕笼罩下,我炮兵阵地上,弹雨啸飞,军区炮兵营长王一萍同志正紧张地指挥两门步兵炮放列选择阵地,构筑炮阵地。在朦胧夜色中看到两门小钢炮的炮体并不大,在一段土坎下面各距离十几步远,新出厂的炮还涂着闪亮的油漆。炮手忙碌着,炮弹已经上膛,炮口对准目标,王营长亲自充当瞄准手,一次次对准目标作了校正,很快完成射击前的准备。

王营长遂对来到炮阵地的黄参谋说:“黄参谋,试射现在开始。”“怎么样,王营长,射击有把握吗?”黄参谋颇带犹疑关怀地问。“应该有几分把握,不过这是新出厂的炮,又是第一次使用,只能从射击效果来看。”王一萍营长目光炯炯直视着不远的前方黑矗矗喷着火舌的敌堡说。“好吧,现在可以开炮,进攻部队已经投入战斗”黄参谋响亮地说。

“好,现在就开炮!”王营长说着又俯身到一门炮后,对着炮口角度目标再坎仔细校正,的确,这对初次参战的炮兵来说也是存在不少困难的,这种仿造新出厂的炮质量很难过关,既无标尺镜子,又是夜间作战,视野不清,只能凭炮口的角度对准目标。恰好正在施展火力的敌堡目标明确,抵近射击的最佳距离,可以克服技术缺陷的不少困难。王营长最后作过校正,喊了声大家卧倒,接着又喊了一声:“放!”他手里握着一段数尺长连接拉火索的绳扑身倒地,接着用力一拉,只听轰的一声响,炮口冒出一团火光,炮弹嗖地向前飞去——我们正在紧张破坏敌辅防御工事与敌作战的步兵,忽听后边轰的一声响,接着前面敌堡上颤动一下,射来的炮弹并没有正中目标而是擦皮而过,炮弹似乎飞得很远,大家也没有太关心它的爆炸声,而是猛烈地用炸药破坏敌辅防御工事,并用机步枪与敌对射封锁敌火力点。

本来前沿进攻部队的指战员已经接到阵地指挥所首长的通知,对初次参战的炮兵不可要求太高,不要抱有依赖观念。要求炮兵尽量发挥威力支援步兵。而步兵主要保持独立作战完成歼敌任务。炮兵阵地王营长黄参谋也都看到这个情景,王营长高兴地说:“这是试射,第一炮没中没关系,现在来第二炮!”已打出第一炮的王营长信心陡长,旁边炮手递过炮弹他亲自装膛,又对目标炮口仔细校正瞄准一番,这回动作较快,他又大喊一声卧倒,随即扑地猛牵拉火索,又是轰的一声火光一闪,炮弹像是打出去了,但大家立起身来到炮位,用手一摸却发觉闭锁机(即炮栓)没有了,只剩下一个空空炮管。这是由于后座力太强的关系,闭锁机被冲飞了,而且无处寻找。王营长叹气摇头,黄参谋大吃一惊。

第一门坏了还有第二门炮,那知在第二门炮开炮时却远远不如第一门炮;第一门炮还打出一发未命中的炮弹,而第二门炮却在第一发开炮时,出口炮弹的后坐力把炮管冲离开炮架,炮体也被毁坏了。……

谁又没有料想到,也就是这位指挥过原始土造大炮的王一萍营长,一两年后却成了东北野战军南满4纵队野战炮兵团的团长。他这时指挥十几门几十门现代化装备的野榴弹炮,在四保临江,夏秋冬季攻势,辽沈决战的塔山阻击战诸战役中,打出“威震敌胆”的威名。回忆往事,这正反映我军武器装备从低级原始到尖端现代化的一个发展过程。

如果有这样“这门炮一弹命中炮楼二楼,打了个大窟窿。这个日军误以为是炸药包炸的,混乱中八路已经攻了进去,靠人数压倒抵抗的日军,攻占了这个据点”的情况,那就是第一门炮的第二发炮弹击中了?

不过根据江雪山的回忆,没有提到这个情况……

胶东制造出的山炮,在后面的战役中是发挥了不小的作用的,但有一些文章,说是水道战斗即发挥作用,这是有拔高的。

家园 动问一下

今天晚上,有个书商和我联系,一个日本老兵的相册,一百多张照片。。。。。。这个倒也不稀奇,主要是里面还有一部分日记,记录的是他的部队在冀东,1938-1939年间和八路军/游击队作战的内容。

还没有看到货,要价15,000日元,我准备星期二下班去看看。

看了书商发来的照片样本,觉得图片的价值一般(主要拍的日本兵,如果拍八路那就......)有关冀东八路军战斗的资料多不多?要是已经比较丰富,我觉得就不必要太重视了。

家园 萨兄,冀东的史料最好是拿下,这地方有包森、李运昌呀

冀东这地方的史料,同样严重缺乏中日对照的内容

而冀东抗战,可写的就多了……

萨兄的《敢打一联队关东军的八路》就是展现冀东抗战的名篇之一啊,当年看得我的同学们是如痴如醉了

家园 那我去看看吧

冀东前两年有一本日本兵的日记翻译过来了,我前两天还提到,但现在忘记书名了。

家园 可以先看看这日记写了什么,有没有史料价值

记录了战斗情景、可以作为日军的罪证,都是很有史料价值的

另:萨兄,今晚刚邮件发去了先整理出了的5篇,没把地雷战的几篇附录放进去,已有四万二千多字了。

其中《麻雀战》的那篇,日本兵视野的是从水道战斗那篇摘录下的,不完整,萨兄还需补写一部分。

《麻雀战》的那篇补齐后,连地雷战的附录,这5篇文章就超过五万字。

萨兄先看一下这样的衔接是否可以。若可以,明天再整理好余下的5、6篇,这样第一批稿件就齐了。

家园 老贴也有宝啊!

老贴也有宝啊!顶起!

家园 这是书商发来1939年5月19日其日记一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大体就是这样的东西。

家园 从这篇看是有不小史料价值的,说的是第五次围攻冀东

“(39年)5月上旬日伪军2万余人,开始对冀东游击区进行第五次围攻、“扫荡”,封锁了滦河以及喜峰口到古北口的长城各关口,并以遵化为枢纽,向玉田,丰润、兴隆,迁安等城及周围重镇增兵,用分进合击的办法,逐步向游击区压缩。”

到6月中旬,就是日记记载的日军这次围攻刚结束,中共北方分局开会,冀东的我军“统编为八路军第十三支队”——这个十三支队是怎么样的队伍?报上三个大名吧:

支队司令员李运昌,副司令员包森,参谋长曾克林……

据此可以认为,日记很值得慢慢研究的~

不过,最好知道这个日军的部队番号和作战区域,这样才好进一步确认史料价值……若是可以的话,建议萨兄前往多看几篇。

家园 司马静飞材料比较齐全,

他写过包森,而且他在当地的宣传部工作.

这是他的博客外链出处

外链出处这是抗日史传小说《凝血砖》全集

家园 多谢,不过公开出版的史料,一般这都可查到
家园 精彩!送上花一朵以示敬意
家园 老萨,让我们群众也出把力?

你能不能设立个帐户,群众自愿捐点儿,算是为抢救抗日战争历史资料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