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勤工俭学棉花地 之1 -- 不感冒

共:💬45 🌺23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国内现在有了

前段时间看新闻有棉花收割机,但好像不是很普及,这几年仍然大量从内地吸收拾棉工可以看出。。。

哈密棉农抢收霜后棉

11月3日,一台采棉机在新疆哈密棉区采收棉花。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看见"昌吉"就想乐

那些欢乐的故事

家园 请问这个棉花收割机是怎么工作的?

是不是会破坏棉株一次性收割?

家园 新疆兵团多。一个好点的团场,有5台。

再加上人力的,天气配合,基本够用。

新疆地方上的少点。兵团在这方面的意识强。

家园 俺也不太清楚。

不过看图上地里的棉花,绿的棉叶几乎没有,从上到下的棉桃都开花了,估计就是鹦鹉兄说的喷了脱叶剂,估计还喷了催花剂,棉桃都开花之后,看那大个头的收割机,架势像是一次性收割。。。要不是一次性收割的话,那大块头收割机地里来回走几遍,棉株也会压死不少。

棉花收割机的工作原理俺也不太清楚,等待方家答疑。。。

家园 呵呵,这俩字要打出来还不太容易

第一次敲入changji谷歌拼音输入提示唯一组合竟然是加了女子旁的

好在第二次开始就记住了。。。

家园 看来这东西还得象内地的稻麦收割机一样。

  搞专业化,到收获季节到处跑着给人收棉花。现在新疆的公路不错,跑起来没问题,只是不知道成本多高。

家园 深有同感。
家园 馕好吃啊

在这里有印度馕可以吃,虽然味道也不错,但是怎么吃怎么觉得新疆的馕好吃。

说到马肉,小时候倒是吃过不少,就是觉得肉丝比较粗糙,可以一根一根的往下撕。传说中马肉是酸的,但是当时就没觉得。

对马印象最深的就是惊马狂奔的样子,那真的是吓人,有几次都是托着车的狂奔。

家园 我们学农是给果园挑粪水,有点臭

去了一周,两人抬粪水桶,每桶只装半满,浇完回头再抬。就是有点臭,不算累。生活条件不太好,深秋也只有冷水可洗澡,睡觉睡在草席上没有垫被,冷得哆嗦。但是各班自己做大锅饭吃,老师还组成评委评比各班手艺,晚上篝火晚会,半夜爬起来去偷果子,也挺好玩的。

家园 呵呵,你当时也去摘,兴许是一个学校的呢

我当年也是摘棉花,在芳草湖

其实摘棉花挺好的,虽然手指都戳烂了,不过现在回忆起来还全是快乐。也是很好的生活体验。

家园 我也是当时从城里去摘棉花的学生,我们不可怜

我们不可怜,艰苦一点的生活不算什么,如果不是那次去摘棉花,我就从来没有对农村生活的深入认识。物质生活匮乏不可怜,精神匮乏才可怜。

家园 的确是不错的生活体验呢

初三第一年是集体住宿,上高中后是男女生搭配分到户主家,共同劳动吃饭生活,好多人的友谊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俺们揪棉花第一年条件最艰苦了,呵呵,乡村中学,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就支到沙漠边边了,后来上了高中,学校就牛气点了,去的地方就好点了,而且是几个男女生分到一个户主家,干活就不太累啦。。。

俺们最后一年去得就是芳草湖农场,属芳草湖最大。。。

现在给俺留下深刻印象的基本都是美好回忆,呵呵,那些苦痛早就抛在九霄外了,只能记得当时的条件是咋样的,说苦还得好好想想回忆一下。。。

家园 俺那时候最喜欢吃馕就葡萄了

那种小的无核葡萄,就着馕吃,很香甜

馕就西瓜吃也挺好吃的,或者西瓜泡干馍,小时候常常是捧着半个西瓜,然后晒干的馍馍,泡进去,吃起来干干脆脆的,解渴足饱

这个馕,印度咖喱店里卖的馕发音也叫馕,应该是同一来源?

马肉俺也吃过,肉丝粗俺也是很有印象,小时候吃的时候一块咬不动,撕下来吃的,骆驼肉也尝过,那个肉丝也粗。。。

马性格还是烈,记得小时候每年到春天,俺们村下面牧场的哈萨克牧民就把骆驼啊,马啊放开了自己找食吃,结果就把村里邻居新开垦的火烧地的麦苗之类的庄稼给糟蹋了,他们家就把骆驼和马赶回来,圈在自家后院,等哈萨克牧民来了要赔偿。

俺小时候可是没少在他们家后院骑骆驼玩,拿点草把骆驼勾引到墙边,然后在从墙头上跳到骆驼背上,抱紧驼峰,不过跳的时候要注意,可不能跳到小骆驼上,要看骆驼膝盖,那块光秃秃没多少毛的骆驼是经常被骑的,可以放心骑,那块毛多的可不能骑,骑上去就撂蹄子,非摔下来不可,被踩到就不划算了。。。

马俺们可就不敢跳了,马容易惊着,前蹄一立,或者撂蹄子就没小命了。。。

还是骆驼好骑好玩,骆驼温柔,骑在上面晃荡够了,可以让骆驼跪下来,就很轻松下来了,安全系数高。。。

不过小时候大人可没少吓唬俺们,说骆驼生气了爱喷反刍草液,要是脸上被骆驼喷上那个东东,就成麻子了,将来娶不上媳妇,不过吓不到俺们,哈哈哈。。。

家园 哈哈,骆驼,大人也是那么吓唬我们的

看着和眉善目的,就是不敢靠近,生怕被喷成了麻子。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